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6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说,夏商周时期,帝王以“天下家”,“赋敛天下”, “以博我一人之欢乐”,“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此观点主要说明A. 人民的赋役负担很沉重B. 政权存在时间均很长久C. 世袭制易使统治者腐化D. 高度集权政体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天下为家”“以博我一人之欢乐”“始而惭焉,久而安焉”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世袭制度容易导致统治者腐化,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王位世袭制的弊端,没有体现出人民的赋税负担、政权存在的时间和集权政体的形成,故ABD项排除。2.当今

2、学术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看法已成共识,认为它是空想。但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天朝田亩制度,认为它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看问题的角度是天朝田亩制度A. 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B.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C.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D. 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认为它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天朝田亩制度维护的是小农经济;B选项错误,资政新篇

3、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维护的是小农经济,二者相互对立;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维护的是小农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B.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结束C.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得以体现【答案】D【解析】“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

4、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D;A不符合史实,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确立的,故排除A;BC也发生在1954年,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BC。4.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A. 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C. 罗马

5、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D.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即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市民法仍然还会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古代罗马是奴隶制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D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万民法的产生5.2017年2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

6、裁决。由此可见,美国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B. 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C. 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D.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是三权分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总统与法院之间的制约。所以从题意可得出D选项正确。A项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制约平衡,没有大小之分,因此错误。总统只是行政权的执掌者,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没有国家权力的中心,B项错误。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所以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政治运行的特征,掌握分权制衡这个特点,问题就很好解决。6.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

7、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 两极格局的形成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接受多元世界”的信息说明世界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趋势,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结束了大陆战祸,故D项正确;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是帝国主义国家针对一战分赃会议,当时格局并不是多元化世界,故A项错误;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符合材料中“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的信息,故B项错误;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符合材料中“结束自己大

8、陆上的战祸”的信息,故C项错误。7.明末周灿有诗曰:“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了当时A. 草市成为主要交易场所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逐利风气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不能得出草市成为主要交易场所,A选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C选项排除。8.1961年,中共中央颁

9、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A.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 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C. 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农村分配制度的调整,实质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正确;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C项中“结束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修正案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1965年国民

10、经济逐步得到恢复,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1年”“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联系所学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分析解答。9.“新航路开辟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价格革命,在一个世纪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个价格革命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的含义是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 封建地主经济地位削弱C. 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长D. 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为一个整体【答案】BC【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价格革命是指大量贵

11、金属流入欧洲导致物价飞涨,促使封建地主经济地位削弱,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长。故B和C项正确;A和D项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故本题选择B和C项符合题意。10.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该政策的制定明显脱离苏俄的国情C. 斯大林想借助该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是指

12、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A项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而该状况是在列宁执政时期; B不对,该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但是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时期,不是斯大林时期。因此C项错误;因此正确选项应该为D项。点睛: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的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因此D项符合题意。11.据统计,从1872-1911年3320名官费留学生中,学文科与学军事的占76.32%;1901-1908年中国新知识界所译日、英、

13、美、法、德、俄等用533种书籍中,社会科学类计有413种,占77.49%。这表明当时A. 政府主导对外文化交流B. 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C. 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 思想启蒙目标得以实现【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由文科和军事为主向社会科学类的转变,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B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翻译的书籍,与政府主导无关,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问题,C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和军事等与思想启蒙无关,且D说法与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西学东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演变过程有所掌握,从新思想的萌发开始到新文化运动,中国

14、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由浅入深的发展演变过程。12.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 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B. 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C.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6世纪早期”“西方基督教世界”“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可以看出,这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BD项,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是14-17世纪,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是15-16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

15、发于17世纪,与“16世纪早期”不符,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黼中国近代化请回答:(1)材料一、二依据不同史观建构的中国近代史主线分别是什么?(2)近代前期,针对蒋廷黼提出的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实践?资产阶级积极投身近代民族实业,为什么没能交出一份完

16、美的答卷?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如何?(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答案】(1)主线:材料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材料二:中国近代化。(2)回答: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原因:外国列强侵略;封建势力阻挠;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两面性。作用:有利于瓦解封建经济和推动近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为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3)探索:三大改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具体内容也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1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探索,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建构的中国近代史主线是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材料二建构的中国近代史主线是中国的近代化。(2)联系所学可知,为实现近代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方面进行实践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积极投身近代民族实业没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等方面来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在

18、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瓦解封建经济和推动近代化发展、为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3)联系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所作的有益探索,包括三大改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

19、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材料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

20、。(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答案】(1)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2)反应: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变化:从“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3)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建立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春秋时期不同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因此主张的是清静无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仁政;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依法治国;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有几个派别,有多少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有

22、维新派,主张是君主立宪制;还有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政权。此外,材料还有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文化知识。变化我们要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他的思想主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把三民主义赋予新内涵,民族方面是将民族扩展为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民权方面是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民生方面是经济上使人民翻身做主人,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是主要表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流派;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派别;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3、思想内涵【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将中国古今的思想演变综合在一起的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思想史、近代思想、以及时代赋予思想的新内涵。这种类型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往往还会出现历史对比性的问题,以及现实性的思考,所以在备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

24、,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5、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等,可知逐步推行,渐进改革;根据“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可知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根据“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可知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根据“中央只管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家不

26、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等可知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2)本问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根据“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通过逆向思维,可以反向得出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根据“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等,可以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再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意义。【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和意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前几年本题多是考查中国古代改革,但今年却打破以往格局,考查了中国当代史中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虽然此题一改往年选修题目考查的范围,但是仍属于教材重点知识的考查。本题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要求考生能够平心静气,细致分析,对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材料解析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