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乙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B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C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显著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2下列治理甲地区土地荒漠化措施,可行的是()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在草原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证人畜饮水A B C D1B乙处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西风带的背风坡,
2、降水量较少,形成荒漠景观。2C由图可知,甲处位于我国西北,荒漠化严重。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草原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34题。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
3、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3.C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4.C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土壤退化过程 土地退化过程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荒漠化过程A B C D6.在我
4、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5D根据题目叙述: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更属于土地退化。再根据荒漠化过程也是指土地的退化过程。6B由图可知,湿润系数较大的地方,年降水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也较高。我国石漠化治理工程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石漠化土地面积在20192019年期间年均减少16万公顷,实现了由持续增加向净减少的重大转变。读石漠化土地按省比例分布图和石漠化土地按流域比例分布图,回答78题。7石漠化
5、地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的主要原因是()石灰岩山地,地形陡峻而破碎 降水丰富而集中,热量充足 坡耕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岩溶地区下渗能力强,地表径流缺乏A B C D 8下列防治石漠化的对策,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坡耕地开垦种植,全面实施封山育林B恢复天然植被,大力营造灌木林,提高区域森林水土保持功能C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新型能源与设施D充分利用山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7A从自然原因看,在石漠化土地形成过程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质条件,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陡峻而破碎的地貌,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势能;丰沛而集中的降水及良好的热量条件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强大的侵蚀动能。从人
6、为原因看,石漠化发生在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人类活动干扰植被的范围,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大面积的陡坡开荒,自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地表径流欠缺是岩溶地区的一个自然特征。云贵高原的石漠化是在表层植被被破坏后,水溶蚀溶岩,使其基岩裸露,由于基岩坚硬贫瘠,无法形成植物所需的土壤层,因而最终出现成片“秃顶”的岩石、岩层。因此地表径流与形成石漠化并没有关联性。8C石漠化地区农村能源单一,大部分农民依靠砍柴割草作为生活能源。推广新型能源与设施,从源头是减小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森林资源的依
7、赖性,彻底根治人为对植被的破坏。控制坡耕地开垦种植,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不合理。应控制陡坡山地开垦种植,对部分山地实施封山育林。石漠化区域水热条件好,灌木林不应是石漠化区的主要目标,应营造乔木林群落,防止石漠化的加深。石漠化区域气候条件较好,但地形崎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势必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读非洲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土地生产力下降贫困饥荒人口增长过快过垦过牧荒漠化加剧9导致非洲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 B土地生产力下降 C过垦过牧 D贫困饥荒10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综合整治C大
8、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D扩大热带草原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9A由图可知,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贫困饥荒。农民必须寻求更多的途径解决粮食问题,由于过垦过牧,使得荒漠化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收成不好,粮食不足,再次造成贫困饥荒,又不得不过垦过牧,加剧荒漠化,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导致非洲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10D扩大热带草原载畜量,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加剧荒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收成不好,粮食不足,无法摆脱困境。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关于该沙区生物治沙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沙丘形态可以看出该区域盛行东南风B三图按治沙时
9、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c、a、b C该区域种植的生物根系发达,其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D该区域可以选育芦苇、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12下列防护林工程能够有效防治荒漠化的的是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C东南沿海海防林 D东部平原绿化工程11B从图示来看,c图是最早时期,表现在树、草较少,沙丘形态明显,陡缓分明,为流动沙丘。从沙丘形态来看,缓坡为风的来向,受重力影响,在风的去向形成陡坡,该区域盛行西北风。沙漠气候干旱,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地下水分,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芦苇属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不适宜作为固沙植物。12A植树种草是防治沙漠化进一步
10、扩展的有效方法,三北防护林能够有效防治荒漠化。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东南沿海海防林主要是防风固堤,保护农田。东部平原绿化工程主要是保护农田。读下图回答1314题。13.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A B C D14.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
11、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A B C D13.C图中A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14.D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湖泊是河流重要的调节中转站。特别是一些大江大河,中途流经湖泊的水流调节作用更为重要。像鄱阳湖、洞庭湖等对于减缓长江洪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以前,人们对湖泊的开发
12、利用较少,湖泊水面大,水量多。“八百里洞庭,水天相接”。近代,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人们纷纷开发洞庭湖边的“垸子”,围湖造田,使湖泊的面积缩小,湖泊的蓄水功能大大降低,长江下游受洪水灾害影响的次数增多,灾害加重。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成为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结合下图回答1516题。15洞庭湖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经济压力 B人口压力 C环境需求 D政策变化16洞庭湖对长江流量的调节作用一度下降很多,主要的原因除了围湖造田导致湖面的缩小,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长江流域降水量逐渐增大B洞庭湖区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C长江
13、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湖中淤积D洞庭湖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15C第三个阶段指的是现在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人们在吸取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主动改变自身行为的举措,是适应环境需求。16C洞庭湖调节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人们的围湖造田使得湖面不断缩小,以及上游丘陵山区人口压力大、大量砍伐林木引发水土流失而造成的。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1718题。17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18下列保护乙地区该森林带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是(
14、)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对雨林的管理和保护17.C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度减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雪线高度上升。18.A设立国际基金,既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1920题。19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纬度高,气温低,
15、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 B C D20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19.A扎龙湿地所处的纬度高,气温低。气温低使蒸发量少,气温低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湿地。20.D湿地具有选项中所列的四项功能。扎龙湿地是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其重点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下面一组画面反映了巴西的贫困农民为了生存而在热带雨林中开荒种地的过程,读图回答2122题。21此种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22此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
16、少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沙泥淤积,带来泛滥,洪涝灾害加剧 气候变得较为干燥、年温差变小A B C D21C由图可知,这是巴西的迁移农业,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22A迁移农业砍伐树木开辟农田以及焚烧一些植物开辟农田,其不利影响也就是砍伐树木造成自然森林资源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而水土流失又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加,沙泥淤积,带来泛滥,洪涝灾害加剧。森林资源破坏,地方气候变得较为干燥、年温差变大。下图中
17、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城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读甲河流域示意图,回答2325题。23该流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 B旱涝灾害 C土地盐渍化 D水土流失24对于上题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C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乱伐D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25防治上述环境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全面封山育林 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 平整土地,陡坡修建梯田发展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A B
18、 C D23D由题干可知,该流域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如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坡地开荒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我国东南沿海不会出现沙尘暴和土地盐渍化。旱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24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25D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解决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是植树造林,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全面封山育林、陡坡修建梯田均不合理。二、综合题26.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
19、分析其原因。(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第(2) 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 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人为原因。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答案:(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人为
20、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7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示意图(左图)和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右图),回答问题。过度樵采32.7%过度放牧30.1%过度农垦26.9%水资源利用不当9.6%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0.7%(1)为什么说中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试分析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以及防止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根本措施。(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
21、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解析:第(1)题,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形势严峻主要从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荒漠化扩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防治措施也主要针对人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第(3)题,防治草原地区荒漠化主要针对过度放牧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由于导致荒漠化和沙化扩展的各种主要人为和气候因素还不同程度存在,不利气候对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响亦不可低估;目前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局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治理任务重、时间长,难度大;治理后的沙区生态系统远未达到稳定状态,可能出现逆转。(2)原因
22、: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对环境生态压力。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根本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合理利用水资源(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28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河流。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问题。(1)分析捷列克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成因。(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析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解析:第(1)题,土壤盐渍化形成的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捷列克河三角洲气候干旱,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地势低洼,地下水位
23、高,光照强,地下水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第(2)题,土壤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第(3)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答案:(1)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光照强,地下水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2)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3)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2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29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和巴西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零星砍伐木材的所谓“选择性砍伐”活动,给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造成巨大破坏,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被破坏的速度比早先估计高一倍。科学家警告说,这种“选择性砍伐”会给亚马孙河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首先是使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近四分之一。特定树种的消失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依附于被砍伐树种的攀爬植物、灌木和草皮也一起消失,土地变得更干燥,也更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材料二:巴西简图(1)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2)试分析说明巴西热带雨林危机的
25、主要表现及其影响。(3)试从保护巴西人利益的角度提出保护巴西热带雨林的措施。解析: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从动植物生长状况、物种进化、物种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热带雨林危机的主要表现是“选择性砍伐”活动加快雨林被破坏的速度。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特定树种消失、破坏生态平衡;土地变得更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等方面。第(3)题,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分清哪些措施是考虑雨林对全球的意义角度提出的,哪些措施是从当地人的角度提出的。答案:(1)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温度高,微生物、土壤动物对有机质(枯枝落叶等)的分解速度很快,从而植物可以吸收到大量的速效的溶解态的营养元素,植
26、物长的好,动物当然也多。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亚马孙的物种由于地形与河流走向差异,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有些物种只在某一个区域的特定生物群系中栖息,不会迁移到其他区域,间接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2)主要表现:零星砍伐木材的所谓“选择性砍伐”活动,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被破坏的速度加快。影响:使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特定树种、攀爬植物、灌木和草皮消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土地变得更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3)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
27、观光、生态旅游等。3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麓的四川西北地区,它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型湿地,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著名“草地”,黄河流经这里后流量增加30%,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但近几十年,若尔盖湿地草原的退化沙化程度触目惊心。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材料二 若尔盖大草原位置图和景观图(1)试分析若尔盖草原退化的原因。(2)分析若尔盖草原退化造成的危害。(3)分析说明防治若尔盖草原退化的措施。解析:第(1)题,若尔盖草原退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过度放牧、鼠虫肆虐、气候变化是草原退化
28、的三大原因。第(2)题,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导致草原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直接威胁牧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若尔盖草原正处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界地区若尔盖草原和湿地的退化,将会对黄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产生严峻的影响。第(3)题,防治若尔盖草原退化的措施要根据退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造林治沙、防风、护牧,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保护鼠类天敌。答案:(1)自然原因:气候不断变暖使地表水蒸发加速;若尔盖草原鼠虫灾害严重;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在草地上采挖药材和开采矿产。(2)导致草原生产力下降,直接威胁牧区经济的长远发展。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对黄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产生严峻的影响。(3)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以草定畜, 畜草平衡,对草场实施轮牧管理;采取多种方法造林治沙、防风、护牧;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保护鼠类天敌,对草原鼠虫害进行防治,稳定草原大环境。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