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27x2分=54分)“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零时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数九”开始时太阳直射( )A2326S B20NC2326ND20S2“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北京市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
2、高,原因是普通水泥砖(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4改造后,该停车坪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增加了地表径流 B增加了雨水下渗C增加了大气降水 D减少了地下径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温度变化 B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C内部压力变化 D物质组成6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想“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
3、面古登堡界面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下图为当地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4米以下B56米C78米D910米8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风扇转动可形成小的循环气流,阻止上层冷空气下沉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ABCD冰川风是指在冰川地区,冰川表面稳定而下沉的气流沿冰面向冰川边缘运动,迫使冰川边缘地区的冷空气上升而产
4、生对流交换,形成冰川表面吹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1960年春季,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候,发现珠峰北坡长达20千米的绒布冰川上,夜间与白天多次吹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下图示意冰川风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冰川风的成因最相似的是( )A西南季风 B盛行西风 C山(谷)风 D东南信风10下列四个时段(时间为当地地方时)中,冰川风势力最强的是( )A8-10点 B11-13点 C13-15点 D18-20点11近年来珠峰北坡的冰川风有减弱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冰川面积减小B冰川面积增大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下图为我国
5、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不同日期13时的流量数据。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是该河仅有凌汛现象的河段,其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 )A纬度高,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低C纬度低,海拔高 D纬度低,海拔低13造成乙水文站4月下旬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 )A降水减少B积雪减少C下渗增加D植被增加14甲乙之间河段发生凌汛现象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16日B4月1日C4月16日D5月1日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
6、响因素是( )ABCD16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有关B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大小有关C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有关17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A减弱B增强C减弱D减弱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某时刻气压随海拔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该图示说明( )A随海拔的增加海洋和陆地间气压差逐渐减小B此时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C此时为白天的海洋气压状况Da表示陆地近地面气压状况19当a、b之间的气压差缩小时( )A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可能增加B陆地气温降低,有助于节能减排C大气污染物
7、扩散减缓,空气质量差D陆地气温升高,引发水资源短缺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乙是甲图中虚线部分的大气运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M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21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22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ABCD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差异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D热
8、量条件不同24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降水充沛 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 D气候干旱25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A储水 B防风 C给养 D隔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6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27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ABCD二、综合题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风向分布。(1) 判断图示地区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2) 概括该季节甲地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
9、分)(3) 指岀该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点,并作岀合理解释。(4分)29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0分)近年来,我国政府着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使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1)甲国是世界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附近有世界著名_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2)若一艘前往甲国的油轮在台湾海峡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_)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3)明代郑和下西洋返回中国时选择在_(填“夏季”或“冬季”)。返回时在北印度洋海区可借
10、助_季风和顺时针洋流顺风顺水可节省动力,加快速度。(4)西欧的乙国受盛行西风带和_(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_(气候类型),下列气候类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国气候类型的是(_)。(5)丙海域面积可能会继续_(填“扩大”或“缩小”),该海域两岸岸滨多珊瑚礁,珊瑚礁属于_(填“岩浆”、“沉积”、“变质”)岩。注: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年降水量约40mm,,蒸发量超过2400mm,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风沙活动频繁,多风成地貌(下左图)为适应和改善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2019年“蚂蚁森林”与中华
11、环境保护基金会、甘肃阳光国家级自然促护区合作,在敦煌种植了耐盐碱植物梭梭(下右图)1万亩,取得了良好的防风沙及改良土壤的效果。(1)左图所示地貌主要是由风力的_(填“堆积”或“侵蚀”)作用形成,推测该地盛行风向为_。(2)梭梭叶片退化为鳞片状且根系发达,均可指示当地_的自然环境特征,其防风固沙作用明显的原因是_。(3)下图为“土地盐碱化形成过程示意图”,推测当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是(_)(填标号)。A降水丰富,增加地表径流的含盐量 B大水漫灌,增加地下水的盐分含量C地下水埋藏深,对地表盐分影响大 D蒸发旺盛,地下水将盐分带到地表(4)请你对当地土地盐碱化问题的治理提出合理建议_参考答案1A
12、2C1“数九”从每年冬至日零时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选A。2从12月22日开始经过81天,还没有到春分日3月21日,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选C。3A 4B3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差异的,改造前下垫面为普通水泥砖,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释放的地面辐射也较多,故A项正确,D项错误;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多,故B项错误;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故C项错误。4据材料,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降水时下渗量会增加,地下径流会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小,故A、D项错误,B项正确;大气降水的变化较小,故C项错误。5B 6A5现在人们无法观测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只有通过研究地震波速度的变
13、化,去推测地球内部状况,用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故B项正确。6从地表到地心依次穿过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故A项正确;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故B项不符合题意; 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故C项不符合题意;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故D项不符合题意。7C 8A7如图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空气吹到茶树上,所以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7-8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8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项,风扇的高度大概为7-8米,
14、从图中可看出7-8米气温最高,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故正确。项,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茶树霜冻,但无法使茶树完全免受霜冻影响。故错误。项,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以下沉为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空气下压,故正确。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从图中可以看出4-8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出现逆温层,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于稳定,不易发生对流,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正确答案为A。9C 10D 11A9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其形成类似于热力环流,山(谷)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选项C正确
15、,A错误。东南信风、盛行西风不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D错误,故选C。10白天因冰川面较高的反射率减少了可被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得用于加热地面及其上空气的能量减少,冰面在白天升温较少,始终维持在较低温度,由此与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形成较大的气温差,山谷上空气流膨胀上升,冰川面上的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在日落前后,两处温差达到最大,故选项的四个时段中,冰川风势力最强的是日落前后。故D正确。11根据上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力减弱。A正确,B错误。太阳辐射变化不大,CD错误
16、。故选A。【点睛】白天因冰川面较高的反射率减少了可被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得用于加热地面及其上空气的能量减少。一旦冰川表面温度达到0C,冰雪开始融化吸收热量,使其表面温度维持在0C左右。由此与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形成较大的气温差,山谷上空气流膨胀上升,冰川面上的气流冷却收缩下沉,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正午至午夜。12C 13B 14B12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才可能出现凌汛,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之间河段在春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地点纬度低、海拔高。材料信息表明,该河段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
17、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1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低,海拔高,C符合题意,其余选项排除。故选C。13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面积快要融化完了,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B符合题意,东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河流主要依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因此降水、植被和下渗影响小,排除A、C、D。故选B。14材料信息表明,
18、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的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1日,B正确。故选B。【点睛】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在初冬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
19、凌汛。有冰期的河流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一般容易形成凌汛,凌汛的强度与河道纬度位置、河道形态和流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15B 16A 17C15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热量越丰富。而地面辐射量越丰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越多。由图可知表示地面辐射的为。正确答案为B。16由图可知,甲、乙分为盆地和高原。C项,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强,使得昼夜温差较小),即与图中有关。故A项正确。B项、D项,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而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是大气
20、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弱不同,最终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小不同,即分別与图中、有关,,不是、。故B项、D项均错误。C项,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其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即与图中有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7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跟无关、减弱、减弱、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B 19C18读图,近地面a地气压低于b地,a地上空d点与b地上空c点相比较,d的气压高于c。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此时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b。B正确。随海拔的增加海洋和陆地间气压差先减少后增大。A错误。不能确定是白天还是黑夜
21、,C错误。a可表示陆地近地面气压状况,也可表示海洋近地面气压状况。D错误。故选B。19当a、b之间的气压差缩小时,说明海洋和陆地的温差缩小,海风或陆风减弱,大气污染物扩散减缓,污染加剧。C正确。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可能减少。A错误。陆地气温降低,海风减弱,不利于节能减排,B错误。陆地气温会降低,D错误。故选C。20A 21D 22C20乙是甲图中虚线部分的大气运动状况,读图可知,乙地为暖锋,所以甲图中虚线处为低压槽。由此可在甲图中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会向右偏转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左右),结合图中方向指示可知,M处吹西南风,故选A。21M处为低
22、压槽,甲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应为锋面气旋系统。就锋面气旋而言,暖锋出现在偏右侧的低压槽附近,再结合图中方向指示,M地吹西南风,所以M一侧为暖气团,N一侧为冷气团,因此M处于暖锋的锋后,N处于暖锋的锋前,暖锋的雨区主要位于锋前,所以M地晴,N地有雨,D正确,ABC错,故选D。22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右侧暖锋,暖锋位于低压槽中,过境期间,B地有低压槽过境,气压变化过程的是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图C相符,C对。图A是暖锋过境,A错。图B是冷锋过境,B错。图D是高压脊或反气旋影响,D错。故选C。23A 24D 25A23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差异,都是因为水分的差异,形成了三种植
23、物的独特的景观,A正确,跟土壤无关、海陆位置关系不大,都是热带,热量差别不大,BCD错误,故选A。 24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根系很深、很茂密,便于吸取地下水。D正确,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土壤贫瘠、荒漠化,没有森林,ABC错误,故选D。25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储水,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便于度过热带草原的旱季,A正确,树木高大,不利防风、给养,体现不出隔热功能,BCD错误,故选A。 26C 27B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6读图可知,该地是塔里木盆地,处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选C。27该区域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
24、错误;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正确;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融化,会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正确;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错误。故选B。28(1)(南半球)夏季。理由: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且北部吹西北季风。(2)高温多雨。原因:甲地地处低纬度,夏季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受海洋吹来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3)丙地。丙地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炎热干燥的季节,又有森林分布,易发生森林火灾。【详解】(1)根据澳大利亚北部的低气压与风向判断图示地区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陆地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所在半球的夏季。(2)根据澳大利亚北部的低气压
25、与风向概括该季节甲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由上题知,此时是夏季,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是高温多雨。主要是由于,当时,甲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西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降水丰富。(3)根据甲、乙、丙、丁四地夏季气候特点与植被状况,指出该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易酿成森林火灾的地点,并作出合理解释。最容易形成火灾的地方是,降水少且有植被的地方。甲地和丁地该季节降水丰富,乙地缺乏植被。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且植被的表层有蜡质物,易燃烧。【点睛】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中心成半环状分布,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东南沿岸一带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并受来自海
26、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为澳大利亚气候最好、最施于人们居住的地区。广大的内陆河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为草原和沙漠,不适于人们居住。东北部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尚未开发,人口稀少。29北海道 寒暖流交汇(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A 夏季 西南 北大西洋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扩大 沉积 【详解】(1)甲国(日本)是世界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附近有世界著名北海道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2)若一艘前往甲国的油轮在台湾海峡发生石油泄漏,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则油污可能漂向A我国东海海域。(3)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洋流的流向夏顺
27、冬逆,因此明代郑和下西洋返回中国时选择在夏季。返回时在北印度洋海区可借助强劲的西南季风和顺时针洋流顺风顺水航行,可节省动力,加快速度。(4)西欧的乙国(英国)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多雨,最低气温高于0。气候类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国气候类型的是B。A是地中海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 是温带大陆性气候。(5)丙海域是红海,因为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可能会继续扩大,该海域两岸岸滨多珊瑚礁,珊瑚尸体堆积形成珊瑚礁,故珊瑚礁属于沉积岩。30堆积 西北风 干旱 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能够削弱风力,促进沙粒沉积 D 可以加大梭梭林
28、等耐旱植被的恢复,加强水分下渗,降低地表蒸发;改进农业灌溉方式,发展喷灌、滴灌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风沙地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与治理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左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沙丘呈新月形,东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西北侧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表明西北侧为迎风坡,当地盛行西北风。(2)梭梭叶片退化为鳞片状,可减少蒸发;根系发达,表明地下水埋藏较深。表明当地气候干旱。梭梭树耐旱性较强,有效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能够削弱风力,促进沙粒沉积,防风固沙作用较强。(3)降水丰富,雨水的淋盐作用强,土地盐碱化程度低,A错;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分向土壤表层累积,而不是增加地下水的盐分含量,B错;地下水埋藏浅更易于土地盐碱化的发生,地下水埋藏深,土壤深层盐分不易向表层累积,不易发生盐碱化,C错;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将盐分带到地表,土地盐碱化较严重,D正确,故选D。(4)土地盐碱化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降低地表盐分的累积。一方面,可以加大梭梭林等耐旱植被的恢复,加强水分下渗能力,同时降低地表蒸发,减轻土地盐碱化;另一方面,应改进农业灌溉方式,发展喷灌、滴灌等,减轻因大水漫灌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的问题,减轻土地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