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级高二下期3月月考试题历 史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秦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增强了军事力量 B促进了社会转型C加速了民族融合 D改变了生活方式2 右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3 班固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2、”班固认为商鞅变法()A变革了西周以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B实行了奖励军功,耕战并重政策C带来了秦国由弱变强、称雄七国D标志着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大转型4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普遍推行县制5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不告奸者
3、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6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授予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7 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A.B.C.D.8人云“
4、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A. B. C. D.9 北魏孝文帝针对流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落后,租调繁重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B.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革除旧俗,全面胡化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C.旧都平城人口承载量小,保守势力大迁都洛阳为推进改革提供条件D.官吏贪污成风,私取租调推行官吏俸禄制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10魏书
5、.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1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12“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
6、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13如右图是北宋郑侠所绘的流民图,史书载“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并将这种惨状归罪于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的新法中客观上加重了百姓负担的是()A整顿太学,改科举B方田均税,兴水利C征免役钱,作保甲D行市易法,规范市场14“(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王安石变法加
7、重了人民的负担ABCD15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16阅读宋太宗至宋英宗时期的财政情况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时间岁入(缗)岁出(缗)盈亏(缗)太宗至道末年(997年)22 245 800余大半真宗天禧末年(1021年)150 850 100126 775 200余24 074 900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 251 964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
8、16 138 405120 343 174非常费:11 521 278亏15 726 047A.北宋的财政逐渐由盈余向亏空过渡B冗官、冗兵、冗费是导致财政亏空的主要原因C11世纪中期北宋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D11世纪中期的财政亏空使北宋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1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严重 B改革了封建政治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8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
9、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19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20下列哪个选项较适合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共同点( )为改革造舆论并培养人才 着眼点在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改革当时的学校教育制度 特别注意培养精通实务的人才A B C D2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10、:“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2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 A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2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1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11、A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B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C定国是诏颁布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表12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25在光绪帝最后的书单中,有不少财政方面的书籍,如经济通论理财新义欧洲财政史等,这些书籍常常开篇即论公财与私财、皇室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区分。这表
12、明A光绪帝力主君主立宪 B财政人才的立宪梦想C清末新政侧重于财经 D“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13、咏商鞅诗材料三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等治国原则。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所涉及到的措施。(4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分)(3)运用商鞅变法内容说明材料四的观点,并谈谈对今天改革的启示。(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
14、,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
15、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8分)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8分)28(18分)中国古代政治家们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
16、七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材料四 秦是亡在“转型”失败上。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秦已经不是“战争机器”了,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网文商鞅: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却成就不了自己材料五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1)材料一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你如何看待张之洞的这些评价? (6分)(2)结合材料二、三、四、五,谈谈你作出以上判断的理由。(8分)(3)综上所述,你认为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依据什么原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