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3 熟读背诵诗歌作者简介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中。潮州韩文公祠对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历史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潮州。左迁至蓝
2、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译释诗句,了解大意1释词: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贬:降职。圣明:指天子。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蓝关:即蓝田关。2结构: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3译诗: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
3、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九重天:贬:整句含义:早晨奏章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皇帝、朝廷。贬官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被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弊事:将:衰朽:惜:整句含义:国事中的弊政因为年老多病顾惜一心想为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里会因为衰老就吝惜我的残余的生命。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秦岭:横:拥:整句含义:终南山遮蔽阻塞秦岭被云雾遮蔽着,看不见我的家乡在哪里?大雪阻塞着蓝关的道路,连我骑的马都不肯往前走。知汝远
4、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瘴:整句含义: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的深厚情意,请做好准备到南方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1、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什么?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2、开头两句有一对反义词,找出来,说说有何作用?“朝”与“夕”。说明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3、诗歌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4、诗歌的五、六两句描写什么?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描写环境。云彩浓重横在秦岭的上空,
5、我的家在哪里?雪拥蓝田关,连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的是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困苦,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6、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朝奏”和“夕贬”;“九重天”和“路八千”。7、诗歌中“横”与“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8.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
6、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总结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被贬的原因申述忠心即景抒情交代后事肯,岂肯。紧扣(愤)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全诗表达了诗人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对家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做好牺牲的悲愤之情。拓展延伸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明确:韩、
7、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背诵全诗。2、预习下一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