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10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案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课标要求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专权(1)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2)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3)派兵南下,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2二次革命(1)背景:袁世凯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革命党人被迫应战。(2)过程: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革命党失败。(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名师指津“二次革命”的性质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

2、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深化探究材料一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材料二我现在不怕国民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袁世凯材料三见右图思考(1)据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分析袁世凯制造“宋案”的原因。(3)宋教仁的结局说明了什么?答案(1)实行议会政治,建立真正的共和国。(2)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维护独裁统治。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3)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封建势力依然十分强大;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无法在中国真正实施等。(言之有理即可)

3、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洪宪帝制”(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1914年,操纵炮制出新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3)大造帝制舆论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5)“洪宪帝制”确立袁世凯下令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

4、制的逆流达到高潮。教材互补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以国民党为核心的国会进步人士决心制定一部合乎理想的宪法,抵制袁世凯专制。袁世凯却釜底抽薪,先后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代议共和制被破坏殆尽。(岳麓版)教材互补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来约束袁世凯,从而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轨道。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人民版)2护国运动(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2)经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策划领导护国运动。(3)结果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

5、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拓展延伸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是保皇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积极地投身于反对复辟帝制的活动,这充分说明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化探究材料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夫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孙中山资料选集思考(1)针对袁世凯不断破坏共和的行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为捍卫共和又采取了哪些形式的斗争?并举例说明。(2)有人说“护国运动胜利了”,也有人说,“护国运动失败了”,你怎样认为?请说

6、明理由。答案(1)和平斗争,如宋教仁的议会政治道路;暴力斗争,如孙中山组织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2)胜利理由: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失败理由:a.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1张勋复辟(1)原因:“府院之争”,政局混乱。(2)经过张勋以“调停”为名,拥戴溥仪复辟。张勋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3)反复辟斗争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反对。孙中山发

7、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败逃。(4)结果:复辟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概念阐释府院之争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了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2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

8、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2)经过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3)结果护法运动失败。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重点精讲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哪些相同点?(1)背景相同: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2)目标相同:都反对北洋军阀政府。(3)方式相同:都进行武装斗争。(4)性质相同:都是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5)作用相同: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深化探究材料见右图思考(1)“府院之争”的实质及斗争焦点是什么?(2)护法运动

9、为什么失败了?答案(1)实质:反映了美日对中国的争夺。焦点:中国要不要参加一战。 讨逆军在北京东安门的阵地(2)“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课堂小结斗争双方专制势力民主力量斗争表现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专权宋教仁改组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护国运动张勋复辟帝制掀起讨逆运动段祺瑞专政掀起护法运动启示(1)民主和专制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2)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胜,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1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

10、因是()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可知,宋教仁案是其直接原因。2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 B蔡锷C宋教仁 D黄兴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所提供的时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始。宋教仁对议会政治抱有幻想,寄希望于通过国会选举进行组阁,限制袁世凯独裁。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3英国记者莫理循所著莫理

11、循眼中的中国中,有一幅他参加“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出席证(如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是()A黎元洪B孙中山C宋教仁 D袁世凯答案D解析1913年10月,袁世凯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4张勋复辟引起了极大反响,下列关于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B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C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捍卫共和D斗争结果是张勋逃跑,溥仪退位答案C解析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是正确的,但捍卫共和就不符合历史史实了,他在此后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5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

12、涤瑕秽”的呼吁。他所说的“国贼”是指()A袁世凯 B张勋C溥仪 D段祺瑞答案D解析1917年,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但他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孙中山掀起了护法运动。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约法”,即可判断答案为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内阁成员的组成上,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辛亥革命史材料二唐(绍仪)自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用政治手段来对付袁世凯。柏文蔚

13、五十年经历材料三“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就本材料分析北洋政府的性质。(2)材料二中唐绍仪的政治态度有何变化?(3)据材料三概括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的做法和目的。答案(1)表面上对同盟会加以尊重,并将司法、教育、农业、工商等“冷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政府实际是北洋军阀独裁政权。(2)唐绍仪本是袁的部下,是拥戴袁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重要人物,加入同盟会后,忠于同盟会,主张用合法斗争手段对付袁世凯

14、的独裁。(3)改同盟会为国民党,并把国民党建成国会第一大党,通过选举获胜,组织责任内阁,最终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基础达标11912年12月至1913年2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870个席位中获392席。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A宋教仁将出任内阁总理B宋教仁将出任民国总统C袁世凯必须主动辞职D由宋教仁出面制定宪法答案A解析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选举获胜后,按照约法规定,他将出面组织责任内阁,并出任内阁总理。2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废除临时约法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A BC D答案

15、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13年10月,在其后,是1914年,又在之后。3“或在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话前途。”与这副对联直接相关的背景是()A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控制内阁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D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D解析材料是一副对联,其中“拖出老袁还我国”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恢复民国之意,故选D。4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

16、致其()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答案A解析“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已成为众矢之的。5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C人民痛苦,民不聊生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答案B解析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中国实际上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因此,B项不正确。6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相同点有()孙中山

17、的号召或领导都是武装斗争矛头指向北洋军阀没有改变社会性质A BC D答案B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靖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可谓不已大定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讨袁宣言材料二故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请回答:(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孙中山、袁

18、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有何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一和有关知识,说明孙中山“故主兴讨贼之师”的原因。(3)材料二表明袁世凯的政治目的是什么?答案(1)不同:孙中山把临时约法看作是立国的基础,是体现民意的依据;袁世凯则把临时约法看作束缚。根本原因: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残酷压迫人民。(3)废除临时约法,扩大总统职权,建立独裁统治。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孙中山、袁世凯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因而对临时约法产生不同的评价。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1)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2)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

19、3)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段祺瑞与皖系军阀材料二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天津文史资料选材料三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总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请回答:(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中“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

20、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答案(1)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祺瑞“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2)“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3)不赞同。段祺瑞绝非真心拥护共和。材料一中的目的是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材料二中对袁世凯复辟“决不多发一言”是因为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材料三中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他重掌大权后,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就充分暴露了他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丑恶嘴脸。解析本题主要选择了辛亥革命前后在共和问题上与段祺瑞有关的三段材料。主要考查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要求透过历史表象看问题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