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检三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北六校联盟联考,7)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侵华战争D.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2.天津条约规定:英国钦差、各等大员及其眷属可在京师长期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清政府“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各式公文中不得称外国人为“夷
2、”。材料反映了()A.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B.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京师形成“国中之国”的局面D.清朝原有对外交往体制遭到否定3.(2017江苏苏锡常镇二模,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东王杨秀清诰谕英国使节:“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B.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C.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D.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4.(2017江西赣州二模,26)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清朝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
3、。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2017广西柳州二模,29)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A.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导学号253900406.2017湖北新联考,29(改编)“辛亥革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清政府:获得优待,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积极维护共和C.革命党:共
4、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7.(2017江苏扬州二模,8)下面框内所述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8.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
5、.有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9.(2017福建质检,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10.中国全民族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C.促
6、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11.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导学号2539004112.(2017北京朝阳二模,18)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解放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
7、夺取()A.锦州B.北平C.徐州D.南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天津部分区一模,13(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材料二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日,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与英国代表薛穆、黎吉生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关
8、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有:美英两国同时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与中国商订新约,放弃在华特权。民国政府收回治外法权的历程(1)材料一规定英国在华享有什么特权?分析这一规定产生的背景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9分)(2)材料二中,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就取得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国家司法主权的因素。(8分)14.2017山东日照二模,41(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
9、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清廷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翰林院编修吴大澂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
10、国之礼相待”。摘编自转型中国18641949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清末礼崩乐坏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充分运用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析准确,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12分)答案:1.B材料“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即禁烟是鸦片战争的诱因,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A、D两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D依据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外交官员及其眷属可在京师长期居住、随时往来,清政府设专职人员办理对外交往事务,外交礼仪平等相待,各式公文不得称外国人为“夷”
11、,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外国外交人员的地位,是对清朝原有对外交往体制的否定,故D项符合题意。清朝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是南京条约的签订,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3.B据材料“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可知杨秀清当时没有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据材料“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得出太平天国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要与英国进行有条件的通商贸易,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与材料“害人之物为禁”不符,故D项错误。4.C材料表明此时列强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而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
12、强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A、B两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D项错误。5.A由漫画可知提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代表政府的漏斗,注入代表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反映了清政府搜刮百姓,还有满足外国侵略者的内容,D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并未积极维护共和制度,他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开始谋划复辟帝制,故B项
13、错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民主政治并未真正实现,故C项错误;立宪派投机革命,保全了自己的利益,为革命留下了隐患,故D项正确。7.B由材料“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可知该事件为五四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A项错误;巴黎和会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与材料相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十
14、四年抗战的历程,与材料“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不符,故D项错误。8.D材料中广州国民政府将军政、民政和财政统一,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进行北伐战争,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已经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与其他地区军阀勾结,故C项错误。9.C“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结合当时日本侵华及国民党对红军进行“围剿”的史实,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故C项正确;红军长征的时间是19341936年,这一时期国共两党还未达成联合抗日的共识,故D项错误。10.A英美在第二次世
15、界大战中的战略焦点在欧洲,而随着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抗战实力和决心,英美看到远东地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希望,故A项正确;B项是英美改变远东政策的原因,材料问的是现象,故错误;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英国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无法体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只是英美的态度,故D项错误。11.A从题干内容看,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东部大城市的学者和文人也跟随国民政府迁徙到西南地区,使中国的文化重心转移到西南地区,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专制,也不能说明文化教育无序,所以B、C两项均错误,D项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12.B夺取“锦州”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
16、948年11月)的一部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夺取北平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一部分,在平津战役中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材料“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等与北平和平解放相符,故B项正确;夺取徐州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一部分,在淮海战役中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共同作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南京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的一部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参考答案 (1)特权: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2)成就:废除
17、了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原因:中国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3)因素: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得出英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美英两国同时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商订新约,放弃在华特权”得出中国在外交上废除了列强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8、。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时间“1943年1月11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第(3)问,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国取得了废除列强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的外交成就,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得出影响国家司法主权的因素有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14.参考答案 论题: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礼崩乐坏表明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逐步转向近代外交。举例: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1793年,坚持马戛尔尼行跪拜礼以及擅改英国外交文书,表明清政府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完全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进一步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背离了近代化的潮流。1873年,外国使节终于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反映了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是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清政府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表明,保守愚昧势力仍然强大,近代化进程面临严重阻碍。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这一过程表明,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近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