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 认识区域(共案)【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归纳演绎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区域的存在,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区域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了解区域间的开放性有利于区
2、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教学重点】区域的含义 区域的三个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教学难点】区域两种类型的概念及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教学流程】第 一 课 时导入新课: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吗?让我们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板书课题:第一节认识区域讲授新课:一、区域的含义投影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提问:甘肃省年降水
3、量空间分布特点?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哪四个干湿区?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学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干湿区划分的指标主要是降水量多少及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学生讨论归纳“区域”的定义教师小结并强调:区域必须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性。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界线多是模糊不清的,有明确界线的如行政区域的界线。阅读知识窗:“区域的划分”二、区域划分的指标1、单一指标教师讲述:根据10积温,把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知识拓展:
4、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我国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与水稻主产区的分界线2、综合指标教师讲述: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区域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三、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四、区域的类型 学生列举一些曾经学过的区域并对所列区域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5、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能区学生若列举不出,教师可提供一些区域,如热带、北温带、北寒带、自然带、东亚、南亚、巴西高原、住宅区、商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港口腹地等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1、均质区:提问:什么叫均质区?学生回答: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提问:按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均质区又可细分为哪两类?学生回答: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如平原区、高原区、气候区、温度带、干湿区域、植被区 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区 2、功能区:提问:功能区的概念及其组成?学生回
6、答: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提问:常见的功能区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城市经济区、贸易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区域的含义及其两种类型,重点要掌握区域的定义和特征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明确的边界 明确的区位特征 一定的政治地位A、 B、 C、 D、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A、相对
7、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C、差异 整体 D、地带性 非地带性4、下列区域既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又属于均质区的是( )欧美文化区 我国中温带 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区 浦东新区A、 B、 C、 D、二、判断题5、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 )6、城市里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属于均质区 ( )第 二 课 时承转: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而地球表面的空间有大小之分,即不同尺度的区域大尺度、中等尺度和小尺度五、区域的空间尺度阅读知识窗“区域的空间尺度”,使学生了解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越粗略。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引导学生读图114“不同
8、空间尺度的区域”1、大尺度的区域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12个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中部经济地带(包括9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经济地带(包括10个省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2、中等尺度的区域 :京津唐工业基地3、小尺度的区域: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活动:读图115“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说说汉语有几大方言区,各区域空间大小是否相等,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学生回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区 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 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生产力水
9、平低下、区域之间的交流少。六、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与区域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相一致。引导学生读图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提问:说出青藏高寒区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学生回答:水文:冰川广布土壤:冻土大气: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动物:耐寒的牦牛、藏绵羊等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人口:由于太阳紫外线强,人的皮肤黝黑;由于气候寒冷,人们穿着藏袍提问:青藏高原地区的整体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哪两个字?学生回答:高寒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注意: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
10、就没有差异。例如,我国水田农业内并不全部都是水田,也存在一些旱地,但是以水田为主3、开放性:引导学生读图117“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教师归纳: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阅读知识窗“经济全球化”提问: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区域的哪个特点?学生回答: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教师补充: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也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提问: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主力与载体及其表现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科技发展改进了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11、把全球经济紧密联系起来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力与载体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探究活动1:读图118“海南岛的地理位置”,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答案提示:位于热带,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处在南海的西北部,靠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接近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探究活动2:读图119“海南岛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提示:海南岛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联系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菜;地形以山地
12、、丘陵和台地为主,海岸平原带面积狭窄,植物茂盛,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受到局限。矿产种类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总结全课:本节课介绍了不同尺度的区域和区域的三个特征。最后我们通过知识结构图共同来回顾一下整个第一节的主干知识投影展示第一节知识结构图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新疆、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山西、河南、陕西中部经济地带D、江西、湖南、安徽中部经济地带2、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
13、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3、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主要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B、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和载体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D、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发展性A、 B、 C、 D、二、判断题5、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反之,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粗略 ( )6、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就是说区域内部不存在任何差异( )三、综合题 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有关P1、P2、P3、P4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1地年平均气温最高 B、P2地年平均气温在145 150之间 C、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P4地年降水量在l000mm 1l00mm之间从气候条件分析,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最具优势的是( ) A、P1地 B、P2地 C、P3地 D、P4地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必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