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4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 A.4倍 B.8倍 C.16倍2.如果8A9B(A0),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一定大于B B.A是B的 C.B:A8:9 D.9B8A3.某商品标价3000元,打八折出售后仍获利100元,则该产品的进价是( )元。 A.2050 B.2100 C.2300 D.24004.下列形状的纸片中,不能围成圆柱形纸筒的是( )。A. B. C. D.5.下列数中,正数共有( )个。+1;-30;0.23;0;-1.2;-;+9.33A.5 B.4 C.3 D.26.圆的周
2、长和直径(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积一定,两个乘数成反比例。 ( )2.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3.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 ( )4.求圆柱体的体积时,可以把圆柱体转化为由一定数量的完全相同的圆片堆积而成。( )5.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6.所有的整数都比0大。 ( )三.填空题(共9题,共20分)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比是2:3:5,这是( )三角形。2.芳芳从起点向西走了25米,记作-25米,然后再掉头往东走了36米,与初始位置相比,应记作( )米。3.把
3、0.36,36,-1,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则底面周长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5.小佳制作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是1:2,顶角是( )度,一个底角是( )度。6.一种袋装食品标准净重为500g,质监工作人员为了解该种食品每袋的净重与标准的误差,把食品净重505g记为+5g,那么食品净重498g就记为_g。7.上海到延安的实际距离是125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 :37000000的地图上应是_厘米。8.测量一座大桥,五次测量的数据依次为:255米、270米、265米、267米、258米。(1)请你求出
4、这五次测量的平均值是_。(2)如果以求出的平均值为基准数,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出各次测量的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吗?_、_、_、_、_。(按题中五次测量的数据的顺序填写)9.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按3:1放大后画在图上,这个长方形在图上的面积是_平方厘米。四.计算题(共2题,共10分)1.求未知数x。2.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1)(2)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1.在下面直线上,画出比3大的数所在区域。六.解答题(共6题,共35分)1.修路队修一条路,八月份修了4800米,九月份修了全长的,这两个月一共修了全长的60%,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某品牌的文具打折,在A商场打七五折销售,在B商场
5、按“满100元减30元,可累加”的方式销售。爸爸要买一支该品牌标价340元的钢笔,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3.玩具厂生产一种电动玩具,原来每件成本96元,技术革新后,每件成本降低到了84元,每件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早上的气温是零下5,记作5摄氏度,下午的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应该记作?5.电视机厂九月份生产电视机580台,比原计划增产80台,增产了百分之几?6.张老师到我市行政大楼办事,假设乘电梯向上一楼记作+1,向下一楼记作-1张老师从1楼 (即地面楼层) 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5,-3,+10,-8,+12,-6,-10 (1)请通过计算说明李老师最后是否回到了出
6、发地1楼? (2)该中心大楼每层楼高约3米,请算一算,李老师最高时离地面约多少米?(提示:2楼只有1个楼层的高,以此类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D5.B6.A二.判断题1.2.3.4.5.6.三.填空题1.直角2.+113.360.360-14.3;95.36;726.-27.3.48.(1)263 (2)-8;+7;+2;+4;-59.90四.计算题1.x=7.8;x=20;x=25;x=102.(1)3.1438=3.1498=28.268=226.08(cm)(2)42=2(cm)3.1424.53=3.1444.53=12.561.5=18.84(cm)五.作图题1.
7、如图:六.解答题1.4800(60%-)=12000(米) 答:这条路全长12000米。2.解: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34075=255(元)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340-303=250(元)255元250元答:在B商场买更省钱。3.(96-84)96=12.5 答:每件成本降低了12.5。4.解:零下15摄氏度的基础上升高了15摄氏度,变成10摄氏度,记作10。5.80(580-80)=16% 答:增产了百分之十六。6.(1)解:+5-3+10-8+12-6-10=0,即回到了1楼。(2)解:第一次:5楼,15米;第二次:2楼,6米;第三次:12楼,36米;第四次:4楼,12米;第五次:16楼,48米;第六次:10楼,30米;第七次,0楼,0米。李老师最高时离地面约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