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873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98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 第7课 烛之武退秦师 古文品韵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前两句是对整个西北边陲鸟瞰式的概括。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使诗歌画面色彩顿显,突出了边塞将士对边防的关注和强烈的责任心、自豪感;同时也暗含着孤寂思乡的情绪。辽阔雄浑但又苍凉黯淡的边塞图景之中,融入丰富复杂的情感,情景交融,为后两句直接抒情做好了准备。后两句直接抒情,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集中概括的展现:战事紧张激烈、频繁艰苦,敌军强悍,戍

2、边时间漫长。但是边患未除,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其豪迈气概、忠勇之举,惊天地泣鬼神。全诗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为我们呈现了一曲苦而不悲、雄浑豪壮的盛唐劲歌。【思考】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边塞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前预习夯基固本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3夫晋,何厌之有(_)“已”同“矣”,了“共”同“供”,供给,读n“厌”同“餍”,满足4秦伯说,与郑人盟(_)5失其所与,不知(_)“说”同“悦”,高兴,读yu“知”同“智”,明智,聪明二、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_又欲肆其西封_2军晋军

3、函陵_亮率诸军攻祁山_万人为一军_动词,做疆界名词,边界动词,驻军名词,军队军队编制单位3阙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不知天上宫阙_4能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吾不能早用子_动词,亏损,削弱名词,空隙、豁口名词,宫殿名词,才能助动词,能够5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失其所与,不知_6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停数日,辞去_不辞劳苦_动词,知道知通智,明智动词,推辞动词,告别动词,推脱7许许君焦、瑕_杂然相许_潭中鱼可百许头_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动词,答应,许诺动词,赞同副词,大约名词,处所8以以其无礼于晋_敢以烦执事_越国以鄙远_焉用亡郑以陪邻_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9而今急而求子_夜缒

4、而出_连词,因为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连词,表目的介词,把连词,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焉子亦有不利焉_焉用亡郑以陪邻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_永之人争奔走焉_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此代词,之11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是寡人之过也_何厌之有_因人之力而敝之_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_将焉取之_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宾语前置标志前一个是助词,的;后一个 是代词,指代秦君代词,代这件事代词,代土地三、词类活用1与郑人盟(_)2阙秦以利晋(_)3越国以鄙远(_)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建立同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5、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4既东封郑(_)5夜缒而出(_)6朝济而夕设版焉(_)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都是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到黄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8烛之武退秦师(_)9君亦无所害(_)10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11臣之壮也(_)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动词用作名词,害处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12邻之厚,君之薄也(_)13共其乏困(_)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_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_今义:泛指主人

6、。把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_今义: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敢以烦执事古义:_今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出使的人。婉指秦穆公。4无能为也已古义:_今义:没有能力。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不能。那个人。五、特殊句式 1许之(_)2辞曰:“臣之壮也”(_)3许君焦、瑕(_)4夜缒而出(_)5敢以烦执事(_)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7以其无礼于晋(_)8且贰于楚也(_)9佚之狐言于郑伯(_)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11何厌之有(_)12邻之厚,君之薄也(_)13以乱易整,不武(_)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

7、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判断句六、名句默写 1晋侯、秦伯围郑,_,_。2_,_,_,君亦无所害。(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1走近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著作左传。资料卡片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尊称其“左丘”。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

8、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30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到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第二次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3相关知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为“十三经”之一。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

9、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很有价值的文献。(2)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都是因解说春秋而作,故称作“春秋三传”。(3)编年体就是按照年代的发展来组织、记叙历史事件的体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删修的春秋,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编定的资治通鉴。(4)先秦历史散文除了编年体外,还有国别体和纪传体两种形式。国别体是区分不同的国家,再按照时间的发展分别叙述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是司马迁开创的以记叙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如史记、汉书等。课堂互动探究文本 1文中所述秦晋围郑

10、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个原因吗?如何看待这个原因?【点拨】原因是“(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不同意,这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而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灭掉郑国,占其土地。也正是这一原因,秦国担心一时吃亏,撤军而去。细剖深析 2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点拨】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3简单分析一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11、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蕴含的说话艺术。【点拨】在这句话里,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而是先用“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情真意切。但是,郑伯并没有止于自责,而是欲扬先抑,接着指明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你烛之武也没有任何好处。郑伯可谓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他的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终于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4烛之武是如何巧退秦师的?【点拨】劝说角度一:“亡郑”于秦无利可图。“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不可“亡郑以陪邻”。劝说角度二:“舍郑”于秦可得实惠。“舍郑”是

12、烛之武从正面向秦穆公提出的建议。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秦国使者往来,遇到资粮不足,郑国便可尽地主之谊,给予供给,让秦有利可图,得到实惠。劝说角度三:晋君不可信。晋公子重耳流亡时期,秦穆公接重耳入秦,然后帮助他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所以说,“君尝为晋君赐矣”。当时,重耳曾把晋的焦、瑕二邑许给秦国,作为酬谢。但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修建工事,与秦国对抗。晋君如此忘德背信,如若与之共事,决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劝说角度四:损秦利晋不可为。晋君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土地,又要恣意向西边开拓,“若不阙秦”到哪取利呢?从而提醒秦君不要做“阙秦以利晋”的蠢事

13、。可见,春秋无义战。烛之武在“利”字上做足了文章,既瓦解了秦晋联盟,说退秦师,又保全了郑国的利益。5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欣赏的是哪两个人物,理由是什么?【点拨】(此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求唯一,言之成理即可)欣赏的人物 理由 郑伯 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 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 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伯 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 晋侯 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 6.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也有人不以为然,说烛之武为何不在“臣之壮也”之时,毛遂自

14、荐呢?反是靠了佚之狐的引荐才有了赴敌营的机会。你如何看这个问题?【点拨】没有佚之狐的慧眼识英雄,就不会有烛之武的智退秦军力挽狂澜。烛之武是千里马,佚之狐则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推销自己这点上,春秋之“士”远不如战国之“士”放得开。商鞅、冯谖、范雎、苏秦,哪一个不是在竭力运筹、想方设法(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去干谒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创出一番功业而名垂史册呢?在烛之武的心里,更多的还珍藏着作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他们宁可于平凡无闻中终老,也不会为“不知己”的君王低头。这在当时是多么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敬佩!人们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说他是一个“志士”,有人

15、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你是怎么认为的?探究争鸣【各抒己见】烛之武首先是一个“志士”。面对国难当头,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才华横溢却一直不得重用,七十多岁才被举荐给国君,本应对国君颇有抱怨,而他终于还是毅然“许之”,这是其“志士”表现之一。其次,孤身深入敌军,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对秦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其“志士”表现之二。烛之武是一个“勇士”。面对“秦晋围郑”的局面,烛之武没有带家人逃跑,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与祖国共命运。一个人面对强秦,不卑不亢地说服秦君,这不是“勇士”才能做到的吗?烛

16、之武是一个“辩士”。如果烛之武有勇无谋,那么他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郑国国君交给他的任务,而正是他的随机应变、聪敏机警,拥有“三寸不烂之舌”,才能成功解除郑国的亡国之难。文脉图示 古今对译 晋 侯、秦 伯 围 郑,以 其 无 礼于 晋,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原因是郑国对晋文公无礼,且 贰 于 楚 也。晋军 函陵,秦军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 氾 南。在氾水的南面。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秦伯:指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郑:春秋时诸侯国之一。以: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为”。其:代词,指郑国。无礼于晋:对晋国无礼。于晋,介词短语作状

17、语后置。且:并且。贰于楚: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贰,从属二主。军: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矣!若佚之狐对郑文公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使 烛之武 见 秦君,师 必 退。”公 从 之。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敌军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之 辞 曰:“臣 之 壮也,犹 不如的建议。但烛之武却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今老 矣,无 能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不能及早任用您,今 急 而 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 郑 亡,现在事情危急才求您帮助,这是我的过错

18、。不过,郑国灭亡了,子 亦 有 不 利 焉。”许 之。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指郑文公。若:假如。使:动词,派。烛之武:人名。见:谒见,进见。师:军队。辞:推辞。壮:古人30岁上为壮年,后泛指成年。为:动词,做,干。也已: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用:任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如今,现在。是:代词,译为“这”。然:连词,表转折,然而。焉:语气词。许之:答应了这件事。之,代词,代游说秦伯这件事。“许之”前面省略主语“烛之武”。夜 缒 而 出。见 秦 伯,曰:“秦当天夜里烛之武缒绳出城,进见秦穆公,说:“秦国晋围 郑,郑既 知 亡 矣。若 亡 郑而 和晋

19、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益于君,敢 以 烦 执 事。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既:已经。亡郑:使郑国灭亡。可译为“消灭郑国”。亡,使动用法,使灭亡。于:介词,可译为“对”。以烦:以之烦。以,拿,用;烦,烦劳。执事: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越 国 以越过晋国的土地把远方的 鄙 远,君 知 其难也,焉郑国的土地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何必 用 亡 郑 以 陪邻?邻 之 厚,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势力强大了,君 之 薄 也。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境。秦

20、在西,郑在东,晋在秦郑之间,故称“越国”。陪邻:增加邻国的土地。陪,增益。邻,指晋国。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若 舍 郑 以 为东 道 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 行 李 之 往来,待过客的主人,一旦秦国使节往来经过这儿,郑国可以共 其 乏 困,君亦无 所 害。且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君 尝为 晋 君赐 矣,许 君焦、瑕,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曾答应送给您焦、瑕两座城池 朝 济而 夕 设版焉,作为酬谢,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君之所知 也。这是您知道的呀。舍:放弃围郑。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东道主:东方道

21、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同“供”,提供,供给。乏困:相当于“不足”。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食曰困,这里指使者钱粮方面的缺乏。尝:曾经。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一事。许:答应。焦、瑕:两地名。济:渡河。设版:筑墙,修建防御工事。版,打土墙用的夹版。所知:所字结构,可译为“知道的”。夫 晋,何厌那晋国,哪里有满 之有?既 东 封 郑,又 欲足的时候呢?等到它使郑国成为东边的边境,就会又想扩 肆 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 焉 取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又要到哪里取得它所之?阙 秦以 利晋,唯君图贪求的土地呢?损害秦国而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考虑这之!”秦 伯说,

22、与郑 人 盟。使杞子、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和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 孙、杨 孙 戍之,乃 还。逢孙、杨孙留下守卫郑国,就率军回国了。何厌之有:哪里有什么满足?厌,同“餍”,满足。“何之有”,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既:已经。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肆:扩张。封:名词,边界。阙秦:使秦国土地减少。焉:哪里。之:代词,指土地。利晋:使晋国获得利益。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谋划。盟:动词,结盟。戍之:守卫郑国。戍,守卫。乃:于是。还:指撤军回国。子 犯请 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 人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之 力 不 及

23、此。因 人 之 力 而 敝之,支持,我是不会有今天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不仁道的;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之:代指秦军。公:指晋文公。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因:依靠。敝之:损害他。敝,损害。失 其 所与,不 知;以 乱 易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整,不 武。吾 其 还 也!”亦 去 之。齐,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郑国了。所与:指同盟者。与,结交,亲附。知:同“智”。乱:指打完仗后军队散乱。其:表祈使语气,还是。去之:离开郑国。去,离去,离开。之,代指郑国。技法借鉴素材挖掘 技法借鉴 一、写法归纳1前后照应,巧用伏笔文章虽然很短,

24、但是伏笔与照应运用极佳,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这就为秦、郑联合提供了条件。2巧于剪裁,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叙述烛之武说退秦师,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的,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的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的,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25、从而做到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有序。3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由此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情节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二、技法指导使用伏笔的注意事项(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

26、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三、随堂练笔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或事件,运用伏笔和前后照应法,写一篇短文。四、他山之石习 惯高考的铃声终于响起来了,一向渴望在考试中一展身手的汪崇(绰号网虫)终于等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时刻。当他接到试卷的时候,他的心几乎要蹦出来了,很快,他平静了下来,写好了自己的名字和考号,顺利的答完了所有的题目。他走出了考场,心情无比轻松。一想到自己那近乎完美

27、的答卷,胜利的笑容不由得浮上他的脸庞。回到家后,他立马打开电脑上网,在弹跳出来的QQ图框里利索地输入号码,开始和同学天南地北的聊开了。正如平常的他一样,犹如网虫般,他的整个神经都融入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十几天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汪崇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高考成绩竟然是鸭蛋。他灵敏的大脑立即高速运转起来,极力搜索当天的情景,总觉得答卷纸上的考号有点奇怪,又那么的熟悉。突然,“嘀嘀嘀”QQ信息的声音传来,他猛然看到QQ闪动的头像,再仔仔细细地看了看那QQ号码,天哪,他晕了过去。一、课内素材开发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一生难被重用,真可谓不得志之极;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以国事为重

28、,不顾个人安危,缒城而出,只身赴敌营。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素材挖掘 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爱国意识。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个人与国家”“使命”“追求”“价值”等相关话题作文中。二、课外素材储备副师长替战友尽孝26年,信义重于天1985年,在云南边境作战的孙兆群与战友们达成“生死约定”:谁活着回去,谁就去看望各位的父母。战斗中,孙兆群失去了16位战友。1986年6月,身上多处受伤的孙兆群从南疆凯旋,但他不敢忘记对阵亡战友的承诺,战场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16位战友的父母

29、写信,除了表达歉意,也表明了为战友尽孝的决心。20多年来,孙兆群奔波几万公里,往来上千封信,一直资助着16位战友的父母和亲人。这一样一份坚持只是为了履行一个承诺,只是为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承诺很易,守诺实难 孙兆群选择尽心尽力履行承诺,26年的坚持看似容易,然而设身处地想想,越觉得不易。因为承诺容易,守诺很难;感动容易,躬身践行很难。大部分人看了孙兆群的故事都会被他的坚守打动,但是为别人的事感动容易,像别人那样做事才有难度。但愿每个被孙兆群感动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做到诚信。模范事迹的寻常启示:孙兆群的遭遇我们一辈子也不会遇上,但我们每天都在和“诚信”打交道。向孙兆群学习,需要做的不是坐在这

30、里感慨甚至落泪,而是要看看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到处都需要诚信精神的闪光。比如写论文不抄袭、守时参加活动、答应别人的事不食言,等等。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诚信”“践诺”“担当”“坚守”等相关话题作文中。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美文欣赏 侃侃烛之武 李玉山烛之武绝对是个人物,可以说是个英雄,短短几句话就消弭了一场事关郑国存亡的战争。真的了不起!历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的这些文字外,似乎再难找到他的名字了。还是小说里的描写更具体鲜活清晰,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里说:烛之武“须眉尽白,佝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无不含笑”;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来看,此言不

31、虚。让人心底生疑的是,这样的人物为何“老不见用”?好多人称佚之狐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这让人实在不敢苟同。佚之狐了解烛之武是不假,但为什么不尽早在其“壮也”时向郑伯举荐?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背后的牢骚与怨气了。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人生虚掷,那份悲哀,那份感伤,与老杜甫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嘘叹是何等的神之契合!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人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

32、。读这段文字,我总会想到那个夷门抱关者魏国的隐士侯嬴。只是侯嬴比他更幸运些而已,在“和平年代”就能受到魏公子的礼遇。但他们的那种“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胸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一个青年,默默注视着厩里的骏马,心好像骑在了马背上,翱翔于天地间;一个壮夫,沉沉面对草地觅草咀嚼的良驹,心里一定在问,马呀,你何时才能尽情飞驰一展雄姿;一个老者,目光深邃,圈里的老马也垂缨默嘶。我们还可以想象:烛之武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里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时的焦急与渴盼

33、。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我又常常慨叹,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有时我又免不了天真地发问,烛之武,你为何不在“臣之壮也”的时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大胆地“自荐”于郑伯的驾前呢?其实在烛之武、侯嬴们的心里,更多的还珍藏着作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士为知己者死”,如果碰不上一个敬贤

34、礼士、思贤若渴的开明君主,宁可老死家中、默默无闻,也绝不涎皮赖脸的去求人家赏给自己一个板凳,弯腰低头地做一个平庸的官僚。他们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在蹉跎中消磨逝去,我们可以为他们惋惜,但我们必须向他们那高傲的灵魂敬礼。同时,我愿穿过时空的隧道,不自量力地对他们说:还是学学稍晚一些的孔子吧,尽管孔子早已明白“道之不行”,但他仍然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去诠释人生,因为占据他肺腑的更多的还是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有删改)【赏评】烛之武的爱国之情让人钦佩,烛之武的三寸不烂之舌让人惊叹,但他的老来见用又让人叹息。读他,可以感受那“志在千里”的豪情;读他,可以感悟那对家、为国的责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