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四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6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的觉醒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
2、,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事、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
3、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 魏晋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
4、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
5、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B人的觉醒通由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这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
6、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的。C人的觉醒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与其他领域相比较,这种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D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突出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晋诗篇深藏在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的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表现出魏晋诗人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追求。B正是在对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即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内在人格的
7、觉醒和追求,形成魏晋诗人的核心人生观。C在魏晋诗人看来,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D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而魏晋诗篇之所以对这一命题的咏叹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是与魏晋诗篇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觉醒,是指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魏晋时期产生的新的态度和观点。B魏晋时流传下来的诗篇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在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
8、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C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产生了人的觉醒。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了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正是因为有人的觉醒。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9、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
1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而卒葬之最终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尽C 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11、一十分之一(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
12、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C 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D 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4)将短文中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3、译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请简要分析下阙作者在营造意境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1)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其三),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并序),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水光接
14、天。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放飞一只蝉 月亮在云隙间隐现,豹儿洞山墨色的森林间或传来鸟声,一种不知名的神农架夜鸟,它的啼声消逝,窗下的草虫依旧地叫起来。峡谷无风,窗右近旁的山坡从一个院落的墙角猛拉一道斜线上去,坡上生树,折扇形的树冠沉默在暑热中。 适才听高开选场长讲神农架植被分布,满脑子充塞着神农架森林,巴山冷杉、红桦、刺叶枥、高山杜鹃、箭竹、板栗、珙桐、华山松等,高场长离开后,阔叶与针叶仍在眼前混杂拂摇。夜已深,我是坐在新华乡林场招待所207房窗前,静默的森林之夜,最能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忽听到一阵“啪啪啪”的
15、响,像大型生物踩着枯叶发出的声音。起身向外探望,月已进入云层,浓墨般的夜,唯声音响得真切。 索性拉了窗帘入睡,然声音越响越近,在拍打玻璃,我有些不能安心了,起身,开灯,拉开窗帘,欲将半开的窗玻璃拉严,忽地一只蝉飞进来,绕着壁灯飞舞。原是一只蝉,为略生虚惊而惭愧,就执了一本书,准备给它一拍。且将拍下时,不由住手,这是一只长得非常精致的蝉,薄翼,偏草色,翼纹清晰,它朝着壁灯一次次起飞。我放下书,轻轻地捉住它的翼,蝉叫了几声,仿佛反抗。我伸左手拉开窗玻璃,将蝉放飞到黑暗中去。 返身躺到床上,竟不能寐,在神农架森林中的一路奔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中,经蝉的一番打搅,便有了久违的失眠。蝉在窗外拍打玻璃,它
16、似乎不甘离去。或在这样浓黑的夜里,它一定要扑向那盏光明的壁灯。我心里有些烦乱,蝉翼的拍打声愈来愈响,如在抖动一张四开的报纸。我再起来,拉开窗,蝉忽地又飞进来,它绕着壁灯飞舞得更加猛,或直接撞在白石灰墙上。我有些怨恨了,然只是刹那间的事,它只是一只小虫嘛,一只在神农架寂寥的夜里来打搅我的小虫,却是一只纯净的小虫,一个小小的生命。 在神农架,去了除大九湖以外的其他乡,路上遇过许多生命,鸟、松鼠、猕猴、小鸡、狗和小山羊。有趣的是,神农架的狗不惧汽车,每遇汽车,它从容不迫地迈步走到公路边,待车过去,狗就使劲地追赶车,这项活动它们乐此不疲。小陈司机送我去新华,遇到过一群小山羊和一群小鸡,小羊伏在公路中央
17、,车停了一会,小羊们才懒懒地起身离去,并不看汽车一眼。小鸡的让路要敏捷些,然有一只小鸡却不想立即离去,它高傲如一只小天鹅,待小陈司机将车停下,才去追赶自己的小伙伴。忽然一乐,既然是公路么,何以小羊不能打盹,小鸡不能散步呢?路上,又听到一些小故事,小龙潭“野人”梦苑,一只在森林中受伤而被救护的金丝猴患肠胃病死了,管理员受到极严厉的批评,金丝猴之死,大约是因食过爱心游客投放的食物所致。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到一个人与羊的故事,坪上有一头(野)大公羊冲进农家,将主人顶在墙角,乡民不敢越权击打大公羊,报警让林管员与警察向大公羊施射麻醉枪解救了主人。 哦,生命。想到出发前于武昌景天楼听林区行政长官王海涛与其
18、阁僚打电话,有“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等等,便将此与上述连贯,忽生善念是要到一个情境现场呢。我,一个曾经暴力文化浸淫得久的人,悠游在神农架,忽然面对一只蝉,一个精致的会鸣叫的与夏天记忆相关的小生命,我再次捉起飞入房间的这只蝉,将它放飞。(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章用“放飞一只蝉”作标题,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插叙“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到的故事?(4)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对你有什么启发?四、语言文字运用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桀骜(o) 喋血(di) 弄堂(nng) 殒身不恤(yn)B游说(shu ) 监生(jin ) 敕造(ch)
19、 间或一轮(jin)C桌帷(wi) 畏葸(x) 榫头(shn) 少不更事(gng)D敛裾(j) 蕈菌(xn ) 肄业(s) 义愤填膺(yng)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躲在大山中的小村庄,小河环抱,绿树掩映每至春来,桃红柳绿,鸣禽上下,一派万紫千红落花流水的胜景,让人感到美不胜收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C他这个人绵里藏针,别看他笑呵呵的,对人非常刻薄D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影响耸人听闻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0、以期提高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B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校园安全事故,学校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恶行9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10说话应注意语言艺术。假如你的好朋友要借你的作业抄,你不想让他抄,又不想得罪他,请问你该怎么说?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跨过那道坎”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21、作文。2015-2016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四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6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的觉醒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
22、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事、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
23、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 魏晋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
24、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
25、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B人的觉醒通由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这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
26、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的。C人的觉醒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与其他领域相比较,这种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D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突出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魏晋诗篇深藏在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的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表现出魏晋诗人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追求。B正是在对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即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
27、定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形成魏晋诗人的核心人生观。C在魏晋诗人看来,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D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而魏晋诗篇之所以对这一命题的咏叹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是与魏晋诗篇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人的觉醒,是指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魏晋时期产生的新的态度和观点。B魏晋时流传下来的诗篇不同于后世腐败
28、之作,在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C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产生了人的觉醒。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了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正是因为有人的觉醒。【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
29、、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解答】(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回到原文第一段“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父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可知选项曲解文意,“和”在原文是“即”故选A(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
30、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原文第三段“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选项缩小范围“有些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故选C(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流传下来的诗篇”错,原文第五段的表述是“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扩大范围故选B答案:(1)A(2)C(3)B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1、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32、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
33、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A 而卒葬之最终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尽C 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D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
34、(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DA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C 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D 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
35、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4)将短文中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文: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
36、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A 死后又葬在那里卒:死(2)D “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错,古代“学者”的意思是“求学的人”,现代汉语中是指“有学问的人”(3)D “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错,原文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
37、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选项以偏概全(4)相:帮助;至:到达句子翻译为: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悔:悔恨;孰:谁句子翻译为: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答案:(1)A (2)D (3)D(4)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
38、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39、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40、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3古代诗歌
41、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请简要分析下阙作者在营造意境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考点】山水田园诗【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解答】(1)解答此题的角度主要从感官角度考虑“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隐隐笙歌”从听觉;营造的是宁静、恬淡的氛围,美景好歌对应是作者愉悦的心情(2)单看首句“无风水面琉璃滑”很容易判断为比喻但
42、通观下片就会发现有失偏颇,因为一二句写湖面平静如镜,连船的移动都感觉不出来,是静景,而后面都是动景,所以动静结合才是主要表现手法动静相衬,衬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答案:(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寥寥数笔,营造了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2)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 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43、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翻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赏析】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44、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
45、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46、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下魂。咏怀古迹(其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并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记忆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只要根据给出的句子,并且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写完后要检查【解答】(1)不尽长江滚滚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环珮空归月下魂 千呼万唤始出来 君子博学
47、而日参省乎己 (重点字:诞、珮、博)(2)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重点字:冯、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放飞一只蝉 月亮在云隙间隐现,豹儿洞山墨色的森林间或传来鸟声,一种不知名的神农架夜鸟,它的啼声消逝,窗下的草虫依旧地叫起来。峡谷无风,窗右近旁的山坡从一个院落的墙角猛拉一道斜线上去,坡上生树,折扇形的树冠沉默在暑热中。 适才听高开选场长讲神农架植被分布,满脑子充塞着神农架森林,巴山冷杉、红桦、刺叶枥、高山杜鹃、箭竹、板栗、珙桐、华山松等,高场长离开后,阔叶与针叶仍在眼前混杂拂摇。夜已深,我是坐在新华乡林场招待所207房
48、窗前,静默的森林之夜,最能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忽听到一阵“啪啪啪”的响,像大型生物踩着枯叶发出的声音。起身向外探望,月已进入云层,浓墨般的夜,唯声音响得真切。 索性拉了窗帘入睡,然声音越响越近,在拍打玻璃,我有些不能安心了,起身,开灯,拉开窗帘,欲将半开的窗玻璃拉严,忽地一只蝉飞进来,绕着壁灯飞舞。原是一只蝉,为略生虚惊而惭愧,就执了一本书,准备给它一拍。且将拍下时,不由住手,这是一只长得非常精致的蝉,薄翼,偏草色,翼纹清晰,它朝着壁灯一次次起飞。我放下书,轻轻地捉住它的翼,蝉叫了几声,仿佛反抗。我伸左手拉开窗玻璃,将蝉放飞到黑暗中去。 返身躺到床上,竟不能寐,在神农架森林中的一路奔波,神经处于
49、高度兴奋中,经蝉的一番打搅,便有了久违的失眠。蝉在窗外拍打玻璃,它似乎不甘离去。或在这样浓黑的夜里,它一定要扑向那盏光明的壁灯。我心里有些烦乱,蝉翼的拍打声愈来愈响,如在抖动一张四开的报纸。我再起来,拉开窗,蝉忽地又飞进来,它绕着壁灯飞舞得更加猛,或直接撞在白石灰墙上。我有些怨恨了,然只是刹那间的事,它只是一只小虫嘛,一只在神农架寂寥的夜里来打搅我的小虫,却是一只纯净的小虫,一个小小的生命。 在神农架,去了除大九湖以外的其他乡,路上遇过许多生命,鸟、松鼠、猕猴、小鸡、狗和小山羊。有趣的是,神农架的狗不惧汽车,每遇汽车,它从容不迫地迈步走到公路边,待车过去,狗就使劲地追赶车,这项活动它们乐此不疲
50、。小陈司机送我去新华,遇到过一群小山羊和一群小鸡,小羊伏在公路中央,车停了一会,小羊们才懒懒地起身离去,并不看汽车一眼。小鸡的让路要敏捷些,然有一只小鸡却不想立即离去,它高傲如一只小天鹅,待小陈司机将车停下,才去追赶自己的小伙伴。忽然一乐,既然是公路么,何以小羊不能打盹,小鸡不能散步呢?路上,又听到一些小故事,小龙潭“野人”梦苑,一只在森林中受伤而被救护的金丝猴患肠胃病死了,管理员受到极严厉的批评,金丝猴之死,大约是因食过爱心游客投放的食物所致。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到一个人与羊的故事,坪上有一头(野)大公羊冲进农家,将主人顶在墙角,乡民不敢越权击打大公羊,报警让林管员与警察向大公羊施射麻醉枪解救
51、了主人。 哦,生命。想到出发前于武昌景天楼听林区行政长官王海涛与其阁僚打电话,有“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等等,便将此与上述连贯,忽生善念是要到一个情境现场呢。我,一个曾经暴力文化浸淫得久的人,悠游在神农架,忽然面对一只蝉,一个精致的会鸣叫的与夏天记忆相关的小生命,我再次捉起飞入房间的这只蝉,将它放飞。(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章用“放飞一只蝉”作标题,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插叙“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到的故事?(4)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对你有什么启发?【考点】散文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基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此学生分析作品
52、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显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品质;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渲染神农架神秘静谧的森林氛围,为下文的具体描绘做铺垫(2)此题考查学生此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
53、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本文标题“放飞一只蝉”贯穿全文,是文章的主题线索,同时通过“放飞”这一情节,表明对大自然的敬畏,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内容(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插叙“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
54、到的故事表明这个生态环境中不仅仅只有人,还有数以万计的生命个体,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同时揭示文章的题旨,要善待自然中的一切生命(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处卒章显志,深化主题抓住“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这个关键句,就不难概括出主旨答案:(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神农架静谧的气氛,为下文作者因一只小蝉的拍打声“竟不能眠”埋下了伏笔(2)用“放飞一只蝉”作为标题的 作用: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珍视和敬畏;揭示文章主旨,启示我们要善待一切生命(3
55、)这个故事说明了新华乡的人们视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做铺垫,使内容更加充实,行文起伏多(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文章通过记叙“我”放飞一只蝉的过程,传达出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主旨启示:万事万物皆是相依相相存的,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应与万物和谐相处(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四、语言文字运用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桀骜(o) 喋血(di) 弄堂(nng) 殒身不恤(yn)B游说(shu ) 监生(jin ) 敕造(ch) 间或一轮(jin)C桌帷(wi) 畏葸(x) 榫头(
56、shn) 少不更事(gng)D敛裾(j) 蕈菌(xn ) 肄业(s) 义愤填膺(yng)【考点】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解答】A、“弄”的正确读音为lng;B、正确;C、“榫”的正确读音为sn,“更”的正确读音为gng;D、“裾”的正确读音为j,“肄”的正确读音为y答案:B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躲在大山中的小村庄,小河环抱,绿树掩映每至春来,桃红柳绿,鸣禽上下,一派万紫千红落花流水的胜景,让人感到美不胜收B由于太平洋暖流
57、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C他这个人绵里藏针,别看他笑呵呵的,对人非常刻薄D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影响耸人听闻【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来判断【解答】A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B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矛盾、风波完全消除C绵里藏针: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D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A项感情色彩不当,此句应是赞美春天的美
58、景,而此词感情色彩是贬义,非褒义,故不符合语境;B项望文生义,此句应指春节一过湖上的冰就消融了,而该成语的意思显然与其不符,故不符合;C项符合语境,此句应指人的内心,故成语的意思符合;D项不合语境,此句中毒奶粉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而成语的意思是夸大或捏造的事实,故与语境不符合故答案C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期提高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B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校园安全事故,学校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恶行【考点】病句
59、辨析修改【分析】解答病句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解答】A搭配不当,“提高”与“经验”搭配不当,应改为“以期
60、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B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少,删去“使得”;C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校园安全事故”否定失当,删去“不”;D表述正确故选:D9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考点】古代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识记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解答】A“花甲”指六十岁;B“古稀”指七十岁;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是一幅挽联,适用于吊唁恩师;D项“执掌教坛
61、垂七十载”可以看出不止七十岁,不能体现70岁寿辰之意;故选:B10说话应注意语言艺术。假如你的好朋友要借你的作业抄,你不想让他抄,又不想得罪他,请问你该怎么说?【考点】口语交际【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得体,然后逐项进行辨析【解答】解析:题干“说话应注意语言艺术”,关键词“语言艺术”,依据语境,注意对象与场合,答出拒绝的理由并且语言婉转得体即可答案:某某,作业我如果让给你抄,你的学习成绩会下降的,那样的结果不好哦,最好自己动动脑,不能这样依靠别人,对不起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跨过那道坎”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点】命题作文【分析
62、】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十分有意思,具有思辨性,必须把握两个重点:“这道坎”,最好是一道;“坎”的内涵自定;所写的“坎”有概念的界定;“坎”可以是自己遇到的,也可以是他人遇到的“坎”的定位要适中,是经过努力可以越过障碍、克服的困难 “必须”: 面对“坎”的态度;成长的历程;人生观、价值观等 注意表达要具体、通顺【解答】略参考范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何谓“必须”?客观要求,你无法选择何谓“跨过”?在他人上方掠过,一瞬间抬高了自己贬低了他人何谓“这”?特指!仅此一个再无其他何谓“道”?道可道,非常道何谓“坎”?喻意是困难,绝对的困难!那么,必须+跨过+这
63、+道+坎=什么?答:中国的高考! 自从我们每个中国孩子出生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一定要考上好大学!不然,一没出息,二没面子尽管孩子们还不懂“面子”每个路边的乞丐、每个做苦力的工人、每个没钱的亲人都无辜地成了没考上大学的典型,可他们却不了解高分低能的悲哀,以及那些“高分”的每年都在上涨的自杀率然而,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无一例外的依赖着父母,所以,小学的无数孩子有一个理想“考上大学”! 但事实证明,中学生已彻底迷茫了,因为他们没理想!为什么?首先,他们已经明白“考上大学”根本就不是一个确切的目标,很可能只是一个假象其次,他们真正想为之奋斗的并且说不定很有潜力或已有一定成就的事却被认为是玩物丧志!到头
64、来只有拿用了N年精力换来的不一定高的高考分数去找学校运气好的还好,运气不好的只有摇摇头回去再耗一年的份,而他们的梦想也被抹杀了十之八九了也许现在在某所三流大学中游荡的某个学子,本可以成为下一个贝利、乔丹、舒马赫也说不定! 每个人刚出生,都具有无限可能性有科学家说过,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立志成为运动员并且毫无“阻碍”,那这个人完全可以在六月捧起大力神杯,又在七月戴上NBA总冠军戒指,然后在八月走上其他项目的奥运冠军领奖台然而在中国,不管是否有天赋、是否喜欢都会被推向“菜市口”一样“推向独木桥”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只能是成材的人越来越少、“独木桥”越来越难挤、学生越来越恨这“独木桥”! 一千多年前,隋文
65、帝开创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先进的,但我不明白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沿用封建社会的选拔式考试还是先进吗?还是所谓的”民族传统特色的传承吗“?我们盼望着,并坚信总有一天这根“独木桥”会彻底的坍圮,如那些曾经被挤下来“活祭”般坠入无底的深谷!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条平坦的“石桥”但眼前这道“坎实在太难破裂了目前想到达对岸,唯一的方法就是“跨过”从亲朋好友上方跨过去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同一年龄的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做卷子,一定是中国学生分比较高,但做其他事呢?做卷子显然不能与其它事成平衡状,比例可能是这让人想起一个中国成语“纸上谈兵”,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却有无数奥林匹克数学金奖的原因 高考是一道坎,中国的教育形式更是一道坎如果要想中国的教育质量也就是中的人才发展更上一层楼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2017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