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度峨山一中期末市统测模拟考(高一历史)高一历史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分卷 I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 150 分)1.“夏、商、周(公元前 2700公元前 256 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C.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级”“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可知,
2、夏商周时期王权和神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王权,故 AC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朝实现的,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大革命
3、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指的是 19271937 年。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是在 1922 年的中共二大上,故 A项错误,符合题意;B 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符合题干时间,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项是遵义会议,在 1935 年,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 项是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也符合题干时间,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题干的时间范围,学生应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19271937 年”,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
4、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纲领。依据所学可知,C 维新变法时颁布的;D 是魏源的著作,均与题干无关。A 是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革命纲领,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 项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纲领4.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 1953 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
5、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可知,1953 年左右召开的一次制宪会议,即为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以 B 项说法正确,ACD 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读下图(秦朝疆域图),公元前 2
6、21 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故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政治的特点6.1992 年 10 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和平统一台湾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答案】A【解析】
7、试题分析:1992 年达成“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或核心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答案选 A;2008 年两岸实现“三通”,排除 B;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 C;1979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排除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7.1919 年 5 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 B.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 C.中
8、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D.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答,题目中出现的时间是“1919 年 5 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 1901 年,所以 A 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 1914 年,所以 B 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所以 D 项错误。故选 C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8.下面是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名册变化图表。图表反映了 A.中共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 B.政协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主要职能 D.政协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政协
9、第十届一次会议的非中共委员有 1341 名,中共委员有 895 名,A 项明显错误;C 项“民主监督”材料不能体现;政协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其职能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并非国家的权力机关,D 项错误、B 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9.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
10、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是“跨洋握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是“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成就【名师点睛】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0.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
11、,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材料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只能是太平天国采取的资本主义措施,即资政新篇的颁布,所以本题选择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11.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强盗们(在圆明园)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
12、上国尊严。”为此,大清国士大夫 A.开始投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开展了洋务运动 C.支持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的高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时间是 1860 年火烧圆明园之后,且推动者是士大夫,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B。AD 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排除;C 发生在 1898 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名师点睛】洋务运动的特点:(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
13、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12.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中,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保证了国家的最高执政权力在宗族内的继承,是化国为家的典型表现,故选 B。禅让制的标准是能力的高低,不能保证权力在家族内的继承,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均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3.和
14、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不久,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对此,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 B.新中国极力谋求与美国建交 C.新中国力图打破美苏封锁 D.五项原则提高了中国的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表明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更多的是强调国家利益,而不是强调意识形态来处理对外关系。B 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CD 无从体现。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4.1858 年 6
15、 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该奏折论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的重要核心词是时间即 1858 年,1858 年正在发生的大事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早已经结束,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因此正确选项是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5.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16、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所以答案选 C,A B D 三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16.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 A.“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 B.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
17、进性 C.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中可以看出,“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所以答案选 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17.1950 年 1 月 18 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
18、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答案】C【解析】依据 1950 年和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说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与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相一致,故 C 项正确;中苏结盟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没有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1950 年中国民族革命已经胜利,故 B 项错误;材料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C。18.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19、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精神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主权,故 B 排除。
20、材料也没有反映关税自主权,故 C 排除。材料重点也不在于外交主权的破坏,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20.1947 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说明:“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 A.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 D.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47 年”“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可以得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马
21、歇尔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以答案选 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21.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答案】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
22、两制22.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下列说法符合材料的有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 20 世纪 70 年代,欧盟建立于 1993 年,由此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3、多种力量的兴起23.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
24、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正确,而错误,故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4.2008 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情况
25、反映的是国民党军与新四军联合抗日,这样的场景应该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因为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在此之后中共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选 D。ABC 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七七事变25.下图为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被迫退回距天津 30 多公里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的画面。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
26、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 C 项正确;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故 A 项错误;“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不属于义和团的直接作用,故 B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没有直接联系,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设问关键词“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义和团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进行正确判断。26.观察下侧漫画(lraq、Afghanistan、Balkan 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B.冷战能有效抑制地区性冲突 C.当地人冷战思维依然强烈 D.多极化趋势不利于
27、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等问题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结果,反映了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由图片中的子弹乱飞可以看出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故本题选 A 项。BCD 不符合史实。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霸权主义27.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
28、事策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战争的爆发。蒋介石的这段话着重强调两个转折,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表明其对日本的妥协是有底线的,故 A 项错误。“被迫自卫”体现了蒋介石准备与日本进行军事对抗,故 B 项错误。“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体现了蒋介石宣告中方进行军事对抗是出于自卫,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军事策略,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8.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
29、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显示的是有些日本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的认识,其中的文明之战、解放之战和救亡之战的解释全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之上,把日本说成进步、正义和团结的一方,中国则是其反面,这就掩盖了战争的本质是侵略的事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本质29.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
30、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访晤英国”、“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1953年的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本题选 C 项。A、B、D 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日内瓦会议。30.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写道:“据
31、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 B.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投机革命 C.中华民国成立 D.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等,可知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依然还在原来的职位上,只不过换上了民国的官称而,B 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A、C、D 所示历史事件均与材料描述不相关,排除。故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分卷 II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5.0 分,共 60 分)31.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等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运动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有人说“它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孙中山
33、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系列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请以南京条约为例说明它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列举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两个革命纲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4)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新”在哪里?【答案】(1)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协定关
34、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2)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前提下发生的,所以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同时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是反侵略的,太平天国同样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3)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4)有了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有了新的革命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新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题干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系列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并结合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中有关南京条约的知识,从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中国贸易主
35、权;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三个方面进行归纳。(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并结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有关太平天国历史背景的知识,从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反侵略的性质进行认识。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两个革命纲领”并结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有关太平天国的知识可以归纳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3)依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可以归纳得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
36、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4)依据题干中“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新在哪里”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关中共一大的知识,从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和列宁主义;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进行认识。考点: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结果;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背景、革命纲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革命纲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成立32.仔细阅读下图,完成问题:(1)该图反映了怎样的战略形势?(2)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3)概括这一形势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7、答案】(1)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2)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反攻,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重大变化;解放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为战略决战准备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兵力不足,被迫实行重点防御。(3)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本题据图片内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角度回答该图反映了怎样的战略形势。(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战略反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解放区土地改革、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兵力不足等方面回答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消灭国民党军
38、队的主力、解放全中国奠基等方面概括这一形势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苏格拉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苏格拉底的治国主张。【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依山靠海,海岸线曲折,海岛密布;城邦国家小国
39、寡民的特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2)态度:批判态度。原因:直接民主制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主张:应该由德才兼备的专才治国。【解析】(1)特点:根据“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得出直接民主。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雅典的地理环境、经济、城邦特点分析。(2)态度:根据“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可知苏格拉底是批判态度。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直接民主的弊端即可。(3)根据“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分析概括。34.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
40、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1791 年法国宪法 材料二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 7 年,连选连任。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1875 年法国宪法(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791 年宪法和 1875 年宪法分别规定法国实行什么政体?(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
41、体有哪些异同点?【答案】(1)1791 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1875 年宪法规定实行共和制。(2)相同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不同点:1791 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民议会,1875 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1791 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1875 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1791 年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国王,1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参议院、众议院由选举产生。【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行政权委托给国王”、材料二中“共和国总统以绝对多数票选出”等信息进行判断;第(2)问中的“相同点”可从阶级利益、政治原则等方面进行思考,“不同点”需要从立法权、行政权、国家元首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