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15KB ,
资源ID:25710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71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优导学案》201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单元综合检测2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优导学案》201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单元综合检测2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综合检测(二)(学生用书为活页试卷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检测范围:专题二、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西方人当时把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叫做“英中战争”,直到今天,西方教科书里面还沿用这种说法。而马克思、恩格斯则称之为“鸦片战争”。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是()A用语不同是由语言翻译差异造成的B两字之差反映了两种态度,两种思想C“鸦片战争”道破了英国贩卖鸦片的罪恶D“英中战争”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实质解析A对战争的不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立场,这与语言的翻译无关,故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2同治年间,

2、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D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内容可判断,同治年间,中外命案定罪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列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实行的是领事裁判权,故D项正确。3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3、D军纪松弛解析B从材料中“官兵携带家眷住在陆地”“海军军费移去修颐和园”等信息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辛丑条约之后,故应该排除B项;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开放是

4、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展的,故C项错误;西方列强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一直以商品输出为主,故应排除D项。这三次战争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D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注意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至此,清政府完全丧失抵抗斗志,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5、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题干中“汉人目睹政府无能,转向革命”相符合,故选D;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6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A题中“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指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是指被清政府利用后又被“铲除”。7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

6、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D材料显示外国在华可以驻军,而且大量修建铁路,这只能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的事情。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突出体现了()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解析B材料反映

7、的是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这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9以下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述,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一致的是()A“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B“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并未对此做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C“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D“就像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解析AB项所述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错误;C项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判断错误;D项对清朝垮台原因分析错误。10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

8、长的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D对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解析D题干中提到了“怀疑”和“失望”,由此来看,他是对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仅仅是单纯依靠会党和革命党人,而不广泛发动群众是不会取得革命胜利的。11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最主要作用是()A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9、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解析D“鹿獐螬”喻指五四运动时期的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解析C从中共委员的数量看,中国共产党的人数没有超过国民党,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

10、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解析B本题考查点有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等。注意历史阶段的起止时间,这是判断问题的关键:A项应为19191945;B项应为19211935;C项应为19271936;D项应为19271935。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14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

11、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解析C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是指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5“1934年10月,中共大约8.5万人的军队和红军的后勤人员突破了国民党在中国东南部江西境内的要塞对他们的军事封锁”,这次军事行动的最终结果是()A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使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为中国革命继续发展保存了革命力量解析D材料反映的军事行动是长征,因此D项符合题意。16“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

12、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立场解析D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等语句中可知,决定其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民族立场。17(2013荆门调研)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

13、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C材料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而促使全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的历史背景正是抗日战争的爆发。18二战后的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关贸总协定等不但有中国参加,而且占据重要地位,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D“冷战”局面的形成解析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是20

14、世纪60年代的事情,B项说法错误;D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19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方长裕19091937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淞沪抗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中弹坠毁翁心瀚19171944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周启多19141940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D国民政府做了抗日国防准备

15、解析B分析三位抗日英烈的家庭背景,都出身社会上层或富裕家庭,可以反映出抗战时期“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从三位抗日英烈参加培训,后驾机与日寇英勇作战可以反映出“国民政府做了抗日国防准备”“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B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不能得到反映。20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情况的是()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解析B分析图示,材料反映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16、幕,故A项说法错误;C项是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结果;D项是1949年解放南京的意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共40分)21(2011海南单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

17、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

18、料选译请回答:(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7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5分)解析本题以英德协定为切入点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侵略,主要考查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1900年”联系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列强侵华的时代特征分析列强政策转变的大背景,另外注意“转变”一定要点出“由到”;“实质”从列强的侵略本质方面去思考。“原因”则从当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相互勾结、妥协、协调利益冲突的角度去分析。第(2)问“对中国局势的影响”应从利弊两个方面作答,注意强调总体弊大于利,有利的一面也是客

19、观造成的,再结合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影响。【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2分)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分)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3分)(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5分)22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

20、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请回答:(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分)(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

21、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分期问题。第(1)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第(2)问,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分界线;第(3)问,台湾历史学家主要从政治体制变革的角度划分历史时期。【答案】(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2分)意义: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

22、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分)(3)台湾学者依据中国政治体制的改变划分时期;(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下图为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三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四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油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

23、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态有何变化?请你以图一和图三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含义。(8分)(3)不同的图片给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图三和图四让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幅?请表述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3分)解析第(1)问,图一标示的区域在渤海一带,又有朝鲜半岛的丰岛、平壤、山东半岛的威海卫等地点,据此判断此为甲午海战示意图。图二表示西方列强正准备瓜分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图一所示事件是图二所示事件的历史背景,回答时要根据题意进行具体说明。第(2)问,从材料二、三中可以判断本题要求回

24、答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前后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图片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图一:甲午中日战争;图二: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关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2分)(2)变化:材料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堪一击,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材料三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4分)举例: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士英勇牺牲;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了反对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候,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4分)(3)图三:“悲愤”。(1分)“悲”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图四: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2分)(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