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到圆柱形体的是( )。 A. B.C. D.2.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成( )关系。 A.反比例 B.正比例 C.没有比例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2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A.3 B.27 C.94.一个圆柱体纸盒,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纸盒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 A.10 B.15.7 C.31.4 D.78.55.一个圆柱形物体,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125.6cm2 B.150.72cm2 C.25.12cm
2、2 D.32.21cm26.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不成反比例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在跳远测试中,合格的标准是1.5米,小明跳了1.95米,记作“+0.45米”,小亮跳了1.23米, 记作“-0.23米” 。 ( )2.圆锥的底面积扩大4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4倍。( )3.节约的钱数和节约的天数不成比例。 ( )4.凌晨的最低气温是-3,中午气温上升2,是-5。 ( )5.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6.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 )三.填空题(共9题,共22分)1.把下面各比
3、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 ):( )(2):=( ):( )2.0.25:1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3.8.7读作_,读作_。 4.某钟面时针长15厘米,分针长18厘米,一昼夜时针与分针尖端所走路程的比是( )。5.数轴上有,-1,-1.25四个点,这四个点中最接近0的是_。6.若X2,则XX_。7.圆柱体侧面积一定,其底面半径和高成_比例。8.2 0.125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9.电梯上升3层可以记作3,下降5层可以记作_。四.计算题(共2题,共10分)1.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周长9.42m,高是1.8m。 (2)底面直径是6dm,高
4、是6dm。2.求未知数x。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1.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面积是8cm2的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的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图形。(每个方格代表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六.解答题(共6题,共35分)1.一个圆柱形水杯,底面直径10厘米,高40厘米,现在有10升的水倒入这个水杯中,可以倒满几杯?2.养殖场要建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沿着这个蓄水池的周围及底面抹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2千克,买400千克水泥够吗?3.小明的体重去年下降了2千克,记作2,今年他的体重从50千克变为45千克,那么体重的变化应该记作?4.某修路队修一条路,5天完成全长的
5、20%,照这样计算,完成任务还需多少天? 5.根据某地实验测得的数据表明,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大约下降6,已知该地地面温度为21。 (1)高空某处高度是8 km,求此处的温度是多少? (2)高空某处温度为一24 ,求此处的高度。 6.张老师到我市行政大楼办事,假设乘电梯向上一楼记作+1,向下一楼记作-1张老师从1楼 (即地面楼层) 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5,-3,+10,-8,+12,-6,-10 (1)请通过计算说明李老师最后是否回到了出发地1楼? (2)该中心大楼每层楼高约3米,请算一算,李老师最高时离地面约多少米?(提示:2楼只有1个楼层的高,以此类推)参考答
6、案一.选择题1.B2.C3.B4.C5.B6.B二.判断题1.2.3.4.5.6.三.填空题1.(1)3;4 (2)4;32.2:11;3.正八点七;负五分之二4.5:725.6.0或47.反8.18;1;189.-5四.计算题1.(1)解:9.423.142=1.5(m)3.141.521.8=3.142.250.6=4.239(立方米)(2)解:3.14(62)26=3.1492=56.52(立方分米)2.x=7.8;x=20;x=25;x=10五.作图题1.如下:六.解答题1.3.14(102)403.1410003140(立方厘米)3.14(升)103.143(杯答:可以倒满3杯。2.
7、25.123.142=4(米)3.1444+25.124=150.72(平方米)150.722=301.44(千克)301.44400答:买400千克水泥够了。3.解:从50千克变成45千克,减轻了5千克,所以应该记作5。4.解:520%-5=25-5=20答:完成任务还需20天。5.(1)解:21-6 8=-27 (2)解:7.5km 6.(1)解:+5-3+10-8+12-6-10=0,即回到了1楼。(2)解:第一次:5楼,15米;第二次:2楼,6米;第三次:12楼,36米;第四次:4楼,12米;第五次:16楼,48米;第六次:10楼,30米;第七次,0楼,0米。李老师最高时离地面约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