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98219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第1-3小题毎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同时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变出一套系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意志和礼仪特点。从夏商周开始葬礼即已进入了系统化程序化发展阶段,春秋时期进入完善期。史料记载,秦汉丧葬礼仪已相当复杂,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

2、服之礼。葬前之礼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大敛、哭丧、停尸等。葬礼包括:告别祭奠、送葬、下棺等。葬后丧服之礼包括:丧服、丧制等。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即是爱。何为爱?孟子对爱作了精辟的论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爱自己的亲人,其次爱一切大众,最后爱自然万物。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则为孝。“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宗法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它的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家族

3、、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而“孝”文化则是处理和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之间,宗族关系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政治要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统治者还认为“忠臣出孝门”“人臣孝则事君忠”。孔子也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封建统治者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各朝文书中通常都有一句:“圣朝惟以

4、孝治天下”的套语。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养老和送终。养老是对父母生前的赡养,送终是对父母死后的埋葬。根据孝的本意,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实施的社会结果是出现了轻养厚葬的现象,这是由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而造成的。统治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希望进入冥国仍能继续享有人世的尊贵。因此他们为父母,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豪华的坟墓。统治者的厚葬之风影响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民间纷纷仿效,互相攀比。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直接的社会政治逻辑结果必然是大力提倡厚葬,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史料证明,最迟在西汉开始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同时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局限在相

5、对狭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的相互依靠对象。这种重孝、厚葬观念越来越浓厚,礼仪越来越繁缛。综上可知,在传统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的存在有它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它与“孝”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社会伦理与社会政治思想,适应了封建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的要求。自“五四”以来我国的社会进程、政治经济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要求。去除包含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过量的烦琐形式,保留与人文情

6、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并增添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观念与社会要求的内容和形式,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在当今仍有必要。1下列表述不属于“丧葬文化”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秦汉丧葬礼仪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服之礼,相当复杂,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B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希望通过带有神秘色彩的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C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D丧葬礼仪及其文化,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社会伦理与社会政

7、治思想,适应了封建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要求,有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家族、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B孝的两方面养老和送终都同样重要,但出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在实施的社会结果中却出现了轻养厚葬的现象。C封建统治者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是因为他们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D“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决定

8、性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地域相对狭小固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重孝、厚葬观念越来越浓厚,礼仪越来越繁缛。B史料证明,西汉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提倡厚葬,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并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C当今社会要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保留传统丧葬礼仪中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增添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观念与社会要求的内容和形式。D自“五四”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要求,应该予以彻底去

9、除。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第4-6小题毎小题3分,第7小题10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

10、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

11、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舍人”,古代官职名

12、称。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C“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D“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

13、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5分)(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两首诗,完成第8-9题(第8小题5分,第9小题6分,共11分)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8第一首

14、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滕王阁序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 。(2)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但是庄子仍然认为他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提出的原因是: ,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写在后面。只能做选

15、定大题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第一大题计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守林子的树桩刘立勤树桩不是树桩,树桩是一个人。树桩今年六十岁了,是个老桩了,老树桩仍然住在四十多年前那所石板房里守护着那片林子。比四十年还早一些的时候,树桩是公社伐木队的队长。树桩领着公社抽调的百十个劳力挨村子砍树。那时的树桩年青,身体壮得像一头牛,砍起树像是和树有几辈子冤仇似的狠,梆梆梆,随着木屑飞溅,那树“喀嚓”一下就倒了。树倒了,粗的交给公家,细的就用炼钢铁,还有一任它倒在地上长木耳或是长蘑菇。木耳或是蘑菇长了摘,摘了又长,一茬挨着一茬子,犹如树桩家的奖状,

16、一张跟着一张。只是那树倒了就倒了,再也长不出,那山就被他的斧头砍得精光。每每看着被自己伐光了树的山坡,他就笑了,他冲着满坡的树桩说:“看你厉害还是我厉害!”树桩真的厉害,可山洪比树桩更厉害。树桩领人砍完了他屋后那片林子后,下了一场暴雨,山洪就带带走了他的家也带走了他的女人他的猪他的羊。山洪下的那夜,树桩正在邻村砍树,树桩听说后,知道山神发怒了,他犹如大梦初醒,就把自己斧头在石头上砍,使劲的砍,坚硬的石头被砍得粉碎,他就把斧头砍成烂铁疙瘩,树桩才扔了斧头奔回家了。可是家已经没了,有的是满坡的沙石和浑浊的洪水,汹涌着流向倒流河。没有家了,村里就在后沟口给他盖了一间石板间,他要求看护后沟经常被外村人

17、偷伐的林子。一坡的林子已被砍了一多半,村里还要砍,只是村里急着要砍前沟,要砍右沟,还要砍左沟。起初树桩还去阻挡。可他挡了左沟人家砍左沟。起初树桩还去阻挡。可他挡了左沟人家砍右沟,挡了右沟人家砍前沟,那么多的一个人是挡不住的。挡不住了,树桩只是照看后沟。照看后沟的时候,他在后沟的荒坡上栽树,一棵棵地栽,一年年的栽。树桩的树还没栽出名堂,村里人砍完了前沟,也砍完了左沟,又砍完了右沟,村里人就打算砍那没有砍完的后沟。后沟里有树桩,树桩不答应。村里组织再多的人树桩都不答应,树桩就像一个树桩一样扦在通向后沟那一条唯一的便道上,没有人上得去。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就连文革时他戴着一顶坏分子的帽子时,也没有

18、人敢上后沟去伐树。有人想伐树了,他就像一截树桩一样立在通道中间,谁也上不去。集体伐不成了,个人就想到偷。树桩不仅喂了狗,而且在便道上安插了许多的铃铛,一有风吹草动,树桩就铁着脸坐在便道上抽烟,一任别人好话磨烂了嘴皮,他仍就是一动不动。无论是村长,还是亲戚,他都不让。记得有一年村长给他介绍了一个女人,女人喜欢树桩,树桩喜欢那女人。两人睡在一起了,女人想弄一棵树给快要出嫁了的女儿做一张桌子陪嫁女儿,嫁了女儿然后就嫁自己。可树桩怎么也不答应。树桩不答应,女人就掀了被子就走了。走在崎岖不平的夜路上,女人只想要树桩能送自己一程,自己也就原谅了树桩。可树桩愣是没有动身,他担心他送女人的时候,有人钻了空子偷

19、了树。就这样,树桩看护住了那片林子,就这样,树桩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树桩得罪了所有人的时候,也救了所有的人。那一年大下大雨,两天两夜的大雨泡软了前沟、左沟、右沟光秃秃的山。山坡上的泥土变成稀泥,就和着流水涌向了小村。小村没了,房子也没了,四处的人只有涌进了树桩看守的后沟。后沟的林子给了全村人躲避灾难的地方,后沟里树木也给了全村人渡过灾难的粮食和籽种,全村人不住地经常念记起树桩的好处。树桩栽下了树成了林子后,集体没了,集体没了,村里就把林子分给个人,个人都抡着斧子砍树。可树桩还是不答应,树桩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挡在便道上,人们也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的人就找到村长,村长只好把林子收回,也撤了树桩的护林

20、员,断了工钱,也断了他的口粮,树桩几近失去了所有,但他守住了这林子。他想,有了这片林子,他也有的吃有的喝,他甚都不在乎。树桩不在乎,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四周的树都砍完了,唯有这块不得砍伐,眼看着大把大把的票子躺在那儿不能利用,人们就积极地想办法。可他们想尽了四十年办法,树桩仍然不为所动,树桩一动不动的守护着那片林子。待我死了你们再打它的主意吧。看着那片林子,树桩想。死了我也要守住那片林子。看着那片林子,树桩又想。(选自小小说300篇)(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就连文革时他戴着一顶坏分子的帽子时,也没有人敢

21、上后沟去伐树”一句突出“树桩”这一人物倔强的性格。B“树桩真的厉害,可山洪比树桩更厉害”从结构上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讲,表明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C文章的结尾反复强调“看着那片林子”,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既照应标题“守林子”,又深化文章的主旨。D“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树桩”栽树、护林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希望将能够把树木卖出得到一大笔收入。E“村里人砍完了前沟,也砍完了左沟,又砍完了右沟”类似这样的语句说明人们对山林的破坏力度之大,进而突出“树桩”守林之难。(2)本文是如何塑造“树桩”这一人物形象的。 (6分)(3)文章的前半部分写 “树桩”砍树的内容有何作用,

22、请简要分析。 (6分)(4)文章的主人公的名字是“树桩”,请探究作者给主人公取名“树桩”的原因。 (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女校长的刚烈王开林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1922年,杨荫榆获得

23、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

24、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

25、,尤其令她无所适从。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再作冯妇,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并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探沸汤、如坐针毡。193

26、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当时,杨荫榆居住的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

27、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在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冰冷的河水里。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

28、坎坷别扭的一辈子”。抗战期间,在前线杀敌与在危城斥敌,同是英勇壮烈的举动,何况杨荫榆一介妇人毫无惧色,为了争取自己正当的居住权而据理力争,正气凛然地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当代作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听闻此言,在九泉之下受屈多年的杨荫榆应该可以略感欣慰了。(摘自读者2013年第2期,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在北京女师大,杨荫榆的做法激怒了北京学

29、界包括鲁迅在内的知名人士,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教育部虽然力保杨荫榆,但还是没有使她保住校长一职。B不幸的婚姻或许对杨荫榆有影响,她性格刻板,遇事不通融。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一般男女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C杨荫榆曾经撰文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这在一时被当成笑谈,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D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学生不尊重她,再加上苏州日报多次抨击她,最终,她辞去教职。E本文撷取杨荫榆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2)作为民国史上首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曾经身败名裂,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30、(6分)(3)杨荫榆性格刚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4)榆一生坎坷,经历了乱世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第13-15题每小题3分,第16题5分,第17题6分,共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

31、球思维三大条件。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A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B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C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D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B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C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保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

32、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D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 。 , , , 。 ,千百年来被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

33、的、波澜壮阔的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A BC D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 。(5分) 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浮躁,是因为我们的心浮躁;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平庸,是因为我们的心平庸。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会不一样。你可以抱怨世界不公平、基因不够好,家庭条件、教育体系、老师、就业市场甚至当地政府,都不如人意。但这无济于事,我们生活在不同环境下, 。但可以选择的是,。17. 近日,叙利亚3岁男童艾兰偷渡溺亡、伏尸土耳其海滩的照片引发全球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关注。艾兰一家人来自饱受战争蹂躏的叙利亚库尔德,他们试图穿过爱琴海到达希

34、腊。请仔细观察,写出你的感想,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钱就是任性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C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其中,本题是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

35、、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判断,c项,属于“孝文化”,而非“丧葬文化”。2D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d项原文是“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而不是“起了决定性作用”。3C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项表述不当,西汉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并不能说明丧葬法规是在西汉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的。原文是“史料证明,最迟在西汉开始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a项“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地域相对狭小固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

36、业生产活动”只是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d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去除包含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过量的烦琐形式,保留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 4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到句中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根据人名或官名做主语或宾语断句,还可根据文

37、言虚词断句,例如,“罢”“豪纵”“交通”“莫敢绳”“杖杀”“孟神爽”“吏”等。5C本题考对文中信息帅选判断能力。C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推测应该是皇帝登基。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6B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

38、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B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7(1)(我)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的时代一定不会定我的死罪(或“让我死”)呢?(3个采分点3分,句意2分)(2)近期(这一)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或“希望”“一定”)不要推辞吧!(3个采分点3分,句意2分)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

39、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1)“顾”,顾惜;“况乎”,更何况呢;“无死”,不会让我死。(2)“故”,所以;“以”,用;“辞”,推辞。【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巡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升任逢巡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

40、杖杀了他,远近佩服。召入任担至府属官,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睿宗即位,调职到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年,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皇帝不听从。韦凑坚持争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公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何况圣世一定不会定我的死罪呢!”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

41、计。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 开元初年,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谏阻而停止。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传书说:一定要先确立名分。礼记上说,祖用来称又开创之功的国君,宗用来称有德的国君,他们的宗庙经过百世也不会毁坏。历代能称宗者,都是统治四海,恩惠受到尊崇,在宗庙中排列,这就是所说的不毁。孝敬皇帝不曾称帝,况且另外设立了寝庙,没有称宗的名分。”于是停止。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诸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来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

42、处死罪,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中说下属有罪,要责罚主帅,应贬任韦凑为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严整,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患病后,派遣御医登门治疗。去世,终年六十五岁。8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两相对比,(2分)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2分)(试题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比较明晰,要明确指出来,同时要结合原诗分析表达效果。)9 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2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

43、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试题分析:两首诗的语言都比较质朴,字面意思理解起来没有难度。问题是诗歌的言外之意要读出来,第一首诗,“自是君王不动心”显然是对君王的谴责,第二首诗“泪比长生殿上多”显然有批评作者不知道去怜悯吟唱普通百姓痛苦的意思。)10.(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11 CEA(按照顺序3分、2分、1分)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

44、理解,分别从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突出人物倔强的性格不是主要目的,应是“坚定”,所以给1分;b项“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和文章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关系;d“得到一大笔收入”无中生有。2 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2分)一、正面描写:从文中举例说明即可。(2分)二、侧面描写:“村里人砍完了前沟,也砍完了左沟,又砍完了右沟,村里人就打算砍那没有砍完的后沟。”“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等等,侧面写出树桩,守林之难,进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从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只给正面描写分数,必须答侧面描写)试题分析:小说

45、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例如“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等。3通过“树桩”伐树的描写,突出倔强、做事不服输的性格特征;(3分)为后文“守林”的坚决和“山洪暴发”做铺垫。(3分)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作用的题,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这道题,从内容上看,主要写树桩伐木时候的性格,故可从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结构上,由下文树桩的守林可看出,此处写树桩伐木是为了写下文的守林,因此起着铺垫作用。4主人公原来的职业是伐木工人,伐木的结果是留下一个个树桩;(2分)主人公

46、后来的职业是守林人,守林的职责正是守住树林,防止一个个树桩的出现;(2分)主人公从伐木到守林都有一种“蛮劲”,正像一个个树桩不知变通;(2分)树桩又是主人公精神的象征,不管条件如何变换,都庄严地守护在那里,完成自己的职责。(2分)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性的题,此类题可结合着“树桩”的人物形象及精神、树桩的象征意义角度分析作答。在想“树桩”的形象及精神方面,可从他的先后职业身份、他守护林子的精神角度阐述;在探究树桩的象征意义时,可根据树桩的稳固、不变通的特点来阐述。12、(1)答B(3分)D(2分)E(1分)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

47、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项,“北洋教育部力保杨荫榆”错误,文中说“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c项,“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错误,只能说杨荫榆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e项,还有“英勇抗日的事迹”,表述不全面。(2)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没有灵活的办学手法,独开招怨之门;(2分)在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过程中,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在处理方法上,引警察入校,使对抗升级;(2分)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让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

48、(2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3 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2分)到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2分)日军想征用杨荫榆的住宅,她不肯屈服,并与对方

49、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最终被日军杀害。(2分)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可以组织答案的段落有:“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

50、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等。4 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的确成就了杨荫榆。青年时代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心灵的创伤,这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刚烈;担任大学校长期间,身逢乱世,劲敌太多,让他无所适从,并身败名裂,这些经历让她对教育事业更加执着;自费办学时,恰逢日军侵占苏州,她亲赴日军军营,慷慨陈词,解救一方百姓,最终被日军杀害,她的举动不逊色于任伺一名热血男儿,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联系实际略);观点二:不认

51、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是杨荫榆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她不得不面对的。如果不是乱世,杨荫榆可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然而她生不逢时,曾经身败名裂,处境狼狈。杨荫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如果不是战争,她不会英年早逝,她在教育事业上会有更大的作为。(答对2点,言之成理即可)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

52、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先归纳出杨荫榆的事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13.C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莫衷一是: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词最合适。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才符合。句子中莫衷一是最合适。14、B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a“突然猝死”,成分赘余

53、;d“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c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不能说作品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作品充满了(富于)想象。15.A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整个材料是在说歌曲的发展过程,器乐时代歌曲的地位很低,所以紧承前面,然后说歌曲的迅猛发展,最后是歌曲时代的形成。16.只要改变了心态(1分) 大多数条件我们无法选择(2分) 充分发挥我们已拥有的(或者尽自己的全力)(2分)17.反战(略) (6分)18.【文题解析】对人在拥有了钱、貌、才、权等东西后应持怎样的心态,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现今

54、社会上的种种“任性”行为等,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在“内容”“表达”“特征”三方面有较好体现者,才是写作的切入点!【优秀作文】任性不需要前提纵览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谓层出不穷。有“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般百折不挠的任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潇洒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般坚毅如钢的任性。可见,任性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是一抹不同寻常的亮彩。可是当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当任性也有了前提。自我勉励变成了冷嘲热讽,彰显独特竟转化为彰显优越。而这种优越并非后天修养却是与生俱来,有钱有貌,有闲,“任性”二字渐渐成为常人的不

55、可企及。如此一来,变了味道的任性只消得表达羡慕,表达卑微的不满,甚至是对自身的消解与自嘲。加了前提的任性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了一种限制。“有钱就是任性”在更多人的眼中表示的是“没钱就无法任性。”于是困厄竟变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任性有了前提,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现实生活中温润透彻的人心,笔墨间纵情的挥洒,甚至是追求美的权利与自由,都被“无才无貌”挡在了门外,令人无福消受了。任性不需要前提,任性更不需要枷锁。任性是无拘无束的做自己,鉴定执着的追求想要的生活。它或许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曾说“人生僻如一场滑稽剧,又是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一个温和慈祥的老者形象在我眼前赫然展现,人生如戏

56、,我偏要静观微笑。这样的任性少了卑微无力,却多了些庄严持重,并且,不论怎么看,都是可亲又可爱的。它或许也是一种逆流而行的勇气与尊严。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女作家萧红的愿望不是去记录平型关大捷,也不是同仇敌忾民族危亡的悲伤,她只想寻一隅角落,写童年的趣事,写慈祥的祖父,写家乡的山河,但这温润笔峰中却暗藏着人性的悲凉,对人性回归的感念,世道人心的无知与慈祥。萧红的笔峰转而又转,任性的写下了时代的逆流,而这逆流,却是一个时代最最真实的写照。如此一来,任性也可能成为一种伟大。任性不需要前提不代表任性可以为所欲为。任性应从人性出发,应以尊严为保障。任性更多地代表成为真实的自己,而非在他人是非面前指指点点,无理取闹。网络的世界和其宽广,有透透彻彻的善意也有恶意诽谤和谣言中伤,若是把一切为所欲为都归结于任性驱使,那么自由将变成不自由,上而观之,社会规则,人性尊严更将变淡。希望有一天,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站在讲台上,口中流露不再是打拼与机遇这样的套话,他会说,我的成功归结于我不需要前提,坚定执着的任性。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也会自信而坚定地说,我的任性不在于有钱,有才,有貌,我的任性在于安于平凡,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每个个体的价值都得以在不需前提的任性之下,回归自我,回归自由。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