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常德质检)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解析:选D从材料看,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的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争霸引发社会动荡,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主张“尊尊亲亲”,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项中的“德”、B项中的“仁”、C项中的“利”均与维护周制不符合,排除。2(2015自贡诊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A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解析:选A儒家的社会理想是达到“仁”、实现“仁政”,但是需要从个人基本品质方面培养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美德,故A项正确;B项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C项是孟子本人思想主张,D项属于荀子本人思想主
3、张,均不是材料思想主线,排除。3(2015乌鲁木齐诊断)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 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 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解析:选A“男女不同席”“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说明古代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基本技能教育,不是成人化教育,故B项错误;以传授生活技能是早期教育的特点,不是核心,故C项错误;“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与题干材料意思相
4、反,故D项错误。4(2015开封模拟)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解析:选C本题属于程度选择题,“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
5、图,故正确。 5(2015淄博诊断)“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A“理在事先” B“发明本心”C“万物皆生于两” D“理在气中”解析:选A从材料“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可知其认为理在物先,故A项正确;“发明本心”强调内心的反省,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B项错误;“万物皆生于两”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阴阳二气,与材料认为“理”是世界本源的说法相冲突,故C项错误;“理在气中”实则是“气在理先”,故D项错误。6(2015贵州六校联考)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
6、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解析:选C材料认为理学如同“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可见材料认为理学空谈误国,但很明显材料没有认识到理学的积极意义,比如励气节、提高社会责任感等,因而有一定的片面性。7(2015荆州质检)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这一现象反映出()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B静坐
7、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樊篱解析:选A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则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二者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表面上看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樊篱,本质上则体现了其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故A项正确,D项错误;内心的反省,去掉人欲是致良知的根本途径,其目的是提高道德修养,与神秘主义无关,故B、C两项错误。8(2015临沂模拟)二十四史中,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入了187人,明史则收入了308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贞、孝、节、烈”的典型。这反映了()A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 B妇女地位较
8、大改善C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 D蒙古政权迅速汉化解析:选A题干信息表明元代以后,官方史学中大幅增加了对“贞、孝、节、烈”的典型妇女的记载,这与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密不可分,说明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很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9(2015浙江名校联考)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姓名历史评价生卒年15271602年“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称号思想家A黄宗羲 B李贽C王夫之 D顾炎武解析:选B“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说明该思想家挑战儒学权威,否定孔
9、子是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此思想正是李贽的思想,故正确答案选B项;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王夫之主张唯物论,故排除C项;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故排除D项。10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选A题干的信息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君主专制,于是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11(2015太原模拟)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
10、在()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解析:选C题干的意思是: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即是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说明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正确。12清史稿载:“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僭号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夫之以疾辞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清史稿对王夫之的这一记载()A肯定了王夫之在思想领域的成就B赞扬了王夫之拒为吴三桂所用C实际上是强调儒家的传统气节D警示世人接受清王朝的统治
11、解析:选C清史稿记载了王夫之拒绝为吴三桂服务、婉拒清政府的嘉奖,仍以“明遗臣”自居的事迹。材料中并没有反映他在思想领域的成就,因此A项错误;B项只反映了王夫之事迹的一个方面,故排除;清史稿将王夫之自称“明遗臣”写入其中而且持赞许态度,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儒家的传统气节,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明显不符。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大连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
12、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摘编自荀子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家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
13、”,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14、“软实力”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逐层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荀子生活的时代(战国时期)及其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回答。第(2)问,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应从适应时代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自身不断发展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可分三步谈认识:第一步,从材料三中概括观点,即“软实力就是通过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吸引力,它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第二步,结合所学论证观点;第三步,深化主题,谈看法。答案:(1)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并用
15、它造福社会。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观点:“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原因: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能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认识: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
16、代精神。14(2015衢州质检)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
17、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
18、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联系董仲舒的主张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可从政治、思想、教育、民族发展等角度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逐一概括;第二小问,应从技术、经济、教育等角度逐一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可以看出,其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由李贽的思想可以得出,其反对盲从孔子,指出礼教的虚伪;第二小问,要考虑到李贽思想在社会上可能产生的作用,即动摇专制统治,因此,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但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答案:(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