1、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1概念:区域地理环境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2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2)地理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2)人类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2农业社会阶段(1) 影响 因素(2)人类活动分布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2)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自然
2、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资源型工业基地:临海型工业基地: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思考启迪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提示: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三、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航海技术 落后阶段(2) 航海技术 发展阶段(3) 海洋资源 开发时期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在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
3、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2)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可以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快速发展经济。海岛成为旅游胜地。岛屿的另一项巨大价值是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的归属权。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不断增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不断减小,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不断减弱,但并不表示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再重要,相反,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增大。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把限制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如航海技术的发展,大洋逐渐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物资、人员及信息等通过海洋交流,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人类可以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条件发展经济,如技术进步使海
4、洋资源开发领域大大拓展,海洋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知识点(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地理学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就是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同一方水土,不同历史阶段的风土人情是否一成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提示:不是。体现了人地关系的阶段性。 图表信息想周到 (教材P17图示)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图信息获取(1)早期农业的起源地主要分布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2)上述地方分布的共同地理位置特征是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3)为什么这些区域能形成早期农业的发源地?提示:因为这些地区阳光充足,气温
5、适宜;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大江大河两岸,灌溉水源充足。 核心要点掌握好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人地关系采集和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依赖自然农业社会阶段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四大文明古国改造环境、驯化禽畜、栽培作物工业社会阶段资源丰富(能源、金属),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越发展经济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地区(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中国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影响环境质量 方法技巧很重
6、要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方法各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对地理环境的要素需求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2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1)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右图所示:(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路分析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量(包括直接
7、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统计图。据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社会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大2关于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1.D2.B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
8、高,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第2题,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对能源利用的状况不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农业社会人们砍伐森林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下图中甲为中国攀枝花工业区,乙为德国鲁尔区。读图完成34题。3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煤炭资源丰富B水能丰富C铁矿资源丰富 D廉价劳动力丰富4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A劳动力素质低下B森林资源锐减C水资源污染严重D煤炭资源日趋枯竭解析:3.A4.D第3题,比较两图看出攀枝花工业区和鲁尔区都具有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第4题,两地工业发展都是依托丰富的资源条件,特别是煤炭资源。两地
9、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知识点(二)|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在琉球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冲之鸟岛,由于海水的长期侵蚀,露出海面的岩礁逐年缩小,涨潮时只有2块礁石露出海面不足半米。日本政府不惜投巨资加固该岛。日本为什么会投巨资加固该岛?提示:加固该岛,可以获得从该岛海岸基线以外12海里的领海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图表信息想周到 (人教版教材P13图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图信息获取(1)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咽喉,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新加坡的邻
10、海是从海岸基线向海洋延伸12海里;从海岸基线向海洋延伸200海里的范围视为新加坡的专属经济区,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活动。(3)图中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亚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交通要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是日本经济发达,所需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大部分来源于西亚,运输时必须经过此海峡。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利用类型分布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分布于海洋水体中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海洋生物资源其主体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可供食用和药用海底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有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多数海盆
11、中有深海锰结核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海洋能源资源分布于海洋水体中为工业生产提供能源,如潮汐、波浪发电海洋空间资源分布于海上、海中和海底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文化娱乐等二、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影响举例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阻碍交流,人们以海为疆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古代,我国的海南岛曾经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有“流浪天涯”之说技术发达阶段航海技术发展大洋为交流通道海底电缆的铺设,海上贸易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西欧、日本、美国东海
12、岸和西海岸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带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技术进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扩大到海底矿产海底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海、地中海、几内亚湾、波斯湾、南海、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海域。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海域三、以海南岛为例探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区位优势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南海),背靠祖国大陆,隔着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如下表所示:(1)优越的地理位置:区位类型区位优势区位意义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地区、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接合部(陆海接合部)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相互位置近傍港澳,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
13、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印度洋、太平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2)丰富的资源:资源类型资源优势资源意义 热量资源热带北缘,冬季温暖,夏长高温,光热充足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众多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发展成为热带作物基地和旅游业基地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海洋经济和现代旅游业(3)政策优
14、势:海南省的成立,理顺了行政审批职能,建立了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建立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2产业布局海南岛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各环带的环境特征及发展重点如下表所示:环带位置自然和经济特征产业布局和发展海岸带海陆交界处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城市集中,是内陆资源开发前沿和海洋资源开发基地重点发展、大力建设港口以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全岛外向型经济发展丘陵和台地环带海岸带与山地丘陵带之间地形平坦,土壤较好发展热带农业,建设蔗糖、粮食、牧业、城郊等农业基地山地丘陵带中部偏南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全岛的水源区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其
15、次发展特色旅游业,适当配置山区特色工业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分析岛屿周围的海洋权益(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该岛屿沿各个方向的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1海里1.852 km)。(2)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屿,便拥有对该岛屿的领属权。(3)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均是从领海基准线向海洋延伸的距离。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有关海洋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海洋运输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形式20世纪中叶,世界海洋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19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洲和北极的航道20世纪60年代大型油轮得到发展ABC D解析:选C
16、人们驾驶木船最早在近海活动,15世纪至16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20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洲和北极的航道。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中的一座岛屿,读图完成23题。2在图中放大的四个位置中,最适宜建海港的是()A BC D3有关该岛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当地的阳光、海滩、波浪发展旅游业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甲处最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矿物能D该岛没有利用价值解析:2.C3.A本题组考查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适宜建港的条件是港湾优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地符合条件;从图上可以看出,岛上有森林、温泉,旅游资源丰富。4下图为南太平洋上处于西风带的一个小岛。现欲对该岛进行开发,
17、但是岛上缺少煤、石油、天然气,盛行很强的西风,有流速很大的河流及森林、温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B、C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原因是_。(2)如图中所示,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为_,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3)开发该岛需要大量的能源,在A处最适合发展_能电站,原因是_。该岛还适合开发哪些能源?(列举三种)解析:该题考查了对岛屿的开发利用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所示信息。该岛位于南太平洋、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西北侧应为迎风坡、降水多,强劲的西风带来风能;根据题干及等高线和河流可知该处水能也较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岛西部平原地区适
18、宜发展混合农业,因为在西风带,容易联想到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种植牧草和小麦。答案:(1)B南半球的西风带吹西北风,从图中的等高线判断,B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混合农业小麦(3)风地处西风带,风力强地热能、水能、潮汐能。1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由西向东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C文化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解析:选A墙壁增厚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欧洲传统民居由西向东增厚是因为欧洲冬季气温由西向东不断降低。2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依赖最大的阶段是()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解析:选A采集和狩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
19、的生存条件取决于地理环境,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极大。3下列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位于季风气候区的是()A尼罗河下游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C印度河流域 D黄河长江流域解析:选D尼罗河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热带沙漠气候;印度河流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黄河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4在后工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对地理环境的要求是()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环境污染小温度、湿度适宜A BC D解析:选D在后工业化阶段,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产业多布局在环境污染小、温度和湿度适宜、环境优美的地区。海洋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
20、,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关于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海洋与人类关系就十分密切B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沿海地区C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向内陆集中D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6海岛经济开发的潜力包括()海运和港口优势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A BC D解析:5.D6.A第5题,古代,人类主要活动在内陆地区,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很小。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大陆内部。目前,世界上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第6题,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一般来说,海岛面
21、积较小,人口较少。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该类农业区所在地形属于()A河流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8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 B昼夜温差大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解析:7.A8.B第7题,图中显示的是我国西北农业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山区,农业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故其所在地形为河流冲积扇。第8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读下图,回答910题。9关于a、b、c、d四个地带的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带布局饮料食品、生物医药等Bb地带布局钢铁工业、热带农业等Cc地带布局森林采
22、伐、清洁造纸等Dd地带布局近海捕捞、油气化工等10关于该岛旅游资源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出高山族风情,建设生态旅游区B利用山区自然景观,建设夏季避暑胜地C以国外市场为基础,建设度假休闲旅游区D突出热带海滨特点,发展海洋生态旅游解析:9.A10.D第9题,海南岛的产业布局呈明显的环带状分布,a所在的海岸带重点发展工业,b所在的丘陵台地发展农业,c所在的中南部山地重点保护原始森林和发展旅游业,d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可发展盐化工工业。第10题,海南岛突出的优势是热带和海滨,发展旅游业要突出特色;海南旅游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一、选择题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蘑菇种植业采石业。据
23、此回答12题。1该区域主导产业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当地()人口增长过快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A BC D2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迁出居民,减少环境人口容量发展多元化产业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居民收入保护和培育森林A BC D解析:1.D2.D第1题,该区域主导产业由木材工业到蘑菇种植业,再到采石业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该区域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也反映出了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逐渐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第2题,针对当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要保护和培育森林;同时要改变单一的经济模式,发展多元化产业,减轻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3下图为
24、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选B该河口位于入海口处,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错误。河流入海口处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而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坡缓、沙细、浪平,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水流不稳,不宜设置海滨浴场,选项C错误。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
25、平,土层结构不稳定,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选项D错误。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据此完成45题。4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原因是()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C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5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 m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 m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A防地震 B省建材C防台风 D防冬寒解析:4.C5.C第4题,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建造房屋使用轻质建筑材料
26、,可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第5题,我国台湾受台风影响较大,营造“地窖式”民居,房屋绝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可有效地防止台风的侵袭。2013年4月26日,海南省迎来了成立25周年的纪念日。结合下图,回答68题。6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国家政策优势A BC D7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优势的气候条件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C政府的优惠政策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8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
27、于我国加强对海洋海域的管理和开发B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解析:6.D7.D8.B第6题,海南岛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有海洋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国家的政策优势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南岛的经济发展。第7题,随着近年来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第8题,结合海南岛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判断。二、综合题9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
28、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 km,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 m以上的坡地宜种植_;100200 m的坡地宜种植_;100 m以下平地宜种植_;在沿海沙地应种植_。(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_(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游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_处、_处和_处(填写图中字母)。(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解析:第(1
29、)题,区域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自然地理特征从气候、地形、水文、生物、海域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特征根据图文信息从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方面分析。第(2)题,土地利用主要根据地形特征合理布局,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沿海地区由于该地属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应种植防护林,减轻台风危害。第(3)题,晒盐海水引入应就近,且靠近海水含盐量高的海域,海滨游泳场应建在海滨沙滩广布、水深较浅且风平浪静处,深水港需根据图中的等深线建在港阔水深的D处,工业区需考虑交通、原料、环境等因素,建在F处。第(4)题,由于该区资源相对贫乏,在经济发展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在交通、旅游、海洋方面的优势,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形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较长,人多地少等。(2)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护林(3)BCDF(4)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