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47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黄梅戏天仙配插曲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A.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丰衣足食的情景B.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 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反映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丰衣足食的情景,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D错误。2.管子小匡记载:今夫工群萃而

2、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说明周代官营手工业A. 生产规模小,工匠职业世袭B. 建立行会制度,保护政府的既得利益C. 技术垄断性强,不利于传承D. 注重行业间交流,生产专业化水平高【答案】D【解析】【详解】“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的意思是把工匠集中在一起生产他们互相谈论工事,互相展示成品,互相比赛技巧,互相提高智慧,说明周代的官营手工业工匠之间相互进行技术交流;根据材料“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

3、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可知生产专业化水平高,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会制度,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技术垄断性强,C错误。3.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A. 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B. 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 “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D. 户籍制度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中期出现家中有未成年人,但是非常富裕的纳税少;虽然家中有强壮劳动力,非常贫穷的却要纳重税;百姓居家逃亡为避赋税的叫“客户”,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赋

4、税制度并不是按照土地好财产多少收税的,而是按照人丁来征税,所以就造成很多弊端,从而将一些原因被减免的税收又加在纳税人身上,从而造成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故选A,排除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宋朝时期,政府在商业管理上出现两种模式,一曰“买扑”,一曰“钞引。“买扑”类似于后世的招标承包制。在暴利性的盐业出现“钞引”,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换取凭证,拿凭证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地点销售。材料表明宋代A. 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 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C. 民间商人已处于主导地位D. 官商勾结现象日益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钞引”,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

5、物换取凭证,拿凭证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地点销售。“盐铁官营”从汉武帝就开始成为政府专卖,到宋朝时候,“钞引”表明打破政府专营食盐政策,故选B;A“放弃了”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体现商人可以凭“钞引”到指定地点售盐,但是不能体现民间商人处于主导地位,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这反映了明代A. 手工业分工细,管理手段新B. 官窑产品占据了市场C. 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D. 区域性分工更加明确【答

6、案】C【解析】【详解】明代景德镇的民窑数量、规模不断发展,逐渐大于官窑,并代替官窑为政府烧造瓷器,反映了明代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手工业分工细,管理手段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官窑产品并不面向市场,B项错误;“区域性分工更加明确”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6.有人评议重农抑商政策说:自秦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推行,并由此基本政策衍化出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念和意识,形成一个包括意识、观念、思想和政策在内的有机整体,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后才开始走向破产。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A.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B. 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C. 抑制了商业的发展D. 有利于资本原

7、始积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自秦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推行,形成一个包括意识、观念、思想和政策在内的有机整体”可知,重农抑商政策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国策,而且抑商理念在意识、观念、思想和政策等方面长期深入贯彻,严重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故选C,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与鸦片战争爆发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点睛】7.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该现象说明近代中国A.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

8、 耕与织的联系更加紧密C. 产业结构发生巨变D. 民族企业发展的曲折性【答案】A【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洋布大行”,原来的棉纺织中心“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说明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A 项正确;“耕”与“织”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产业结构发生巨变”,C项错误;民族企业“发展的曲折性”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8.1874年捷报记载:(广东)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材料表明A. 机器生产取代

9、了传统手工业B. 民族工业身受双重压迫C. 传统观念阻碍民族工业发展D. 轻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高烟囱有伤风水”可知民族工业的艰难创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即传统观念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故选C;根据材料可知“1874年”民族工业刚开始出现,说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过于绝对化,A错误;材料主要讲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没有体现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B错误;材料不能显现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不平衡,D错误。9.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统计表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

10、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470422.4%官督商办1916208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表中数据变化说明A.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B. 清政府实行了实业救国政策C. 官督商办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民间开矿设厂限制有所放松【答案】D【解析】【详解】甲午战争后我国近代企业中商办企业在厂矿数量、资本额和所占比重等方面明显快于官督商办企业,说明清政府对民间开矿设厂限制有所放松,D项正确;西方列强放松侵略是在一战期间,A项错误;清政府并未实行“实业救国”的政策,B项错误;官督商办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以前,资本主义产生时期,C项错误。10

11、.严志才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指出: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总里程的90.7%。材料反映了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显著成效B. 中国已融入资本主义市场C.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D. 官僚资本兴起并日益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到1936年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总里程的90.7%。”可知中国的

12、重工业发展、铁路运输等几乎全部控制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即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显著成效,A错误;材料显示中国经济被帝国主义控制,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资本,D错误。11.“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表明我国矿业政策A. 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B. 完善了工业化体系C. 保护了稀缺矿产资源D.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

13、划的先决条件。”可知,材料强调矿业政策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性,说明矿业政策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服务,故选D;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矿业政策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工业化体系的完善,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矿业政策实施的效果,排除C。【点睛】12.大跃进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公里,1960至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A. 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B. 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C. 党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D. 我国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

14、【答案】B【解析】【详解】林县人民经过长期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红旗渠,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反映出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林县人民的创业精神,无法体现“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建设成就,并非突出“高指标左倾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高指标左倾错误”,排除D。【点睛】13.如图所示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说明我国国有企业A. 建立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B. 产权管理逐步私有化C. 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D. 以人性化管理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股票市场”“企业法人”“股东大会”等信息

15、可知,这种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它和企业法人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共同构筑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框架,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产权私有化、人性化管理,排除BD;我国国有企业受到国家的宏观管理,并非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排除C。【点睛】1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企业下放自主权,是解放生产力,建立经济特区,也是解放生产力。但这些都是局部的,某一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A. 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B. 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C. 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16、点”D. 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企业下放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都是解放生产力,但只是局部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在此邓小平强调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能真正发展生产力,即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故B正确;显然,此时的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内容,故A错误;1987年提出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故D错误。15.“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促进了农业专

17、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有效地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在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重要积极作用。”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A. 优化了产业结构B. 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C. 解决了供求矛盾D. 推动了乡镇企业振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有效地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在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重要积极作用”可知,“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有效地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解决了供求矛盾,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优化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并非产业结构,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城乡关系,排除B;材料信息与乡镇企业振兴无关,排除D。【点睛】16.诺贝尔

18、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不断突破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着中国智慧。”材料说明中国A. 已经完全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 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C. 开始打破计划经济模式束缚D. 已经确立计划经济指导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着中国智慧,说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

19、现代化道路,而且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故选B;材料没有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走上市场经济道路,A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计划经济模式束缚,C错误;材料内容不是确立计划经济指导市场经济,D错误。17.旗袍泛指旗人穿的长袍。清军入关,统治者力图用满族服饰来同化汉人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20世纪50年代末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的演变A. 见证了我国各个政权的更替B. 体现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C. 说明服饰改革是政治的需要D. 反映了时代变迁

20、和社会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旗袍由旗人穿的长袍,到同化汉人的手段,再到“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后到女性外交人员的制定礼服,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故选D;20世纪50年代至1984年没有出现政权的更替,排除A;B项不能反映旗袍演变的全部过程,排除;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并非出于政治的需要,排除C。【点睛】18.20世纪初,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海外留学生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政府在多数城市设立了专管公共卫生的卫生局。材料说明A. 中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提高B. 西方

21、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近代化C. 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卫生事业发展D. 中国政府主导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受到租界、海外留学生和政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说明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故选C;由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中国人的公共卫生知识普遍提高,该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西方影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并不是推动,排除B;政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无法说明起到主导作用,排除D。故选C。19.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主张,指出俄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英国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已开采

22、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材料表明李鸿章修建铁路是为了A. 抵御列强经济、军事侵略B. 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C. 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D. 应对边疆危机,促进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李鸿章指出“俄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英国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已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由此可知,李鸿章修建铁路是为了抵御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故A正确;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洋务企业的运输问题,故C错误;材料没有促进民族融合的信息,故D错误。20.1872年,英人美查创办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报申

23、报。他们改进业务,发表政论文章、改革新闻报道、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和扩大广告范围,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这说明申报A. 为列强经济文化侵略服务B. 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报纸C. 标志中国近代报刊产生D. 是官方新闻宣传传播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发表政论文章、改革新闻报道、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和扩大广告范围”可知,申报内容广泛,是面向广大民众的综合性报纸,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排除C;依据“英人美查创办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报申报”可知,申报不是官方报纸,排除D。【点睛】21.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亚、西亚、

24、东南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他描述了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良好的交通设施,华丽的宫殿建筑和无穷无尽的财富。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可波罗游记A. 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B. 加强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的统治C. 首次让欧洲人从地理上知道了中国D. 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编著了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故选D;早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欧洲人称中国为“丝国”,排除AC

25、;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并非传播天主教,排除B。【点睛】22.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技术,提供道路等基础设施,使其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了铁路、电讯、医院、学校等,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同时殖民扩张也传播了西方人文观念。这表明殖民扩张A. 对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B.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C. 对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D. 缓和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宗主国向殖民地输出资本和技术,同时对殖民地城市化进程加大建设,以及传播西方人文观念,体现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不发达国家的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国

26、家的近代化,体现对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破坏性使命”,A错误;材料体现是对殖民地影响,B是对殖民者的影响,排除;D是对殖民者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3.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的两个世纪左右,就将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城市、王国与帝国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和家庭的社群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材料表明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全球确立B. 工业革命导致了家庭单位的解体C. 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D. 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工业革命前是自始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常有的产品和服务多数由家庭提供。因此,家庭在社会中的

27、地位较为重要;工业革命后,国家和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削弱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社会阶级出现,导致家庭贫富差距增大,所以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故选D;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上半期结束,当时很多国家还是封建社会,A错误;工业革命是削弱了家庭单位的作用,不是导致家庭单位的解体,B错误;材料是工业革命的作用,没有说明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C错误;24.世界文明史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

28、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A. 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B. 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低C. 英国无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D. 英美对待科技革命态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固守工业革命中的旧技术,使电力、化工发展缓慢,而美国非常重视新技术成果,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超越固守常规的英国,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美对待科技革命的态度差异决定了他们经济的发展,故选D;A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高,B错误;C知识表明材料的一个方面内容,表述不全面,

29、排除。二、材料解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材料二 轮

30、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洋务运动其主观动机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材料反映了学者对近代洋务运动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其理由。(要求:

3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材料三 国际分工按参加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可分为:1819世纪中期,英国等少数先进工业国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了以宗主国为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农业国为附庸的分工格局;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形成重化工业制成品和农矿初级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20世纪40年代以来,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主要是跨国公司内部生产与协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协作,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它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

32、,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摘编自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3)据材料指出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基本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工业文明的需要和促进。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天朝上国”迷梦,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举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办

33、近代民用工业,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创办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和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讯近代化。所以,洋务运动虽然是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类型:垂直型国际分工(工业国和农业国生产的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工业制成品和原料生产的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公司部门内的分工)。因素: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的推动;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制约。【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

34、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根据材料一“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可知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根据材料“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需要和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一“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

35、可知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根据材料一“在1750年至1850年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可从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分析回答。(2)根据材料“洋务运动其主观动机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一个有关“对洋务运动认识”的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说明的理由要史论结合,要能证明提出的观点。从鸦片战争的失败

36、,打破了“天朝上国”迷梦,洋务派前期为了“自强”,如创办江南制造局等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后期为了“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同时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修建铁路和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讯近代化。所以,洋务运动虽然是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但是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3)类型:根据材料三“1819世纪中期,英国等少数先进工业国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了以宗主国为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农业国为附庸的分工格局”可知形成工业国和农业国生产的分工;根据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到

37、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可知形成水平型国际分工;根据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以来,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主要是跨国公司内部生产与协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协作,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可知形成混合型国际分工。因素:根据材料三“国际分工按参加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可分为”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的推动;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制约等方面分析回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6年2月8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

38、第24次全体会议,讨论关于目前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事项的决定。他告诫大家:“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摘编自1956年周恩来因反冒进与毛泽东生隙(1)据材料概括周恩来对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中出现了哪些失误?材料二 1993年2月制定产品质量法,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994年1月施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

39、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1995年6月通过保险法,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经济立法的作用。【答案】(1)观点: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提高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要符合基本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2)作用:规范了生产与销售行为;加强了市场管理;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解析】【

40、详解】(1)由“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可知周恩来观点是经济建设要符合基本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中出现了的失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2)由“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知规范了生产与销售行为;加强了市场管理;产品质量法由“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可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由“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可知保险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建立

41、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昭帝时,针对武帝时的盐铁官营问题展开讨论,下表为会上双方所持主张。桑弘羊等官员贤良文学强国富民之道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设百倍之利,收泽之税罢盐铁,养桑麻,尽地力治国理民之法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摘编自恒宽盐铁论(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两派的各自主张及其原因。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

42、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等。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2)据材料指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表现。材料三 伊懋可教授发现: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指由于农业剩余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此,随着农耕和运输技术的日趋完善难以作出细小的改进,农民和商人的合理策略取向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经济地使用资源与固定资本。一旦出现任何短缺时,基于廉价运输的商业灵活性是比发明机器更迅速、更可

43、靠的补救办法。巨大而静态的市场,无法在生产体系中创造出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瓶颈。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越困难。(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不能实现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答案】(1)主张:桑弘羊等主张盐铁官营,重视法治。(加强刑法)原因:遏止了豪强势力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西汉抗击匈奴提供了经济保障;严明法纪有利于治国理民。主张:贤良文学派反对盐铁官营,主张以儒家仁义思想治国。原因:以农为本才是强国之道,盐铁官营与民争利,不利于社会稳定;以仁义教化百姓才能长治久安。(2)表现:出现汇票(飞钱);商品销售有批发和零售的形式;出

44、现专业经纪人;出现了商业公司和专业经理;出现了投资公司和理财专家。(3)原因: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缺乏革新农具的热情和条件;“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难以发展壮大;商人将资金买田置地,无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农民大量束缚在土地上,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封建君主专制的阻碍;政府推行闭关锁国,造成国内外市场狭小。【解析】【详解】(1)由“开本末之途收泽之税”、“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等信息可知桑弘羊等人主张盐铁官营,重视法治。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遏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西汉抗击匈奴提供经济保障以及严明法纪有利于治国理民等方面进行总结。由“罢盐铁,养桑麻,尽地力”、“法能

45、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等信息可知贤良文学派反对盐铁官营,主张以儒家仁义思想治国。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盐铁官营与民争利而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儒家仁义教化等方面进行概括。(2)由“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得出出现汇票(飞钱);由“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得出商品销售有批发和零售的形式;由“宋朝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得出出现专业经纪人;出现了商业公司和专业经理;出现了投资公司和理财专家。(3)综合材料内容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家政策上总结中国古代不能实现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如经济上主要是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缺乏革新农具的热情和条件;国家政策上主要是受“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社会思想上农本商末的思想导致商人将资金买田置地,无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农民大量束缚在土地上,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导致国内外市场狭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