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
2、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
3、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
4、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
5、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
6、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
7、”,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丑槐老城的南头有棵丑槐,它体态臃肿,衣衫沧桑,即使在五月槐香的季节,也只能抽出几条斜枝碎叶。它是树中的侏儒,标准的畸
8、形儿。 他叫大宝,是个修鞋匠,他的鞋摊摆在丑槐下已很有一些年头了。街上的风景,换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只有大宝的的鞋摊。看见他时,他多数蓬头低首地趴在一架黑乎油腻的修鞋机上补鞋。修鞋机前放着一只破木箱,木箱上什么都有,都是修鞋的家什。看不见他的腿,腿被木箱遮住了。不过,也看到过他的腿。那是在闲时,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和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聊天。他的裤子和正常人的裤子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裤管里的内容,那里没有一双有血有肉的腿。一双空空的裤管在风里荡来荡去。 她叫菊花,是这个小城的清洁工。每次走过大宝的摊前,大宝离着老远就笑眯眯地招呼过来了。他的笑容常常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一个一生不能
9、用双脚走路的人,却偏偏操持着替人修鞋的活计,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助跑,而自己却寸步难行。 菊花常来他这补鞋,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自己的鞋没得补了,她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老实说,大宝的手艺并不高明,甚至有些粗糙,和他人一样,怎么看都算不上精致。大宝开始补鞋还算认真,后来,生意越做越精了,开始偷工减料,甚至开始用劣质皮。 菊花每次接过针工粗糙,掌皮劣质的鞋子,只是笑笑。大宝粗黑的大脸上依旧堆着虚虚的笑,说着口不对心的话:“大姐,你放心,给你补的绝对是上好的皮。钱嘛,你看着给好了,都是熟人,讲钱生分嘛。”起初,他要多少,菊花给多少,明知贵了,也不还价,大宝觉得她这生意好做。 渐渐地,
10、大宝有了想法。他想,补一双鞋,我要她4元,她给,如果我跟她要6元,估计她也会给的。我怎这么傻呢,何不要6元? 再来补鞋时,涨价了,一双鞋从4元涨到了6元。说出6元时,大宝斜眼偷看了菊花的脸色,出乎意料的是,菊花只是笑笑,竟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说:“不要找零。”转身走了。 “嘿,这女人看穿着不咋的,出手倒挺阔绰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大宝惊喜之后莫名了好一阵。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大宝的脑袋越来越活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照得人打瞌睡,头顶的丑槐耷拉着稀疏的脑袋,睡眼朦胧。丑槐下的大宝身着老式中山装,胸系油腻腻的蓝色大围布,正拢着手,眯着眼,朝着大街上呆望。 菊花来了,手里拎
11、着一双垃圾筒旁捡来的童鞋。大宝的眼睛倏地一亮,一张脸,笑成了一朵花。 “大姐来啦!快请坐,请坐。”“大姐稍等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菊花笑笑,默默地坐在旁边等着。菊花发现大宝的木箱里新进了一些万能胶。而这些万能胶全是假的。鞋子修好了,菊花接过鞋,依旧递过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大宝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也不提找零。“师傅,卖我两瓶万能胶吧?”菊花说。 “行行行,当然行,大姐要,我给全城最低”大宝的话还没说完,菊花再次递过一张皱巴破旧的10元人民币,转身走了。 菊花转过一条街道,把那两瓶面浆做的万能胶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筒。 看着菊花远去的背影,大宝狠狠地亲了一口手里的两张人民币,自言道:“人要走运
12、,山也挡不住哩。多亏咱这脑瓜灵!” 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扔过话来:“大宝,知道你的运气哪来的吗?你的运气来源于你那双空空的裤管!知道吗?这女人以前的男人也是修鞋的,后来出了车祸,双腿截肢了,再后来,男人得病死了。她就靠着清扫街道挣点生活费。 大宝的笑容凝固了,凝固在那棵粗糙、干裂、灰黑的丑槐下。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借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没有精湛手艺、安分的本心却有着偷工减料的精明与售假欺诈的得意的人物形象。B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对人物直接表明态度,以“大宝的笑容凝固了”作为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3、。C菊花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因为是老顾客,大宝给菊花全城最低价,菊花也出手大方,不在乎找零。D菊花竭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帮助大宝完成精神救赎。这正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批判丑陋的人性,更重要的是褒扬精神救赎的人性。5、文中对丑槐进行了三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中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之所以能让人耳目一新,是因为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地道的“中国创造”。老百姓之所以特别喜爱这档节目,是因为它没
14、了往常靠明星脸吸人眼球的矫揉造作的表演,是地道的普通老百姓来唱主角,所有登台的选手都是从基层攻关夺隘起步,一步步战胜对手,最后冲向高峰对决。这个设计理念是让朴实的草根平民来演绎原生态的中国文化,它本身就打破了过去一贯盛行的“非明星便没有现众”的惯性思维。此外,在“百人团”“飞花令”等一系列的节目细节安排和精心编织的竞赛流程中,登台选手口若悬河,主持人仪态端庄,海内外观众倾心介入,不仅精彩纷呈.也把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深刻内涵,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加以展示,因此一个本来普通的综艺节目,便呈现了精彩迭出、好戏连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可以说,它是具有地道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一档综艺节目,它理应
15、给中国时下的文化创新以更多更深的启示。 摘编自为文化创新者点赞材料二: 西方物质文明的侵入与现代化传播形式无疑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接受内容、感受内容的形式。曾经,中国人在残酷的暴力打击下如饥似渴地拥抱外来文明,盼望以此自强,却在这一过程中矫枉过正,摒弃和遗忘了一些原本珍贵的精神文明。而在物质文明获得高度发展后,人们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精神家园的虚无。重新品味古老的歌谣,竟让我们获得如沐春风的感觉。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喜怒哀乐,究其本质,往往都有相似的心理成因。千年前的古人和今天寸步不离低头看手机的人同样为生活烦恼,同样存在感情困扰,同样为美好事物称赞,为美好的消逝感叹。今天的人不一定会写古诗词,但今天
16、的人乃至未来的人,内心始终会留有诗意,人类尚在,诗意永存。所以古诗词在任何时代,凭借恰当的渠道与方式,都能成为流行文化,而不应在图书馆的藏书中昏睡,更不该沦为语文课后加于学生肩上的负担。 摘编自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意材料三: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时髦靓丽”?以广东粤剧院为例,该团近年来就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瞄准大学生群体,尝试用“互联网+戏曲”的理念吸引年轻观众。动漫主题粤剧决战天策府、以交响乐伴奏排演的白蛇传情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走进剧场。“粤剧进校园”活动自2011年至今已举行80多场,受众累计达8万人,仅在2016年就做了22场。2016年5月底,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留学生
17、汉语节目表演中,俄罗斯姑娘塔尼亚和美国小伙子乔治表演的粤剧折子戏帝女花之“香夭”片断,引发现场最热烈的尖叫声。今年春节前,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麦玉清率领七颗“新星”共同演绎的粤剧折子戏专场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让粤剧艺术生生不息。. 摘编自中国诗词大会等人文综艺节目人气高涨材料四: 全球文化节目方向和模式的九大创新规律(1)文化活动(现象)是文化节目的一大创意来源(2)海外鉴宝类,穿越类文化节目数量多(3)老套益智节目形式做创新(4)文化节目的游戏化尝试(5)文化节目戏剧化呈现(6)文化与音乐玩混搭(7)教学模式的文化节目改变主体身份(
18、8)文化纪实节目融入情感故事(9)更娱乐的文化脱口秀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 参与人员 草根平民 节目形式 竞赛单元B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宗旨 演绎原生态中国文化 传播手段 恰当的渠道与方式C中国诗词大会 时代背景 物质繁荣后的精神贫瘠 播出目的 重塑精神于文化自信D中国诗词大会 创新模式 文化的游戏化 发展前景 多形式的吸收和融合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四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的问题,而且都认为运用恰当的创新形式是可以让传统文化成为流行风景线的。B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古典诗词成为现代人谋求优秀
19、传统文化与时代并轨的契合点,而材料三认为戏剧可以提供更广阔的领域。C根据材料四中文化节目的创新规律,我们能够了解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以及今后有待完善、借鉴、突破的方向。D尽管前二则材料给出了很多成例,但是包括古典诗词、粤剧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想要走得更远,创新形式、保持中国味是关键。E. 四则材料的背后,折射的是国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愿景,同时也是各主流媒体自觉担负责任的体现。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谋求与时代并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
20、,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
21、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
22、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分裂。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B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C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D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
23、策/入三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记注”、“知制诰”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B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C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汉朝正式成制,以后历代都沿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
24、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13、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残菊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晞晚笑,
25、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诗作用凝结了晨霜的“阶兰”作陪衬,引出了晨光中的“岸菊”。B诗作运用比拟手法,再现了残菊笑立于晨光夕阳中的美好形象。C“风劲”“残奔”构成一组对比,意在抒发诗人对残菊的怜悯之情。D以“凋轻翠”“飞碎黄”从叶子和花的颜色变化写“岸菊”之“残”。E. 末两句在前六句描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15、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常见手法,本诗借“残菊”表现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1)离骚
26、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3)今我来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980年的影片情留半日,是一部至今仍被小资们津津乐道的影片。年轻的杰克和露丝再度萍水相逢在一辆从布达佩斯开往巴黎的火车上,飞驰的火车催生了他们难舍难分的情缘。B我们协会一定支持绮丽华王地板的诞生和发展,他的雄心壮志我们一定鼎力相助,我相信在座的企业家,也都会鼎力相助的。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D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
27、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十八大以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其根本原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起作用。B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C战狼2上映以来,反响巨大,激烈的打斗场面、主人公无畏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D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的最终方案。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8、3分)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的态度的根本看法。 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 这种看法普通多叫做“直观”或“洞见”。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 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ABCD20、仿照下面例句,续写三句话。(6分)如果你是大海,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80字左右)(5分)(1)这幅漫画反
29、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对“你们”提出什么建议?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 ; 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旅行!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一次重要的抉择胜过千百次的努力!今天的生活是由三、五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三、五年后的生活又是由今天的选择决定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简单:你在赖床,他在锻炼;你在应付学习,他在用心学习;你在完成今天的计划,他在策划明年的计划。 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30、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 C.试题分析:C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D.试题分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A.试题分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31、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C.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C项“给菊花全城最低价,菊花也出手大方,不在乎找零”与文意不符;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第一次描写:开篇直接点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暗示人物性格;第二次描写: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秋日午后的慵懒,丑槐的稀疏之态,衬托大宝的无聊;第三次描写:突出丑槐的丑陋特点,以物喻人的手法勾画出大宝的丑陋嘴脸,蕴含作者对答大宝的批判态度。试题分析:第一次出现在开头,“老城的南头有棵丑槐,它体态臃肿,衣衫沧桑,即使在五月槐香的季节,也只能抽出几条斜
32、枝碎叶。”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五月,环境是老槐树之下,暗示人物性格和老槐树一样丑陋。第二次出现,“头顶的丑槐耷拉着稀疏的脑袋,睡眼朦胧。”由槐树耷拉着脑袋烘托出秋日午后的百无聊赖。第三次出现在结尾,“那棵粗糙、干裂、灰黑的丑槐下。”由槐树的粗糙、灰黑衬托主人公的丑陋的灵魂。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勤劳坚强:丈夫出车祸双腿截肢,之后病死,菊花靠做小城的清洁工挣生活费;富有同情心:修鞋匠大宝的笑容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菊花经常拿鞋来补,照顾贫弱;善良大度:菊花看到大宝针工粗糙、偷工减料、贪财好利也只是笑笑,有护人尊严的苦心。 试题分析:小说
33、中的菊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可怜人。她的男人也是修鞋的,后来出了车祸,双腿截肢了,再后来,男人得病死了。她就靠着清扫街道挣点生活费。而小说中的她,每次出现都是“笑笑”,即使知道大宝用的是劣质皮子,卖的是假万能胶,还是笑笑给了他钱,是为了帮助这个可怜的修鞋匠。大宝的笑容常常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因此她总是拿鞋来让大宝修,即使是自己的鞋没得修了,她也从垃圾箱里捡来鞋子给他修。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C试题分析:C. 中国诗词大会时代背景物质繁荣后的精神贫瘠播出目的重塑精神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和“播出目的”有误,材料二所谈是
34、就历史文化大背景而言的。8、CD试题分析:A.“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的问题”错误,材料二更多着眼于文化背景,材料四不仅限于传统文化。B.“戏剧可以提供更广阔的领域”有误,古典诗歌和戏剧都只是载体之一。E.“各主流媒体自觉担负责任的体现”错误,最后的一则材料是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不属于“主流媒体”。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9、 (1)根植于本土,保留中国韵味,展示中国特色;(2)从中央到地方,拓宽传播途径,丰富文化品种;(3)
35、面向大众群体,准确定位对象,积极引导参与;(4)整合多样形式,链接网络平台,精心构思策划;(5)规划持续发展,重视承继关系,避免功利倾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章的信息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可以作答为,根植于本土,保留中国韵味,展示中国特色;从中央到地方,拓宽传播途径,丰富文化品种;面向大众群体,准确定位对象,积极引导参与;整合多样形式,链接网络平台,精心构思策划;规划持续发展,重视承继关系,避免功利倾向。10、D试题分析:“试六论”“旧不起草”两个并列的事件,断开;“文义”作后句的主语;“复对制策”另一事件,单独成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
36、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试六论”“旧不起草”两个并列的事件,断开;“文义”作后句的主语;“复对制策”另一事件,单独成句。11、D试题分析:宋朝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12、A试题分析: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13、(1)等到他二十岁(或译为加冠)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书。不久又读庄子。(2)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
37、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比”译为“等到”,“属”译为“写作”,“既而”译为“不久”,“师”译为“从师学习、动词”,“小”译为“小的方面、形容词”,“为”译为“治理”,“让”译为“谦让”。同时注意第(2)句宾语前置句的翻译。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昵?”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
38、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后来苏轼携文章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
39、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
40、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
41、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
42、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14、CE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怜悯之情”错,全诗抒发的是对残菊的喜爱和赞美:E项,“直抒胸腺”错,应为“托物言志”。15、寄托了诗人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露浓晞晚笑”,一个“笑”字,形象地描绘出“岸菊”笑对夕阳的姿态.突 出广其乐观主义的格神。寄托了诗人闹对挫折.保持本色,坚守人生理想的美好志趣。虽然香残、 翠凋.花碎,但到后年仍要保持“今岁色”.灿然开放。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常见手法,本诗借“残菊”表现了
43、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本诗先以凝结了晨霜的“阶兰”作陪衬,引出了晨光中的“岸菊”。颔联运用比拟手法,再现了残菊笑立于晨光夕阳中的美好形象。“露浓晞晚笑”,一个“笑”字,形象地描绘出“岸菊”笑对夕阳的姿态,突出其乐观主义的格神。以“风劲”“浅残”构成一组对比,抒发的是对残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从叶子(“凋轻翠”)和花(“飞碎黄”)的颜色变化写“岸菊”之“残”。尾联说残菊还保持今年的颜色,等待来年继续开花,散发芬芳。这是在前三联描写的基础上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所以这首诗寄托了诗人以残菊自况,写自己像残菊一样,面对挫折,保持本色,坚守人生理想的美好志趣
44、。虽然香残、翠凋、花碎,但到后年仍要保持“今岁色”,灿然开放。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
45、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从诗歌的标题即可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可以托物言志的情感方向考虑;诗歌中有直接表达对“残菊”情感的词句,结合具体的内容答题即可。16、(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雨雪霏霏。1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萍水相逢,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B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词。C战战兢兢: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多含贬义。1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 句式杂糅。“原因是”和“在起作用”保留其一。B项, B项,成分残缺。“掌
46、握”缺少宾语,在“互救”后加上“的方法”。C项, C项,搭配不当,在“思考”前加上“深刻的”。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首先
47、要根据前文的意思辨识出紧接着的是。20、【答案】示例: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解析】试题分析:仿写要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21、【答案】(1)反映了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人们在聚合场所总是低着头玩手机,
48、而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3分)(2)抬起你的头,放下你的手机,别被手机“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淡漠了亲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反映了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人们在聚合场所总是低着头玩手机,而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建议需要结合实际分析,注意漫画的讽刺意思。不能超过字数的要求。22、【答案】学会选择人生就像三岔路口,总会有不同的方向给你选择,红灯是给你考虑,黄灯是暗示你行动,那么绿灯则是你选择方向的时刻。题记人生总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路口,它们通往着不同的目的地,却总是你最想要去的地方,所以选择是多么的至关重要了。学会选择却是
49、大学问。如果人生犹如一幅精美的画,那么选择就是神笔,是它慢慢帮你绘出美丽的画卷。如果人生是翱翔的鸿鹄,那么选择则是雄壮的翅膀,带你飞向理想的彼岸。如果人生是一棵苍天的大树,那么选择却是不可或缺的水,它让你茁壮的成长,让你开出美丽的花朵,让你结出丰收的硕果。然而正确的选择则是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结果。所以学会选择是多么的重要选择,是成熟的标志。因为你有深思熟虑过,面对人生的困难,你有勇气去面对,去解决。当面对重重困难,你不再仅仅是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的坚信自己,为自己的选择勇敢走下去。人生的选择,让你充满自信,去实现理想,去为远大的抱负,做出努力,勇敢地拼搏。因为选择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50、是你通往成熟的路口。漫漫人生路,处处三岔口,正确的选择是需要我们仔细考虑的。因为不同的选择是有着不同的精彩。你要通过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夺目。常言道: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正确的选择,让你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学会选择,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选择正确的人生,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也许人生之旅会少不了披茎之路,少不了攀岩之峰,少不了波涛汹涌的海潮。但都会一一被我们征服。因为我们有正确地选择人生的三岔口。在面对困难时有着勇往直前的力量。有着自信成熟的勇气,有着拼搏努力的尽头。学会选择,是留给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当面对选择时他们不会束手无策。因为心
51、中早已扬起了船帆,眺望了彼岸。这样他们才不会“迷路”。才能成功的到达理想的港湾。请扬起自信的船帆勇敢的前行。学会选择,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姿。学会选择,人生会自信延绵千年。学会选择,总有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是材料作文。首先要抓住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把握每组材料所蕴含的意思,理解其内延和外涵。然后抓住其中任意一则材料中理解出来的任一角度来写作都可以。材料一强调人生要有规划,要有目标。材料二强调行动之前的选择很重要,方向的确定很重要。材料三强调要重在行动,做事要用心,要有预见性,不能只见眼前,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次作文材料有三组,抓住任一组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