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3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基础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正值 高涨。以美国为首的 和以苏联为首的 初步形成并走向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外交首要任务: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巩固革命果实,恢复国

2、家的独立和主权。2.政策: 3.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必要性: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外交孤立政策。历史原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国家性质: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目的看: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1949年同苏联建交,随后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1) 政府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宣布与新中国建交。(2)1949年12月, 率领中国政府代

3、表团前往 访问,是新中国第一个赴外国访问的代表团。(3)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与苏联领导人在克林姆林宫签署了 和缔结了一系列经济援助的协定。对于加强和巩固 ,保障 与维护 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目的:为争取国际 和为国内 。(3)形成过程: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在 问题上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缅时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 。中印联合声明中“ ”改为“ ”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 ”修改为“ ”。(4)内容

4、: (5)意义:国际: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赏,成为 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在该原则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参加日内瓦会议(1)概况: 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瑞士 出席有 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 (2)中心议题:旨在和平解决 问题。 (3)特点:新中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 和平的 (5)中国贡献: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6)意义:对印度支那:结束了 对世界局势:进一步缓和了 对中国:展示了新中国争取和平,反对殖民主

5、义的决心,显示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艺术。 4.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1)背景: 年4月,在 不断被高涨的形势下,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 印尼的 举行会议。(2)中心议题 :讨论各国共同关心 的和 问题(3)特点:第一次 参加的国际会议(4)成果:最终通过了 (5)中国贡献:“求同存异”背景:面对 对会议的 ;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内容:同:历史遭遇:在近代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问题 发展问题:都面临着维护民族对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异: 和 的不同影响: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会后大量亚非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6)意义:“万隆精神”: 亚非会议所显示

6、的亚非人民 ,反对 ,争取和维护 ,增进各国人民间 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课堂讨论】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标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资料卡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上海公报 :年月日,中美正式发表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联合公报是美国总统尼克松月日至日访问中国期间,同中国领导人多次会谈后,于日在上海达成协议后形成的,故又称“上海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使两国间中断多年的

7、交往得到恢复。 公报中,双方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并确定了共同的基本原则。中美两国一致认为,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中美建交公报 :年月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决定自年月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

8、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年月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八一七公报” :年月日,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双方重申了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所确立的指导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则。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中国的立场是:美向台出售武器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坚决反对;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因素,从实际出发,同意美国在切实尊重中国主权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直至最后终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方面作出三点承诺:美向台出售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不超过美中建交后 近几年的水平;美国准备逐步减少对台

9、的武器出售;经过一段时间使这个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乔冠华(19131983),生于1913年3月28日,卒于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是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人,他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外交部部长(1974.111976.12)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1950年

10、10月,乔冠华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 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中美联合公报等。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

11、一系列外交活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 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基础知识梳理】一、重返联合国1.原因(1)外因: 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 政策逐渐破产。(2)内因: 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中国综合国

12、力上升;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2.历程(1)“双重代表权”提出: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提出 实质:“两个中国”(2)正式恢复:(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两阿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 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3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 。(美国外交孤立政策彻底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2)它使中国在 中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加强国际合作。)(3)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二、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美国:长期实行“遏制

13、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日本、西欧的崛起,美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2)中国:中苏关系破裂,北方边境受到威胁;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历程:(1)1971年4月,“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 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会谈,会谈结束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3) 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 ,两国关系 。(4)1978年12月,双方发表 。(5) 年1月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3.影响: (

14、1)对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在战略上开始处于主动地位。(2)对中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1) 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日本有利地位。(3)日本许多 的推动。2.历程:(1) 年9月, 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 。(2)日本同 断绝了“外交关系”。(3)1973年初,双方 ,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双方交往发展很快。3.意义:(1)结束了 的历史(2)打开了 的历史新篇章(3)对于 和 都具有重要意义。【课堂讨论】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标要求】以改革天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

15、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资料卡片】“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和苏联是世界上拥有最长陆地边界的两个邻国,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五十年代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处于全面发展时期;六十年代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甚至发展到边境武装冲突;七十年代两国关系基本处于僵冷、对峙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为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采取了许多实际步骤。经过共同努力,双方商定,从1979年9月下旬开始,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副外长级的中苏国家关系谈判。 第一轮中苏国家关系谈判于1979年9月25日至1

16、1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因双方存在原则性分岐,谈判未有成果。此后因苏军入侵阿富汗,中苏关系正常化谈判搁置了两年多。1982年10月恢复谈判,由两国政府特使(副外长级)轮流在北京和莫斯科就改善两国关系问题进行磋商。中方指出,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驻扎重兵、武装占领阿富汗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从1982年10月至1988年6月,中苏两国政府特使就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经过了六年12轮的磋商。此后,苏联开始从蒙古撤军、从阿富汗撤军,并表示愿意作出努力以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在消除三大障碍方面出现明显进展的情况下,双方决定,在结束两国政府特使政治磋商使命的同时,开始为实现两国关

17、系正常化进行直接准备。1988年底和1989年初,两国外长完成了互访,并发表了中苏关于柬埔塞问题的九点声明。双方还商定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日期。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邓小平主席首先提及三年前他请人转达的关于希望中苏之间消除三大障碍、早日实现同戈尔巴乔夫见面和对话的口信。戈尔巴乔夫表示记得此事,并说:“这对我们的思考是一个促进”。邓小平同志说,关键是国家与国家要平等。中国不会侵犯别国,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他回顾了外国列

18、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压迫和掠夺的历史,以及中苏两国、两党关系在过去所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强调谈历史是为了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向前进。他说,这次高级会晤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赞同,并说,对以前双方关系恶化的历史,苏方认为自己方面也有过错。两位领导人表示,过去的事过去了,重点在于应该向前看,在发展两国关系上多做实事。访问结束时,中苏双方在北京发表了联合公报。中苏联合公报为两国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既不同于五十年代的结盟关系,也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僵冷对抗的关系,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基础知识梳理

19、】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由于 的发展和 的需要。2.基本依据:邓小平对 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的判断。(1)新的科学判断: 还存在,但 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是有希望的。(2)1985年3月,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 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目标:坚持反对 、维护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4.具体表现: 政策(1)原因:结盟将在某种程度上的受制于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2)内容: 中国坚

20、定地站在 一边,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 和 结盟,坚持在 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 、 或 的不同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3)影响:有利于世界局势的和平稳定。5.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外交方针的调整是国内工作重点转移的 。实行 ,坚持 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二、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1)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2)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概况: 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 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成就:在中国倡议下,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发表了 。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 作用。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参加并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 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会议。2001年10月,在中国 第一次举办APEC第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创始国: 、 、 、 、 建立: 1996年4月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 的协定,并确立了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 ”;2001年6月发展为 ,六国元首签署了 。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以 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 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 具有重要意义。【课堂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