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C.著名的侨乡D.腹地范围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的优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不具有的。答案:C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4题。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A.B.C.D.3.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力相对不足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劳动密
2、集型产业为主A.B.C.D.4.深圳从1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有关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主要由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A.B.C.D.解析:第2题,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故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成立特区之前,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很低,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非常薄弱。第3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处于第一阶段,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第4题,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为经济发展提
3、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多样化。答案:2.D3.B4.A5.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降低政策优势突显A.B.C.D.解析: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大为增强。但是,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而此时恰逢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4、。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第68题。6.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7.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协调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8.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
5、,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答案:6.A7.D8.A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完成第910题。比较项目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1995年2000年人均GDP73.97
6、3.6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128.2157.3出口依存度24.835.5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51.748.79.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10.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存在
7、差异A.B.C.D.解析:第9题,由表中数据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略低于珠江三角洲;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虽小于珠江三角洲,但总额并不少;出口依存度提高,说明外向型经济增速快于珠江三角洲;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高于珠江三角洲,说明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雄厚。第10题,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狭小,且以外向型加工工业为主,出口依存度较高。答案:9.D10.C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省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完成第1112题。11.下列各项中,预
8、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有()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B.C.D.12.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强规划与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B.C.D.解析:第11题,近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致使生产成本提高。第12题,控制工业规模不
9、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应以企业本身的发展、创新为主。答案:11.B12.C(2013安徽文综,2425)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第1314题。1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10、.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第13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因。城市化的本质是由于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即表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图可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速较缓,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第14题,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吸引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主要是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即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同时,由于
11、中小城市资金和技术缺乏,发展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比较合适。答案:13.D14.A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第1516题。15.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B.C.D.16.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C.劳动力素质高D.土地租金低解析:第15题,在城市群中,中心城市市场广,技术力量强,其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价值量高的两端。第16题,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一般级别较低,从事的产业价值量低,其竞争优势主要是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答案:
12、15.A16.D1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是以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2)简要分析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双选)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玩具等轻工业为主。第(2)题,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自身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限制了经济发展。
13、答案:(1)劳动轻纺(2)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丰富而廉价;侨乡;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3)AC18.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图(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2)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
14、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解析:本题结合热点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珠江三角洲相关知识联系长江三角洲实际即可回答。答案:(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2)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耗能多的工业及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调整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铁路、水运、管道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合理即可)(4)可带动沿江经济发展,辐射南北;获取资源优先配置权;区域联动发展,长江三角洲将迎来产业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