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知能提升(十一)(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中国有修史的传统,有“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一说。这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修史的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本题答案为A。【答案】A2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出,在电脑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当汉字逐渐地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
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A BC D【解析】对汉字的生疏会导致民族文化的遗失,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它的使用人数和特点没什么必然的关系。【答案】D3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有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解析】汉字和史书典籍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
3、证,故A错误;B准确地表达了史书典籍的重要性;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故C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故D错误。【答案】B4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作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A包容性 B相对稳定性C博大精深的特点 D源远流长的特点【解析】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故选D。【答案】D5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这说明了()A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B中
4、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答案】C6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会百家、兼收并蓄,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这样做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A BC D【答案】B7中华灯谜是关于中华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伴随古老的汉族文字而产生且代代流传不断完善的传统艺术。灯谜与汉字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同存共荣,成为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这表明()A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汉字的艺术C中华灯谜是传承汉字的主要方式D中华灯谜
5、艺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汉字的发展【答案】A8“蜻蜓眼”的玻璃珠源于地中海东部,其风格似乎凝聚了地中海绚丽的蓝天白云、青山白石、碧波白帆和绿窗白墙。这种玻璃珠和淡绿色的玻璃一起,由南亚传入我国先秦时期的楚国,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实例。这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玻璃之路”比“丝绸之路”大约早4个世纪。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B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特点C中华文化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D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从材料可以看出,“玻璃之路”是中华民族学习西方文化发展自己的过程,是兼收并蓄的表现,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可以排除。【答
6、案】A9多年来,徽州民居形成了具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说明()徽州建筑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我国人民自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同区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徽州民居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A BC D【答案】B10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被元朝颁布实行;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这些都说明()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
7、造的中华各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拥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A BC D【答案】C11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出现了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孟母教子”、“徐母大义”、“岳母刺字”等都体现出了“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忍辱负重、自强自立,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胸怀宽广、博爱慈悲,勤劳刻苦、维护正义,热爱和平、造福人类,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中华母亲精神”。“中华母亲精神”()是勤劳勇敢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
8、题A BC D【解析】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均可入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热爱社会主义,观点错误,应排除。故选B项。【答案】B12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的结晶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解析】解答本题时,必须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理解材料最终是要表达什么。“战争年代;和平时期”,这就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9、A项观点错误;D项观点片面;B项材料没有体现,均可排除。故选C项。【答案】C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现象,除了社会转型的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文方化腐朽思想侵蚀所致。据此回答1314题。13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长此以往,将会()削弱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破坏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损害中华民族情感A BC D【答案】B14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必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必须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必须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 BC D【答案】B15在某班一
10、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 BC D【解析】本题易错选,错在没有正确认识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正确。【答案】A16右图为2009年10月16日在济南开幕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会徽中的几何构成元素来源于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错绿松石
11、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西汉时期的“规矩纹铜镜”上的规矩纹饰;色彩取材于山东传统木板年画的颜色,其中的五色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五环色彩。这一会徽设计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又展现了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这一会徽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B中华文化的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C在兼收并蓄中进行文化发展和创新D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理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会徽的设计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博采众长,借鉴吸收了奥林匹克的五环色彩,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创新的过程,C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说法错误。【
12、答案】C17国务委员刘延东9月26日出席了“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开幕仪式。该展览重点介绍了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A BC D【解析】该展览重点介绍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故正确;是对该展览积极意义的正确表述,应入选;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18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于2009年6月12日在
13、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前会见了会议代表,他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关知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述都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19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
14、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答案】A20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18分)山东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又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山东全省17个地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旅游文化,如有滕州的墨子文化,邹城的孟子文化,曲阜的孔子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济南的泉城文化,临
15、淄的齐文化,青岛的海洋文化,梁山的水浒文化,沂蒙的赤色文化,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齐鲁旅游文化都极大地影响过和影响着中华文化。(1)运用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分析说明山东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对实现富民强省的意义。(12分)(2)有人认为,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而,弘扬中华文化,就是继承齐鲁文化。试评析这种观点。(6分)【答案】(1)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竞争力;能够将文化
16、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2)齐鲁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不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文化,既要继承包括齐鲁文化在内的优秀中华民族文化,又要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还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2(8分)北京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该园建设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在中华民族园,不仅可以欣赏传
17、统民族建筑,领略各民族风情,观看歌舞表演,购置民族工艺品,还能亲口品一品民族美食佳肴。北京中华民族园的修建保存了中国56个民族所创造的珍贵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显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知识点。【答案】(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历经波折,历久弥新,始终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
18、泯灭。(2)在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北京中华民族园的修建就是为了保存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其中的文物、典籍等等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显示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3(12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
19、升华这一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案】(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20、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4(12分)2009年7月18日,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并通过宣言。宣言指出,一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平等交流、善意沟通、互利合作、共创双赢,成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实现了两岸同胞的强烈愿望,满足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必然遭到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反对。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答案】(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2)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4)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w.w.w.k.s.5.u.c.o.m-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