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转换。【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教学难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两幅情境图。情境一:钟面上显示10时,小朋友正在上课。情境二:钟面上显示10时,小朋友正在睡觉。2.提问:怎么区分这两个不同的10时呢?你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吗?写一写,小组同学交流一下。3.交流反馈。(板书:上午10:00,晚上10:00或10
2、:0022:00。)4.提问:以上两种方法是怎样把两个不同的10时表达清楚的?为什么第一种方法10时前面一定要加上个时间词?5.小结:像“上午10:00”“晚上10:00”等这样前面带个时间词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为12时计时法。而像“10:00”“22:00”等这样不用时间词也可以准确区分这两个不同的10时的计时法,我们称为24时计时法。二、探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1.感悟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24时计时法?预设:电子表上,电脑上,电视机上等都是24时计时法。小结:由于简明且不易出错,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课件展示教师事先收集的例子。2.学习24时计时法。
3、师:24时计时法应用广泛,它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1)观察钟面。课件演示:钟面上动态呈现从0时走到10时,在到达10时同时出现“小朋友正在上课”的情境图。接着,钟面上动态呈现从10时走到12时,在到达12时同时出现“小朋友正在吃午饭”的情境。提问: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课件演示:钟面的外框从0时至12时顺次画上红色的框线,如下左图。接着,钟面上再次动态呈现从12时走一圈再回到12时,同时出现:钟面的外框也顺次画上蓝色的框线,如下右图。在时针回到12时的同时出现“小朋友正在睡觉”的情境。提问: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又经过了几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
4、一天是多少小时?(板书:时针一天走了2圈,一天有24时。)师:如果我们把钟面上时针走过一天的时间展开,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的红线展开,放平排在左侧,下面顺次出现012时;接着蓝线展开,放平排在右侧;下面顺次出现112时。两条色线连接在一起。蓝线下面的数112闪动后变成1324,形成下图:(2)介绍“时间尺”。师:这就是“时间尺”。一天有24时,我们可以将一把尺子平均分成24份,每份表示1时。这样就可以用这把尺子上的0时到24时表示一天的时间了。提问:钟面上只有12时,13时24时又是怎么回事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提问:时针第一圈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了几小时?提问
5、:那你能在时间尺上找到时针所经过的第二圈吗?经过了几小时?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从12到24),同时出现带有1324数字的钟面图(如右图)。(3)课件演示:时针一天转2圈黑夜和白天的变化,第一圈用012表示,第二圈用1224表示。并配上学生重要作息的情境图(如0时睡觉,6时起床,12时在学校,18时看电视等)。小结:我们利用时钟转两圈和小朋友活动的情景可以表示一天24时的变化情况。3.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1)提问:现在你能说一说024时所表示的具体时间吗?可任意指两个,如3时、15时,请学生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板书:3时表示凌晨3时,15表示下午3时。)(2)请学生在2
6、4时计时法中任意选几个时刻,用12时计时法表示。(3)交流并板书。(4)提问: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不同在哪里?它们又有哪些相同点?交流反馈后小结两种不同计时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沟通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关系。(1)提问:仔细观察时间尺,24时又可以叫0时,难道一天中会有两个0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0时表示不同两天的开始。提问:如果把时间尺上的24时看成是今天,时针再往后1时,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理解:明天的1时。24时(晚上的12时)表示今天的结束,0时(凌晨0时)表示明天的开始。(2)提问:如果时针从时间尺上0时(凌晨0时),往回走一时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理解:昨天的23时(昨天的晚上11时),今天的0时(凌晨0时)表示今天的开始,如果把0时称为24时(晚上12时)表示昨天一天的结束。三、课堂小结1.小结收获。2.布置课外作业。要求收集一些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场景。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