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新华网2009年8月24日报道:两个多月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历史上罕见的35到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让辽宁省朝阳这个农业大市,成为一片“干涸”之地。全市589万亩播种面积中,农作物受旱面积532.75万亩,其中绝收面积达到282万亩。据此完成12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东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C河流封冻期长,含沙量较大D森林丰富,红壤广布2气候干旱会加剧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之
2、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 B C D3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生物促使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A B C D4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天山 B秦岭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5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 B C D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
3、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也是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据此完成68题。6读图,判断方框内、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分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作用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7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8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其河口地带出现的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 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 B C D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回答910题。纬度23.5S23.5N040S40N雪线高度5 800 m5 600 m4 800 m4 800 m4 000 m9.
4、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小C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10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该山的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下图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对图示中各点叙述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T地与Q地樱花初
5、放日期相近太阳辐射相同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洋流影响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地势高低相同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海陆分布的影响12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CN地地势较为低平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1314题。13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B该山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C该山峰可能位于天山山脉D该山脉可能位于南半球14关于该山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草原带只分布在南坡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位于迎风坡C该山体位于阴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6、的海拔比阳坡高D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16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读下图,回答1718题。17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正确完成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O2CO2B动物绿色植物CO2O2C绿色植物动物CO2O2D绿色植物动物O2CO218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
7、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 B C D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20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
8、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A_,B_,C_,D_。(2)把B地区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植食动物数量先大增,后数量锐减 草原退化、沙化A B C D(3)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为基础的,它的形成主要是受_的影响,表现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2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9、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
10、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24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其原因分别是什么?(3)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1)该国最可能是指()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
11、要素之间的关系。(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答案1B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河流封冻期长;地形平坦,黑土广布;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2C干旱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是整体性的表现。3B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4C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使自然带随高度而有规律的变化。垂直方向上,自然带的变化有着由赤
12、道向两极水平方向变化的规律。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地自然带越复杂。比较题中四座山,从纬度与海拔两方面比较,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海拔最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带谱就最多。5D羊八井地热温度取决于地球内能的释放,其高低与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无关;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山地水分条件变差,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故选项D是正确的。6C7.A8.D根据图表中的逻辑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此逻辑关系说明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阿斯旺大坝修建,使旱涝灾害发生减少,下游河流水量减少,入海泥沙也减少,渔业产量下降,海水侵蚀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盐
13、碱化。9C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降水两大主要方面。赤道地区降水量大,则山上积雪多而雪线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则山上积雪少而雪线高。10C30S40S的海平面处的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西侧才能形成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不可能与喜马拉雅山带谱一致;暖湿气候一侧由于降水多而冰川海拔较低;南半球3040附近受强大的西风漂流影响,没有暖流经过。11B12.B第11题,樱花初放日期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热量条件好,樱花初放日期早,反之则晚。符合纬度地带性的表现应当是相同纬度,樱花初放的日期大致相同,低纬度地区樱花初放的日期早于高纬度地区。第12题,乙岛上M、N两地纬度
14、相当,但两地樱花初放的日期相差悬殊,主要是因为M地受千岛寒流降温作用的影响,温度低。13C根据图中山地南北坡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的差异判断出南坡是阳坡,该山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山麓地带的自然带荒漠带,判断出位于干旱地区;根据山脉的坡向,判断出山脉呈东西走向。14B天山北坡是迎风坡和阴坡,在海拔2 5003 000米之间达到最大降水量,水分条件能满足森林的生长,故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半山腰地带。而南坡属于背风坡,且属于阳坡,降水较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15A由图可知:沿X方向自然带由森林草原荒漠,说明干燥程度增加,沿Y方向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过渡到热带森林,说明纬度降低,水热增加。16B在热
15、带森林与温带森林之间应为亚热带森林,江南丘陵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符合题干要求。17A此题主要考查了碳循环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8D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过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同时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9C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海拔、坡向等。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大的是山脉。20B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21(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
16、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解析(1)本小题要求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这样的试题类似于“看图说话”,描述准确、全面是关键。依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特征可判断出图示区域是黄河三角洲。图中显示,18551964年,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说明黄河三角洲面积在不断扩大;相对于1855年和1934年,1954年和1964年的海岸线明显偏到了三角洲的东北方向,说明三角洲向东北方向扩展;比较1954年与1964年10年间和1855年与1934年79年间海岸线的间隔距离,便可发现三角洲的延伸速度明显加快。塑造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是
17、黄河从黄土高原上搬运过来的。(2)塑造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之故,而暴雨、洪水会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从而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导致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加速变大。22(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B(3)纬度地带热量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递减纬度变化(南北)23(1)整体(2)西风带略(西南风)(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纬度热量干湿度24(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因为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
18、洼,排水不畅;地表下有不透水层的存在,使土层积水不易下渗。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色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沼泽就是地表积水的地区,形成原因是该地区水源多且不易流走或蒸发、下渗。25(1)C(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3)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质结构利于防震。解析由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国为日本,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