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充高中2012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陈治全 审题:周莉29. 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30.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31.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新郑举行拜祖大典。这种祭祀先人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井田制3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 B井田制C
2、郡县制 D行省制33.假设甲、乙、丙、丁四人回到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夏朝帝王启的后代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4.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35.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3、)A确定继承人选的皇帝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36.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 B秦朝C唐朝 D宋朝3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同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4、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38.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3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来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货币、度量衡B开创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C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40.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温家宝在会上指出: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门阀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41.南充高中某学生在研究四川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四川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A唐朝 B南宋C元朝 D明朝4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
6、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43.下图所示的中央行政机构属于()A唐朝 B北宋C元朝 D清朝4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C大一统 D法治45.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C
7、州牧 D刺史4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47. 下列对于科举制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创始于隋朝并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B.体现了公正公平原则C.促成了社会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D.巩固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地位48.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皇权势力的大致趋势图,哪一幅更好( )4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 ()
8、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50“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明太祖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51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因为( )A.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善C.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5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53.元朝中
9、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 )A江苏、浙江 B湖北、湖南 C河北、山西、山东 D甘肃、陕西、四川54.买买提是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回部的一位首领,恰逢乾隆皇帝60大寿,他到京贺寿,你认为他到京后首先应到下列哪个部门报到( )A宣政院 B都察院C政务院 D理藩院55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度”A、 B、 C、 D、56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 二、材料阅读(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
10、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
11、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1) 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他们的主要做法。(8分)(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6分)(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
12、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2分)(二)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1)根
13、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6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南充高中201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9、A 30、B 31、A 32、A 33、B 34、B 35、D 36、B 37、C 38、A 39、D 40、A 41、C 42、A 43、C 44、B 45、D 46、B 47、D 48、B49、B 50、A 51、A 52、A 53、C 54、D 55、C 56、D
14、二、材料阅读90、(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2分)做法: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2分)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2分)做法: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总揽大权。(2分)(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任一点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2分)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2分)(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2分)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或
15、答: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2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中央集权)。(2分)(4)职能:承旨、出政,(即笔录的皇帝旨意,并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2分)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分)91、(1)对象:王族;(2分)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分) (2)信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或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或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 (3)制度:郡县制度、行省制度。(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同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 (4)特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