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55KB ,
资源ID:26122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12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是党的总书记,因此陈独秀在1923年的言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世界的革命思潮”是指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选B项。武装革命、民族革命在辛亥革

2、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是新的方向,国民革命在1924年兴起,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2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袁世凯复辟帝制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答案:D3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

3、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解析:从五四学生游行过程看,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普通民众、外国人和警察的同情和支持,说明广大人民的觉醒,故选B项。答案:B4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C群众基础 D民族主义解析: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缺乏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辛亥革命

4、和五四运动都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都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答案:D5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从材料来看,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公有制。因此C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答案为C。答案:C6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

5、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答案:A7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从城市

6、向农村的退却”是指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8毛泽东说:“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的“最基本条件”是指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B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D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本题选B。答案:B9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报道:“该区成立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

7、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区”应该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日本占领区C陕甘宁边区 D解放区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把握时代特征,1934年的中国正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题干中的“农民、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可选举委员”等信息分析,这应是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日本占领区人民不会享有此权利,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的中共所在地,解放区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10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

8、: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解析:材料时间为“1935年”,此时处于红军长征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对中国共产党实行武力进攻,一面寻求双方谈判的渠道。1935年时国民政府尚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故A项错误。B项的理解太片面。D项与材料的信

9、息不符。答案:C11.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五卅运动解析: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不极力争则吾国之无日等可知是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表述。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新文化运动则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五卅运动则是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答案:C12.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

10、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 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 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 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 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解析:五四运动由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排除A项。从性质上看,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截然不同,排除B项。五四运动受到十月革命、巴黎和会等国际政治事件的影响,主要参加者来源于学生、工人、商人,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排除C项。答案:D13. 20世纪20年代,某文章宣称:“中国劳动团体为反抗资本家资本主义而战,就是为保全中国独立而战。”该文呼吁()A. 支持五四爱国运动 B.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C. 进行国民革命 D. 组成抗日民

11、族统一战线解析:关键信息:20世纪20年代、反抗资本家资本主义而战、为保全中国独立而战。“中国劳动团体为反抗资本家资本主义而战,就是为保全中国独立而战”反映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要求,故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是30年代,D项排除。A、C两项似乎符合题意,但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故排除。答案:B14.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

12、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 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 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 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答案:C15.为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仁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中共二大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在于()A. 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B.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 决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 解析:中共二大立足国情,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与最高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A项正确;B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

13、八七会议内容。答案:A16.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 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对国民党进行妥协 D. 国共合作的必要性解析:从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可知此为中共三大,结合中共三大的背景、第一次国内工人运动的高潮和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即可知答案选择D项。答案:D17.国民党在一次军事行动前发表宣言:“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

14、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这一行动应是()A. 二次革命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内乱之祸”“总理北上”“开国民会议”“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 涉及此次军事行动的背景有:军阀混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勾结。结合史实可知,这一行动应是北伐战争,故答案应为B。答案:B18.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中幅画面印“

15、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这一组漫画指明了()A.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 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C. 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 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27年,即可排除A、B两项,此时三民主义已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此时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北伐,而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选择D项。答案:D19.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6、,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 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B. 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C. 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D. 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解析:抓住材料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及“主要目的”关键字眼。土地革命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不正确。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经济封锁,军事进攻,从材料“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可以看出,主要

17、目的是调动有能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出更多物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故B项正确。从材料“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说明A项不正确。土地革命没有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故D项不正确。答案:B20.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期间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解析:根据提示“寇患及匪祸二者”以及蒋介石的态度“前一项,加强防御;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寇患和中国共产党匪祸的态度,这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8、的前期。答案:B21.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 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 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解析:由材料有效信息“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等信息可判断是长征取得胜利。答案:B22.把握历史阶段的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71

19、937年处应该填写()19241927年打倒列强,除军阀19271937年19371945年团结抗战,驱除倭寇19451949年转战陕北,进京赶考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析: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蒋介石却对日本妥协,对红军进行“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是关

20、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三种观点:观点一: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只能是,将来也永远只能是国际主义的学说。观点二:着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把握它的唯物辩证法,并且必须精通他们自己的所专门研究的科学部门中已有的成果,以达到中国各门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化。观点三: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另一方面,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材料二在武装群众的工作中,必须对于工业城市的无产阶级加以最大的注意,绝不能把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看成对于乡村游击战争的简单响应

21、或补充。谁不懂只有工业城市是暴动的组织中心,谁不懂只有无产阶级是暴动的领导力量,谁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暴动策略丝毫也不懂。王明言论选集材料三“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三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问题上的区别。

22、(2)据材料二、三,指出王明和毛泽东的观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他们的不同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观点与材料一中的哪个观点是一致的?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种观点显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都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是运用的领域不同。第(2)问,“相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方式上归纳,“不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道路上归纳,“依据”需结合所学分析。第(3)问,首先判断材料三的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然后进行对比回答。答案:(1)观点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观点二: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

23、中国的学术界;观点三: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2)相同之处:都主张暴力革命。不同之处:王明主张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依据:王明是照搬苏联的经验;毛泽东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3)与观点三一致。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并且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24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

24、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区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3)有部分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属于历史学术的研究问题。第(1)问,以五四运动为

25、界,重点是从革命性质上来划分,即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第(2)问,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重点是从社会性质上划分,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第(3)问,以辛亥革命为界,重点是注意政体的变化即从专制到共和的转变。答案:(1)区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3)其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5. 阅读材料,完成

26、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二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

27、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解析:第(1)问回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回答“沉沦”;从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入手,联系此时民族资产阶级等先进中国人的斗争等知识回答“准备”。第(2

28、)问联系五四运动以来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及意义回答。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做了必要准备。(言之有理即可)(2)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29、,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员工厂工人

30、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 以乡村来包围城市 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 , 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概括、分析

31、问题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来回答。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 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