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水煮黄河”景观是由于河面上水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一层雾气笼罩水面。是在特殊条件下才出现的,十分罕见。2019年12月30日,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出现“水煮黄河”景象,黄河像煮饺子开了锅,雾气腾腾,蔚为壮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与“水煮黄河”现象的产生关联性最小的是A. 低空水汽量多B. 江面水温低C. 天气晴朗微风D. 昼夜温差小2. “水煮黄河”现象一般出现在A. 午夜B. 日出
2、前后C. 正午D. 日落前后3. 在“水煮黄河”现象形成过程中,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发电过程有利于水汽A. 凝结B. 输送C. 蒸发D. 升华【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低空水汽量多、昼夜温差大、天气晴朗微风和江面水温低等均有利于“水煮黄河”现象的产生。昼夜温差小不利于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雾。故选D。【2题详解】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加上昼夜辐射降温强烈,造成江面水温和气温较低,日出后气温升高,水汽蒸发后在空气中遇冷凝结成雾,因此出现“水煮黄河”现象。午后,随气温不断升高,空气中雾气不断消散,“水煮黄河”现象消失。故选B。【3题详解】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发电过程会使江水水温
3、升高,有利于增加江面水的蒸发。江面水温升高不能致使水汽升华;水温升高会导致水汽的凝结频率降低。故选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 图中区域位于大陆以西的大洋是A. 印度洋B. 大西洋C. 北冰洋D. 太平洋5. 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乙地植被类型主要是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热带草原D. 热带雨林6. 若甲乙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白昼更长B. 两地昼长相同C. 乙地昼夜差异大D. 太阳直射赤道上【答案】4. D 5. D 6. C【解析】【4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可知,图中经度为西经,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属于北美洲地区。印度洋位于30N到66.5S
4、,30E到135E,A错误;北美洲大陆以东是大西洋的加勒比海,B错误。北冰洋位于北纬66.5N以北,C错误; 北美洲大陆以西的大洋是太平洋,D正确。故选D。【5题详解】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乙地位于热带,应是热带植被类型,A、B错误。乙地处在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东岸附近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乙地植被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D正确,C错误。【6题详解】若甲乙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该晨昏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若是晨线,甲地白昼更长,若是昏线,甲地白昼较短,A错误。两地都在北半球,纬度不同,昼长不同,B错误。纬
5、度越低昼夜差异越小,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昼夜差异小。乙地纬度较高,昼夜差异大,C正确。晨昏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该日不是二分日,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D错误。故选C。湖冰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湖冰面积及封冻期长短受诸多因素影响。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4718m)、面积(1920km2)第二的内陆微咸水湖,白马纳木错(1.45km2)是其子湖。湖区冬季盛行风为西风,大风日数多。最近三十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也变大。资料显示,该湖区盐度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并不显著。下图为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纳木错在封冻期间结冰厚度最大的湖区位于( )A. 甲处B. 乙处C.
6、 丙处D. 丁处8. 与纳木错相比,白马纳木错 ( )A. 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早B. 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迟C. 冻结日期迟、解冻日期早D. 冻结日期迟、解冻日期迟9. 近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变大,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气温升高B. 风力强劲C. 下渗增加D. 径流增加【答案】7. D 8. A 9. C【解析】【分析】【7题详解】气温是湖冰冻结的主要驱动因素,甲、丁两处纬度相差不大,温度相差较小。风速在冻结初期对湖冰的动力扰动作用较强,较大风浪使得冻结初期较薄的湖冰迅速开裂并被风吹至岸边。纳木错流域受西风影响,西部较开阔水域在冻结初期受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湖冰在东部
7、聚集并累加起来。因此丁处结冰厚度更大。故选D。【8题详解】温度是决定湖冰冻结消融状况的主要因子。与纳木错相比,白马纳木错因其面积较小,湖水体量小,受湖泊周围陆地温度的变化影响明显,表现为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早。故选A。【9题详解】伴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加,导致湖泊面积缓慢变大。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内陆湖泊蒸发量的增多,另一方面也缩短了水体冰冻的时间,进而影响了湖区年蒸发总量。当地风力强劲也会增加湖区的蒸发量,这一过程提高了水循环的速度,但随着河流的汇入,盐分在湖泊中逐渐累积,导致其盐度变大。内流湖水量指出以蒸发为主,下渗量有限,对体量巨大的纳木错影响
8、甚小。故选C。【点睛】内陆封闭湖泊的水量平衡主要受蒸发量、入湖径流量和湖面降水等因素影响,并最终反映在水位、面积和盐度的变化上。根据材料信息可推测蒸发量的增加可能是湖泊水位和盐度升高的主要控制因素。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1976-2014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 一直以淤积为主B. 先淤积,后侵蚀C. 一直以侵蚀为主D. 先侵蚀,后淤积11. 推测2002-2014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A. 年降水量增加B. 地表径流量增大C. 年蒸发量减
9、少D. 植被覆盖率提高【答案】10. B 11. D【解析】【10题详解】1976年至1996年,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1996年之前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近岸淤积明显,但淤积程度逐期减缓;1996至2002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缩减速率逐期增大,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先淤积、后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2002-2014年期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
10、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少,D正确。年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增大、年蒸发量减少对2002-2014年期间水域面积减小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指断层,据测定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13. 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 背斜顶部受侵蚀,向斜顶部受沉积B. 背斜顶部受沉积,向斜顶部受侵蚀C. 背斜、向斜顶部均受沉积D. 背斜、向斜顶部均受侵蚀14. 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持续
11、抬升,则图示区域最可能演变为( )A. 底部平展的槽谷B. 顶平身陡的方山C. 宽广低浅的湖泊D. 沟壑纵横的台地【答案】12. C 13. D 14. B【解析】【分析】【12题详解】根据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该地最先发生沉积岩层的挤压,产生褶皱;后岩层受张力作用,出现断层;随地壳抬升,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平坦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在侵蚀面上堆积形成砂砾石层;最后岩浆喷发,熔穿沉积岩和砂砾石层,喷出地面在砂砾石层上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C正确。故选C。【13题详解】因砂砾石层的下界为褶皱和断层,形成初期地表起伏较大,但后期形成相对平坦而广阔的地面,基岩侵蚀面下无其他沉积岩层,说明背斜和
12、向斜顶部均受到侵蚀形成平整侵蚀面。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如果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持续抬升,则地面整体要受到流水等外力作用的侵蚀,但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所以玄武岩台地不易被外力侵蚀,对下部岩层起到保护作用,玄武岩没有覆盖的区域侵蚀加剧,地面逐渐下蚀,从而使玄武岩台地保留下来形成顶部平整、四壁陡峭的方山,B正确。故选B。【点睛】一般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可以破坏先形成的地质构造,先形成的地质构造不能破坏后形成的地质构造。2018年1月21日北京迎来了去年冬季的初雪,相对于多年平均状况足足推迟了近一个多月。下图为我国26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统计图,下表为北京2
13、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5. 造成去年北京初雪日期推迟的关键因素是A. 冷空气长期控制,降温幅度小B. 暖空气势力弱,水汽不足C. 城区经济发展,热岛效应强D. 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凝结核不足16. 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原因不包括A. 新雪反射太阳辐射,地温低B. 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C. 气温低湿度小,体感温度低D. 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17. 下列关于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正确的是A. 西南地区夏季风势力强,初雪日期全国最晚B.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近,初雪日期全国最早C. 华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远,
14、初雪日期全国最晚D.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在10月【答案】15. B 16. C 17. D【解析】【15题详解】降水形成需要较为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气,北京初雪时间晚,关键是暖空气势力弱,水汽缺乏,故 B正确。冷空气势力强,降温幅度应较大,故A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强,与初雪日期无关,故C错误。大气治污有一定效果,但雾霾现象仍存在,说明凝结核仍很多,故D错误。所以选B。【16题详解】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温低,大气接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因此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
15、原因不包括C。所以选C。【17题详解】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结合图中曲线推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距离海洋近,水汽较多,初雪日期应是全国最早,集中10月;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最近,但水汽少,初雪日期比东北地区晚,因此全国最早说法错误。故D 正确、B错误。 初雪日期应是冬季风影响的结果,西南地区因为高山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初雪日期全国最晚,故A、 C错误。所以选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降雪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凝结核。 第三小题难度较大。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植被
16、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单位面积内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18. 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3月积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B. 6月降水增多,植物生长较快C. 8月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D. 9月台风影响,植物密度减少19. 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 )A. 4、5月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B. 4、5月小麦播种时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C. 8、9月小麦播种时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D. 8、9月玉米高粱播种,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答案】
17、18. C 19. A【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华北平原某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华北平原海拔低,春季没有形成积雪条件,应该是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A错误。6月份,华北地区雨季还未到来,B错误。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C正确。此后是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不是因为台风影响,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该耕地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结合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期及收获期进行分析即可。华北平原种植的是冬小麦,
18、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A正确,B、C错误。;8月份玉米、高粱等生长旺盛,达到植被覆盖度峰值,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根据图示曲线的起伏变化,分阶段描述变化趋势,注意峰值出现的时间。再结合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原因。下图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 19602010年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A. 整体向南迁移B. 整体向东迁移C. 波动向西北迁移D. 波动向东南迁移21. 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19、)A. 天山雪线上升B. 黄河汛期延长C. 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 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答案】20. C 21. A【解析】【20题详解】读图可以发现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从110E附近向西移到105E附近;由32.5N左右向北移到34.5N左右,整体向西北移,C正确。【21题详解】由上题可知,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天山雪线上升,A正确;黄河汛期受夏季风影响大,受冰雪融水影响小; 华北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甜菜是中温带作物,秦岭山麓南坡是亚热带,北坡是暖温带,不适宜种甜菜。所以选A。【点睛】雪线是常年积雪的最下界线,影响因素有温度、降水和地貌;
20、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读“我国某山地海拔1 200 m以上东南坡和西北坡自然植被结构变化图(同一海拔高度条形图中上部为东南坡,下部为西北坡)”,完成下面小题。22.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陇B. 辽C. 鲁D. 闽23. 该山东南坡1 400 m高度上常绿阔叶林的比例大于1 200 m处,其自然原因可能是( )A. 热量更丰富B. 降雨更多C. 地形坡度更大D. 土壤更深厚【答案】22. D 23. B【解析】【22题详解】从图
21、中可以看出,该山地有常绿阔叶林分布,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项中只有福建省(闽)符合题意,D正确。陇、辽、鲁均位于温带地区,没有常绿阔叶林分布, 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在1200米-1400米处,随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更有利于常绿阔叶林的生长,所以该山东南坡1400米高度上常绿阔叶林的比例大于1200米处,其自然原因是降水量更大,B正确。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与1200米相比,1400气温低,热量少,A错误。坡度更大并不利于常绿阔叶林生长,C错误。在山地,随着海拔升
22、高,土壤不会更深厚,D错误。故选B。【点睛】可以根据山麓基带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5.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 坡顶坡中坡脚B. 坡顶坡脚坡中C. 坡中坡脚坡顶D. 坡脚坡中坡
23、顶26.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24. A 25. D 26. B【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24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
24、C错误。【25题详解】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6题详解】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
25、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2011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据此,完成以下小题。27. 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室外墙体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 )A. 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 嵌瓷造型更为美观C. 碎瓷片利用成本低D. 嵌瓷抗侵蚀能力强28. 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技术人才流失审美观念变化生产周期偏长生产成本提高A. B. C. D. 29. 下列地区中,嵌瓷建
26、筑遗存较多的是( )A. 欧洲西部B. 中亚C. 中东D. 东南亚【答案】27. D 28. A 29. D【解析】【分析】【27题详解】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提高了抗侵蚀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艺传承,正确。由于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建筑的营造法式对传统建筑冲击较大,嵌瓷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正确。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
27、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发展,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广东多侨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遗产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和通信线路是两套分离的系统。通信公司的每座铁塔都有电路相连,这种重复建设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2018年4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达成协议,推行“共享铁塔”模式。两者合作,将光缆、通信基站、
28、移动天线等通信设施附加在输电线路上。据此完成下题。30. “共享铁塔”模式合作的基础是( )A. 生态和经济效益高B.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C. 服务空间部分重叠D. 材料消耗具有相同性31. “共享铁塔”模式有利于( )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通信公司收益 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电力公司前期投资A. B. C. D. 【答案】30. C 31. B【解析】【分析】【30题详解】根据题于“国家电网和通信线路是两套分离的系统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两者合作,将光缆、通信基站、移动天线等通信设施附加在输电线路上”可知“共享铁塔”模式合作的基础是服务空间具有一定的重叠性,C正确;生态和经济效益高
29、、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材料消耗具有相同性不是其合作的基础,排除ABD。故选C。【31题详解】将光缆、通信基站、移动天线等通信设施附加在输电线路上,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通信公司成本,提高通信公司收益,正确。电力公司前期投资不会减少;“共享铁塔”不能减少能源消耗,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共享铁塔”模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世界春城”上榜城市的评价指标包括四季气候舒适度、景区景观优美度、环境宜游宜居度、接待能力完善度、休闲产业繁荣度、文旅康养融合度、内外交通可达度等。如图为“2018年世界春城前10名分布
30、”。完成下面小题。32. 图示城市()A. 全部集中在低纬度B. 都远离板块的边界C. 东半球数量多于西半球D. 悉尼昼长变化幅度最大33. 图示城市被评为“春城”的原因,正确的是()A. 内罗毕的经济基础雄厚,接待能力最强B. 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础设施完善C. 阿姆斯特丹纬度最高,以雪山美景著称D. 基多位于赤道,海拔高,四季阳光明媚【答案】32. C 33. 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城市的基本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32题详解】低纬度是指纬度低于30的地区,读图可知,阿姆斯特丹、索契的纬度在30N6
31、0N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昆明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圣地亚哥、基多、麦德林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并不是都远离板块的边界,B错误;东半球是指20W向东一直到160E,在该范围的城市有阿姆斯特丹、索契、昆明、亚的斯亚贝巴、内罗毕、约翰内斯堡、悉尼,共有7个城市,因此东半球的数量多于西半球,C正确;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阿姆斯特丹纬度最高,昼长变化幅度最大,D错误。故选C。【33题详解】内罗毕位于非洲,经济落后,经济基础并不雄厚,A错误;昆明位于我国云南地区,气候四季如春,且属于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B正确;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地形为平原,不会出现雪山,C
32、错误;基多距离赤道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不会出现四季阳光明媚的情况,D错误。故选B。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据此完成以下小题。3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说法正确是( )A. 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增加B. 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减小C. 人口增长速度总体减小D. 人口增长维持在1.4%35. 2016、2017年出生人口明显高于“
33、十二五”时期的出生水平的根本原因是( )A. 生育政策调整B. 经济发展水平C. 生育欲望增强D. 死亡率低36. 到2020年我国急需增加的就业岗位( )A. 制衣厂工人B. 幼儿教师C. 小学教师D. 医生【答案】34. C 35. A 36. B【解析】【分析】【34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总人口从5.4亿增至约14亿,总人口持续增加,但人口增长速度有增有降,近三十多年呈下降趋势,A、B错误;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保持在2.03.0%左右,进入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目前自然增长率在0.4%以下,因此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总
34、体减小,C正确;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1.4%,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变化大,人口增长并不维持在1.4%,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2016、2017年出生人口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的出生水平,这是因为我国从2015年以后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使得出生率有所提高的结果,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因此2016、2017年出生人口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的出生水平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年化,A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水平、生育欲望增强、死亡率低等不是2016、2017年出生人口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的出生水平的根本原因,排除B、C、
35、D。故选A。【3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2016年和2017 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到2020年,2016年和2017 年多出生的幼儿约34岁,正好到了进幼儿园的年龄,因此我国急需增加的就业岗位幼儿教师,B正确;没有信息表明,到2020年我国急需增加制衣厂工人、小学教师、医生,A、C、D错误。故选B。【点睛】二孩政策: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
36、施全面二孩政策。产业转移蕴含的技术扩散后使转入地的技术进步显著的现象,称为技术溢出效应。该效应受到转出转入地的距离、社会环境及技术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摩洛哥扼守直布罗陀海峡,在西欧的汽车、电子等产业进驻多年后,该国工业研发能力提升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 摩洛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原因是( )高素质劳动者比例偏低 与转入国距离过远 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 产业协作条件较差A. B. C. D. 38. 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获得较大技术溢出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应( )A. 优先引进国际产业转移项目B. 提高人才落户优惠条件,加强职业教育C. 完善投资环境,降低劳动力成本D. 重点发展芯片、
37、航天等高端产业链【答案】37. D 38. B【解析】【37题详解】西欧汽车、电子等产业进驻摩洛哥多年,但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是由于摩洛哥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高素质劳动者比例偏低,正确。西欧与摩洛哥距离较近,错误。引进的是汽车、电子等产业,技术含量并不低,错误。摩洛哥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协作条件较差,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3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技术溢出效应受转出转入地的距离、社会环境及技术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引进国际产业转移项目使转出转入地的距离较远、社会环境及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不利于获得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A错误。提高人才落户优惠条件,加强职业教育
38、,可以减小技术水平差异,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B正确。降低劳动力成本并不利于获得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C错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不利于发展芯片、航天等高端产业,D错误。故选B。【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产业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39、。(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近年来我国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乡村生产活动已演变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大农业生产,乡村生产空间形态也随之朝向多元化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 推动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的最主要动力是( )A. 政策调控B. 交通改善C. 技术进步D. 市场需求40. 大农业生产无法实现的是( )A. 提高农产品质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实现污染零排放D. 降低生产成本41. 乡村生产活动向多元化发展演化过程中可以( )吸引部分劳动力返乡就业 降低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生产系统运行效率 降低农业总投资成本A
40、. B. C. D. 【答案】39. D 40. C 41.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39题详解】市场调节着农产品或相关服务的供需平衡,通过对空间经济活动日益增强的吸纳力量,使之逐渐成为乡村内部和乡村之间以及乡村和城市之间经济运动的联系纽带,推动着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中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对农业生产多维转向起决定性作用。故选D。【40题详解】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产业向多元发展,有可能减少废弃物排放,并不能实现污染零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延长生产链,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就业机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故选C。【41题详解】乡村生产活动
41、向多元化发展演化过程中走向一体化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从而吸引部分劳动力回乡工作;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可以提高生产系统运行效率;城市化水平主要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本题信息无法判断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在向多元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会增加,正确,错误。故选B。【点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经济的可持续:第一产业:(1) 质: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2)量:专业化规模生产(获得规模效应);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二产业: (2)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第三产业: (1) 依靠电商平台(中国), 积极开拓市场; (2)树立品牌效应,扩大销售渠道;
42、 (3) (落后地区或国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产品外运能力;(4)特色旅游业、文化业。生态的可持续:(针对产生的环境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土地利用:调整农业结构;体耕等减轻土地利用强度,保持土壤肥力。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对象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2. 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对象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河流B. 土壤C. 地形D. 光照43. 该区域发展畜牧业的最有利条件是A. 畜牧品种优良B. 草场资源丰富C. 消费市场广阔D. 交通运输便利44. 该区域河谷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A. 土壤贫痔B. 光照较差C. 水源短缺D. 热量不足【答案】42. C 43. B 4
43、4. D【解析】【42题详解】该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据材料可知,该区为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农作物普遍生长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故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对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正确答案为C。【4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地形较为平坦,地广人稀,适合牧草生长,有大片草场,适宜发展畜牧业。故该区发展畜牧业的最有利条件是草场资源丰富,正确答案为B。【4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很难提供给植物所度必需的热量,因此农业活动主要特点是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故正确答案为D。【点睛】农业的发展受自
44、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有利条件是: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更为优越。地势平坦,土壤比较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日照时间长,积温较高,有水灌溉。水热条件好,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适宜发展河谷农业。不利条件主要是青藏高原气百候高寒。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很难提供给植物所度必需的热量
45、。农业活动主要特点是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农产品: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第II卷(非选择题)4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试分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
46、相邻”的形成过程。(2)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3)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答案】(1)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河流不断下切(向下侵蚀),形成深谷;由于板块继续碰撞挤压,空间不断压缩,使并列的河谷相距较近。(2)横断山区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生物类型多样;山高谷深,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使独特物种保存至今。(3)以雨水补给为主变为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变小;流量年际变化减小(或季节变化增大)。【解析】【分析】本
47、题以横断山区的形成为材料,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详解】(1)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落差增大,向下侵蚀剧烈,河流不断下切,形成深谷;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由于板块继续碰撞挤压,空间不断压缩,使并列的河谷相距越来越接近。(2)从图中的纬度可以看出,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生物类型多样;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较大,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使独特物种保存至今。(3)青藏高原隆起,气温降低,降水减少,以雨水
48、补给为主变为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变小;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冬季冰雪融水量小,流量年际变化减小,季节变化增大。【点睛】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图甲),其北部的丹吉尔市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距亚欧大陆不足15公里。该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山城。该市港区地处海运交通的“十字路口”,通过扩建已成为非洲第一大港口。2018年,非洲首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摩洛哥“丹吉尔-卡萨布兰卡高铁”正式通车。材料二:2017年3月20日,中国企业作为唯一外资企业参与建设的“丹吉尔科技城”项目在丹吉尔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该科技城
49、是一个占地2167公顷的自由贸易区,涉及领域包括航空、汽车、电子商务、环境与铁路运输等。2019年7月科技城开始招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家外国公司进驻。图乙为“丹吉尔科技城功能分区图”(1)描述摩洛哥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分析丹吉尔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的自然条件。(3)分析丹吉尔科技城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利条件。【答案】(1)分布特征:密度低或铁路网稀疏;呈东北-西南向延伸或呈西南-东北向延伸;主要布局在沿海平原或主要布局在北部(西北、东北)地区;影响因素:山地为主的国家,北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北部地区是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2)背山面海,景色多样(或
50、滨海山城);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或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沿海寒流流经,夏季凉爽(或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植被覆盖率较高。(3)北临直布罗陀海峡,和欧洲隔海相望,地处海运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依托港口发展(或交通便利或海陆空等交通便利),周边配套完善(或基础设施完善);免税优惠政策(或优惠政策或政策支持);地价低。【解析】【分析】题目通过摩洛哥丹吉尔市的位置、交通和中摩合作建设的丹吉尔科技城的功能区分布等信息,考查区域自然特征、交通位置、交通线区位因素及科技城工业区位等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详解】(1)摩洛哥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可以从分布位置、走向和密度差异总结。由图可知
51、,整体铁路线较稀疏;主要布局在沿海平原或主要布局在北部,山脉西南无铁路线分布;呈东北-西南向延伸或呈西南-东北向延伸。其影响因素是北部地势较平坦;人口、城市分布密度较大,交通需求较大。(2)分析丹吉尔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的自然条件,主要从位置、气候、洋流等因素分析。地处地中海之滨,背山面海,景色多样;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西部沿海有寒流流经,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夏季凉爽;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等。(3)分析丹吉尔科技城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位置、交通、基础设施和政策等方面分析。地处地中海之滨,地理位置优越,景色优美;依托港口、飞机场和铁路线发展,交通便利;科技城
52、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地处郊区,地价较低;当地政府免税优惠政策支持等。【点睛】47.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材料一 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这座边远小城,却因被认为是“最后的香巴拉”而成为国内背包客心中的圣地。这里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材料二 下图为稻城主要布局图。评价稻城发展旅游的条件。【答案】优势条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集群状况好;与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有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客源地居民收入较高,出游率高。不利条件:多崩塌、滑坡等自
53、然灾害;高寒缺氧;地区接待能力有限;山高路险,交通安全隐患大等。【解析】【分析】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经济、交通、市场距离等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区域接待能力、旅游安全等方面分析。【详解】区域旅游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经济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稻城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集群状况好。与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有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客源地居民收入较高,出游率高。但是,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多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区域内高寒缺氧,且地区接待能力有限。山高路险,交通安全隐患大等,制约区域旅游业发展。48. “成也地膜,败也地膜”。曾经作为农业生产推
54、动器的地膜,如今成了土壤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地膜覆盖面积达184亿亩,大量的地膜因各种原因未被回收,残留在土壤中。分析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危害。【答案】影响土壤水分的渗透、含水量及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残膜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肥力;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产量下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和不彻底,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多弃于田边、地头,或挂在树枝、矮植土,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随意焚烧残膜造成大气污染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危害。【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残留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中含水量、水的运动和透气性,影响土壤肥力;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还有残留在地表的地膜弃于田边、地头,被风吹起,或挂在树枝上,影响农村环境景观;如果随意焚烧地膜会造成大气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