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一号》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撷珍: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24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撷珍: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名师一号》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撷珍: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名师一号》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撷珍: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名师一号》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撷珍: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素 材 点 说梁启超一个“善变”的但却大写的人梁启超,一个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囿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他也曾经备受责难,便是他的“立场不坚定”。戊戌变法失败,他逃到日本,站在保皇派的一边与革命党论战;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窃得总统位,他回国为这个维新派的叛徒效劳;袁世凯称帝,他即帮助蔡锷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他又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郑振铎在梁任公先生中说过,任公虽然“善变”,但他的爱国情怀却从没变过。他深知自己不是一个能够经天纬地的政治强人,但他想做一个商鞅式的人物,假“强人”之手,让自己的满腔壮志为他深爱着的少年中国服务。可惜,他一次

2、次“所托非人”,他所寄予厚望的“强人”,一个个不是无能、昏聩便是残暴、专制,而他又不能像某些人一样忍辱吞声委曲求全,所以,他只能一次次否定自己,最后忍痛退出政治舞台。点说说到梁任公,你可能感觉生疏,而说到公车上书,说到戊戌变法,说到少年中国说,说到梁启超,你肯定不但耳熟能详,而且会肃然起敬。我们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肩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大写的人。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里,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不是有些人所描述的那种变色龙。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

3、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梁任公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已不是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深埋于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评 说 天 下重回书桌的莫言方能走出“魔咒”2014年1月9日 扬子晚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受聘杭州“文艺顾问”并作演讲,当被问及有何新书推荐给读者时,莫言说:“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这位从去年得奖后一直“火”到现在的作家无奈地表示,他今年到处在开会、演讲、合影,“做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早前的一次演讲中,他曾感叹“获得诺奖后,坐回书桌很

4、难!”莫言的感叹,让人很自然地想起去年他获诺奖时的感言:“有人说一个人一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就再也写不出好东西了,但是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加入这个优秀作家的行列,打破这个魔咒。”一年过去了,莫言似乎陷入了他所讲的“魔咒”:一年多来四处奔走,难得安静下来。这样的状态,恐非莫言所乐见。中国只有一个莫言,社会出于好奇、羡慕、尊敬,争相围观也很正常;作家本人适时现身,大概也是一种友好互动。不过,这样的互动如果过密,就难免流入“吃名人”和“乐被吃”的俗套。一个富有才情、正处于巅峰的大师级作家远离书桌,于历史、于文化,其实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泰戈尔有言:“鸟儿一旦系上了黄

5、金,就再也飞翔不起来了。”古往今来,有多少杰出文化人成于寂寞而止于喧闹,原因即在于面对突然而来的“一举成名天下知”,哪怕是平素低调、清醒的人,也难免在半推半就中慢慢安之若素、陶醉其间,再无法回到寂寞而艰苦的创造状态。这是名利场的效应,也是人性的弱点。“江郎”之所以“才尽”,责在环境,更在心态。上世纪80年代,钱钟书的围城再版并被拍成电视剧,一时红遍全国,各方人士纷纷求见,钱钟书对此很不配合,并抛出一句著名的狠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能对名利这样淡定,殊为难得。曾担任余秋雨文化苦旅一书策划、编辑的王国伟,最近也撰文谈到,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余秋雨的图书,“我坚持认为,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所有书里写得最好的书,因为真诚。”在这里,“真诚”也是一种有利创作的良好心态,安安静静,心平气和。莫言当然是真诚的。他在获诺奖后不忘提醒自己要打破“魔咒”,也多次谈到自己作为名人被围观的苦衷。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说,莫言回到书桌、安心著述,肯定比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更有意义。在这方面,社会有必要理解他、为他减负;但在根本上,重回书桌、打破“魔咒”,还得靠莫言本人的定力。“欲除烦恼须无我”,既然“无我”,何惧“魔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