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0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学究竟在哪个时期开始“自觉”的?学者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所持理由各不相同,相持不下,大多也能自圆其说。有学者干脆

2、声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值得讨论。笔者以为,“中国文学的自觉”不妨分解为“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部分,两者互有联系,但不可混淆。首先说“人的自觉”。严格地说,只有“人的自觉”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文学只是人使用的一种工具,工具何来“自觉”?“文学的自觉”表述为“自觉的文学”更为恰当,“自觉”的主语永远是人而不是某种工具,正如一辆牛拉车不走,我们应该“鞭牛”而不是“鞭车”。“自觉”是指主体在清醒意识和具有支配能力下的一种自由的和具有超越性的活动。“自觉的文学”也是这样,创作者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生命经验又超越个体生命经验的主体意识,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创作出来的作

3、品,是真情流露而非虚情假意,是超越一己之喜怒哀乐而具有推己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的。同时,这些作品又广泛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或教训,有着成熟的艺术技巧。这样的作品,也就是历史上那些具有原创性和永恒价值的千古佳作。有生命意识只是“自觉”的开端。古诗十九首确实流露出较为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基本上属于对生命的感伤、无奈,导向的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及时行乐思想。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说依靠酒精麻醉自己是“自觉”的。文学中的生命主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伤感”主题,所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迷惘、迷惑、感伤。一类是“超越”主题,面对短暂而痛苦的人生,洞察到纷繁表象背后的永恒、自由与美好,从而超越了人类对自身

4、生命的无能为力,这样的作品从“生命意识”角度说才称得上真正的自觉。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觉的人”和“不自觉的人”。“自觉”是个体生命的行为意识和内心体验。那些最杰出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创作主体在“自觉”的意识下创作出来的,它与时代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创作主体的意识状态有关,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哪个历史时期“文学自觉”。从文学内部发展规律角度说,“中国文学的自觉”可以概括为“文体的自觉”。在此,“自觉”主要表示“完备”“成熟”之意。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体产生和成熟的时间是不同的,很多学者正是基于这一点,将某种文体成熟的时代定义为“自觉”,这种从文体内部寻找答案的努力是可取的,但不能一概而论

5、,以偏概全。比如,我们可以说汉代是赋这种文体成熟的时代,但仅此而已,称为“赋体的自觉”可以,不能说所有文学都“自觉”了。同样,东汉后期至魏晋时代则是五言古诗“自觉”的时代,但也仅此而已,不能说所有文学都“自觉”了。近体诗的真正自觉到了唐代才完成,而词的自觉则到了宋代才实现。无论着眼于哪种文体,都很难将“文学自觉”绝对地指向某个特定时代。(摘编自张培锋也说中国文学的自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不赞同“文学的自觉”是“伪命题”的观点,并对“文学的自觉”提出了新的思考。B.“人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清醒意识和支配能力,作家处于自觉状态利于创作出好作品。C.“伤感”

6、主题的文学作品表达对生命的迷惘、迷惑和感伤,导向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D.特定时代一般只存在一种成熟的文体,仅仅凭借文体成熟,难以判定时代“文学自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依次从“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结构清晰。B.文章以“鞭牛”和“鞭车”作比,形象地阐述了“文学的自觉”其实是“人的自觉”。C.文章以对古诗十九首的分析为例,证明有生命意识不一定是“自觉的文学”。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列举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提出了鲜明有力的驳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探讨中国文学何时开始“自觉”,需要明确“文学

7、自觉”的含义,否则难免会众说纷纭。B.堪称经典的作品具有推己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这些作品在艺术技巧方面也比较成熟。C.李白的部分诗歌含有借酒浇愁之意,依据本文的主张,这类作品不属于“自觉的文学”。D.同一时代,有人“自觉”有人“不自觉”,部分创作者“自觉”不意味着时代“文学自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理论与事实

8、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

9、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

10、;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摘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材料二:中国是大豆起源国,但20世纪80年代初,大豆单产每公顷只有一吨多,不到美国的一半。而提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杂种优势利用,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闭花授粉。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大豆花不能产生可有花粉而只能通过异花授粉才能结果的不育系,再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从而为生产大

11、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之后再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大量配制杂交组合,最后研制出大豆杂交种。1983年,孙寰回国后,就开始了在一些科学家看来“不可能”“不现实”的大豆不育系研究工作,以实现大豆强国。在研究之初条件非常欠缺,他只能靠国家资助的万元留学回国人员经费开始做起。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大豆种质资源,他分别在福建泉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河南郑州、江苏徐州、吉林公主岭等地搞试验。1985年,通过反复试验,他的课题组发现了一个组合杂交一代高度不育的情况,研究初获成果。1993年,他的课题组又成功培育了世界第一个野生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通过测交和回交,于1

12、995年实现了栽培大豆“三系”配套,初步培育出“杂交豆一号”。“杂交豆一号”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过正式品种审定、可以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摘自吉林新闻2018年10月23日)材料三:“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

13、贡献。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才能更好地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也就一定能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

14、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要首先弘扬爱国精神和创新

15、精神。(摘自人民日报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改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态度很明确:相信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B.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后不再衰退,杂交后能产生强大的优势。C.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理论上有两条路可走,实践上只有一条路可行。D.研制大豆杂交种需分三步:找到相应的不育系,再借保持系繁殖,试验获得恢复系。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水稻和大豆杂交育种的成果看,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某些农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B.无论是水稻杂交育种研究还是大豆杂交育种研究,科技工作者都

16、离不开团队的协作。C.袁隆平、孙寰都是利用杂交优势来育种的,也都是在客观条件欠缺的情况下起步的。D.袁隆平、孙寰是在一些专家认为“不可能”处实现突破的,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6.我国育种创新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龙须巷韦 名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1960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1960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一天到晚,我们

17、肚子咕咕响。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大家听我的。”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煎熬两天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后晌午,挑担人来了。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按照猴的计划

18、,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一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不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

19、。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一瞪一吼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一拍。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后一招上手段。龙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历过。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听

20、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整整交回派出所。“还有这个。”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连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齐啦。”“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周劳动改造。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1960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这一年,我六

21、岁。迷瞪眼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造,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一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清一色的油麻石,梆梆声四起。“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须巷,专门去看迷瞪眼。“是啊。”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吗?”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温煦的阳光照

22、进龙须巷,斑驳迷离。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分清脆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罚提供了背景。B.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的“咬着耳朵详说”,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物爱憎分明的特点。D.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8.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9

23、.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俭,一名众。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汝南周弘正重其为人,妻以女。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矣”。江陵陷,复还于京师。永定初为太子洗马,迁獉镇东从事中郎。天嘉三年,迁中书侍郎。太建初,广州刺史欧阳纥举兵反,高宗令俭持节喻旨。纥初见俭,盛列仗卫,言辞不恭,俭曰:“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

24、?转祸为福未为晚也。”纥默然不答,惧俭沮其众,不许入城,置俭于孤园寺,遣人守卫,累旬不得还。纥尝出见俭,俭谓之曰:“将军业已举事,俭须还报天子,俭之性命虽在将军,将军成败不在于俭,幸不见留。”纥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高宗乃命章昭达率众讨纥,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昭达军。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寻迁黄门侍郎,转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以公事免。寻起为中卫始兴王限外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又为太子中庶子,迁贞威将军、太子左卫率,舍人如故。后主立,授和戎将军、宣惠晋熙王长史,行丹阳都国事。俄以父忧去职。寻起为和戎将军,累迁寻

25、阳内史。为政严明,盗贼静息。迁散骑常侍,袭封建昌侯,入为御史中丞。俭性公平,无所阿附,尚书令江总望重一时,亦为俭所纠劾,后主深委任焉。又领右军。祯明二年卒。(节选自陈书徐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B.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C.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D.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11.下

26、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官名,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B.洗马,官职名,汉时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C.迁,古称官职调动,一般指升职。最早也指迁谪、放逐,史记有“项襄王怒而迁之”。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停职五年的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俭素有才德,颇受认可。汝南周弘正认可徐俭的为人,把女儿嫁给他;梁元帝在宴席上也叹赏他的文采。B.徐俭临危不乱,安然脱困。徐俭奉诏出使,却被叛军软禁于城外,他

27、从容面对,阐明形势,安然脱离困境。C.徐俭为政严明,治理有方。徐俭的仕途坎坷不顺,但他为政严肃而公正,他治理的地方盗贼都停止了活动。D.徐俭不阿权贵,坚持正义。徐俭不阿附权贵,尚书令江总声威重极一时,也被徐俭弹劾,后主对他非常信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太建初,广州刺史欧阳纥举兵反,高宗令俭持节喻旨。(5分)()高宗乃命章昭达率众讨纥,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昭达军。(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28、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此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生:指臧武仲。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防:武仲的封地。武仲凭借其封地来要挟鲁君。宁子:指宁武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首联以反问的句式明确有力地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使用典故,说明世人的可悲:他们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C.颈联以萤火虫发光但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然呈球状但不是珍珠

29、说明人们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D.尾联紧承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大火与萤火、明珠与露水进行对比,指出大火、明珠处境的悲哀。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一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蛟龙听了也起舞的两句是:“ , ”。(2)在议论“思”与“学”的关系时,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而孔子在论语十则中指出:“ , ”。(3)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30、。热度意味着流量, 产生传播效果和价值,这是互联网空间的一层逻辑。流量的获取,根本上应该取决于价值和内容的输出。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为何大众对“蹭热度” 。大众并不排斥“流量”,排斥的是为博眼球、争“热搜”而不择手段,排斥的是对营销和热度的追求大于对专业的追求,排斥的是一个事件和话题被无意义地反复“消费”,挤占着有限的关注空间。一味追求“速成”,极有可能“速朽”。当八卦爆料、隐私揭秘、话题炮制、“人设”炒作等“新闻”冲上热搜榜,也许会给当事人带来“被追捧”的刹那错觉,甚至契合了一些人信奉的流量为王、颜值变现的急功近利心态。但 ,这些只换得来一时回眸,却得不到恒久关注。这般“热度”,该凉一凉了。

31、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不是长跑,仅有爆发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不在热搜榜单的作品和人,是没有市场的”,这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热度,是互联网空间 凝结出的审美共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而 不足挂齿 殊不知 兼容并蓄 B.从而 不屑一顾 孰不知 大浪淘沙C.进而 不屑一顾 殊不知 大浪淘沙 D.进而 不足挂齿 孰不知 兼容并蓄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语法和表意上有错误,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不是长跑,仅有爆发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以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B.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是场长跑,仅有爆发

32、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以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C.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是场长跑,仅有爆发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专业精神、实力和耐力。D.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是场长跑,仅有爆发力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以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大众并不排斥“流量”,排斥的是为博眼球、争“热搜”而不择手段。B.一味追求“速成”,极有可能“速朽”。C.也许会给当事人带来“被追捧”的刹那错觉。D.“不在热搜榜单的作品和人,是没有市场的”,这是一个伪命题。20.下面是某同学在母校举办个人画展中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两处必须删除,请找出;其中三处表述不得体,请

33、找出并修改。(5分)六年前,我成为美术学院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今天,作为画坛上的后起之秀,我对能再次光临母校,举办个人画展,感到非常荣幸。正是母校严谨治学的精神,让我有了今天的建树。有了母校的大力支持,我对此次画展的成功举办充满了信心。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将免费赠送给母校,以感谢母校给予我的培养教育。21.右图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射击的枪口,壮烈牺牲。当年,我们的志愿

34、军战士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国军队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了英勇战斗,取得了伟大胜利。材料二:王进喜,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在北国荒原上,他和他的队友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制服井喷,不顾腿部有伤,率先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人称“铁人”。他有一句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材料三:黄旭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极其困难的科研与生产条件下,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他曾经亲自上艇参与极限深潜试验;也曾隐姓埋名三十载,家人都不知其下落。以上文字,引起了你怎样

35、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上面几则材料的内容,为“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弥勒一中2022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A【解析】B项,“人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清醒意识和支配能力”有误;C项,“导向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有误;D项,“特定时代一般只存在一种成熟的文体”有误。2.(3分)D【解析】“对这些观点提出了鲜明有力的驳斥”有误。3.(3分)C【解析】“含有借酒浇愁之意”,并不一定就是“依靠酒精麻醉自己”,由此不能推出“这类作品不属于自觉的文学”这一结论。4.(3分)D【解

36、析】“研制大豆杂交种需分三步”错误,应为四步,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第四步是:再经过大量配制杂交组合。5.(3分)C【解析】“客观条件欠缺的情况”错误,前者的客观上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有相应的团队,且文中没有说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后者的有利条件是国土辽阔、团队合作、种质资源丰富等。6.(6分)不迷信权威者的说法;利用科技规律,反复探索;利用国家优势;富有爱国与创新精神。(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7.(3分)C【解析】“爱憎分明”错误。8.(6分)典型化的动作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迷瞪眼说话前总是“一瞪”,说话时总是“吼”,言语威严干脆,表明他的刚硬果断。(动作描写和语言

37、描写答任一点,或从细节描写角度作答,均可得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如龙须巷里对迷瞪眼的传闻,“我们”和“挑担人”对他的态度,表明他带给人的强大威慑力。欲扬先抑(对比)。先写迷瞪眼的“凶狠”,和后文他刻意安排“劳动改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他的温暖柔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中手法2分,分析分,不明确答出手法不得分)9.(6分)用眼前的温暖实景收束全篇,将现实与过往叠加,耐人寻味。呼应前文。照应了前文多处“梆梆响声”的描写,在结构上使前后勾连。深化主题。依旧清脆的“梆梆响声”象征了在人情温情的呵护下,淳朴的民风得以保持。(每点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

38、0.(3分)C【解析】依据“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是嘉奖的具体内容,“赐”之前断开,排除A和B;“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是官职名称,中间不断开,排除D。11.(3分)D【解析】“丁忧是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停职五年的制度”错误,应该是“停职三年”。12.(3分)C【解析】C项,“徐俭的仕途坎坷不顺”错误,徐俭仕途一直挺顺利,从“豫章王府行参军”一路做到“御史中丞”,没有仕途坎坷不顺。13.(10分)翻译:(1)(5分)太建初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反叛,高宗命令徐俭持带信节宣读圣旨。(采分点:“举”“持节”“喻旨”各1分,句意2分)(2)(5分)高宗于是任命章昭达率领部众讨伐欧阳纥,又因为徐俭熟悉

39、那里的形势,诏令徐俭监理昭达军务。(采分点:“乃”“悉”“敕”各1分,句意2分)14.(3分)D【解析】“运用对比手法”分析错误。尾联句意为:如果不取来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又怎能知道它们的光彩有什么不同呢。尾联紧承颈联,明示辨伪之法。并不是通过对比指出大火、明珠处境的悲哀。15.(6分)对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的强烈愤慨。对当时朝廷是非不分的不满。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每点2分)16.(6分)(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17.(3分)C【解析】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40、。语境侧重于继续往前,更进一步,用“进而”更恰当。不足挂齿,意思是表示不值得一提,一般用于表示谦虚;不屑一顾,意思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此处用“不屑一顾”恰当。殊不知,指的是竟不知道,也可以形容竟没想到,起到强调后文内容的作用,表示转折;孰不知,即“谁不知道”,往往用于反问,表示谁都知道。后文有明显转折意味,用“殊不知”恰当。兼容并蓄,意思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大浪淘沙,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与后文“凝结共识”相呼应。18.(3分)B【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否定不当,应将“不是”改成“是”;二是成分残缺,应在“专业精神”前面加上“以”。故先排除

41、A。选项C尽管从语法上说得通,但是最后一个分句改变了原意。选项D将“更”改为了“也”,原文的强调意味就没有了,因此也不恰当。19.(3分)D【解析】D项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其他三项都表示强调。20.(5分)必须删除的两处:众多【解析】与“莘莘”重复。免费【解析】与“赠送”重复。不得体的三处:“后起之秀”改为“新人”或“晚辈”【解析】适用谦虚之语。“光临”改为“回到”【解析】“光临”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当。“建树”改为“进步”(每处1分)21.(6分)徽标的构图要素主要有鼎、汉字“文”、手。(2分)“鼎”代表着文物,体现某省悠久的历史文化;(2分)“文”体现文物研究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手

42、”体现文物研究所对文物的保护。(2分)22.(60分)【写作点拨】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分别是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射击的枪口,壮烈牺牲的黄继光;为制服井喷,不顾腿部有伤,率先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人称“铁人”的王进喜;隐姓埋名三十载,并曾亲自上艇参与极限深潜试验,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需要关照其共同点,而本题中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是都拥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拥有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牺牲的理想信念;都实现了高尚的人生价值。题目要求为“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可从以上分析中选择一点或几点进行立意。此外要特别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43、【参考立意】(1)爱国是最高尚的理想;(2)为国家奉献是人生最伟大的价值;(3)培养奋斗精神,树立家国情怀。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徐俭,又名众。从小修养立身,勤奋好学,志行操守好,汝南周弘正看重他的为人,嫁女给他为妻。梁太清初年,出仕为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作乱时,徐陵出使魏未回朝,徐俭当时二十一岁,携老带幼到江陵避难。梁元帝听说他的名声,召他任尚书金部郎中。他曾经陪从元帝宴会而赋诗,元帝赞赏说“徐家的孩子,又是有文才的”。江陵沦陷,徐俭又回到京城。永定初年为太子洗马,升迁为镇东从事中郎。天嘉三年,调任中书侍郎。太建初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反叛,高宗命令徐俭持带信节宣读圣旨。欧阳纥起初见徐俭时,排列

44、许多卫队器仗,言语间颇不尊重,徐俭说:“吕嘉的故事已久远了些,将军难道没看到周迪、陈宝应的事吗?变祸为福还不算晚啊。”欧阳纥默然不答,担心徐俭使他的部众颓丧,不准徐俭入城,把徐俭安置在孤园寺,派人守卫,几十天不能返回。欧阳纥曾经出城会见徐俭,徐俭对他说:“将军已经起事,我徐俭须回去向天子报告,我的性命虽然在将军掌握中,可将军的成败却不在于我徐俭,徐俭以不再被留为幸。”欧阳纥于是打发徐俭从小路骑马奔回。高宗于是任命章昭达率领部众讨伐欧阳纥,又因为徐俭熟悉那里的形势,诏令徐俭监理昭达军务。平叛结束,高祖嘉奖,赏赐奴碑十人,米五百斛,授镇北部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积累年资而升任国子博士、大匠卿,其余任职照旧。不久升任黄门侍郎,转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后因公事免职。不久又起用为中卫始兴王限外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又为太子中庶子,迁贞威将军、太子左卫率,中书舍人照旧兼任。后主即位,授和戒将军、宣惠晋熙王长史,行丹阳郡国事。随后因父丧去职。不久起用为和戎将军,再调至寻阳内史。为政严明,盗贼不兴。升任散骑常侍,袭封建昌侯,入朝为御史中丞。徐俭秉性公正平和,不阿谀奉承,尚书令江总声威重极一时,也被徐俭纠察弹劫,后主对他非常信任。又领右军。祯明二年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