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以文化竞争力
2、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
3、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无论市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地一步挖掘。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创意、技巧与才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比拼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才
4、素质的较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和明显错位,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不上城市文化日新月异的脚步。在偏远、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总量少、质量相对较差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要瓶颈。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摘编自范周、萧盈盈城市文化消费的巨大缺口,从哪里填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B. 大多数城市在开发文化资源时缺乏内容创意
5、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C. 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在近些年逐渐扩大,这直接催生了我国文化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D. 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具有优势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来说明目前我国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依旧存在很大问题。B. 作者在论证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的问题时,也暗含了提升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建议。C. 文章两次以北京为例但作用不同,第二次意在说明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依然存在不小缺口。D. 文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
6、法阐明自己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突破单向供给模式时,该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有了基础。B. 改变“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需要城市文化建设者重视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C. 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城市文化环境的创建,也需要关注市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挖掘。D. 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说到底要培养文化人才,因为城市文化是人的创意、技巧、才华的产物。【答案】1. B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7、,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核心问题”一说错误,原文第二段的表述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并没有提到“核心”这一重要概念。C项,“直接催生”错误,该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文章第四段的表述是“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D项,“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具有优势的”中“西部较发达城市”错误,原文最后一段的表述是“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
8、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没有提到“西部较发达地区”。故选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作者运用比喻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没有用到比喻论证的方法,只是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第二段“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
9、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这是举例论证,如第四段“无论是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这是对比论证,如第三段“重建设轻人文”等属于引用论证,等等。故选D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
10、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当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突破单向供给模式时,该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有了基础”错误,选项认为“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基础”,而这一定位在原文中并没有依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这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但不能由此就说解决了这一问题,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有了基础,故选A项。【点睛】做选择题,
11、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
12、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
13、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阳关雪余秋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
14、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
15、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
16、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
17、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
18、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19、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
20、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
21、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的三段内容,为后面的论述埋下伏笔,留给读者思考和耐人寻味的话题,让全文显得厚重大气,不同凡响。B. 本文题名“阳关雪”,实际写到雪的地方并不太多,雪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C. 作者由艾略特的荒原联想起一幅幅与古代战争有关的画面,运用
22、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象纷呈,情感丰富,简洁而有层次。D. 倒数二三段,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述,使阳关超出地域学的意义,使它和“废墟”“荒原”都成了一种象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5. 文中划线句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有何作用?6.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内容上,作者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表明世界上富于文化底蕴的生僻角落,都会成为人们焦渴企盼的踏访之地。不仅为下文寻访阳关蓄势,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文化之旅。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呼
23、应了上文古代文人诗文千古流芳的不朽,又领起下文作者冒雪赶远路前去寻访阳关的内容。 6. 作者在文中指出唐人风范的历史内涵是放得很远的目光,铺展得很广的人生道路,放达的步履,自信的神采,是中国文化、中国文人对前路的自信,但是却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模糊,没有了光彩。“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作者在这里婉转地写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轻视、压制对艺术家的自信的扼杀,对本该傲立于世的辉煌的中华文化的摧残。【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24、,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本选项的设题区域在第八段,“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如雨”“如雷”等是运用比喻的修辞,“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运用了排比。故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25、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题对象,如本题“文中划线句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有何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这句话,理解其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本题中,设题的句子在第四段,“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文人的魔力”指的是文人篇作所引发的共同的情怀,“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结合上文第二、三段来看,这是文人的作品让世界上富于文化底蕴的生僻角落成为人们焦渴企盼的踏访之地,引发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从“世
26、界的生僻角落”到“心中的故乡”暗示了从具象空间的追寻将上升到精神的追寻,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第四段处于文章的中间部分,且很短小,“文人的魔力”呼应了上文古代文人千古流传的诗文的不朽魅力,“生僻角落心中的故乡”又领起下文作者寻访阳关的内容,故从结构上来看,这一句话又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审清题干,如本题“如何理解文章中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这句话的”,这就要求考生要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阳关的风雪”所指的
27、对象,“凄迷”指的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要求考生要立足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分析作答。本题中,“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源自第十二段的结尾,十二段提到“唐人风范”,“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更沉着、更安详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该段主要阐述了“唐人的风范”的内涵,“目光很远”“铺展很广”“放达”“豪迈”“平静”“自信”,但这种风范历史的长河中却没有“延续久远”;再结合下文来看,第十三段“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
28、,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第十四段“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由此可见,封建统治阶级对文人的轻视和压制,对艺术家自信的扼杀,摧残了本该傲立于世的辉煌的中华文化。考生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题干中引文的内涵即可。【点睛】解答句段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
29、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的作用,一般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分析,结尾段主要考查与上文和标题的关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127个,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403个。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图特色小镇最多的十个省份数据材料二:根据国
30、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
31、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摘编自面临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如何创新发展,2018年3月30日中国商报)材料三: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
32、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不管是产业小镇、文化小镇、体育小镇,个性化才有竞争力、生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管住一哄而上、拔苗助长的冲动。特色小镇先发地浙江,率先出台了评定标准,启动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地方“摘牌”。各地也应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退出机制,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争个帽
33、子睡大觉”现象。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发现、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如何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是一个新课题。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摘编自赵永平特色小镇莫揠苗助长,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多样且相对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第二批产业类型占比中这一差异有所减小。B.
34、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旅游发展型占比近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C. 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的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贸流通型与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睐。D. 浙、苏、鲁三省特色小镇培育效果显著,位列特色小镇总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镇入选数量几乎都是第一批入选特色小镇数量的两倍多。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B. 有些地方在特色
35、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地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这样的小镇就容易被淘汰。C. 不管是哪种特色的小镇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照搬照抄、简单堆砌,破坏生态等做法都容易降低小镇的竞争力。D. 如果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特色小镇就业,特色小镇也就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9. 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B 8. C 9. 防范市场风险。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科学规划。出台评定标准,建立优胜劣
36、汰机制,控制建设数量,提高质量。找准特色,吸引人才。发现、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建立特色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吸引人才。【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旅游发展型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错误,从材料一来看,旅游发展型仅仅是占比降低,数量并未减少。两批特色小镇数量分别为127个和 276个,旅游发展型数量约为64个
37、和80个。故选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由此可知,下发文件的不只是国家发改委,还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B项,“地
38、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错误,材料三第一段说的是“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可能”并非已成事实,选项便未然为已然。D项,“如果就能”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只是吸引人才就业的条件,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不仅是人才。故选C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就要求
39、考生到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圈出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共性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健康发展的建议。如材料二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材料三中,“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有的地
40、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考生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然后分点作答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
41、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42、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
4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崔沔,京兆长安人,周陇州刺史士约玄孙也。自博陵徙关中,世为著姓。父皑,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沔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再转陆浑主簿。秩满调迁,吏部侍郎岑羲深赏重之,谓人曰:“此今之郗诜也。”特表荐擢为左补阙,累迁祠部员外郎。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睿宗时,征拜中书舍人。时沔母老疾在东都,沔不忍舍之,固请闲官,以申侍养,由是改为虞部郎中。无何,检校御史中丞。时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卢怀慎之亲,颇犯法,沔举劾之。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
44、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开元七年,为太子左庶子。母卒,哀毁逾礼,常于庐前受吊,宾客未尝至于灵座之室,谓人曰:“平生非至亲者,未尝升堂入谒,岂可以存亡而变其礼也。”中书令张说数称荐之。服阕,拜中书侍郎。或谓沔曰:“今之中书,皆是宰相承宣制命。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沔曰:“不然。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自是每有制敕及曹事,沔多所异同,张说颇不悦焉。寻出为魏州刺史,奏课第一,征还朝廷,分掌吏部十铨事。以清直,历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既善礼经,朝廷每有疑议,皆取决焉。二十七年卒,时
45、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崔沔传)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B. 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C. 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由是大知名D. 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满,指的是古代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崔沔就是任期届满调迁,而后被岑羲表荐提拨为左补阕的。
46、B. 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宋史列传第二十二:“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中“服阕”也是这个意思。C.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明以后一般一帝一号。D.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官位渐高。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以侍郎为长官。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沔德才兼备。他是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口中从来不会多说二话,学问非常广博而且富有文采,非常善于写文章。B. 崔沔孝敬母亲。他的母亲年老患病,崔沔不忍心离开母亲,坚决请求担任职务清闲的官职,来尽到奉养母亲之责,因此被改授虞部
47、郎中。C. 崔沔为官清廉。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崔沔审查这件事。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不计前嫌,举荐崔沔有才,转而授官著作郎。D. 崔沔坚持政见。当有拟订诏敕或官署里的事时,常有不同意见,张说很不高兴。被贬魏州刺史,后因考核政绩为第一,被征召回朝廷。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2)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崔沔为人从容谦和,急遽间不能以言词自我表达,为官端直严肃,未曾屈从沮丧。(2)设官分有不同职位,上下要互相配合,各申己见
48、,才是成事之理。哪能驯服听命默默无闻而偷生,成为留恋官爵的人呢!”【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开始应制举考试时,对策高中。不久被落第的人援引议论,武则天就命令主考官重新考核,崔沔所回答的策问,比前次的更加精工,为天下第一,从此大为知名”,然后圈出句子中
49、的名词和代词,如“制举”“落第者”“则天”等,再根据句子内容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制举”指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是“应”的宾语,故“制”和“举”不能断开,这就排除AC两项;“工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于前”是后置状语,与前面的谓语不能分开,这就排除D项,故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中书、门下、尚
50、书三省均以侍郎为长官”错误,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的副职。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姚崇、卢怀慎不计前嫌”错,文中说“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意思是“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马上举荐崔沔有史才,转而授官著作郎,其实是夺去他的权柄”,由此可知,名为举荐,其实是夺去他的权柄。故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51、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舒缓”,从容谦和;“讷”,不善于讲话;“讷于造次”,状语后置句,应为“于造次讷”,“造次”,匆忙,急遽;“正色”,端直严肃;“挠沮”,屈从沮丧。第二句中,“维”,配合;“申”,陈述,说明;“方”,才;第一个“为”,是;“济理”,成事的道理,“济”,成事,成功;“岂”,怎么,哪能;第二个“为”,成为;“怀禄士”,留恋官爵的人。【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
52、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译文:崔沔,京兆长安县人,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先 祖从博陵迁居陕西后,世代为望族。父亲崔皑,为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崔沔敦厚恭谨,口中从无二话,侍奉父母很孝顺,学问广 博善于写
53、文章。开始应制举考试时,对策高中。不久被落第的人援引议论,武则天就命令主考官重新考核,崔沔所回答的策问,比前次的更加精工,为天下第一,从此大为知名。后转任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县主簿。任职期满待调任迁官时,吏部侍郎岑羲非常赏识看重他,对人说:“这人是当今的郄诜。”特为上表举荐提拔为左补阙,后转任祠部员外郎。崔沔为人从容谦和,急遽间不能以言词自我表达,为官端直严肃,未曾屈从沮丧 。睿宗时,征召授官中书舍人。当时崔沔的母亲年老患病住在东都洛阳,崔沔不忍离母而去,坚决请求担任职务清简的闲官,以尽奉养母亲之责,因此改授虞部郎中。不久,授官检校御史中丞。其时监察御史宋宣远,依仗与卢怀慎的亲近,屡屡触犯刑
54、法,崔沔加以检举揭发。还有姚崇的儿子光禄少卿姚彝,为东都留守,与宾客交往频繁,广为收受贿赂,崔沔又要审查这件事。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马上举荐崔沔有史才,转而授官著作郎,其实是夺去他的权柄。开元七年(719),任太子左庶子。母亲去世,他悲哀瘦损超出礼仪,常在倚庐前接受吊唁,宾客不曾进入安放灵座牌位的房子里。他对人说:“生平并非至亲的人,未曾升堂入室谒见,岂能因生死存亡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屡次称赞并举荐他。为母服丧期满,授官中书侍郎。有人对崔沔说:“今日的中书省,都是宰相承奉宣谕拟订命令。侍郎虽然是中书 省的副长官,却只是徒设职位而已,完全没有什么事。”崔沔说:“并非如此。设官分有不同
55、职位,上下要互相配合,各申己见,才是成事之理。哪能驯服听命默默无闻而偷生,成为留恋官爵的人呢!”从此每当有拟订诏敕或其他官署里的事时,崔沔常有不同的意见,张说为此很不高兴。不久被贬为魏州刺史,后因考核政绩为第一,被征召回到朝廷,分工执掌吏部十铨事。因清廉正直,历任秘书监、太子宾客。崔沔既善长于仪礼等礼经,朝廷每有疑惑难解的不同议论,都依靠他进行决断。开元二十七年(739)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杨万里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清溪浮取松亭
56、子,赏遍千山不要驴。【注释】蓼(zn):通“簪”。篷祭(q ch):粗竹席。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B. 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C. 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竹篷上。D. 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15. 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C 15. 描写的事物、叙
57、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榧木小几和粗竹凉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
58、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从诗中来看,“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结合整首诗歌来看,此处的“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故选C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具体的设题方向,如本题“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设题,且
59、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本诗的风格,即“纯朴风趣”,接着考生就要从诗歌的用语、所写的景等方面分析这一风格。“纯朴”,未经砍雕的原木,纯洁质朴,从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主要写了经雨的板屋、两面油窗、芍药、榧木小几和粗竹凉席等物品,这些东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非常朴实自然;从诗歌中所写的事情来看,“步下新船试水初”“清溪浮取松亭子”,诗人乘坐小船,沿着溪水前行,这是水乡的常见的事情;从诗歌中使用的语言来看,“打头”,开始,带头,领先,“适逢予”,恰好遇到我,“剩买”“赏遍”“不要驴”等,诗中使用诸多白话口语,通俗易懂,让诗歌有了诙
60、谐幽默之趣。【点睛】语言风格型即评析诗词的语言风格或艺术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前要了解有关语言风格的相关术语,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炼传神、凝练沉郁、八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冲淡清幽,李商隐的典丽精工,杜牧的俊爽洒脱,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等。答题时可以结合诗句相机行事。有时根据诗歌的类别也可以明确风格,如山
61、水诗语言风格上多是清新幽美,田园诗则多表现为恬淡质朴,边塞诗一般语言悲凉慷慨,咏史诗则多半雄浑壮阔,讽喻诗钟情于沉郁激愤,宫廷诗十有八九缠绵婉转,等等。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因题干已经告知风格“纯朴风趣”,故考生不用点明语言特色,只需用诗歌中的景、事、语等来阐明这一特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诗人以复关指代男子,通过“_”“_”“_”三个动作神态表现出热恋中女子的痴情。(2)离骚中,屈原后悔以往的选择,经过反省后决定“_”。(3)曹
62、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的评价。【答案】 (1). 乘彼垝垣 (2). 泣涕涟涟 (3). 载笑载言 (4). 回朕车以复路兮 (5). 小惠未徧 (6). 民弗从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以复关指代男子三个动作神态表现出热恋中女子的痴情”“屈原后悔以往的选择,经过反省后决定”“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评价”。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彼”“垝垣”“泣涕”“涟涟”“载”
63、“朕”“徧”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一直告诫我们,生活中一定要说话算话,做一个一言九鼎的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丢了天下呢,他至多不过是仍旧赤手空拳,并没损失了自己什么,所以他一点都不沮丧,说不定还准备着卷土重来呢。车展的展厅里一阵骚动,参观者的目光对准了一位男士,据说他要慷慨解囊,将这次车展上价格最高的那辆豪车收为已有。一个德行高贵的人,即使他衣着简单,也不会减少别人对他的倾慕;因为内在的美是可以直抵人心的,就如空谷幽兰,自然高贵。旧时文人一生为书所累为文所困,连搬家都成为一种“灾难”;汗牛充栋的艰辛,青
64、灯黄卷的清苦,足以使他们在电脑面前发千古之浩叹了。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来此度假的人们每日清早享受牝鸡司晨,白日漫步乡间小道,夜晚陶醉于明月清风,在蛙鸣声中安然入睡。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言九鼎”,形容说话的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句中是说“说话算数”,强调的是“诚信”,故不合语境,可改为“一诺千金”,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
65、力。使用正确。“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句中说“收为已有”,并不是帮助别人,故不合语境。“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比喻美好的品德。使用正确。“青灯黄卷”,形容在油灯下辛勤苦读的书生生活。使用正确。“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掌权当政,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形容自然的乡村生活,故错误。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牝鸡司晨”,从句中来看,选项误把该词错误理解为自然悠闲的乡村生活,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
66、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截止 2017 年 2 月,21 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 75 万亿元,大 约占全部信贷比重的 88%左右,实现了绿色信贷规模的持续增长。B. 通过云南省出台的云南省健康扶贫 30 条措施织密了健康扶贫保障网,让 山区贫困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的好病。C. 于 2016 年
67、9 月上线的抖音很快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今年却因不仅涉嫌违反 法律法规,而且内容引人不适被广电总局约谈不断,整改不止。D. 如果师范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习一些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学生的情 绪和行为,就会为他今后的班主任工作积累宝贵经验。【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规模增长”搭配不当,“大约占全部信贷比重的88%左右”中“大约”与“左右”重复赘余。B项,“通过,让”成分残缺,这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
68、缺失,“通过”与“让”去掉一个。C项,“不仅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而且内容引人不适”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两句的逻辑顺序不当,“内容引人不适”应放在“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前面。故选D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
69、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邀请对方)中秋将至,小弟略备薄酒,恭候大驾。B. (恭贺对方)贵店开业,特惠赠花篮一个以表庆贺。C. (欢迎对方)欢迎令兄光临寒舍,请您多指教。D. (表达听课后的感受)我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心中莫名地感动。【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然后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中,B项,“惠赠”为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句中说自己赠予别人东西,错
70、误。C项,“令兄”称对方的兄长,句中说的是对方,而不是对方的兄长,不合语境。D项,“先贤”,是指已经去世的贤才,选项是表达听课后的感受,授课人还在世,不能称为“先贤”。故选A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
71、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解释经典太难了。在西汉的时候,_。如大儒董仲舒就曾感叹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对儒家经典的训诂解释,竟然没有一个是通达无疑的。_,那么我们这些晚辈也就可以释然了。因此,我们在追寻诗歌的真意、学术的真理时,一方面需要保
72、持严谨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需要_,不可拘泥于前人旧说。【答案】 (1). 人们就已经有了深深的无力感(人们就对准确解释经典感到困难亦可) (2). 既然前人就已经如此困惑(困难) (3). 坚持学术思想的开放(有创新之意 亦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浏览整个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以此确定横线上的内容和句式。如本题中,语段开头说“解释经典太难了”,这是语段的中心,后面围绕“难”来说,第一处,前面说“在西汉的时候”,后面说“如对儒家经典的训诂解释,竟然没有一个是
73、通达无疑的”,再结合语段开头的句子,可以知道,此处应是说在西汉的时候人们就对准确解释经典感到困难;第二处,前面说西汉人们对准确解释经典感到困难,后面说“那么我们这些晚辈也就可以释然了”,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过渡句,后一句“那么我们这些晚辈”过渡到后人,那么前一句应是对前人的总结;第三处,前面说“一方面需要保持严谨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需要”,这是我们追寻诗歌的真意、学术的真理时该有的态度,再根据后面“不可拘泥于前人旧说”可知,此处应是说“坚持学术思想的开放或创新”。【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74、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
75、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下图是失联儿童守护站的工作流程图,请将该工作流程图改写为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答案】示例:守护站工作分为五个步骤。接受求助后登记孩子的个人信息以及到站时间,同时保存好录音和监控记录,然后拨打110报警,之后进行移交,移交时查看警官证,记录警官所在派出所、出警人信息以及移交时间,最后拨打110反馈。【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失联儿童守护站的工
76、作流程图”“该工作流程图改写为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既为“流程图”,就要关注箭头的指向或包括的步骤,注意表述的先后顺序。本题中,这是“失联儿童守护站的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来看,可以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叙述,一共包括五个步骤,两边的内容是对每个步骤具体内容的交代说明,这就要求考生在转述的时候,要把两边的具体内容补充到每一个相关的步骤中去。【点睛】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
77、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作为活动构思的介绍,应注意到活动的主题、类型、开展的具体活动、开展地点、以及活动要求等必要环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宋史董槐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山高路远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人生需要自立自强小草经过暴风
78、雨的吹打后仍能够欣欣向荣的生长,是因为自立自强;河流经过山路十八弯后终将流入大海,是因为自立自强;鹰能在羽翼未长丰满之时就翱翔于蓝天之中,是因为它的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是我们成功的奠基石。梅兰芳曾去拜师学艺,但老师拒不收留,说他有一双死鱼一样的双眼,不是学戏的料子,但他并没有放弃。每天,他的双眼随着池塘里的鱼儿游动,紧跟着空中的鸟儿飞翔,不断练习着,因为他朝他的梦想不断奋斗,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成了最著名、红透演艺圈的京剧大师。试想,如果当初他放弃了,没有自立自强,哪有他脚踏实地的实在,哪有他如今辉煌的演艺生涯?所以说自立自强,是成功的基石。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杨光,一个从来没有沐浴过
79、阳光的人。他从小就双目失明,对于一个热衷于音乐的人来说简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没有逃避上天为他安排好的命运,而是用实际行动向上天发出挑战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那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他在家中不断的努力练习着,练习着走上台阶的步伐,练习着如何正确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表情,动作,再加上对音乐的热衷和努力向上,最终登上梦想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向他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人。如果他没有自强,自立,因此而消沉,就不会为了那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奋斗,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所以说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梅兰芳经过拜师打击之后仍没有放弃学戏,是因为他自立自
80、强和对戏曲的热爱;杨光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不接受上天的安排从不放弃自己唱歌的梦想,是因为他自立自强和对音乐的热衷;我要像小草一样就算经过暴风雨的洗礼之后也要欣欣向荣的成长,那是因为我要自立自强和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上,困境,挫折都等着我们,而我们必须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脚踏实地,自己的辛勤,大胆的向命运挑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翱翔在属于我自己的蓝天之中!【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三则名言,这就要求考生先把握每一则名言的意思,然后分析三则名言之间的关系,最后选取角度立意。第一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81、,自胜者强”,这段话是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这是老子(李耳)的话,在他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着重强调加强自身修养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第二则是宋史中的句子,“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这段话是说“外面有敌对的国家,就要想方设法自强,自强后别人会害怕我们,我们才不会害怕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还要修身自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如果从个人上升到国家,那么国家也要自立图强。第三则是汪国真的一句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
82、长的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路有多长,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总会走到目的地的,不管多高的山,只我我们登上去,山高人为峰,我们就可以比它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困难总是很多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做事情要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内心有信念 再高的山峰我们都能征服。引申到我们个人想要成功,做山外山、人上人,就要通过学习或其他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有实力的基础上蔑视一切困难,坚持不懈,相信有一天终会取得最后的成功结合上面三则名言,考生可以围绕“自知”“自立”“自强”“坚持”等方面立意,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及国家、民族的发展来论述自立自强的认识。参考立意: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事在人为,贵在恒心自强自立【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