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8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单元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济宁质检)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由人民直接行动”,说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B、D没有群众基础。答案:C2(2012烟台模拟)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
2、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蒋介石认为,“二十一条”违背了民心,损害了国民的自信,引发了五四运动,导致了军阀的没落。可以看出,蒋介石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答案:A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
3、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解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联系各选项,A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A4中共在某次会议上制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A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B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解析:根据内容可知,这是党的“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会议确定今后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
4、领导工人运动。答案:B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宣言在此强调()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个人拥有的政治权利民权与反帝相结合改变国家政体A BC 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民权”“ 一般平民所共有”“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可知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错误。答案:A6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A武装
5、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根据材料A、B、C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D7(2012泰州模拟)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此孙中山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
6、了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即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所以此题应选D。答案:D8从毛泽东的职务变化可以读出中国革命的曲折光辉历程。按其先后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A作为中央特派委员领导秋收起义B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C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D被撤去军事指挥权的职责解析: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是在大革命时期(19241927),排在第一位。作为中央特派委员领导秋收起义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1927年,排在第二位。被撤去军事指挥权的职责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1933年,排在第三位。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7、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在1949年,排在第四位。所以正确答案为A。答案:A9(2012龙岩模拟)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解析:注意题中信息:华南山区。A项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得出的教训之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项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C项是在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制定的;D项指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
8、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答案:D10.蒋介石在1943年3月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中说:“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之间,赣南湘东以及皖西豫南鄂西川陕各地,兵连祸结,闾阎为墟”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的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B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制造一系列反共摩擦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双方在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发生大规模内战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境内的各派军阀在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混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
9、理解与分析能力。有的学生可能被“1943出版”误导而选A或B。其实从材料中的“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之间”可知是指发生在1931年至1936年之间的事,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所以选C。答案:C11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票据的表述,正确的是()A红军反“围剿”斗争期间借粮的凭证B南京国民政府向百姓征粮的票据C陕甘宁边区政府向群众借粮的收据D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发放给居民的粮票解析:仔细观察图示,可得如下信息:“瑞京”“一九三四年”“红军”“人民委员”“陈潭秋”,综合分析可知A正确。陕甘宁边区是在1937年至1949年之间形成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53年。答案:A12.某位同学在查阅家族历史时发现,其祖
10、父在若干年前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中因丧失土地而生病去世,据此推测,他的祖父死亡时间应在以下哪一时期( )A解放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内战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71937年中共的土地政策,属于中等难度题。有材料中的“打土豪、分田地”,结合课本知识可以得知这属于19271937年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因此答案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梁漱溟(对学生火烧赵家楼事件)认为:“从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
11、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18日材料2: “我们人类现在既已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国家和法律也应该跟着我们人类往一条路上走。那些道德上承认,法律上不承认的话,是野蛮时代的法律,专以维持秩序作目的的这种法律观,单是救济人治弊的,在现在的国家内,实在没有什么功用。”北京晨报:学生事件和国家法律问题1919年5月18日材料3: “梁君说无论什么人,有他的自由,不许他人侵犯,这话本来极是。可是侵犯人的,要
12、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法国在欧战初起的时候有个极有名的社会党领袖,因为主张平和,给群众打死,后来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问题。这种事情实例不知有多少。”知非: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每周评论第22号1919年5月18日请回答:(1)材料1中,梁漱溟是在对什么事件进行评价?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分) (2)材料2和材料3对学生事件的相同态度是什么?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分) (3)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说说理由。(8分)解析:本题以五四运动中对学生火烧赵家楼的反应为切入点,考查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梁漱溟的法治思想和理念。重在考查材料解析和根据材料进行比较和历史判断的能力。第(1)问
13、从材料1归纳即可;第(2)问态度从材料2中“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和材料3“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去提炼,原因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回答;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无论回答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学生的过激行为是违反法制的,应该用法治手段来解决,以维护法律的公正。(2)都认为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原因:法律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群众的正义行动可以侵犯个人自由。(3)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应该合法理性的表达爱国热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民族危机,国家存亡,学生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学生的爱国行为可以原谅。(同意任何一种观
14、点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材料2: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
15、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中国红军长征记材料3:1935年2月上旬,中央给陈毅等人拍来电报,大意是:中央政治局开了扩大会议。博古等负责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次行动他们要负责。这是严重的失败,但不是政治路线的错误。对于中央的电报,当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过去的错误的确不是政治上的错误。陈毅说:“我的看法不同。他们在遵义还不能提政治路线,提政治路线党要分裂的,只能提军事上错了。博古错了,让博古下台,这样全党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完成长征。中央主要是政治上的错误,政治上的错误导致了军事上的错误。”三年游击战争回忆请回答: (1)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材料1再次强调了什
16、么问题?(4分)(2)据材料3,说明陈毅对于中央来电的理解是否正确。(6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0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第(2)问着重理解陈毅的原话,中央强调不是政治上的错误是一种策略,中央的意图是维护政治上的团结,陈毅理解了中央意图。第(3)问可以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回答。答案:(1)军事路线问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是政治路线错误。(2)正确。陈毅既认识到了军事错误是政治错误造成的,又理解了当时中共中央的意图,其观点是全面、正确的。(3)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中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