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89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1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对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进行了中国表达。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2、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予以阐释。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亘古有之,与之相伴的则是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取景框”,以此评判其他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其他人群、组织、民族或文化形态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从深层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晚近以来,几乎成为偏见和曲解代名词的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

3、已经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着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高下”“优劣”文化评判框架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超越,正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长久以来,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他者是敌手”的冷战思维,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只是,形成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既能平衡民族利益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与宗教多元并存,在漫长的数千年文明史中,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

4、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差异相融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而其内含的“道法自然”“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理念,则为今天全球意义上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民族交往、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法论。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

5、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从而隐性地取消了各个文化传统之间对等的地位,使得霸权主义再度有可乘之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总结起来即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对未

6、来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时代新诠释。B. 种族中心主义观念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他者之上,直接导致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做支撑,是能够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D. 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本论部分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较为细致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B. 文章以种族中心主义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文明发展的诉求,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C. 文章借助引用

7、论证,罗列了中国哲学中的多个观点,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D. 文章以历史上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具体事例,从反面证明了共识和自律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关系,更符合国际秩序的主流要求,能够满足文明发展的诉求。B. 中国哲学中的许多观点能够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启迪。C. 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D. “普遍性”的价值需要普遍性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强势文化做单一的评判者。(二)

8、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他,曾与著名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一起在非洲考察黑猩猩等野生动物;他,在越南和老挝边境发现了体积庞大的剑角牛,这被誉为“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他,行走于中国的野生丛林,自称“鸟人”、会说鸟语,编写被观鸟人视若“圣经”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他就是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英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约翰马敬能(JohnMacKinnon)博士。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几近四十载,足迹遍布亚洲的森林、高原、湿地。不久前,记者在昆明举办的“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系列活动中采访了他。记者:马敬能博士,在过去的百年里,人类新发现的哺乳动物总共

9、只有10种,而其中3种就与您的发现有关。您一定有什么非常的禀赋能够较常人更能接近野生动物?马敬能博士:的确,我对大自然有种特殊的感知力。这源于幼时在寄宿学校深夜熟睡中遭遇的一场大火,当时我惊醒过来后非常害怕,在滚滚浓烟中四处夺门,最终逃出,从此落下个毛病,夜里总是睡不踏实,星点动静就会醒来,而这种敏感倒十分利于丛林中对野生动物的搜索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别人忽略的东西。比如一次很多人进入森林寻找红猩猩,可总也找不着,而我刚入丛林,就听到了红猩猩特别的动静。从小我就不像自己的四位姐妹喜欢宠物那样的小动物,而关注大一些可怕的野生动物,像蜥蜴、老鹰、蛇之类。12岁时,我参加了一个非政府组织举办的鼓励年轻

10、人接近大自然的夏令营活动,接触到一些有关地质、自然生态方面的知识,由此对大自然萌生浓厚兴趣,以至大学期间,酷爱自然历史,一心想去自然保护区工作,向往怀有孩童般的心情去体验发现的喜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禀赋”吧。记者:我很喜欢读您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很多网友也留言称赞这是一本非常棒的工具书。书中记载了1288种野生鸟,向读者图文并茂地介绍如何识别鸟类的简单方法。这个收集记录的工作一定很困难吧?马敬能博士:我觉得自己是森林中的“鸟人”。我能够模仿各种稀有鸟类的叫声,并知晓那些“语言”的含义,鸟有它们的生活和情感。我就是个记录者。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必要整理中国这个区域里活动的鸟的情况。记者:马敬能

11、博士,您的右手曾经受过伤吗?马敬能博士:在原始森林里难免会遭遇大象、悍熊的袭击,有时还得搏斗,这个小拇指是被一头野猪咬去了。记者:您害怕过吗?马敬能博士:当然,也有害怕的时候,但这不重要。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那里总有非常全新的东西,每次的发现都令人兴奋不已。我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害怕了。记者:马敬能博士,您从1986年起就在中国致力于自然保护研究,你对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心得?马敬能博士:打个比喻,物种就像图书馆藏有1万本同样的书;生物多样性则像图书馆拥有一万册不同种类的书,经济价值不变,但其知识价值相当不同。同理,森林里只栽一种树与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是不一样的。生态系统正如一幢房子,门、窗等

12、部件被取走得越多,它就越脆弱。我编了一本关于中国哺乳动物的书,收集了488种哺乳动物。事实上,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识别比对鸟类的识别更困难。要把它们逮住,近距离地观察其牙齿、身体结构等。在中国,光鼠类就有30多种。而只有充分了解自然中动植物的特性,才能谈到如何去保护它们。自然保护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科技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年轻的生物学家对实地考察不感兴趣,喜欢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如DNA检测等来开展研究,这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科技的应用有时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不再关注一些根本的东西,就像计算机可能会摧毁我们的生活。但即使没有电脑、GPS、远程控制系统,也可

13、以很好地开展保护工作。不要对自然过多人工干预,要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能量,然后去做一些大自然想做之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和自然的斗争将永远继续下去,而大自然始终会战胜,返回到其原本想要走的轨道当中。(摘编自大自然魅力无穷访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约翰马敬能,科技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禀赋和成就的问题,马敬能博士表示自己确实拥有非比常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帮助他更好地发现野生动物。B. 被问到收集整理上千种野生鸟类资料的困难性时,马敬能博士认为兴趣和责任可以促使自己完成困难的工作。C. 面对有关

14、受伤的手的询问,马敬能博士表示恐惧与发现的兴奋相比,恐惧是可以战胜的。D. 在回答生物多样性内涵问题时,马敬能博士表示科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用处,甚至会分散保护者的注意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敬能博士的经历可以证明年少时产生的兴趣会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B. 马敬能博士撰写鸟类、哺乳动物博物学书籍,旨在呈现自己的发现的价值和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C. 马敬能博士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多样”,他用图书馆藏书的两种类型来证明这个观点。D. 采访围绕学者和科研两个维度展开,既关注到学者开展研究的个人素质,又着眼于学者在科研工作

15、中的特殊经历,更为读者呈现出马博士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个人心得。6. 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云南冬天的树林于坚在冬天,云南的树一片苍绿。无论是叶子阔大的树,还是叶子尖细的树,抑或叶子修长的树,都是绿的,只是由于气温不同,所以绿色有深有浅,有轻有重。从云南群山的某一座山峰往下望去,只见一片葱茏,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偶尔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一直到3月份,这无边无际的绿色也不落去,它直接在树上转为了春天的嫩绿。然而,树叶同样会在云南死去。树叶永

16、远,每一个月份都在死去。在最喧嚣、最明亮、最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也会看到一两片叶子,几百片叶子,从某棵树上不祥地落下来,但你永远看不到它们全体死去,看不见它们作为集体,作为“树叶”这个词的死亡。常常是,它们在每一个季节都活着,在云南所有树木的树冠的附近,保持着绿色,像永远丧失了飞翔功能的鸟群。死,永远只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一齐死去。每一片叶子的死亡,仅仅是这片叶子的死亡,它可以在任何年代、任何季节、任何钟点内,它并不指望自己的离去同时也是一整个季节的结束。因此,死亡本身是一次选择。连绵不断的死亡和连绵不断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个季节共存,死去的像存在的一样

17、灿烂而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在云南冬天的山中,忽然看到一簇色彩斑斓的红叶,人会感到触目惊心、热泪盈眶。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它忽然就离开了那绿色的属性,离开了它的“本质”,离开了树干上那无边无际的集体,选择了它自己内在的、从未裸露过的深红或者褐黑。它落下来,从本该为世界所仰视的地方,落到会被某种践踏所抹去的地方。它并不在乎这种处境的变化,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在秋天或者夏天,在黎明或者正午,在它自己的时间内,这片树叶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像一只金蝶。但它并不是金蝶,它只是一片离开了树和绿色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炫耀自身、进而

18、索取花粉的愿望。它只是要往下去。不论那里是水还是泥土,是石头还是空地。一片叶子自有它自己的落下。这不是一块石头或一只蜂鸟的落下,不是另一片叶子的落下: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种动作。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冬天,当整个世界都被北方那巨大的整体的死亡所笼罩,当人们沉浸在对乌鸦、雪和西风的体验或回忆中,在云南,有几片叶子在12月31日下午4点10分51秒落下。它们所往不同,一片在山冈的斜坡上,一片在豹子洞穴的边缘,有

19、两片在树的根部,还有几片,踩着风梢过了红色沼泽。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中,心情是一种归家的心情。生命和死亡,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各有自己的位置。在树上的并不暗示某种攀登、仰视的冲动;在树下的并没有被抛弃的寂寞。在这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躺下了,在好日子,进入林子深处,在松树叶或者老桉树叶的大床上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躺在那儿,仰望散漫在树干和叶子之间的光束和雾片;仰望在树叶间露出的斑斑蓝宝石天空,像处于一簇水草底下的虾,周围、上下全是树叶,生的和死的同样丰满、同样拥挤、同样辉煌。松开四肢、松开肺、松开心

20、脏和血管,松开耳孔、鼻孔、毛孔,让树皮的气味,汁液和草浆的气味,马鹿和熊的气味,松鼠和蛇的气味灌进去,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倾听无以命名的声音。有什么在落叶上“沙沙沙”地走,没有脚踵地走,那“沙沙沙”也不是声音,不能模仿,不能复述,只能倾听。你最后连倾听也放弃了,你进入到那声音中,和那声音在一个内部,你像你身子下面那黑暗中的土层一样,和根,和根周围的土、水、昆虫在一起。你们并没意识到“在”,只是在着,在那儿,冬天,山中的某处。躺在那儿,看光。看光怎样渐次向事物的西部移去,直到它们全被磨秃,最后只剩下一些蓝色的绒毛,布满树干和天空。星子在云南树林之上的冬天里,地开始潮湿,不能躺了,站起来,顺明月底下

21、的山林漫步,到处是童话般的小光。这包括萤火虫和不同物体对月光的回应,一切事物的形都丧失了,只有光在不同的亮处、明处、晦处、暗处,不同的方位,把原来已被命名的事物打散,组合成一些圆的、方的,看上去像是一些新事物的轮廓。那时候才21点,你离去,回头望望,那一片耸起在星夜中的黑暗的东西,是你无以言说的东西。但它在着,不需要言说。它在那儿,云南12月份的天空下。那时,世界的思想里充满了寒冷和雪。而它在那儿,在世界的念头之外,在明朗的高处,结实、茂盛,充满汁液。在那儿,阴暗的低处,干燥、单薄、灿烂而易碎。在那儿,云南的冬天,那山冈上的树林上。(有删减)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22、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描述了云南树木的温暖和葱郁,而后却关注树叶的死亡,呈现了对自然忠实的表达和思考。B. 文中对落叶时间和落点的精确记录,正是对以往笼统的落叶观感的颠覆,表明作者尊重每一片叶子的行动过程,提倡认真投入地去体认一片树叶的落下。C. “躺下”不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观察的视角,而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大去欣赏自然、尊重自然。D. 作者以他独特的方式说出了自然的神奇,同时文末的“无以言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语言在表达自然时的粗糙与苍白,进而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谦卑。8. 对于树叶的死亡,作者做了详尽的观察和描绘。请概括树叶死亡的特征。9. 文章力求客观

23、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避免主观的想象与夸张。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

24、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

25、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选自汉书)【注】亚父: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端悫(qu):正直诚谨。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B.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C.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

26、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D.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思是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后文的“就第”则指免职回家。B. 大司空,汉代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C. 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D. 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

27、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贞侯、成帝、哀帝和平帝都属于褒赞的谥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B. 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傅太后就不想他辅政,致使皇上没让傅喜担任大司马之职。C. 傅喜反对傅太后称尊,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不得已,就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傅喜,但傅喜没有顺从。D. 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在长安奉朝请。13. 把

2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王维汉主离宫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阳开。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新丰树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骑回。闻道甘泉能献赋,悬知独有子云才。注寓目:目之所见。露台,露天台榭,造价高昂。甘泉赋,扬雄所作,颂中有讽。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总写宫殿的景象,宫室连绵,覆盖半个秦川,夕阳下愈发壮观宏丽。B. 颔联“尽是”写红旗之多,“翻从”写流水之态,

29、措辞浅白而别有深意。C. 颈联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图景:路人在林荫道散步,打猎的人满载而归。D. 诗歌紧扣题中的“寓目”来描写景物,远近结合,色彩丰富,诗中有画。15. 诗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从空间的角度极言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2)劝学中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们社日迎神赛社的场景,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的两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0、小题。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因其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商代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沉睡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_。甲骨文发现的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在孤寂、琐碎、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发掘和研究当中_,用他们的成果,去追溯和解读中华文明的内核与源头。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中,甲骨文研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新的时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值得我们倍加_。为了

31、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在发掘清理甲骨的程序和工具、甲骨文的普查和采集,甲骨文的破译与著录、甚至甲骨文的科普与推广等方面,都需要_,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而文字的传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视野 坚定不移 珍视 博采众长B. 视线 坚定不移 吝惜 集思广益C. 视野 坚持不懈 珍视 集思广益D. 视线 坚持不懈 吝惜 博采众长18.

3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更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B.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C.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还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D. 甲骨文研究不再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的是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 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得汉字更具生

33、命力C. 而汉字更具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D. 而由于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汉字更具生命力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听障儿童走在路上会背上橙色书包。_,而是表达一种关爱。或许,贴“标签”意味着身份被泄漏,一些听障儿童并不愿意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但在现有慈善条件下,_。诚然,“无差别对待”更有利于保护听障儿童的权益,但不谈现实、不谈条件,只谈理想,毕竟只是空中楼阁。_,但它或许能成为引导社会关注听障儿童权益的重要一步,社会还需要对此多一点等待的耐心和宽容。21.

34、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具有表音表意特征,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古文字及字义,参考示例,任选三字描述其形体结构与字义。 示例1: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人: 侧面垂臂而立,天地万物灵长。示例2: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中: 旌旗插城口,不偏不倚大道之体。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说文解字: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零其间也。雨:说文解字: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快乐的主要来

35、源”的网络评选中,年轻人最喜欢的9件事分别为“磕CP”、点外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材料二:蒋勋回忆青年时代时说:“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个时候台湾经济很穷困,可是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对生命充满了梦想。我会在台风要来了,约几个同学骑脚踏车去环岛。那个青少年的那种快乐、冒险,然后去行走于台湾这个岛屿的个个乡镇。我每次到了这些小镇,我都觉得被这些当地人感动。”已是高中生的你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给你的初中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2012021学年度上

36、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对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进行了中国表达。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予以阐释。从本质

37、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亘古有之,与之相伴的则是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取景框”,以此评判其他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其他人群、组织、民族或文化形态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从深层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晚近以来,几乎成为偏见和曲解代名词的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已经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

38、同体,内含着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高下”“优劣”文化评判框架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超越,正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长久以来,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他者是敌手”的冷战思维,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只是,形成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既能平衡民族利益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与宗教多元并存,在漫长的数千年文明史中,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

39、多元一体、差异相融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而其内含的“道法自然”“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理念,则为今天全球意义上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民族交往、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法论。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

40、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从而隐性地取消了各个文化传统之间对等的地位,使得霸权主义再度有可乘之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总结起来即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对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时代新诠释。

41、B. 种族中心主义观念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他者之上,直接导致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做支撑,是能够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D. 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本论部分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较为细致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B. 文章以种族中心主义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文明发展的诉求,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C. 文章借助引用论证,罗列了中国哲学中的多个观点,

42、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D. 文章以历史上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具体事例,从反面证明了共识和自律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关系,更符合国际秩序的主流要求,能够满足文明发展的诉求。B. 中国哲学中的许多观点能够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启迪。C. 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D. “普遍性”的价值需要普遍性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强势文化做单一的评判者。【答案】1. C 2. D 3. C(二

4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他,曾与著名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一起在非洲考察黑猩猩等野生动物;他,在越南和老挝边境发现了体积庞大的剑角牛,这被誉为“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他,行走于中国的野生丛林,自称“鸟人”、会说鸟语,编写被观鸟人视若“圣经”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他就是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英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约翰马敬能(JohnMacKinnon)博士。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几近四十载,足迹遍布亚洲的森林、高原、湿地。不久前,记者在昆明举办的“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系列活动中采访了他。记者:马敬能博士,在过去的百年里,人类新发现的哺乳动物总

44、共只有10种,而其中3种就与您的发现有关。您一定有什么非常的禀赋能够较常人更能接近野生动物?马敬能博士:的确,我对大自然有种特殊的感知力。这源于幼时在寄宿学校深夜熟睡中遭遇的一场大火,当时我惊醒过来后非常害怕,在滚滚浓烟中四处夺门,最终逃出,从此落下个毛病,夜里总是睡不踏实,星点动静就会醒来,而这种敏感倒十分利于丛林中对野生动物的搜索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别人忽略的东西。比如一次很多人进入森林寻找红猩猩,可总也找不着,而我刚入丛林,就听到了红猩猩特别的动静。从小我就不像自己的四位姐妹喜欢宠物那样的小动物,而关注大一些可怕的野生动物,像蜥蜴、老鹰、蛇之类。12岁时,我参加了一个非政府组织举办的鼓励年

45、轻人接近大自然的夏令营活动,接触到一些有关地质、自然生态方面的知识,由此对大自然萌生浓厚兴趣,以至大学期间,酷爱自然历史,一心想去自然保护区工作,向往怀有孩童般的心情去体验发现的喜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禀赋”吧。记者:我很喜欢读您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很多网友也留言称赞这是一本非常棒的工具书。书中记载了1288种野生鸟,向读者图文并茂地介绍如何识别鸟类的简单方法。这个收集记录的工作一定很困难吧?马敬能博士:我觉得自己是森林中的“鸟人”。我能够模仿各种稀有鸟类的叫声,并知晓那些“语言”的含义,鸟有它们的生活和情感。我就是个记录者。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必要整理中国这个区域里活动的鸟的情况。记者:马敬

46、能博士,您的右手曾经受过伤吗?马敬能博士:在原始森林里难免会遭遇大象、悍熊的袭击,有时还得搏斗,这个小拇指是被一头野猪咬去了。记者:您害怕过吗?马敬能博士:当然,也有害怕的时候,但这不重要。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那里总有非常全新的东西,每次的发现都令人兴奋不已。我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害怕了。记者:马敬能博士,您从1986年起就在中国致力于自然保护研究,你对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心得?马敬能博士:打个比喻,物种就像图书馆藏有1万本同样的书;生物多样性则像图书馆拥有一万册不同种类的书,经济价值不变,但其知识价值相当不同。同理,森林里只栽一种树与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是不一样的。生态系统正如一幢房子,门、窗

47、等部件被取走得越多,它就越脆弱。我编了一本关于中国哺乳动物的书,收集了488种哺乳动物。事实上,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识别比对鸟类的识别更困难。要把它们逮住,近距离地观察其牙齿、身体结构等。在中国,光鼠类就有30多种。而只有充分了解自然中动植物的特性,才能谈到如何去保护它们。自然保护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科技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年轻的生物学家对实地考察不感兴趣,喜欢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如DNA检测等来开展研究,这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科技的应用有时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不再关注一些根本的东西,就像计算机可能会摧毁我们的生活。但即使没有电脑、GPS、远程控制系统,也

48、可以很好地开展保护工作。不要对自然过多人工干预,要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能量,然后去做一些大自然想做之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和自然的斗争将永远继续下去,而大自然始终会战胜,返回到其原本想要走的轨道当中。(摘编自大自然魅力无穷访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约翰马敬能,科技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禀赋和成就的问题,马敬能博士表示自己确实拥有非比常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帮助他更好地发现野生动物。B. 被问到收集整理上千种野生鸟类资料的困难性时,马敬能博士认为兴趣和责任可以促使自己完成困难的工作。C. 面对有

49、关受伤的手的询问,马敬能博士表示恐惧与发现的兴奋相比,恐惧是可以战胜的。D. 在回答生物多样性内涵问题时,马敬能博士表示科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用处,甚至会分散保护者的注意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敬能博士的经历可以证明年少时产生的兴趣会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B. 马敬能博士撰写鸟类、哺乳动物博物学书籍,旨在呈现自己的发现的价值和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C. 马敬能博士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多样”,他用图书馆藏书的两种类型来证明这个观点。D. 采访围绕学者和科研两个维度展开,既关注到学者开展研究的个人素质,又着眼于学者在科研工

50、作中的特殊经历,更为读者呈现出马博士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个人心得。6. 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B 6. 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成就、经历和作品,关心对方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观点,尤其熟悉作品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能用贴近被采访者的话题,营造对话氛围:选择被采访者最熟悉的亲近野生动物的话题,细心观察到被采访者的受伤的右手而引入问题;逐步深入地提问:从个人禀赋问起,问到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最后问到被采访者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云南冬天的树林于坚在冬天,云南的树一片苍绿。无论是叶子

51、阔大的树,还是叶子尖细的树,抑或叶子修长的树,都是绿的,只是由于气温不同,所以绿色有深有浅,有轻有重。从云南群山的某一座山峰往下望去,只见一片葱茏,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偶尔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一直到3月份,这无边无际的绿色也不落去,它直接在树上转为了春天的嫩绿。然而,树叶同样会在云南死去。树叶永远,每一个月份都在死去。在最喧嚣、最明亮、最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也会看到一两片叶子,几百片叶子,从某棵树上不祥地落下来,但你永远看不到它们全体死去,看不见它们作为集体,作为“树叶”这个词的死亡。常常是,它们在每一个季节都活着,在云南所有树木的树冠

52、的附近,保持着绿色,像永远丧失了飞翔功能的鸟群。死,永远只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一齐死去。每一片叶子的死亡,仅仅是这片叶子的死亡,它可以在任何年代、任何季节、任何钟点内,它并不指望自己的离去同时也是一整个季节的结束。因此,死亡本身是一次选择。连绵不断的死亡和连绵不断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个季节共存,死去的像存在的一样灿烂而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在云南冬天的山中,忽然看到一簇色彩斑斓的红叶,人会感到触目惊心、热泪盈眶。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它忽然就离开了那绿色的属性,离开了它的“本质”,离开了树干上那无边无际的集体,选择了它自己内在的、从未裸

53、露过的深红或者褐黑。它落下来,从本该为世界所仰视的地方,落到会被某种践踏所抹去的地方。它并不在乎这种处境的变化,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在秋天或者夏天,在黎明或者正午,在它自己的时间内,这片树叶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像一只金蝶。但它并不是金蝶,它只是一片离开了树和绿色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炫耀自身、进而索取花粉的愿望。它只是要往下去。不论那里是水还是泥土,是石头还是空地。一片叶子自有它自己的落下。这不是一块石头或一只蜂鸟的落下,不是另一片叶子的落下: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

54、,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种动作。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冬天,当整个世界都被北方那巨大的整体的死亡所笼罩,当人们沉浸在对乌鸦、雪和西风的体验或回忆中,在云南,有几片叶子在12月31日下午4点10分51秒落下。它们所往不同,一片在山冈的斜坡上,一片在豹子洞穴的边缘,有两片在树的根部,还有几片,踩着风梢过了红色沼泽。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中,心情是一种归家的心情。生命和死亡,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各有自己的位置。在树上的并不暗示某种攀登、仰视的冲动;在树下的并没有被抛弃的寂寞。在这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中,唯一的愿

55、望就是躺下。躺下了,在好日子,进入林子深处,在松树叶或者老桉树叶的大床上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躺在那儿,仰望散漫在树干和叶子之间的光束和雾片;仰望在树叶间露出的斑斑蓝宝石天空,像处于一簇水草底下的虾,周围、上下全是树叶,生的和死的同样丰满、同样拥挤、同样辉煌。松开四肢、松开肺、松开心脏和血管,松开耳孔、鼻孔、毛孔,让树皮的气味,汁液和草浆的气味,马鹿和熊的气味,松鼠和蛇的气味灌进去,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倾听无以命名的声音。有什么在落叶上“沙沙沙”地走,没有脚踵地走,那“沙沙沙”也不是声音,不能模仿,不能复述,只能倾听。你最后

56、连倾听也放弃了,你进入到那声音中,和那声音在一个内部,你像你身子下面那黑暗中的土层一样,和根,和根周围的土、水、昆虫在一起。你们并没意识到“在”,只是在着,在那儿,冬天,山中的某处。躺在那儿,看光。看光怎样渐次向事物的西部移去,直到它们全被磨秃,最后只剩下一些蓝色的绒毛,布满树干和天空。星子在云南树林之上的冬天里,地开始潮湿,不能躺了,站起来,顺明月底下的山林漫步,到处是童话般的小光。这包括萤火虫和不同物体对月光的回应,一切事物的形都丧失了,只有光在不同的亮处、明处、晦处、暗处,不同的方位,把原来已被命名的事物打散,组合成一些圆的、方的,看上去像是一些新事物的轮廓。那时候才21点,你离去,回头

57、望望,那一片耸起在星夜中的黑暗的东西,是你无以言说的东西。但它在着,不需要言说。它在那儿,云南12月份的天空下。那时,世界的思想里充满了寒冷和雪。而它在那儿,在世界的念头之外,在明朗的高处,结实、茂盛,充满汁液。在那儿,阴暗的低处,干燥、单薄、灿烂而易碎。在那儿,云南的冬天,那山冈上的树林上。(有删减)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描述了云南树木的温暖和葱郁,而后却关注树叶的死亡,呈现了对自然忠实的表达和思考。B. 文中对落叶时间和落点的精确记录,正是对以往笼统的落叶观感的颠覆,表明作者尊重每一片叶子的行动过程,提倡认真投入地去体认一片树叶的落

58、下。C. “躺下”不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观察的视角,而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大去欣赏自然、尊重自然。D. 作者以他独特的方式说出了自然的神奇,同时文末的“无以言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语言在表达自然时的粗糙与苍白,进而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谦卑。8. 对于树叶的死亡,作者做了详尽的观察和描绘。请概括树叶死亡的特征。9. 文章力求客观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避免主观的想象与夸张。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答案】7. C 8. 死亡没有固定的时间,死和生连绵共存。树叶不会集体性死亡,树叶的死亡是单一自愿的选择,是对自身的把握。树叶的死亡是辉煌的,单纯而不功利的。 9. 多用动词,动态

59、描绘树叶的状态。写一片树叶落下的全过程时用“离开”“落下”“腾飞”描写准确细腻。调动多种感官体验,细致入微地描写自然。从视觉、嗅觉、听觉和知觉四个角度写人躺在那儿享受着林中的形、色、光、味、音。注重细节的描绘。关于下落的地方,文中描写到可能会在山冈的斜坡上、豹子洞穴的边缘、树的根部或者红色沼泽。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

60、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

61、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选自汉书)【注】亚父: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端悫(qu):正直诚谨。10.

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B.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C.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D.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思是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后文的“就第”则指免职回家。B. 大司空,汉代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改为“司

63、空”,掌水土事。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C. 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D. 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贞侯、成帝、哀帝和平帝都属于褒赞的谥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B. 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傅太后就不想他辅政,致使皇上没让傅喜担任大

64、司马之职。C. 傅喜反对傅太后称尊,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不得已,就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傅喜,但傅喜没有顺从。D. 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在长安奉朝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人数百万的军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用来使得项羽疏远范增。(2)(傅喜)虽然与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

65、属关系,但最终没有屈从不正确的旨意,耿介正直,坚守气节,因此应将他驱逐回(他的)封国。(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王维汉主离宫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阳开。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新丰树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骑回。闻道甘泉能献赋,悬知独有子云才。注寓目:目之所见。露台,露天台榭,造价高昂。甘泉赋,扬雄所作,颂中有讽。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总写宫殿的景象,宫室连绵,覆盖半个秦川,夕阳下愈发壮观宏丽。B. 颔联“尽是”写红旗之多,“翻从”写流水之态,措辞浅白而别有深意。C. 颈联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图景:路人在林荫道散步,打

66、猎的人满载而归。D. 诗歌紧扣题中的“寓目”来描写景物,远近结合,色彩丰富,诗中有画。15. 诗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属和韦郎,表达友情;夸赞韦郎才比扬雄;期待韦郎写出传世佳作。(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从空间的角度极言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2)劝学中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们社日迎神赛社的场景,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的两句是:“_,_。”【答案】 (1). 寄蜉蝣

67、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吾尝跂而望矣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因其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商代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沉睡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_。甲骨文发现的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在孤寂、琐碎、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发掘和研究当中_,用他们的成果,去追溯和解读中华文明的内核与源头。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在

6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中,甲骨文研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新的时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值得我们倍加_。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在发掘清理甲骨的程序和工具、甲骨文的普查和采集,甲骨文的破译与著录、甚至甲骨文的科普与推广等方面,都需要_,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而文字的传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

69、的一项是( )A. 视野 坚定不移 珍视 博采众长B. 视线 坚定不移 吝惜 集思广益C. 视野 坚持不懈 珍视 集思广益D. 视线 坚持不懈 吝惜 博采众长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更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B.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C.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还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D. 甲骨文研究不再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

70、密相关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的是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 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C. 而汉字更具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D. 而由于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汉字更具生命力【答案】17. C 18. A 19. B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听障儿童走在路上会背上橙色书包。_,而是表达一种关爱。或许,贴“标签”意味着身份被泄漏,一些听障儿童并不愿意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但在现有慈善条

71、件下,_。诚然,“无差别对待”更有利于保护听障儿童的权益,但不谈现实、不谈条件,只谈理想,毕竟只是空中楼阁。_,但它或许能成为引导社会关注听障儿童权益的重要一步,社会还需要对此多一点等待的耐心和宽容。【答案】 (1). 这并不是为他们贴“标签” (2). 隐藏身份与安全出行尚难兼顾 (3). 橙色书包并不完美21.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具有表音表意特征,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古文字及字义,参考示例,任选三字描述其形体结构与字义。 示例1: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人: 侧面垂臂而立,天地万物灵长。示例2: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中:

72、 旌旗插城口,不偏不倚大道之体。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说文解字: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零其间也。雨:说文解字: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答案】大:张开双臂双腿而立,顶天立地一成人。天:头顶无边苍弯,至高无上大之首。雨:水自云中滑落,天布恩泽润万物。旦:太阳从地面升起,破晓明光天地分。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快乐的主要来源”的网络评选中,年轻人最喜欢的9件事分别为“磕CP”、点外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材料二:蒋勋回忆青年

73、时代时说:“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个时候台湾经济很穷困,可是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对生命充满了梦想。我会在台风要来了,约几个同学骑脚踏车去环岛。那个青少年的那种快乐、冒险,然后去行走于台湾这个岛屿的个个乡镇。我每次到了这些小镇,我都觉得被这些当地人感动。”已是高中生的你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给你的初中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亲爱的老师:您好!有一段时间没见您了,一切都好吧?偶然的一次,在网上看到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快乐的主要来源”的网络评选,年轻人最喜欢的9件事分别为“磕CP”、点外

74、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看到结果,非常惊讶。我们当代青年,快乐的源泉如此干涸。很多青年追求如此佛系。我们到底该如何规划有意义的青春呢。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

75、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当代年轻人最喜欢的9件事分别为“磕CP”、点外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诚应诫止之。“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于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此致敬礼您的学生2021年3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