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试题1(人教版)小升初数学必备考试在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语文,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数学必备一、填空。1.小华从0点向东行5m,记作+5m,那么从0点向西行3m,应该记作(? )m。2.4004.04读作( ? ),从左边起第3个“4”在( ? )位上,表示(?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4( ? );(2)小红跑50米大约用9( ? );(3)汽车每小时行90( );(4)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70( )。4.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0平方厘米,把它平均分开,正好分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
2、米。5.15=(? )20 =3( )=( ):( )=( )=( )(填小数)。6.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是这根绳长的(? )(? ),每段长(? )(? )米。7. 0.8:41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8.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9.修一条长5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310,没有修的比已经修的多(? )(? ),没有修的有(? )米。10.下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处填( )。x?4?y?12?2411.把1.707、1.07、17.7、1.7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
3、二、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把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A. 1:5 B. 1:6 C. 2:5 D. 1:42.小明班里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班里同学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和小强相比,(? )。A.小明高? B.小明矮?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5-3)3表示( ? )几分之几。A.长比宽多 B.宽比长多 C.宽比长少 D.长比宽少4.将一批大米分成两堆,第一堆有35吨,第二堆占这批大米的35。两堆大米比较(? )。A.第一堆多? B.第二堆多? C.两堆一样多? D.无法确定三、判一判。1.半
4、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 3千克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34 。? ( )3. 2500700=257=34。? (? )4.两个真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意一个因数。? ( )5.一个三角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一定是一个圆锥体。 (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五、算一算。1.直接写出得数。7499= 1000-298= 667=? 12-14=? 12(14+16)=0.2540.254=? 8-1.3-1.7=? 1-58+38=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632.7+543.27 ? 14 14 14 144397 9
5、9? 23 +( 56 - 34 )383.求未知数。13 :25 =34 :? 0.74-14.53=0? 13 +35 =28六、解决问题。1.用同样的砖铺地。已知铺18平方米要用630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用比例解答)2.如右图实验小学收看学法交流节目的学生人数有16人,约占总人数的20%。(1)收看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2)收看音乐欣赏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5%,收看音乐欣赏的有多少人?3.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80%,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
6、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
7、打下了基础。4.一条泥泞小路,小华的爸爸运来了一堆沙准备铺路。这堆沙堆成圆锥形,占地面积是9平方米,高1.6米。把这堆沙铺在这条宽4米的泥泞路上,平均铺5厘米厚,可以铺多长?5.李师傅和王师傅同时加工一批零件,两人合作6小时完成,已知李师傅每小时加工5个,王师傅单独做需要11小时,王师傅每小加工多少个?“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
8、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6.某车间把加工一批零件的任务按4:3分给甲乙两人,完成任务时,甲实际加工了4800个零件,超过原分配任务的20%,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数学必备,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冲刺考试。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