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8670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 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用S型细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C. 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D. 格里菲思用活R型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用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R

2、型细菌转化会为S型细菌,且R型细菌自身也会繁殖,因此能培养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B正确;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已失去,所以与活R型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C错误;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2.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B. 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 搅拌不充分会使

3、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 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答案】B【解析】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作出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A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代表标记的DNA组成的新的噬菌体会存在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错误。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C正确。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到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到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D正确。【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 下图表

4、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 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既容易断裂又容易生成,所以DNA稳定性与之无关D. 该DNA片段有两种碱基配对方式,四种脱氧核苷酸【答案】D【解析】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图中组成的胞嘧啶、脱氧核糖与磷酸不属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既容易断裂又容易生成,所以DNA稳定性与之关系不大,C错误;该DNA片段有四种脱氧核苷酸,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D正确。4.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

5、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多是(不考虑交叉互换)A. 2B. 4C. 8D. 16【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知识点为DNA复制方式。亲代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连续有丝分裂4次,得到的子代DNA共4*24=64个,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中含有32P的DNA共有8个,因此含有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多为8个。5.有关等位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的碱基对序列有差异B. 位于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C. 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D.

6、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即碱基对序列有差异,A正确;位于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是相同的基因,B错误;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C正确;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正确。6.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是( )A.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B.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C.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D.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详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从复杂到的简单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C。【点睛】注意“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四者的包含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下图显示了果蝇某一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所处位置,该图能表明 ( )A. 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B. 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C. 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 该染色体上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

8、能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A错误;由图可知,染色体上绝大多数片段不是基因,B错误;图解显示,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它们不属于等位基因,C错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故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9、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图解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 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答案】B【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正确;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错误;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核糖体中没有DNA,错误;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DNA分子每一个片段不都是一个基因,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故选B。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

11、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A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C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 )A. 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B.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答案】B【

12、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B正确。A是基因功能,错。C是基因与染色体关系,错。D是蛋白质结构,错。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1. 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它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过程B. 它首先由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C.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可能从RNA传向DNAD. 遗传信息最终要传向蛋白质,使其表达【答案】C【解析】A、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DNARNA蛋白质,A正确;B、中心法则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B正确;C、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可能从RN

13、A传向DNA,为逆转录过程,C错误;D、遗传信息最终要传向蛋白质,使其表达,D正确。【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2.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 若图1的中A占23、U占25,则DNA片段中A占25C. 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D. 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大多数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过程【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转录过程,即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相当于图3的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项正确;图1的代表mRNA,在mRNA 中,A占23

14、%、U 占25%,则A+U48%,由此可推知,DNA 分子中 A+T48%,又因 AT,所以,AT24%,B项错误;图2表示翻译过程,相当于图三的过程,该过程以 mRNA(核糖核酸)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C项正确;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为转录和翻译,DNA复制只发生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 RNA 病毒感染的生物体细胞内,D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心法则提出及其发展【名师点睛】1根据mRNA中碱基数量计算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mRNA中的碱基相当于DNA中非模板链的碱基,只是前者的碱基U相当于后者中的碱基T,其余的均相同。所以

15、,有关mRNA中碱基数量计算,可先将mRNA的碱基转换成DNA中的非模板链中的碱基,然后依据上述公式计算。2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1)从模板分析: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2)从原料分析: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3)从产物分析: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如果产物为RNA,生

16、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13.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某些病毒能以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的一条链B. 密码子是指转运RNA分子中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C. 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携带D. 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是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答案】B【解析】逆转录只在某些病毒中才会发生,它是指以RNA为模板和合成DNA的过程,A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指mRNA分子中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B错误

17、;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有一种或几种,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转运一种氨基酸的tRNA可能有一种或几种,C正确;如果一个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形成,则mRNA分子上的碱基数至少有3n个(mRNA上有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6n个,D正确。14. 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生物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会使蛋白质的功能丧失,但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中含有A、G、C、U四种碱基C. 染色体的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转录受阻而难以表达D. DNA双螺旋结构中,磷酸、脱

18、氧核糖、碱基三者数目相等【答案】B【解析】双缩脲试剂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之后,功能丧失,但肽键没被破坏,故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项正确;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A、G、C、T四种碱基,B项错误;基因转录时,首先要解旋,染色体的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转录受阻而难以表达,C项正确;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DNA双螺旋结构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三者数目相等,D项正确。【考点定位】DNA、蛋白质的结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5. 下图是某原核生物多聚核糖体肽链的合成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图表示翻

19、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B. 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C.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 该图所示的过程完成后,还霈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肽链进行加工【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A错误;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B错误;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0+2=102个氧原子,C正确;若合成产物为分泌蛋白,则它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考点定位】多聚核糖体16.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

20、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 控制果蝇翅型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C. 果蝇翅的发育可能与某种酶有关D. 本实验中残翅果蝇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即控制果蝇翅型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A、B项正确;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在不同的温度下翅的发育情况不同,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

21、长翅果蝇”可知,本实验中残翅果蝇的产生仅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并未改变,D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说明温度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由此可见,表现型=基因型+环境。“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温度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17.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过程都会在皮肤细胞中发生B. 基因

22、1和基因2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反映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过程不能完成【答案】C【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发生在红细胞中,发生在皮肤细胞中,A错误;基因1和基因2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不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D错误。18.如图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分支酶基因R是豌豆种子细胞中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b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3、的物质是碱基A与T,C与GC. 当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而使蔗糖增多,该变异为基因突变D. 此图解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答案】B【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表示翻译过程,是mRNA上的碱基和tRNA上的碱基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而RNA上没有碱基T,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该事实说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19.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中

24、碱基对若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 若b基因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 该DNA分子上的b变为B,可能属于基因重组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c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a中碱基对若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若b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该DNA分子上的b变为B,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的,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c之间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20.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表现型改变C. DNA复制、转录

25、、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D. 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能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定向的改变,都能为生物进化产生原材料;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彼此分离。【详解】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但都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A错误;B、基因重组、基因突

26、变、染色体变异都能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定向的改变,都能为生物进化产生原材料,B正确;C、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主要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而翻译过程中出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C错误;D、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彼此分离,D错误。故选B。21. 长期接触X射线、射线的人群,其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这是因为( )A.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B.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C. 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交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X射线、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易诱

27、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所以,长期接触X射线、射线的人群,其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的原因是: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2. 以下关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并加速着丝点的断裂B. 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C. 解离的目的是使DNA和蛋白质相互分离D. 低温处理后,根尖中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64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

28、】A、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断裂。B、卡诺氏液可以固定细胞的形态。C、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D、低温处理后,并不是所有细胞均加倍。考点: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3. 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XYB.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 要测定果蝇染色体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需要测定X四条染色体D. 果蝇是二倍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X,A错误。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29、错误。要测定果蝇染色体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需要测定X. Y五条染色体,C错误。本题选D。考点:果蝇的染色体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24.某野生植物种群中出现了许多变异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部分变异植株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种变异可以是基因重组B. 部分变异植株的变异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种变异可以是染色体变异C. 部分变异植株表现为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这种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 与正常植株相比,某突变株的某基因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该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

30、遗传变异两大类,其中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详解】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均无法观察到,B正确;变异植株表现为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这种变异应是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属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基因中发生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均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点睛】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内涵及发生的时期,结合题意分析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25.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

31、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荣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们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会发生变化,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果蝇细胞内周期基因的碱基序列B. 周期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的替换、插入、缺失而引起的C. 若果蝇体内周期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其昼夜节律不一定发生变化D.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周期基因能突变为白眼基因或长翅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

32、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详解】基因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A错误;周期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错误;若果蝇体内周期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基因突变往往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周期基因不能突变为白眼基因或长翅基因,D错误;故正确的选C。【点睛】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显性纯合子其中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环境条件影响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二、非选择题26.下图是

33、人体胰岛素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是 _是 _ 是 _上图表示胰岛素合成的_和_两个生理过程。(2)形成的模板是图中的_(A / B)链,合成的原料是_。(3)图示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一部分分布在 _中(细胞器)。(4)从细胞核内到细胞质中穿过_层磷脂双分子层。(5)关于该细胞核DNA所含基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 B. 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 只含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 D.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不表达【答案】 (1). tRNA (2). 核糖体 (3). mRNA (4). 转录 (5). 翻译 (6). A (7). 游

34、离的核糖核苷酸 (8). 线粒体 (9). 0 (10). 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其中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为双链DNA分子,其中一条链是转录的模板。(1)图中的是tRNA,是核糖体,是mRNA;图示进行的是胰岛素合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为mRNA,根据其上的碱基序列可知,形成该链的模板是图中的A链;合成mRNA的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3)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一部分分布在线粒体中。(4)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出来,因此其从细胞核内到细胞质中穿过0层

35、磷脂双分子层。(5)该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但血红蛋白基因不表达,AD正确;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该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C错误。【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确定题图各种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再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27.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图2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请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主要发生的时期是_; 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2)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_ (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镰刀型

36、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 _ 。这种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_和 _特点。(4)图2中,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异:_ 、 _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 和_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答案】 (1). 细胞分裂间期 (2). 细胞核 (3). 不会 (4). 基因突变 (5). 低频性 (6). 多害少利 (7). 基因重组 (8). 染色体变异 (9). 排列顺序 (10). 数目【解析】【分析】图1中过程为DNA复制,过程为转录,根据正常血红蛋白形成过程中DNA与RNA上碱基互补情况可知DNA的上面一条链为模板链

37、,经过DNA复制后根据新形成的DNA一条链上碱基为GTA,可推知链上碱基为CAT,转录形成的链上碱基序列为GUA,对应缬氨酸。图2中的变异是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1)图1中表示DNA复制,表示转录过程,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2)根据分析可知,转录的模板链为CTT所在的链,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转录的mRNA中对应的密码子由GAA变为GAG,GAA和GAG对应的氨基酸都为谷氨酸,因此这种改变不会导致表达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38、发生改变,控制的生物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这种病十分罕见,说明这种变异具有低频性,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4)图2中,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8.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

39、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1)实验1: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2)实验2: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结构模型,该模型属于_模型。(3)实验3: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都表现为_。如果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

40、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最后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_。(4)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细胞有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_。【答案】 (1). 遗传物质 (2). 双螺旋 (3). 物理 (4). 高茎 (5). DD 、Dd 、dd (6). 3:1 (7). 分离 (8). 测交实验 (9). 4 (10). AAaa【解析】【分析】1、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D

41、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2、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和化学家查哥夫研究的碱基的数量关系,最终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为物理模型。3、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假说的内容是:(1)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2)在体细胞内遗传要遵循是成对存在的;(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杂交方式:自交是两个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在杂交育种中,通过反复不断的自交,可获得纯合的植株。杂交是两个生物体相交:它包

42、括:自交,测交等,杂交在育种中有广泛的应用。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5、秋水仙素: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阻止或破坏纺锤丝,使复制过的染色体不能分配给两个新细胞,使得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得出了DNA的结构为:双螺旋,并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为物理模型。(3)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都表现为高茎,自交形

43、成配子时,D、d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为DD、Dd、dd,含D的为高茎,因此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3:1。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利用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4)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番茄(二倍体)染色体组加倍,基因型变为:AAaa;此时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NA模型的构建、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发现以及秋水仙素的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果和结论,理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

44、模型的构建过程,把握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假说内容,识记秋水仙素的作用,这是该题考查重点。29.基础知识填空,请用专业术语回答。(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DNA序列的,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性。当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_。(2)细胞中的一组_,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叫做一个_。(3)育种工作者经常采用_的方法来获得_,然后经人工诱导使其重新恢复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该育种方法的优点(写一点)_。(4)tRNA的功

45、能为_。密码子是_碱基。(5)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_。该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答案】 (1). 24 (2). 近 (3). 非同源染色体 (4). 染色体组 (5). 花药(粉)离体培养 (6). 单倍体植株 (7).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自交后代一般不出现性状分离) (8).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9). mRNA上3个相邻的 (10). 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分析】考点是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识记程度,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详解】(1)测定人类基因组需要测定22对常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

46、两条性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DNA分子杂交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DNA中碱基序列相同程度越大,因此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2)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有控制本物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3)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和用秋水仙素等人工诱导使其重新恢复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单倍体育种短时间内(一般需要两年)就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4)tRNA在翻译过程中能转运特定的氨基酸与mRNA上的密码子结合。密码子是信使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5)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多倍体。【点睛】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应基因控制的是生物的相同性状,测基因组时测其中一条,而X、Y染色体的基因有差异,测两条;染色体组只含有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但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