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89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单元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1. 下列仪器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需要的是()A. 烧杯B. 容量瓶C. 胶头滴管D. 分液漏斗2. 分类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B.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 根据化学式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

2、应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2和CH4都是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B.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或Na2CO3C. 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水的杀菌消毒D. 鲜榨苹果汁中含有Fe2+,加入维生素C,利用其氧化性可防止苹果汁变黄4. 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B. 棕黄色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变红褐色C. 紫红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后褪色D. 浅黄色过氧化钠固体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5. 下表中物质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用途性质或原理ANa2O2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

3、剂Na2O2与CO2、H2O反应产生O2B常用铝箔作包装材料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C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线路板FeCl3与Cu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可中和胃酸A. AB. BC. CD. D6.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核外电子总数=周期序数=族序数,它们的单质或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种最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B. 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族C. 丙属于两性氧化物D.

4、 己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7. 下表中,对陈述、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陈述判断A可用pH试纸测氯水pH氯水有酸性对,对,无B将Na2O2加入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变为红色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对,错,无C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对,对,有D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对,对,有A. AB. BC. CD. D8. 已知反应:2BrO3-+Cl2=Br2+2ClO3-5Cl2+I2+6H2O=2HIO3+10HClClO3-+5Cl-+6H+=3Cl2+3H2O

5、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ClO3-BrO3-IO3-Cl2B. BrO3-Cl2ClO3-IO3-C. BrO3-ClO3-Cl2IO3-D. Cl2BrO3-ClO3-IO3-9.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均失去NA个电子B. 1molNa2O2分别CO2、H2O反应,转移的电子均为2NA个C. 5.6g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总数均为0.3NAD. 2.7g铝分别与足量的浓HNO3溶液、稀HNO3溶液反应,电子转移总数均为0.3NA10.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均

6、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A.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CuAgB.向含FeCl3蚀刻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未出现红色固体蚀刻液中一定不含Cu2+C.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有漂白性D.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入某气体中试纸变蓝该气体不一定是Cl2A. AB. BC. CD. D11.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制备Al(OH)3悬浊液:向AlCl3溶液中加过量氨水B. 制备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C. 验证H2O2是否具有氧化性:向H2

7、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观察紫红色是否褪去D. 验证反应2Fe3+2I-=2Fe2+I2是否可逆:向5mL0.1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2mL0.1molL-1KI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12.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转化为乙,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BaCl2K2CO3HClKOHCO2COCaOCDFeCuCl2ZnHClA. AB. BC. CD. D13.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

8、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有Fe2+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凹液面恰好与刻线相切14. 已知:Na2SO3+H2O+I2=Na2SO4+2HI;Cl2+2Fe2+=2Fe3+2Cl-;I2+Fe2+不反应。向含SO32-、Fe2+、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B. C. D.

9、15. 下列溶液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含大量 MnO4-的溶液中:Na+、K+、Cu2+、Fe3+B. 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C. 酸性溶液中:Ba2+、NO3-、K+、AlO2-D. 含大量 Fe3+的溶液中:NH4+、Na+、I-、OH-16. 已知还原性FCl-Br-Fe2+Br2I2,原因是;实验完毕后,关闭止水夹b,打开a、c,挤压气球,目的是 。19. 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如图1为某品牌84消毒液的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产品特点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

10、,并能灭活病毒。注意事项(1)本品易使有色衣脱色,禁止用于丝、毛、麻织物的消毒。(2)不得将本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3)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4)需稀释后使用,勿口服。(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_ 。(用化学式表示)(2)常温,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写出离子方程式: _ 。(3)某同学研究84消毒液的漂白性,实验如下。资料:84消毒液中含氯微粒主要有ClO-、Cl-、HClO;相同浓度时,HClO的氧化性强于ClO-;ORP是反映水溶液中所有物质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性,ORP值越大,氧化性越强。.向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水后,放入

11、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慢慢褪色。.向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白醋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迅速褪色。.测得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时OR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已知白醋显酸性,不具有漂白性。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_ 。实验表明,向84消毒液中加入较多稀硫酸时会产生氯气,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_ 。ORP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_ 。(4)针对不同物品的消毒,84消毒液需要稀释到不同的浓度来使用。取含次氯酸钠14.9g/L的84消毒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 mol/L。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0

12、. 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3)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4)若要检查是否有碘生成,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填序号)。水 酒精 淀粉溶液 氯化钠溶液21. 过氧化钙(CaO2)微溶于水,可作医用防腐剂、消毒剂,如图是制备CaO2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2)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CaO28H

13、2O+2NH4Cl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NH3H2O挥发、 _ 。(答1条即可)(3)待CaO28H2O结晶析出后通过 _ (填操作)分离。(4)CaO2与水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CaO2还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这体现了CaO2的 _ (填字母)性质。a.可缓慢供氧b.能吸收鱼苗呼出的CO2c.能潮解d.可抑菌(5)CaO2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CaCO3.为测定某CaO2样品的纯度,取10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得生成CO2的质量为2.2g,则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要在烧杯中进行;量取一定体

14、积的浓溶液或定容时需用胶头滴管;使溶液体积符合要求必须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需要分液漏斗,D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A错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B错误;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C错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方面的知识,涉及温室效应、饮用水的杀菌消毒、治疗胃酸的药物、维生素C等,比较基础,难度不大。【解答】A

15、.CO2和 CH4都是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A正确;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成分可以是Al(OH)3或NaHCO3等,不能用Na2CO3,故B错误;C.明矾溶于水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氢氧化铝胶体)能达到净水的目的,起不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C错误;D.维生素C有还原性,能将Fe3+还原,故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B项,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此过程中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C、D项变化过程中都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均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选B。5.【答案】D【解析】Na2O2与CO2、H2O发生反应的化

16、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因此过氧化钠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A不符合题意;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常用铝箔作包装材料,B不符合题意;用FeCl3刻制印刷铜线路板,发生的反应为Cu+2Fe3+=Cu2+2Fe2+,C不符合题意;小苏打为NaHCO3,D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X的核外电子总数=周期序数=族序数,则X为H元素,甲、戊是两种最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除甲、戊和丁外,其他都为氧化物,则Y、Z和W为氧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由甲+乙丙+丁可知丁为H2,乙为H2O,甲能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H2

17、,则甲为Fe,丙为Fe3O4,由Fe3O4和戊高温下生成Fe和一种金属氧化物可知,戊为Al,己为Al2O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Y、Z、W分别为H、O、Al和Fe元素。W为Fe,原子序数为26,Z为Al,原子序数为13,Fe的原子序数是Al的两倍,但金属性:AlFe,A错误;Z为Al,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A族,B错误;丙为Fe3O4,不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己为Al2O3,其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D正确。7.【答案】D【解析】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A错误;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将Na2O2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色,最终褪色,B错误;常

18、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C错误;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因此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正确。8.【答案】C【解析】反应中氧化剂是BrO3-,氧化产物是ClO3-;反应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HIO3;反应中氧化剂是ClO3-,氧化产物是Cl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BrO3-ClO3-Cl2IO3-,故C正确。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铁为变价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是三价铁离子,要求

19、学生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解答】A.Na元素在两种化合物中都是+1价,所以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均失去NA个电子,故A正确;B.Na2O2分别CO2、H2O反应,均是过氧化钠中的-1价氧化合价变化,1mol过氧化钠只转移1mol电子,即NA个,故B错误;C.Fe+2HCl=FeCl2+H2,2Fe+3Cl22FeCl3,所以5.6gFe与盐酸反应转移0.2NA个电子,而与Cl2反应则转移0.3NA个电子,故C错误;D.Al放入足量的冷的浓HNO3中表面会形成氧化膜而阻止反应

20、进一步发生,所以转移电子数小于0.3NA,故D错误。故选A。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难度一般,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原理即可解答,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解答】A.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说明镁能置换出铜和银,金属性活动性:MgCu,MgAg,但不能证明CuAg,故A错误;B.向含FeCl3蚀刻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未出现红色固体,由于氯化铁先反应,铁用量少,氯化铜没有发生反应,不能说明蚀刻液中一定不含Cu2+,故B错误;C.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褪色原因是次氯酸的漂白性,C

21、l2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D.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入某气体中,试纸变蓝,该气体不一定是Cl2,还可能是溴蒸汽等,故D正确。1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向AlCl3溶液中加过量氨水可制备氢氧化铝,故A正确;B.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胶体,故B错误;C.向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是因为过氧化氢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D.向5mL0.1mol

22、L-1FeCl3溶液中加入2mL0.1molL-1KI溶液,氯化铁过量,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说明2Fe3+2I-=2Fe2+I2可逆,故D错误。12.【答案】D【解析】解:A.图中只发生H2SO4与NaOH的反应,不符合图中转化,故A错误;B.KOH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K2CO3,不符合图中转化,故B错误;C.CO与CaO不反应,CaO与C不反应,不符合图中转化,故C错误;D.Fe与CuCl2反应生成Cu和氯化亚铁,Zn与CuCl2反应生成Cu和氯化锌,Zn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Fe与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HCl与氧化铜等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铜,故D正确;故选:D。本

23、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13.【答案】C【解析】解: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可能有Ag+等,故A错误;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可能有HCO3-,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则此时溶液中含有Fe3+,从而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故C正确;D.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

24、水,到凹液面恰好与刻线相切,故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以及定容时的操作,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14.【答案】C【解析】由题给反应,可知还原性:SO32-I-Fe2+,故向混合溶液中通入Cl2,首先发生反应SO32-+H2O+Cl2=SO42-+2Cl-+2H+,再发生反应2I-+Cl2=I2+2Cl-,然后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SO32-、Fe2+、I-开始反应到离子反应完毕时消耗氯气的体积。由SO32-+H2O+Cl2=SO42-+2Cl-+2H+,可知

25、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图像中氯气的体积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A错误;0.1molSO32-完全反应后,然后发生反应2I-+Cl2=I2+2Cl-,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故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2.24L,0.1mol-完全反应消耗0.05mol氯气,故0.1mol-完全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图像中氯气的体积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B错误;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0.1molI-完全反应消耗0

26、.05mol氯气,故亚铁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由2Fe2+Cl2=2Fe3+2Cl-可知,0.1molFe2+完全反应消耗0.05mol氯气,故Fe2+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0.20mol22.4L/mol=4.48L,图像中氯气的体积与计算结果一致,故C正确;SO32-、Fe2+、I-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氯气为0.20mol,产生的氯离子为0.40mol,与图像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符,故D错误。1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27、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解答】A.Na+、K+、Cu2+、Fe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MnO4-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NH4+、Fe2+能够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NO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AlO2-与

28、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Fe3+和SCN-之间发生络合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16.【答案】D【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DE段表示Fe2+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故A错误;B.溶液中n(Br-)=4mol,n(I-)=2mol,则FeBr2的物质的量为2mol,FeI2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B错误;C.BC段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而FG段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C错误;D.还原性:I-Fe2+,氯气先氧化I-,后氧化Fe2+,则反应3Cl2+6FeI2=2F

29、eCl3+4FeI3不能发生,故D正确;故选:D。还原性:I-Fe2+Br-Cl-,则向FeBr2、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AB段(通入0-1mol氯气)发生反应:2I-+Cl2=I2+2Cl-,BC段(通入1mol-2.5mol氯气)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G段(通入2.5mol-4.5mol氯气)发生反应:2Br-+Cl2=Br2+2Cl-,AB段表示I-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DE段表示Fe2+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C段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FG段表示Br-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溶液中n(I-)=2mol、n(Fe2+)=3mol,n(Br

30、-)=4mol。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计算,关键是根据离子还原性强弱明确反应先后顺序,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读图获取信息能力。17.【答案】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 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气 K1、K2 K3 将生成的CO2气体全部赶入D装置中 偏大 偏大42(n-m)11a100%【解析】解:膨松剂样品装入装置B中,样品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D中的碱石灰吸收,所以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排出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装置A中碱石灰能吸收通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再连接上

31、装置D、E,装置C中盛有浓硫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装置E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装置D充分吸收。(1)装置E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A中应加入碱石灰,用于吸收通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C中药品为浓硫酸,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气,故答案为:碱石灰;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气;连接装置后,打开铁夹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故答案为:K1、K2;K3;继续关闭铁夹K2,打开K1和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将生成的CO2气体全部

32、赶入D装置中,然后拆下装置,故答案为:将生成的CO2气体全部赶入D装置中;(2)若加热反应前不鼓入空气,会导致装置中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进入装置D,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若实验中没有E装置,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m)g,物质的量为n-m44mol,根据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n-m442mol84g/mol=42(n-m)11g,则该膨松剂的纯度为42(n-m)11a100%,故答案为

33、:42(n-m)11a100%。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装置作用分析判断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8.【答案】(1)分液漏斗(2)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3)潮湿的红布条褪色、浸有Na2S溶液的棉花出现淡黄色、浸有氯化亚铁和KSCN溶液的棉花变为红色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为蓝色、浸有NaBr溶液的滤纸变为橙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为红色最终褪色(4)氯气可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或氯气将生成的碘单质氧化成HIO3)(5)不能 该装置不能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或氯气本身也

34、能氧化I-) ; 将装置内的氯气赶入图中上方Y型管,使其完全被浓NaOH溶液吸收,减少污染【解析】(1)实验室中可代替图中添加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3)打开c、d、e,氯气逐渐进入上方Y型管中,Cl2与水结合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Cl2具有氧化性,能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能将Fe2+氧化为Fe3+,Cl2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因此可观察到潮湿的红布条褪色、浸有Na2S溶液的棉花

35、出现淡黄色、浸有氯化亚铁和KSCN溶液的棉花变为红色、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无明显现象。Cl2具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能将Br-氧化为Br2,Cl2与水结合生成HCl和HClO,石蕊遇HCl变为红色,HClO具有漂白性,因此关闭c,打开b,使氯气缓慢进入右侧Y型管中,可观察到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为蓝色、浸有NaBr溶液的滤纸变为橙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为红色最终褪色。(4)当氯气过量时,氯气可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淀粉-KI试纸逐渐变为无色。(5)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溴和氯气都能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该实验不能证明是否是溴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只能证明氧化性

36、:Cl2Br2,但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关闭b,打开a、c,挤压气球,可将气体全部压入图中上方Y型管中,使多余的氯气被浓NaOH溶液充分吸收,可减少环境污染。19.【答案】(1)NaClO;(2)Cl2+2OH-=Cl-+ClO-+H2O;(3)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的酸性大于HClO,可以与ClO-反应生成HClO,使HClO浓度增大,氧化性增强;Cl-+ClO-+2H+=Cl2+H2O;ORP的值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ORP的值越低;HClO受热分解,浓度下降,氧化性减弱;(4)0.002【解析】解:(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其化学式为NaClO,(2)氯气与NaOH溶液

3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的酸性大于HClO,可以与ClO-反应生成HClO,即CH3COOH+ClO-=CH3COO-+HClO,而相同浓度时,HClO的氧化性强于ClO-,所以加入白醋时,纸片迅速褪色,84消毒液中含有NaCl和NaClO,加入硫酸后,两者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即Cl-+ClO-+2H+=Cl2+H2O,根据图2可以看出ORP的值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ORP的值下降的越快,其可能的原因就是次氯酸受热分解,即2HClO=2HCl+O2,导致HCl

38、O的浓度下降,氧化性减弱,(4)14.9g/L的84消毒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则浓度变为原来的1100倍,即0.149g/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149g74.5g/mol1L=0.002mol/L。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图象,找出问题的能力,“84”消毒液的成分、制取方法、具有的性质,HClO的强氧化性、不稳定性、弱酸性等,属于基本知识,基础题型,难度中等。20.【答案】(1);(2)1:5; (3)0.3mol; (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规律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答】(1)氧

39、化还原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中,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5,电子转移情况如下:;(2)氧化还原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中,KI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3)在上述反应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是3mol,所以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0.3mol;(4)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则若要检查是否有碘生成,所用的试剂为淀粉溶液,故正确。21.【答案】(1)CaCO3+2H+=Ca2+H2O+CO2(2)CaCl

40、2+2NH3H2O+H2O2+6H2O 防止过氧化氢分解(或降低温度以降低产物的溶解度而析出CaO28H2O)(3)过滤(4)2CaO2+2H2O=2Ca(OH)2+O2 abd(5)50%【解析】解:(1)步骤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过程,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2)步骤中CaCl2溶液和氨水、H2O2反应得到CaO28H2O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6H2O=CaO28H2O+2NH4Cl,冰水浴有降温作用

41、,可防止H2O2受热分解、氨水中的氨气受热挥发,降低温度以降低产物的溶解度而析出CaO28H2O,故答案为:CaCl2+2NH3H2O+H2O2+6H2O;防止过氧化氢分解(或降低温度以降低产物的溶解度而析出CaO28H2O);(3)CaO28H2O结晶析出后,可用过滤方法除去NH4Cl而得到CaO28H2O,故答案为:过滤;(4)CaO2类似于Na2O2的性质,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a.CaO2与水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可缓慢供氧,故a正确;b.CaO2类似于Na2O2的性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能吸收鱼苗呼出

42、的CO2,故b正确;c.CaO2能与水反应,不是潮解,故c错误;d.CaO2类似于Na2O2的性质,也具有强氧化性,可抑菌,故d正确;故答案为:2CaO2+2H2O=2Ca(OH)2+O2;abd;(5)根据C原子守恒有CaCO3CO2,n(CaCO3)=n(CO2)=2.2g44g/mol=0.05mol,m(CaCO3)=nM=0.05mol100g/mol=5g,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10g-5g10g100%=50%,故答案为:50%。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性质与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能力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