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8页)命题教师 李娜 审题教师 李黔第I卷 阅读题一、 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
2、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
3、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
4、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1对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和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 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 它们的。”运用了类比说明。B“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 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运用的是举例说明。C“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是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
5、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 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根本没有相通之处。2下列对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 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B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 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C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运用的完全相同的建筑手法。D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就如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写出各自的文学作 品,但是这些文学作品都表达大致相同的情感
6、,为了解决基本相同的问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也不是完全取决 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 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D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 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二、 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7、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8、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选自班固苏武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会武等至匈奴 会:适逢、正值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其一人夜亡告之 亡:逃跑5.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B.与昆邪王俱降汉 C.以货物与常 D.素与副张胜相知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
9、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 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 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忠贞不贰的气节。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10、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8. “何妨”“谁怕”“任平生”这三个词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个性特征?(5分)9.这首词所写之景有什么变化?“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有什么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_?悟已往之不谏,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有三秋桂子,_。羌管弄晴,_,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3)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_,_!”(司马迁蔺
11、颇蔺 相如列传)(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王勃滕王阁序)(5)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李清照声声慢)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哲学家李泽厚魏承思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有的只是哲学史家,真正能称得上哲学家的寥寥无几。然而,大概没有人会怀疑李泽厚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哲学家。 李泽厚成名于1950年代,以“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思想卓然成家。他从70年代末开始更是不断拓展其学术领域,先后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积淀说”、和“情本体说”等。他既熟知西学,对康德哲学下过苦功夫,对本土的文化传统又能深入地把握。难怪最
12、权威的美国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将他作为第一位中国哲学家收入其中,并称:“李泽厚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个奇观!” 80年代中期,我几乎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见他。当时的李泽厚是青年学子的“思想导师”。我对他的美学著作似懂非懂,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三本思想史论,尤其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里提出的“救亡压倒启蒙”。 第一次到访泽厚在西郊皂君庙的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那间清雅整洁的书房里,泽厚穿着一身睡衣见客,神情淡定、坦然,还带点自负。他不善言谈,我问,他答,大部分时间是微笑着听我说话。 1986年5月,李泽厚参加了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他在大会上并没有发言。他的性格本来就有点抑郁和孤僻,不喜欢在人多的场合侃侃而
13、谈。何况他对文化问题的看法早已见诸文字了。 印象较深的反而是会后的一段误会:北京来客都被安排住在当时上海最好的锦江饭店。会议结束后,孙长江留下来帮助我们起草给中央的汇报提纲,因此得以在锦江饭店续住。李泽厚有事要在上海留几天,却不得不被安排到其他旅馆住宿。后来有同事告诉我:李先生很生气,认为我们是对他降格接待。其实,机关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李泽厚何许人也,因此只安排了因工作需要续住的孙长江一人,我会后又忙于起草文件而疏忽了。此时想找泽厚解释也来不及了,他已打道回府。我只好去信表示歉意。好在他很快释怀了,仍然支持我们的文化战略研讨活动。 香港“九七”回归前夕,李泽厚回北京路经香港,打电话给时任
14、明报集团编务总裁的友人高信疆,说打算在港逗留几天。信疆正好要出门,知道我和他是故交,就托我去接待。我陪了泽厚三四天,彼此的了解也深了一层。记得那时候在铜锣湾百德新街有家很出名的咖啡馆。一个慵懒的午后,秋日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在身上,我们在那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直到夕阳西斜。这次是他不停问,我不停答,几乎没有沉默的时候。谈话的中心几乎都是环绕国内的政局。泽厚很想知道我对政局幕前幕后的分析。他说,身在异域,异常寂寞,每年秋高气爽的时候都会回国一次,住上几个月,见见朋友看看书,打听打听京城新闻动态。我笑言:“原来还以为你是象牙塔中人,不料居然对政治也如此有兴趣。原来你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泽厚说自己
15、的态度是“关心政治,但不参与政治”。其实,他和大多数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很强烈的。诚如他后来所说:“我所有哲学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现实和为现实的发展提供思路。”李泽厚对民族有一颗极热的心和一双极冷的眼。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43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5分)A. 李泽厚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积淀说”和“情本体说”等, 他也因此而一举成名。B.美国最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将李泽厚作为第一位中国哲学家收入其中,这 也证明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卓越成就。C.80年代中期,作者是怀着朝圣的
16、心情去见李泽厚的,仅这句话就足以证明作者对李泽 厚的无比崇敬之情。D.李泽厚不善言谈,在我拜访他时,只是我问,他答,大部分时间是微笑着听我说话。 他也不擅长在人多的场合侃侃而谈。E.李泽厚在香港时,与我的谈话内容多是国内政局,这说明李泽厚已从研究哲学开始向 研究政局转变。(2)李泽厚是中国少有的能称为“哲学家”的人,在本文中,他的哲学成就都体现在哪 里?(6分)(3)1986年5月,李泽厚参加了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通过作者对李泽厚在会上和会后的表现,试分析概括李泽厚的性格特征。(6分)(4) 李泽厚在回北京路经香港与“我”谈论时,他对政局十分关心。那么,做为一个哲 学家,他为什么会关心政局
17、?政治与哲学有什么样的联系?(8分)第II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菁华(qng)宁可(nng) 冠心病(gun) 翘首回望(qio)B.吐蕃(fn) 庇护(b) 歼击机(jin) 呱呱坠地(g)C.请帖(ti) 梵文(fn) 发横财(hng) 按捺不住(n)D.链接(lin) 创口(chung) 倒春寒(do) 拈花惹草(nin)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 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 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14.下列各句中,
18、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专家认为,对于当前经济适用房在使用、审核、分配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仍应 加强准入审核和监督管理。B.惨案发生后,拜登牵头组成白宫跨部门控枪问题工作组,提出综合法律、教育、心 理健康等因素的控枪对策。C.近期,北京地区西南部、东南部以及向南的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主城区,加大 了北京地区的污染水平。D.负责人介绍,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分类分级管理,设置严格的行业禁入规定,就是为 了以加大惩戒力度为目的。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莫言作品的开头总是耐人寻味,它们往往是整部作品的神韵所在,或将人深深吸引, 或令人陷入沉思,使读
19、者欲罢不能。B.她不论走到哪里,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想借以表现自己所谓的高贵、高雅,可 事与愿违,一身珠光宝气,总令人感到十分庸俗。C.这里原本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可对树木的无节制的砍伐,使如今的大自 然让人叹为观止:面目全非,惨不忍睹。D.“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秋潮将来未到时,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来临 后犹如擂起万面战鼓,振聋发聩。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
20、的控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无需人为干预A. B.C. D.17.仿照例句,以“生活、事业”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修辞手法与例句相 同。(4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能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能称出一个人灵 魂的轻重。 答:_ 五、 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挽救”,指从危险或不利中救回来。周而复:“他们打仗,不仅为挽救今日的中国,而且为实现明天的伟大自由的中国。”莎士比亚:“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
21、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 D “根本没有相通之处”是错误的。2.C “运用的完全相同的建筑手法”“完全相同”错。3.C “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可见两种建筑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4. B 阴:暗地里、私下里、悄悄地5. C (C选项中得“与”意思是“给、送给”)6.B(虞常想杀卫律,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牟取私利,不是爱国行为,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践,还不能叫做“行动”)7(1)正好苏武等
22、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时,一向与苏武的副将张胜关系良好。(2)事情已经这样了,必然会牵涉到我,被凌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8. 表现出作者自信率真,从容豁达,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个性特征。(2分,结合具体 诗句作答并理解5分)9. 由雨而晴(斜照,天晴了)的变化。(2分)“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对全诗所写景物的变化作总结,表达诗人对外界的变化,不管有利无利,都不在乎的心情,反映了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4分)10. (1)奚惆怅而独悲,知来者之可追(2) 十里荷花,菱歌泛夜(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5)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11.(1)B(3
23、分),C(2分),D(1分)12.D(A菁华(jng);B吐蕃(b);C梵文(fn))13. C (A“娇生贯养”应为“娇生惯养”;B“惨绝人圜”应为“惨绝人寰”;D“装祯”应为 “装帧”)14. B (A.语序不当,应改为“审核、分配、使用”;B。“加大”与“水平”不搭配;D.“为 了”“以为目的”句式杂糅)15. A 欲罢不能:要停止也不能停止。(B.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C. 叹为观止:指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D。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 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合语境,应换为“震耳欲聋”。)16. B(该题句讲的是“动车组”的
24、优越性,而依据句开头的“同时”和句开头的“并”,这个句群的内部排序应为。而句开头的“一旦”表明这是一种突发情况,句中的“无需人为干预”照应的正是句中的“自动减速或停车”。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此外,“例2”中可依据句开头的“因而”,将句和句排定为;“例5”中可依据句中的“不只是是”,将句排定为,可依据句中的“是在也是在”,将句排定为。)17. 生活是一杯酒,能浸泡一辈子经历的悲喜;事业是一支笔,能记录一辈子脚印的浅深。18. 写作提示可以选择以下立意 (1)走出困境,绝不能靠自怨自艾 (2)帮助他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3)关注自然、社会、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走出困境或误区,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 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