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82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创国基。 太祖兴, ,号洪武,都金陵。A除隋乱 始诛纣 国大明 嬴秦氏B始诛纣 除隋乱 国大明 嬴秦氏C始诛纣 嬴秦氏 除隋乱 国大明D嬴秦氏 始诛纣 除隋乱 国大明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代()A宗法制开始出现B贵族政治的

2、产生C家国同构的特点D王权具有稳定性3“齐人”“鲁人”这种表述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如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5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A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

3、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中书令C明朝的户部尚书D宋朝的三司使7读表可以得出() 表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简表(部分)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元清高层行政区州行省省统县行政区郡郡路、府、州府、直隶州县级行政区县县县州、县A古代行政区的设置趋于灵活B秦汉行政权主要在地方层级C魏晋时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D清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源头8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9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

4、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A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D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10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这体现了美国()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11

5、“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 “今日”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商埠B山海关至北京铁路被列强把持C列强掀起了中国瓜分狂潮D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12如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331111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13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14美国作家哈里森说“(

6、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15民国二十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中规定:“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别动队,采取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这反映了国民党()A以敌后为抗战的主战场B坚持战术的多样性C以民众为抗战的主力军D重视使用游击战术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

7、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17据如图所示大型历史图片展览,推断这次展览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清朝统治C新民主主义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18如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约4.2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一审制慢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据此可知雅典民主()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19伯里克利说:“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

8、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A法律至上B注重保护私有产权C主权在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万民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反映了万民法()A重形式,程序繁琐不灵活B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D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21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某种制度“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法国的君主制C德国的二元君主制D美国的共和制

9、22有同学整理1920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做出如图所示时序图。观察如图,空白处应填的事件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辛亥革命的爆发2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A有利于国王的独断专行B有利于议会权力扩大C标志内阁首相取代王权D标志国王行政权丧失24如表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1邦联条例C德国1871年宪法D法

10、国1875年宪法25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中的300名议员中有75人终身任职,其余由各省及殖民地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中的议员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表明()A法国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B法国近代历史发展很曲折C法国民主政治已得到完善D法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26“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C德意志帝国立宪为虚专制为实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271719世纪,

11、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28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B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C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29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

12、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30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在未形成监察制度

13、的西周至春秋,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 周厉王就因为“止谤”被国人赶出都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大多采用“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的方式;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等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

14、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其异同。(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表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

15、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石碑上刻着一句名言“万事切忌极端”,成为雅典人

16、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梭伦在执政时指出“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份”,为缓和社会矛盾他颁布法令规定,“平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梭伦改革为雅典打上了这种“生态平衡”的烙印。摘编自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材料二 众所周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条文具有弹性,用语宽泛模糊,给反复的重新解释留下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自己预设了更新机制,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

17、发展变动的社会。制宪时期的美国各州在地域、居民、经济、体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社会就具有群体和利益的多元性,而且经常发生冲突。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谈判”而达成妥协,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避免了社会在极端对抗中消耗资源,其结果相对接近社会公正这种人类普遍的理想。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人“价值观”是什么,这种“价值观”在梭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宪法如何避免极端,并简析其作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18、分,满分60分)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创国基。 太祖兴, ,号洪武,都金陵。A除隋乱 始诛纣 国大明 嬴秦氏B始诛纣 除隋乱 国大明 嬴秦氏C始诛纣 嬴秦氏 除隋乱 国大明D嬴秦氏 始诛纣 除隋乱 国大明【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材料中周武王、传二世、唐高祖、号洪武的历史信息,结合具体的历史常识思考回答即可【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周武王,讨伐纣王;秦始皇建立秦朝、传至二世;唐高祖李渊灭掉隋朝

19、;朱元璋,号洪武;故选C【点评】本题以三字经的语句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历史常识的准确识记能力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代()A宗法制开始出现B贵族政治的产生C家国同构的特点D王权具有稳定性【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材料中指出“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宗法制的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这体现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特点【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宗法制度的内容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体现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特点故选C【点评】本题以宗法制度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宗法制度内容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

20、的综合分析与知识迁移能力3“齐人”“鲁人”这种表述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齐鲁大地”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当时较有名的有鲁国、齐国、燕国、卫国、宋国、晋国等,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山东因此得名故A正确宗法制明显错误,故排除C在秦朝大规模推行,行省制在元朝出现,国家已经统一,不可能出现横渡小国的现象,故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4如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

21、强了皇权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解答】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项“消除”说法绝对,故排除C涉及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国的不断被分割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实际考查汉朝推恩令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5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

22、,“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A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只是强调“生徒”是能够做官的前提之一,并未体现入仕途径多样,故排除A依据材料“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等可知B正确材料“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说明C错误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ACD同时依据材料相关信息进一步证明所选答案的正确性本题有一定的难度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

23、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中书令C明朝的户部尚书D宋朝的三司使【考点】1H: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掌握宋朝二府三司制的内容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

24、【点评】本题考查宋朝二府三司制的内容和作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7读表可以得出() 表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简表(部分)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元清高层行政区州行省省统县行政区郡郡路、府、州府、直隶州县级行政区县县县州、县A古代行政区的设置趋于灵活B秦汉行政权主要在地方层级C魏晋时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D清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源头【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历代王朝的地方政区都存在“县”,而“州”、“路”、“省”等多有变化,这体

25、现了古代行政区的设置趋于灵活,故A项正确秦汉行政权主要在中央,故B项错误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在东汉,故C项错误省级行政区的源头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注意表格中的区划变化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历代王朝的地方制度8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考点】9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

26、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在当时没有实行,故AD两项错误资政新篇脱离了农民阶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最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故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需要掌握资政新篇的影响9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

27、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A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D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可知,体现了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故

28、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0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这体现了美国()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门户开

29、放政策需要掌握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解题时注意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故B项正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在华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反映门户开放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 “今日”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30、A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商埠B山海关至北京铁路被列强把持C列强掀起了中国瓜分狂潮D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考点】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中“伤洋乎?”、“不问民”的信息形象反映出这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应排除B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符合题意C项是发生在19世纪末,而辛丑条约的时间是1901年,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是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伤洋乎?”

31、、“不问民”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以及西方列强入侵的史实12如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331111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通过表格和相关数据信息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结合题干分析选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考查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3人,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B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故排

32、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故,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采取排除法和直选法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13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考点】9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确立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责任内阁制,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是戊戌

33、变法,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内容、意义的识记同时还需要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14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考点】9Q: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长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可知A正确B材料没有体

34、现,故排除长征并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排除C长征结束后新中国还远未建立,谈不上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故排除D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词是“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再结合选项的相关信息可知A正确本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15民国二十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中规定:“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别动队,采取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这反映了国民党()A以敌后为抗战的主战场B坚持战术的多样性C以民众为抗战的主力军D重视使用游击战术【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

35、题的能力【解答】AC说法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别动队,采取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只是说明重视使用游击战术;并未说明坚持战术的多样性故D正确,排除B故选D【点评】本题可依据材料信息初步选出答案,分析其他选项的局限性或不足进一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本题有一定的难度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考点】9L:国民大革命;9M:国共的十年对峙;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

36、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情况关键词是“合作对立合作”正确分析选项与关键词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所学,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其核心事件是北伐战争;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双方之间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对峙;太原会战国共再一次合作共同抗日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国共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本题错误选项的干扰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7据如图所示大型历史图片展览,推断这次展览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清朝统治C新民主主义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考点】9H:新民主主义

37、革命【分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图1是国民大革命;图2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图3是解放战争,由此可知,三幅图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解读图示判断出事件,从中分析其主题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史实18如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约4.2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一审制慢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据此可知雅典民主()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

38、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从题干表格中的雅典公民人数只有4.2万,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从抽签的选举方式和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结果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从举手的表决方式和一审制得审判程序,可以得出表决方式过于简单,容易造成冤假错案,这都是原始民主的特征,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表格,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解读表格,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理解即可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以及影响等知识19伯里克利说:“我们

39、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A法律至上B注重保护私有产权C主权在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考点】47: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明显可知A正确B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看通过材料相关信息直接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20“万民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

40、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反映了万民法()A重形式,程序繁琐不灵活B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D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演变情况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体系宏大,内容细致;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解答】依据材料“万民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可知A错误B材料不

41、能体现,故排除罗马法不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排除C依据材料“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可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21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某种制度“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法国的君主制C德国的二元君主制D美国的共和制【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以伏尔泰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需要掌握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的政体【解答】依据题干“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

42、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知,反映的是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这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法国君主制下君主权力大,德国二元君主制下皇帝权力大,故BC两项错误美国的共和制没有君主,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有同学整理1920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做出如图所示时序图。观察如图,空白处应填的事

43、件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辛亥革命的爆发【考点】O5: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分析】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需要掌握法国民主共和制建立的背景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20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和对图示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依据题干“1920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和图示可知,有英国、德国、中国的史实,选项中BCD三项涉及中国和德国的史实,这在图中已经存在,只有法国的民主政治没有涉及,因此空白处应填的事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故A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1920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示意图考查近代中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

44、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对知识的归纳总结2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A有利于国王的独断专行B有利于议会权力扩大C标志内阁首相取代王权D标志国王行政权丧失【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可知,说明以大臣副署来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王的独断专行,有利于议会权力扩大,故

45、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的分析理解需要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意义等知识的掌握24如表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1邦联条例C德国1871年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图示中的“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可以排除AC两项,英国和德国的国

46、家元首是世袭美国1781邦联条例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应排除依据题干“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可知,这是法国共和制的特点,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和对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政体特点的识记25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中的300名议员中有75人终身任职,其余由各省及殖民地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中的议员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表明()A法国政治上体现共和

47、原则B法国近代历史发展很曲折C法国民主政治已得到完善D法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考点】6D:法国1875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在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需要掌握法国共和制的特点以及英国、美国、德国等的政体的特点26“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

48、国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C德意志帝国立宪为虚专制为实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考点】6F: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关键词是“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门面”指帝国宪法表面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体制,包括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实际上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度,故C正确ABD三项都是说的专制的一面,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27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A议会成员均

49、由选举产生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考点】62:资产阶级代议制【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英、美、法、德代议制的共同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比较、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德国的上议院的议员是由世袭贵族组成,不是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英国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美国总统对人民负责,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英、美、法、德的议会均拥有立法权,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英、美、法、德代议制的内容和特点的识记和比较28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

50、,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B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C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考点】76: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材料中“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与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相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望,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故选C【点评】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敌人的疯狂镇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2)主观原因:缺乏

51、先进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建立工农联盟(3)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

52、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材料中“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说明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解决民众的饥饿问题和接受民众要求退出一战的主张,因此被民众所抛弃,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考查学生抓住关键、分析理解的能力30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

53、民族解放运动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考点】C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需要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识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

54、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14分)(2016秋宜宾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在未形成监察制度的西周至春秋,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 周厉王就因为“止谤”被国人赶出都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大多采用“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的方式;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摘编自曹春华中国

55、古代监察制度述论等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

56、其异同。(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考查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我国古代形成的大监察体系及其异同;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可以得出统治者守业责任的约束;史官修史的监督作用;“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可以得出出现了“谤议君王”等监督形式;“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

57、大多采用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的方式”可以得出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或郡县制逐渐推行,官吏的选拔任用逐渐取代贵族世卿世禄制);“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可以得出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可以得出人们认识到官员的腐败危害国家(2)第一小问的体系,依据材料二“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可以得出体系是御史监察系统、谏官言谏系统第二小问的相同,依据材料二“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

58、统”可以得出相同是二者都是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完善依据材料二“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可以得出不同是职责不同,御史体系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言谏系统主要纠正皇帝不当的决策;手段不同,御史采用纠察、弹劾;谏官采用封驳(3)本小问的评价,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局限性进行说明,即积极是古代检查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防止官员的腐败与失职;局限是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系效能有限

59、故答案为:(1)背景:统治者守业责任的约束;史官修史的监督作用;出现了“谤议君王”等监督形式;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或郡县制逐渐推行,官吏的选拔任用逐渐取代贵族世卿世禄制);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人们认识到官员的腐败危害国家(2)体系:御史监察系统、谏官言谏系统相同:背景相同,二者都是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完善不同:职责不同,御史体系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言谏系统主要纠正皇帝不当的决策;手段不同,御史采用纠察、弹劾;谏官采用封驳(3)积极:古代检查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防止官员的腐败与失职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系效能有限【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

60、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演变历程和评价32(12分)(2016秋宜宾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表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61、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考点】9A:辛亥革命;9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考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的内容可知,特点是时间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斗争方式多样;受国际形势影响;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2)第一小问的时

62、代内涵,依据材料二“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可知,时代内涵是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可以得出影响是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故答案为:(1)特点:时间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斗

63、争方式多样;受国际形势影响;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2)内涵: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和特点以及影响等知识33(14分)(2016秋宜宾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石碑上刻着一句名言“万事切忌极端”,成为雅典人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梭伦在执政时指出“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份”,为缓和社会矛盾他颁布法令规定,“平民所欠的债务一

64、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梭伦改革为雅典打上了这种“生态平衡”的烙印。摘编自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材料二 众所周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条文具有弹性,用语宽泛模糊,给反复的重新解释留下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自己预设了更新机制,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制宪时期的美国各州在地域、居民、经济、体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社会就具有群体和利益的多元性,而且经

65、常发生冲突。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谈判”而达成妥协,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避免了社会在极端对抗中消耗资源,其结果相对接近社会公正这种人类普遍的理想。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人“价值观”是什么,这种“价值观”在梭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宪法如何避免极端,并简析其作用。【考点】45:梭伦改革;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1)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特点,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在内容上体现的特点,主要考查通过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

66、【解答】(1)抓住材料中“万事切忌极端”,联系所学,从梭伦改革的内容体现的“中庸”特点进行回答(2)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避免极端问题,联系制定宪法时体现的妥协方面内容:大小州之间、南北方之间、中央与地方州之间权力的分配问题时,确立了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保存了奴隶制,成立联邦制政府等内容进行说明其作用主要从调和矛盾,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上回答故答案为:(1)价值观:妥协;中庸体现: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维护平民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权力;财产等级制,打破贵族血缘垄断;设陪审法庭,四个等级的公民都能参与司法审判过程中;定期召开公民大会,公民都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2)说明:(中央集权与地

67、方分权相结合)或者,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模式避免了一定程度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大洲、小州在参议员与众议院名额分配相互妥协)或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众议院按人口比列选出一定程度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南方、北方在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占人口比重相互妥协)或者允许南方保留奴隶制度,五个黑人折合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一定程度协调了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关系作用:一定程度调和了社会矛盾避免社会走向极端与对抗;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来坚实基础【点评】在西方从梭伦改革时,在解决矛盾方面就把妥协作为一种策略,因此“妥协”一词在西方作为中性词,这与东方作为贬义词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妥协在西方政治中经常出现,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渐进式发展,如英国的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也是这方面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