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生情谊作为清初诗坛的领袖吴伟业,其成材条件之一,是家学根底的深厚。他祖籍江苏昆山,后迁居太仓。高祖吴愈是明成化乙未(1475)进士,曾任四川叙州知府、河南参政,与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祝允明(枝山)等结为知交。梅村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其父吴琨只是一名诸生,以教授生员为业。他从小就在浓厚的文学与艺术的氛围中熏陶成长,不但工诗,而且善画。画徵中说他“山水得熏黄法,清疏韶秀,风神自足贵也。与董思白、王烟客等友善,作画中九友歌以纪之”。董指南唐画家董源,黄指元代画家黄公望,两人都以山水画见长。董思白即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画家。梅村的画虽未见流传下来,但也可见其艺术修养之高。不过使吴梅村卓然成家的主要条
2、件则是刻苦攻读,而他的勤奋苦读是从他拜师受业之后开始的。他七岁接受启蒙教育,十一岁寄读于穆苑先家,后又随父就读于吴志衍、王岾云家。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几位老师对他的学业为人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张溥就是其中之一。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是复社的创始人之一。他虽仅比吴伟业大七岁,但当时在文坛上却已闻名遐迩。由于他善于品评文章,以文章提携后学,大家都争着将弟子送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但他却不肯轻易地接纳弟子,必定要亲自看过文章,以为有培养前途的方予接受。有人将吴伟业的文章呈送给他看,一睹之后,大加赞赏,便收为弟子。吴伟业字画张溥知识渊博,勤奋好学,据说他每读古人文章,必默写七过,便
3、能背诵,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有七录斋集传世。吴伟业在张溥的影响下,经史子集无不涉及,为以后成为诗坛巨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溥为复社领袖,吴伟业则是复社主要骨干。由于他们思想倾向相近,因而在吴伟业立朝之后,关系更为密切。张溥在辛未会试中,仅名列二甲,吴伟业为一甲二名,论荣名不及吴伟业,但因张溥文名远播,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但他常常不顾自己职位,越位发言,引起翰林院同僚的不满,并向内阁告发。次辅温体仁因对张溥没有好感,表示如不宜任此职,可予除名,引起张溥的极大反感。张抓住温的把柄,指使吴伟业出面弹劾他。吴因刚入仕途,资历未深,不敢贸然行动,但又碍于师命,便转移目标,参劾温手下的蔡奕深,以期由
4、此打开缺口。这样吴伟业便不由自主地深深卷入党争之中。崇祯六年,在张溥的主持下,召集南北各地若干文社,会于苏州虎丘,成立复社,据说赴会的人数达几千人,可谓盛况空前。复社虽以复兴古学为号召,实际上却是借结社以评议朝政,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崇祯十年左右,太仓监生陆文声、苏州推官周之夔等先后告发张溥、张采“倡复社以乱天下”,吴伟业也牵涉在内。这些案子直至崇祯十四年张溥去世后才未予追究。张溥的辞世,使复社失去领袖人物,紧接着不久又发生甲申、乙酉事变,复社遂由盛转衰,其影响力大不如前。入清以后,江南一带文社活动仍较活跃。顺治十年,原由夏允彝、陈子龙等创立的几社慎交、同声两派在虎丘举行盛大集会,作为诗坛盟主
5、和前朝遗老的吴伟业也应邀参加,这不由使他想起了张溥在世时的情景。他在癸巳春日禊饮社集虎丘即事其一中写道:苏州虎丘杨柳丝丝逼禁烟,笔床书卷五湖船。青溪胜集仍遗老,白帢高谈尽少年。笋屐莺花看士女,羽觞冠盖会神仙。茂先往事风流在,重过兰亭意惘然。茂先是张溥的字,“茂先往事”即指崇祯六年的虎丘大会,诗中把这次虎丘集会看作是复社的遗风,不为过分。在张溥去世十余年之后,吴伟业仍一往深情地思念着已故的老师,可见师生情谊之重。与吴伟业关系密切的另一位老师是李明睿。李明睿字太虚,江西南昌人。他与吴伟业之父吴琨曾一起在王岾云家任教,当时吴伟业年少,随父就读王氏家塾中。李明睿奇其文,曾预言他长大后必成大器。李为人嗜
6、酒落拓,有一年岁终,王家设酒宴请两位老师,出家中所藏玉卮侑酒,席间李明睿酒醉,不慎挥手将玉卮打碎,主人之子面露不悦之色,李便拂袖而去。吴琨急追至城闉,出馆捧十金为赠。十余年之后,吴伟业参加辛未会试,恰巧主考官就是这位李明睿,阅卷之后,他荐吴伟业会试第一名。对于这位恩师,吴伟业自然永世不忘,师生感情十分深厚。明亡后,李明睿从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南昌,不久又因金声桓在南昌反叛清朝,在战乱中他又逃离家乡漂泊到扬州。吴伟业在座师李太虚先生寿序中说:“先生流离险阻,浮海南还,家园烽火,祸乱再作,仅以其身漂泊于江山风月之间。”写的就是这一段经历。他的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阆
7、园诗、寿座师李太虚先生等诗,都写于这时。当时李弃官归里,吴也隐居家乡,他们都是明朝遗臣,忧国忧民,同病相怜,师生的感情更接近,也更融洽。这些诗,或追忆逝去的岁月:“十年金马梦,回首暮云中。”或表达对老师的怀念:“海内论知己,天涯复几人?关山思会面,戎马涕沾巾。”而更多的则是表现他对战乱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深情思念,阆园诗其十就颇有代表性:早买淮阴棹,仍登江上楼。晓来看北固,何处似南州!王谢池台尽,齐梁寝树秋。天涯忧国泪,岂为故乡流!当时江南地区早已被清兵占领,“何处似南州”云云,颇有江山依旧、风景尽殊之叹。最后二句点明伤心痛哭的缘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明亡后,李明睿浮海南还,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8、里,拒不仕清,因此吴诗中有“还家苏武节,浮海管宁船”的赞语,颂扬李的民族气节。遗憾的是,李于顺治十五年再仕清廷,未能保持晚节,这是后话。吴伟业还有一位老师名叫周廷珑,是他乡试时的房师。周廷珑字芮公,福建晋江人,天启乙丑进士。他们来往通问,友情甚笃。吴伟业有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四首,因写于吴仕清之后,情绪较低沉悲切,有“惆怅平生负所知,尺书难到雁来迟”,“白鹤青猿叫晚风,苦将身世诉飘蓬”等句,他在诗序中说:“欣故人之杖屦,致远道之邮筒,爱作短章,聊存微尚,抒平生于慷慨,写尽日之羁愁。庶几同经丧乱,识此襟情,虽隔山川,无殊会面云尔。”可见他是以诗代信,诉说自己的情怀。只有面对知交,才能如此坦率地直抒胸臆。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伟业在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老师们,但他并不恃才傲物,对于曾经哺育他成长的恩师,他是永志不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为人的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