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43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拿去主义“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

2、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

3、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

4、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

5、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选自文学报,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拿去主义”仿用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B.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学者认为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

6、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C.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拿得出去和输出价值以及竞争能力表示怀疑。D. 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2.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它是一个双向流程的关系,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拿来。B.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倡“拿来主义”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而我们现在强调“拿去主义”,是因当下更需要后者。C. 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

7、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D. 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B. “拿来主义”与“拿去主义”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对待文化的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C.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D. 我们在推动文化产品时要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不能热衷于

8、照搬、模仿。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答案】1. D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D.“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于文无据,原文“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只是交代王蒙等作家取得的成就,不足以推断出他们“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过度解读原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B.“是因当下更需要后者”原文没有依据。由“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

9、去主义”以及题干的句子和整篇文章来看,作者意在强调当下既需要“拿来主义”,也需要“拿去主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A.“西方的科学家”错,原文为“许多科学家”。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依稀荷塘李建臣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

10、,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水木清华,山林环拢一泓碧水,玉阶朱阁古韵流芳;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不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真是造化弄人。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秋风瑟瑟,暮雨潇潇。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除了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箫,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着袅袅余音,游弋于

11、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了。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坐北朝南的龙椅。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依稀。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东南有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整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贯意蕴不凡。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碑铭揭开了荒岛身世。原来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此处作为熙春园主体,被赐予皇三子胤祉。胤祉在此组织大批

12、学者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律历渊源等旷世巨制。此后百年间,熙春园持续扩展。至道光时,熙春园被辟作两处。此处易名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即后来的咸丰。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水陆相间。当其时也,园中古木高耸怪石林立,环山衔水长桥卧波,回廊曼绕雕栏玉砌,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正是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阆苑仙葩盛极一时。咸丰19岁从这里走向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继位不久即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未及3年,义军便席卷半个中国,定都南京,并一度北伐至天津,问鼎华夏。在与义军对峙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立之年客死异

13、乡。想咸丰继位之初,曾为乃父签下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而忿忿然,誓雪国耻。然而,救国家于水火、扭乾坤之倒悬,又岂是感情用事、发个宏愿便可解决?在他执政十一年里,非但国耻未雪,反又被迫与英法美俄陆续签订八个城下之盟。不仅半壁江山归了义军,而且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俄割走100万平方公里土地。黑云翻墨,卷地风来,山河破碎,社稷飘摇。尔后,在背负巨额赔款的同时,慈禧又力排众议,提出了重修圆明园的宏大构想。除了鬻爵捐助、加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然而时局日下,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

14、鸦。1913年荒岛划入清华。至1927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虽然荷叶田田,暗香缕缕,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寂寞无主,黄昏独愁。只在朦胧月色之下,斑驳树影之中,荷塘才摆脱凋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撞入和撕扯人们的想象空间。沉寂百年之后,荒岛终为时代曙光所唤醒。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同爰跻无问西东,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了新生。今天,徜徉于荷塘之畔,漫步在亭榭之间,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杨柳依依草色入帘。地上芳草郁,空中舞纸鸢;黄鹂鸣翠柳,水中并蒂莲。童子嬉戏廊下,钓者羡鱼池边;山顶书声琅琅,身旁咖啡飘香。写生少年专心致志,

15、倾情白首琴瑟璧联。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荷亭有字,透出先生风骨;晗碑无铭,无碍青史昭彰。兴衰荣辱随梦去,无缘日月我自开。古往今来,荷花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佛门道宇均奉之为圣物,花开见性。这不仅因为荷花清纯艳丽千娇百媚,还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超凡脱俗不可亵玩。我尝惊诧于荷花有蛰伏千年依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又闻荷花作为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生存一亿三千五百万年,经历过白垩纪气候遽变,也陪伴恐龙度过数千万年的垂暮岁月,便叹为观止了。她不仅是花中尤物,也创造了生命物种的奇迹。曾经沧海巨浪滔天,况乎半塘污泥浊水!然则,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保持了独善其身清净

16、无染,才使得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风景,增大了一丝希望。正如毛姆所言,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实际上,月下的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天行有常,道法自然。不知当年朱自清先生是否因为悟到这里,才于月下履践荷塘。恍然间,我想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选自2018年3月人民日报,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17、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考入清华,同学们第一次选点拍照时,“我”没有勇气提议去荷塘,因为当时同学们选的那些地方都更为华丽典雅,富有历史底蕴。B. 文章叙写了作者就读清华时给荷塘清淤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对其时季节变换中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色进行了描绘。C.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致、气势充沛;同时采用对比、引用等手法,行文流畅,开合自如。D. 文章不乏议论与抒情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自己对清华荷塘的真挚喜爱之情,又增添了文章的理趣和内涵。5. 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回顾了“荒岛”的身世,请谈一谈这样写的作用。6. 文章以情感为线索,请概括“我”情感变化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8、答案】4. B 5. 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富有历史底蕴。文章第到段介绍“荒岛”的身世,“荒岛”其实就是“我”所挂念的“荷塘”的所在位置,说明荷塘有着悠远的历史。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清朝时期外辱入侵、山河破碎的哀伤,以及对清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文章第十到第十四段描写了近春园从兴盛到荒芜破败成荒岛废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慨。结构上:承上启下,衔接前文,与后文形成对比。前文写荷塘已是一片充满淤泥的壕沟,接着说明了荒岛的身世,过渡自然;同时,与后文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形成对比。 6. 崇敬神往。当作者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体现了作者对荷塘的憧憬向往

19、。怅然若失。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的荷塘,作者感到怅然若失。追思感慨。作者回想荷塘由兴盛到荒芜破败,不禁感慨万千。欣喜万分。面对重新焕发生机,为时代曙光所唤醒的荷塘,作者感到欢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并对其时季节变换中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色进行了描绘”错误,选项中“生机勃勃”的概括不妥当,从文中来看,“我”就读清华时给荷塘清淤时所见的情形是“荒芜萧飒、满目狼藉”“秋风瑟瑟,暮雨潇潇。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并无“勃勃生机”。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内容上:文章第到段介绍“荒岛”的身世,交代“荒岛”经历

20、了康熙、咸丰两代皇帝,交代了当当初的近春园变为荒岛的过程,说明荷塘有着悠远的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情感上:第段叙述“继位不久即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未及3年,义军便席卷半个中国,定都南京,并一度北伐至天津,问鼎华夏。在与义军对峙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立之年客死异乡”,第段写“咸丰继位之初,曾为乃父签下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第段写“除了鬻爵捐助、加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然而时局日下,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清朝时期外辱入侵、山河破碎的哀伤,一方面写出作者对清朝统

21、治者的批判。结构上:前文写荒岛清淤,表现荒岛的蒲白荒凉,“荒岛”身世,叙述了荒岛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因此该部分承接前文。而“沉寂百年之后,荒岛终为时代曙光所唤醒。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同爰跻无问西东,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了新生”“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杨柳依依草色入帘。地上芳草郁,空中舞纸鸢;黄鹂鸣翠柳,水中并蒂莲”又与该部分的破败荒凉形成对比,【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作者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我”的情感变化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因此,学生只要顺着文本思路,找到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者词语,加以分点概括即可。由“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22、可知,作者这最初对荷塘是憧憬神往。由“真是造化弄人。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可知,作者面对荒芜的荷塘,内心失望。由第段到第段重对“荒岛”身世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清朝时期外辱入侵、山河破碎的哀伤,对清朝统治者的批判。由“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同爰跻无问西东,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了新生”可知,面对焕发新生的荷塘,作者内心喜悦。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

23、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掾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

24、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迎佛骨表。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

25、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 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选自旧唐书,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B.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C.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D.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

26、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8. 下列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和初年,韩愈成为国子博士。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 量移原指唐朝时贬逐远方的臣子遇赦改近地安置,后泛指职位迁换。C. 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北面,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称为阳面。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被父亲的堂兄抚养。韩愈自认为是

27、孤儿,小时候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奖励来诱导。B. 韩愈在要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欣赏他,因此韩愈在当时很快就出了名。C. 宫市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D. 从皇帝到百姓为了能求得凤翔法门寺中释迦文佛骨的保佑,都虔诚地信奉,韩愈因为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论佛骨表,结果惹得皇帝大怒,最终被施以极法。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7.

28、 D 8. C 9. D 10. (1)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他们,现在君子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辟为巡官”,前面省略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C;“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宾佐”指职务,和之前不断开,排除A。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

29、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北面,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称为阳面”错误,“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南面,山的南面,河流的北面,称为阳面。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D.“最终被施以极法”错误,根据原文“将加极法”“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可知最终没有施以极法,只是贬为潮州刺史。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忤,冒犯;诚宜,确实应该;得罪,获罪;黜责,罢黜、斥责。(2)不齿,看不起;乃,竟然;怪,奇怪。【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

30、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他的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自认为是孤儿,小时候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大多崇尚古文,模仿扬雄和董仲舒的著作,而独孤及和梁肃的作品最为深奥,儒士们都推重他们。韩愈和那一类人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想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因此在当时出了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

31、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年,韩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升任都官员外郎。当时华州刺史阎济美因公事停止了华阴令柳涧对该县政务的处理权,使他暂时担任掾曹之职。过了几个月,阎济美刺史一职被罢免了,出入公馆的时候,柳涧便暗中煽动百姓拦路索要前年的军顿役直钱。后

32、任刺史赵昌查明柳涧的罪证上报,柳涧被贬为房州司马。韩愈因出使经过华州,了解了这件事,认为这是刺史相互袒护,上奏章替柳涧辩护,皇帝将奏章留放宫中未作答复。皇帝下诏令监察御史李宗奭审查这事,获得柳涧贪赃罪状,再次贬柳涧为封溪尉。韩愈因妄加奏论,又降为国子博士。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 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人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施舍,唯恐落在他

33、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论佛骨表。表疏奏上,宪宗很生气。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上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皇帝说:“韩愈说我信奉佛太过分,我还可以宽容他。至于说东汉信奉佛以后,帝王的寿命都短促,怎么能说得这么悖谬呢?韩愈作为人臣,竟敢如此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人们都震惊惋惜,就连国戚权贵也都认为对韩愈的惩处太重了,由于人们依顺事理求情,这才贬他为潮州刺史。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

34、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筋骨之强 使之然也C. 吾尝终日而思矣 蟹六跪而二螯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B.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在意思/代词,它。C.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并列,并且。D.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相当于“啊”。故选A。12. 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固一世之雄也 取之于蓝 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孟

35、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 蚓无爪牙之利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能力。判断句,“也”表判断;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应为“于蓝取”,“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于江渚之上渔樵”为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句,“安在”应为“在安”;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应为“有吹洞箫的客”,“爪牙之利”应为“利爪牙”;被动句,“于”表被动。故选A。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上食埃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非能水也 击空明兮溯流光 侣鱼虾而友麋鹿 泣孤舟之嫠妇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6、小学而大遗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名词作状语,向上;名词作状语,每天;意动用法,以为耻;名词作动词,向老师学习;名词作动词,游泳;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使动用法,使哭泣。名词作动词,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所以,为名词作状语,为意动用法,为名词作动词,为形容词作名词,为使动用法。正确分类为/。故选B。(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

37、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14. 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B. “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C. 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

38、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D. “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15. 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答案】14. C 15. 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失望。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同情。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的给予同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39、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表述错误,“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

40、战乱感到憎愤。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中,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如“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意思是: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失望。如诗中“军合力不齐,踌

41、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所述,意思是: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同情。如文中诗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意思是: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可见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的给予同情。(三)名篇名句默

42、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着脚尖极目远望,却“_”。(2)荀子在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韩愈的师说用“_,_,_”三句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4)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

43、的乐声之美。【答案】 (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惑而不从师 (4). 其为惑也 (5). 终不解矣 (6). 故不积跬步 (7). 无以至千里 (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9). 余音袅袅 (10). 不绝如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中需注意“须臾”“惑”“跬”“袅”“缕”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

44、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学者”,是指那些成天研究书本的人;思想家、发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类的“恩人”,则是直接去读“宇宙万物”。严格说来,有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有对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彻底地理解,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_而已。经阅读后所了解的思想,好像考古学家从化石来推断上古植物一样,是各凭所据; ( )思考的人往往会发现一种现象:他_,绞尽脑汁,经长时间研究所获得的真理或见解,闲来不经意地翻开书本来看,原来这些论调,别人早

45、已发掘到了。泄气?失望?大可不必。这个真理或见解是经过你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其价值自非寻常可比。惟是如此,它的理论就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所理解,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如是,你成了该真理的一员生力军,这个真理也成了人类思想体系的一支。并且,它不像一般读来的理论,只是_而已,它在你的脑海中已_,永远不会消逝。17. 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云亦云 搜肠刮肚 走马观花 盘根错节B. 拾人牙慧 搜肠刮肚 浮光掠影 根深蒂固C. 人云亦云 挖空心思 走马观花 根深蒂固D. 拾人牙慧 挖空心思 浮光掠影 盘根错节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46、. 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研究从心中涌现出的思想,科学而客观。B. 对自己心中所涌出的思想,则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科学而客观。C. 从自己心中所涌出的思想,则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科学而客观。D. 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对心中涌现出的思想进行研究,科学而客观。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惟是如此,才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它的理论就更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B. 惟是如此,它的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所理解,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C. 惟是如此,就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就更能让

47、大众理解接受它的理论。D. 惟是如此,才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它的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人云亦云”是指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拾人牙慧”是指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文中指阅读别人的思想,用“拾人牙慧”更合适。第二空,“搜肠刮肚”形容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苦思苦想;“挖空心思”,形容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文中语境不含贬义,用“搜肠刮肚”更合适。第三空,“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指像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一样,一晃而逝

48、,形容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侧重强调结果,“走马观花”侧重强调过程,这儿指读来的理论印象不深刻,应用“浮光掠影”。第四空,“盘根错节”意思是指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和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这儿指思考获得的理论见解扎根于心,用“根深蒂固”更为合适。故选B。【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衔接句子的能力。结合前文句式来看,“经了解的思想”,“像一样”,“是”括号内所填句式应承前句,B答案和C答案符合此要求。若选B,介词“对”引导的分句作状语,全句没有主语,成分残缺,据此分析可知,C项最为恰当。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

49、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逻辑失当,根据语境,证明了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而不是大众接受了才证明真理见解的正确性,排除BC。二关联词使用错误,“就”表示条件充分,“才”表示条件必要,根据语境,应该用“才”,排除A。故选D。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关于读书,我们有两大主张。_:古人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原则上承认书应该活读,然而实际上我们的古人及许多自命为读书者的今人,仍多是过着书斋生活,虽有活读书的理想,但不能跳出书的范围以外。历史上凡在学问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

50、生活经验,绝不是只拘泥于“书”上,_,从而形成一种新见地。因此,第二主张是“读活书”:单读他人已有经验写成的书或是静的书还不够,尤其需要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_?那就需要注意社会上的一切活动的事物,这些活的东西就是活的书。比方你,我如果要研究你,你就是我的一本书,研究后所得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这就叫作“读活书”。【答案】 (1). 第一主张是“活读书” (2). 而是把自己的经验与书本融合起来 (3). 如何可使实际经验丰富呢/什么叫作“读活书”呢【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关于读书,我们有两大主张”以及后文“在原则上承认书应该活读”可知这里是论述第一主

51、张即“活读书”,可以填:第一主张是“活读书”。第二空结合“绝不是只拘泥于书上”可知这里应选用“而是”的句式,结合“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知这里应是讲经验与书本融合起来,可以填:而是把自己的经验与书本融合起来。第三空由问号可知这里是提出疑问,由前文“第二主张是读活书:单读他人已有经验写成的书或是静的书还不够,尤其需要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以及后文“那就需要注意社会上的一切活动的事物,这些活的东西就是活的书”可知这里是针对“读活书”或者实际生活的经验来提问的,可以填:如何可使实际经验丰富呢/什么叫作“读活书”呢。注意不要超过字数。21. 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

52、,表达和谐一致。要求: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语意。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荫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声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答案】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清脆,是山沟里柳荫下激石的溪水;雨声舒缓,是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题是将表达不一致的句式变换成一致的句式,本体、喻体搭配不合理的,变成合理的。画线部分是以描写雨声为对象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第一个分句长短结合,格式恰当,应以第一个分句的表达形式为

53、标准。三个分句分别描写雨声“轻灵、清脆、舒缓”,而能够分别与之搭配的喻体应该是“温温的耳语、激石的溪水和蜻蜓的翅”。做题时要进行调整组合。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引领我们走近先哲圣贤,一览中国穿越千年的哲理之光;李白、韩愈、苏轼等唐宋大家雄浑苍劲的诗词文赋,引领我们走近诗人文豪,饱尝华夏弥漫天地的人间温度。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学习语文的意义是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范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她如我心中

54、的一泓清泉,清澈见底幽雅宁静,却又不时泛起一层层涟漪,惹得我心潮澎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一句话,描写出了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盎然春意就在眼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的博大胸襟了然于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的相思愁绪水溢满于胸。语文,用一支神来之笔,画出世间万物,画出诗人心中缕缕思绪,在一泓清泉中若点若圈,使我心雨飘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哀歌一曲,泣下数行,上演了虎帐别姬的千古悲剧,在汉军的穷追猛赶

55、的滚滚声浪中自刎乌江,只因未把握时机,纵虎为患,使他自毁前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遭贬,壮志未酬,心有不甘而吟;陈涉虽地位低下,苦难深重,却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屈原因遭奸人陷害,离骚得以传世语文,用美妙圆润的歌声鸣出了世间不平之音,唱出世人壮志满怀,使一泓清泉汩汩作响,使我思绪翻飞。“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道出了人生平静的选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超越自身的苦难,为天下百姓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写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一代伟人对历史的绝唱。

56、语文,用横溢的才情吟诵着壮志情怀,在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用诗化之墨泼洒出跳动的文字。孔子之学在于礼节,墨子之学在于实际,老子之学在于出世,庄子之学在于无为;王羲之挥笔,兰亭序赫然出世;欧阳修举杯,醉翁亭记酒未干;屈原上下求索,楚辞天问笔落千字;辛弃疾奋勇杀敌,破阵子功成名就;李清照愁感之际,声声慢催人泪下;苏东坡念妻心切,江城子泪洒千行;陆务观被碾成尘,咏梅依然芬芳如故;范仲淹边塞戍守,渔家傲黯然销魂;柳永一宵酒醒,雨霖铃晓风残月;李太白月下独酌,邈云汉之仙境;杜子美伤春感时,花月溅射四方尘;一曲昭君怨,半阕杨柳枝,今朝将进酒,此生枉凝眉!语文,记载着遥远的历史,激荡着人们深邃的遐思。语文,心中的

57、一泓清泉,装满了诗情画意,侠骨柔情,在心中永不停歇地流淌。【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也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语文是一幅画,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首歌,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学习语文可以让人热爱古典文化,可以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围绕语文学习的意义来写作文。【立意】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弘扬传统文化;

58、品读诗词魅力;经典咏流传;语文的魅力。【素材】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来回答请命的使者。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2.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3.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边城的大老、二老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那段凄婉哀伤的边城之意化作一股清泉流遍我的身体,牵动着我的神经。人性的透明莫过于此,结局是悲凉的,可又有谁能否认翠翠是幸福的呢?无尽的等待已化作有情的相思泪,挥洒在边城的角落,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