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王位世袭制2.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
2、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4.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 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C礼治是核心 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5.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
3、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6.“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7.“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4、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8.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9.琅玡台刻石(右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反映了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A
5、 BC D 10.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C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D反映了秦代民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11.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12.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
6、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
7、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8、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第1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A。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说明西周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以下事上,天经地义,A项正确;嫡
9、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B项错误;材料无法表明垄断神权和强化王权,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D项错误。2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指居高位享厚禄之人目光短浅,不了解下情;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也说明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部分士人有怀才不遇之感;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贫富贵贱、等级门第依然存在,B项正确;仁政思想虽有体现,但是不能概括材料信息,A项错误;部分士人的境遇不能代表整个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分封制度的瓦解,D项错误。3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呈现“制度
10、化”和“象征化”相矛盾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立嫡、立长而“不以贤”,从而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历史上幼童、白痴、昏庸之徒不断登位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一点,A项为最佳选项;B项中央集权制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与题干材料没有关联,排除;C项过于笼统,排除;D项属于选官制度,与题干材料没有关联,排除。4B。抓住关键信息“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这说明材料强调的是礼乐刑政,综合为治,B正确。A、C、D只反映材料某一方面,不全面。5D。注意材料信息“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11、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说明周朝的丧葬仪式带有等级色彩,D项正确;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在材料中无从体现,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亲疏关系,与材料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天子到士都属于西周统治集团,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阶层,C项错误。6C。题干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排除。7D。首先,题干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即可知B项不正确,因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在秦统一后。从材料来,“尽灭其族”的“其”指代的是祁傒孙、叔向子,并不是晋国,A不对。而晋之宗室被灭,说明政治和血缘关系不是加强,而是削
12、弱,C不对。而这恰能说明D是对的。8A。“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B、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D项错误。9D。从材料可以看出秦始皇推崇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正是法家的思想,正确;从材料“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可以看出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方面的信息,正确;铭文是小篆字体,但小篆字体特点不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不正确;“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对秦始
13、皇的个人功德有明显夸大之嫌,正确,据此答案应为D项。10B。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统一度量衡推动了兵器的标准化制造,因此B项正确。题目涉及的是官营手工业,因此排除A、D项,材料没有反映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排除C项。11B。关键的信息是“博士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段材料意思是说:博士只是充数而已,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B项正确。而A项概括不全面。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已经有中央与地方
14、行政系统,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D项不正确。12D。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A项与史实不符。长期与戎狄为伍,有利于秦国形成强悍民俗,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单方面军事优势并不能确保秦国脱颖而出,排除B项。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六国力量和扩展自身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秦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宗法传统势力较弱,这样内政改革阻力较小,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的最为彻底,最终秦国得以开创历史新局面。由此可见,各国对旧制度变革的程度与其发展有很大关系。13(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皇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