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余九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赍发(j) 迤逦(y) 央浼(min) 安然无恙(yng)祈祷(do) 怂恿(sng) 辞藻(zo) 咬文嚼字(ju)C啰嗦(lu ) 岑寂(cn) 接榫(sn) 深恶痛绝(w)D付梓(z) 下乘(chng) 斗拱(gng) 吞言咽理(t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仓廒 喝彩 庇佑 哀声叹气B噩梦 喉咙 歇憩 陈词烂调C蕴藉 洗练 羡妒 轻鸢剪掠D颦蹙 尺牍 蜂窠 一蹴而就3.下列各句中,加点
2、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冬去春来,世博园中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煞是好看,令游人心旷神怡,意兴阑珊,一时流连忘返。B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与会首脑都表达了同舟共济、战胜金融危机的意向。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D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过分的自尊和过分的自卑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没必要要求自己事事得体,处处大方,求全责备自己。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要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B又热又闷的房间里,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
3、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C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上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脸色。D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8题(10分)“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
4、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
5、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
6、“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6.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但很少用“树叶”的。B我国古代诗歌中大量使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C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D中国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木叶”是其中的小小一例。7指出文中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指代对象(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
7、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
8、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 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
9、者 收 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造 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悦服 愉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11、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四、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10、 14、补写下列句子(8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时矫首而遐观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袅袅兮秋风,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 孤舟一系故园心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秋夜独坐 (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山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4分)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我爱水 张秀亚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
11、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
12、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
13、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16“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_17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6分)_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
14、中的含意。(4分)(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_(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_19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分) 六、20、小作文(15分)选取生活中让你深受感动的一个小场景,进行细节描写要求:至少选用两种修辞手法 200字左右七、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以“脸”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 案1.C(A凂miB嚼jioD吞tn)2.D(A唉声叹气
15、B陈词滥调C蕴藉)3.B(A“意兴阑珊”指兴致失去了,没有了,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C“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这里不合对象;D“求全责备”后面不能加宾语)4.C5.D6.B7“树叶”从来就无人过问,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2分)从屈原创造出“木叶”并被广泛应用到杜甫创造“落木”等文学现象(2分)8古代诗歌中虽少见“树叶”,但“树”倒是常见的(3分)9.C10.A11.B12.C16 “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2分)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2分)17概括:冬雪皎白,薄冰试步;春天温柔,生机盎然:夏天明媚,夕阳辉煌;秋意渐深,秋荷摇曳。(2分)作用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4分)18答案: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分)答案: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