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049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答案】B【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详解】A、在使用显微镜观

2、察时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换用高倍镜,A正确;B、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得物像清晰,B错误;C、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此时可开大光圈或将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使得物象清晰,C正确;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范围,放大了倍数,D正确。故选B。2.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 有无核物质B. 有无细胞质C. 有无核膜D. 有无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

3、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物质,A错误;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质,B错误;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C正确; D、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膜,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同时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3.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B. 细胞质C. 细胞膜D. 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

4、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4. 细胞学说揭示了: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

5、.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而来。【详解】A. 细胞学说不涉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A错误;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C. 细胞学说不能解释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D. 细胞学说内容不能说明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D错误。故选B。5. 科学家在研究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时,发现细胞与非生物相比

6、,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 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详解】科学家在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时,发现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这一事实主要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辩证地理解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6. 玉米叶肉

7、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碱基的种类是A. 1 种B. 4 种C. 5 种D. 8种【答案】C【解析】【详解】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DNA和RNA中的碱基A、G、C是相同的,因此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有的碱基种类是4+4-3=5种。故选C。考点: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了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解题的关键是识记核酸的种类、掌握DNA和RNA的异同和准确判断不同生物所含核酸的种类。7.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它照亮了人们以前看不到的世界。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正

8、确的是( )A. 合成荧光蛋白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B. 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C. 荧光蛋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遇双缩脲试剂才呈紫色D. 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荧光蛋白失去发荧光的特性【答案】B【解析】合成荧光蛋白最多有20种氨基酸,故A错误。荧光蛋白因为特殊的荧光可以作为标签蛋白,可以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故B正确。荧光蛋白的鉴定不需要加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可以出现紫色,故C错误。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3个易错点(1)导致蛋白质

9、结构多样性有四个原因,并非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3)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8.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B. 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 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D. 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答案】B【解析】【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

10、胞内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C.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内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D.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原核细胞结构与真核细胞结构9. 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生理活动的相关知识。细胞中蛋白质、淀粉和多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无需消耗能量;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11、,水在光下分解,不需要消耗ATP;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CO2或乳酸,都不消耗能量。【详解】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不消耗能量,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在幼嫩组织中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光能,不需要ATP供能,C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变成乳酸,不需要ATP供能,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细胞中不同的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来判断是否需要ATP功能。10.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

12、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 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 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 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尿液中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也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进行检测,但使用乙液时要用蒸馏水进行稀释,A正确;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混合液,C错误;D.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D正确。故选C。1

13、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活细胞中,同一个细胞中有多种酶B. 酶的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是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的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如呼吸酶,同一个细胞中有多种酶,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等,A正确。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由酶的活性部位的结构决定的,B错误。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少数酶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D、酶可以对相应的

14、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当酶被水解时,是反应的底物,D正确。故选B【点睛】12.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选项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细胞核照片属于物理模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中用到了假说演绎法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用鸡的红细胞可以获取较纯净的细胞膜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A. 五项B. 四项C. 三项D. 二项【答案】D【解析】由于温度本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用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错

15、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模型,错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用到了假说演绎法,正确;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NaOH扩散速度不变,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琼脂块模拟的细胞(或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因变量是红色区域与体积之比,错误;鸡不属于哺乳动物,鸡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及细胞器,不能用来获取较纯净的细胞膜,错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蓝绿色为叶绿色a,由于其在绿叶的色素中含量最多,故蓝绿色色带最宽,正确,D正确。1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绿色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

16、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答案】D【解析】【分析】综合考查细胞呼吸的原料、产物、条件和能量变化,意在考查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系统掌握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绿色植物在有氧气时进行有氧呼吸,氧气不足时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量的形式散失,B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无氧呼吸作用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C正确。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底物,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D错误。【点睛】有氧呼吸是在有氧条件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

17、碳和水等无机物,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的过程,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14. 在原核细胞中,DNA位于( )A. 细胞核B. 核糖体C. 细胞质D. 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布:(1)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2)在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详解】A、原核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B错误;C、原核细胞中,DNA位于细胞质中,C正确;D、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其中不含DNA,D错误。故选C。15.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

18、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B.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

19、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要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尤其要理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16. 科学家对人类的XY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1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发病情况与性别无关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2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全为患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2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一个表型正

20、常的女性其儿子有可能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遗传特点,然后分析题图,了解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位置关系,最后结合选项问题进行解析。【详解】由题图可以看出,-1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1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片段是X、Y的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亲本基因若是隐性基因,则该病发病情况与性别无关,若是显性基因,则可与性别有关,B错误;由题图可知,-2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

21、,C正确;若某病是位于-2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可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儿子可能患病,D正确。【点睛】易错选项B,设a基因为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不管母方的基因型如何,只要父方的基因型不含显性基因A,即为XaYa,则子代发病情况与性别无关(即男女发病率相等);若父方含显性基因A,尤其是Y染色体上含显性基因A,即基因型为XYA,则子代男性全正常,但女性可能患病,也就是说,子代发病情况与性别有关(即男女发病率不等)。17. 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

22、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 1/16B. 1/8C. 3/16D. 3/8【答案】C【解析】【分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则纯合高秆抗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感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F2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

23、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ddRR、2/16ddRr,所以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3/16。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下列哪一项的个体()A. 有一个染色体组B. 奇数条染色体C. 奇数个染色体组D. 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在生

24、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详解】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八倍体小麦的配子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含有奇数条染色体如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则不是单倍体,B错误;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多倍体,如三倍体,C错误;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

25、个体,所以单倍体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单倍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组的概念。19. 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农作物新品种B. 诱变育种只适用于对微生物菌株选育C. 无子番茄通常是用多倍体育种方式获得D.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无法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答案】A【解析】【分析】育种方法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优点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育自交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单倍体育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

26、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详解】通过杂交育种实现基因重组,可以获得农作物新品种,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对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适用,B错误;无子番茄通常是用一定的的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培育而成,其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通过基因工程可导入具有抗逆性强的基因,进而可以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D错误。【点睛】注意: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的区别,前者是利用一定的的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培育而成,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而成,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0. 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

27、 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B. 人神经细胞C. 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D. 蛙原肠胚细胞【答案】B【解析】【详解】AC、正在分裂的细胞,遗传物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AC错误;B、人神经元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D、蛙原肠胚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分化能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点睛】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8、”中提出了基因的说法B. “进行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符合科学原理的探究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A错误;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正确;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假说一演绎法是一种符合科学原理的探究方法,

29、D正确。故选A。22.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B.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C. HIV具有逆转录酶,其遗传信息可由RNADNAD.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或者DNA【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病毒的结构、生活习性和遗传信息的流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心的一个DNA分子或RNA分子组成,寄生在相应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详解】A、T2噬菌体专性寄生于大肠杆菌细胞中,不感染肺炎双球菌,A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所以从中可以提取到RNA, B正确;C、HIV具有逆转录酶,可以在宿主细胞中以其

30、RNA为模板合成DNA,所以其遗传信息可由RNADNA,C正确;D、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所以遗传物质是RNA 或者DNA ,D正确。故选A。【点睛】T2噬菌体是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HIV是RNA病毒,HIV还是逆转录病毒。23.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 突变是不定向的B.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C. 突变是随机发生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

31、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故选B。24. 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期中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B.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C.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D.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32、(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某些酶的作用,A正确;B、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另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光照,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出现白化苗,B错误;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如血红蛋白不正常,导致血液运输氧气功能改变,C正确;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B。25.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 基因突变和重组B. 自然选择C. 共同进化

33、D. 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的。【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解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错误;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意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关系认识不清。共同进化不仅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还强调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26.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34、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 三者都含有DNA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C、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和植物细胞

35、壁的形成有关、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错误;D、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即三种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27.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 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中某些

36、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A正确;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B正确;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C正确;D、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不能再渗回组织液,D错误。故选D。28.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 渗透压下降C. 细胞代谢紊乱D. 糖尿病【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C、

37、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点睛】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9.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

38、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详解】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30.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分别是( )A.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B. 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C. 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D. 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反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

39、数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产生针对蛇毒的抗蛇毒毒素血清,属于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免疫,因此是特异性免疫;减毒的蛇毒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抗蛇毒毒素血清属于抗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31. 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A. 、琼脂块中都有IAA

40、,B. 、琼脂块中都有IAA,=C. 、琼脂块中都有IAA,=D. 、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0;=0。【详解】、琼脂块中都有IAA,虽然有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尖端插的云母片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A错误;由于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琼脂块中都有IAA,=,B正确;由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运输,故、琼脂块无生正素,C错误;、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中无生长素,D错误。故选B。32. 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

41、哪一区间()A. 区间和区间B. 区间和区间C. 区间和区间D. 区间和区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C部位是植物根部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于A侧,且该浓度已经抑制根部细胞的生长,则在乙图中相当于区间,D部位是茎的近地侧,由于重力作用,其浓度较B侧高,对茎部的细胞促进作用更强,长得更快,该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区间,所以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审题和分析图解的能力。33.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 鱼

42、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详解】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

43、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点睛】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34.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一定是有利于群落的发展的C.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人类活动

44、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1、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破坏性行为: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等。保护性行为: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2、影响后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但也有些活动是不利于群落发展的,如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B错误;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例如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C正确;D、人类可以建立人

45、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便可解答本题。35.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 a=bcB. abcC. abc,这是由于被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等也来自于a,所以abc,B正确,ACD错误。故选B。36. 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池塘生态系统C. 沙漠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

46、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据此解答。【详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因为森林系统相比于农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47、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故选D。【点睛】注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是与其含有的生物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的。37. 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B.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C. 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D. 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

48、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酸雨: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将酸性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雨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臭氧层破坏: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利昂等,使地球南北极的臭氧层受到破坏。【详解】“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酸雨”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加,“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这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A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利昂等,使地球南北极的臭氧层受到

49、破坏,B错误;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正确;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不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点睛】熟悉三大危机“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引起的原因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38. 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

50、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9.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

51、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

52、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40.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 前者

53、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3、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形,也有倒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形。【详解】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

54、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数量金字塔可能是正金字塔形,也可能是倒金字塔形,再根据题意作答。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40分)41. 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 (1)上午

55、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是因为_。(2)为什么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_。(3)下午1417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是因为_。(4)假如在B点时,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_物质。若停止光照,则_积累增加。【答案】 (1). 根据图中的曲线表明,710时在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是随着光照加强而增强的。 (2). 在12时左右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 1417时因光照强度不断减弱,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 (4). C5 (5). C3【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

56、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夏日中午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详解】(1)在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便不断加强。(2)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温度不断增高,在12时左右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加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3)1417时随着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合作用会不断减弱。(4)假如在B点时,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立即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弱,因此导致固定的三碳化合物减

57、少,而五碳化合物增多;若停止光照,则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导致三碳化合物增多,五碳化合物减少。【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曲线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时,考生要能够结合一天中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来分析曲线;并且要明确在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最终影响光合速率;在分析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含量时能够结合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两个重要的过程(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进行分析。42.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

58、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是由_细胞分泌的,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由_科学家完成。(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3)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4)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C组是_,D组是_。【答案】 (1). 胰岛B (2). 中国(或我国或邹承鲁等) (3). 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4)

59、. 胰高血糖素 (5). 葡萄糖 (6).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7). 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解析】【分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一方面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进而升高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使机体血糖浓度稳定。【详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首例

60、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由中国科学家完成。(2)由于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使小鼠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4)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注射葡萄糖,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点睛】本题考查血

61、糖调节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明确实验目的和探究实验的相关原则,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43. 下图中细胞A为某动物正常体细胞,此细胞可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请回答下面问题:(1)假设A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32条,则动物个体D的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条。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_。(2)经过过程产生了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原因是不同细胞中_的执行情况不同。(3)通过过程可以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_。(4)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此种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_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

62、黏着性显著降低。如果用药物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会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_期。【答案】 (1). 32 (2). 12 (3). 遗传信息 (4). 全能性 (5). 细胞的癌变 (6). 糖蛋白 (7). 间【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细胞A衰老,表示细胞A突变成癌细胞,无限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表示细胞A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表示细胞A取核,表示卵细胞B去核,表示通过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C,表示形成的重组细胞C发育成个体D。【详解】(1)假设细胞A内的染色体数为32条,由图示过程可知,细胞A为重组细胞C的核供体,动物个体D由重组细胞C发育而来,则动物个体D的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

63、体数也为32条。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已经复制,染色体数与核内DNA分子数之比为12。(2)细胞A经过分化过程产生了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3)通过过程,经过核移植后的重组细胞能发育成新的个体,可以说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4)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的癌变,此种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如果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会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涉及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癌变、核移植技

64、术等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并能准确辨析图示各过程的能力。44. 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红绿色盲是_染色体上的_遗传病。(2)图中代2号的表现型是_。(3)图中代3号的致病基因直接来自_,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_。(4)图中第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答案】 (1). X (2). 隐性 (3). 色觉正常 (4). 代2号 (5). XBXB或XBXb (6). 【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

65、)、XbXb(女性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该遗传病表现的特征为隔代交叉遗传,女患父子患,群体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据此分析。【详解】(1)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2)由遗传系谱图可知,图中代2号的表现型是色觉正常。(3)图中代3号为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其基因型是XbY,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致病基因直接来自代2号,因此代2号的基因型为XBXb,又代1号不患病,基因型为XBY,因此不患病的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1/2XBXB或1/2XBXb。(4)代1号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则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

66、能性是1/21/2=1/4。【点睛】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的规律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能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45. 某研究小组选取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请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中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鱼(甲)鱼(乙)7896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鱼(乙)水蚤1031E水蚤小球藻515图1(1)调查鱼的种群密度可用_法,捕鱼时应使种群数量保持在_值,

67、原因是_。(2)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3)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填序号);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稳定性。【答案】 (1). 标志重捕法 (2). K/2 (3). 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4). (5). 捕食和竞争 (6)

68、.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8). (9).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 恢复力稳定性【解析】【分析】分析图1: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这一湖泊中,各种生物体内汞和杀虫剂含量较高;分析图2: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是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是乙摄食甲,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详解】(1)调查鱼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捕鱼时应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值,原因是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2)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

69、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 ; 由于河蚌以水蚤为食,且河蚌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所以河蚌和水蚤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是乙捕食甲,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碳以CO2形式流动的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点睛】本题结合表格和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