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66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采薇课堂实录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PPT图片、配乐教师导语:一场寻找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风靡全国,于是镜头里出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曾背井离乡,受尽了人间离合与悲欢。他们有幸从战场上回来,却因与家人离散,只能孤苦伶仃过余生。时间回到两千多年前,诗经.采薇里也有一个士兵踽踽独行在归乡路上,让我们也走进这条路,一起陪他去品尝这条路上的悲与辛。二、展示核心素养: 教师:PPT展示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内容; 2、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吟咏体验、审美交流等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掌握诗中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3、文化传承与理解: 深刻体会士兵的家园之思,激发阅读诗经和边塞诗的

2、兴趣。 三、初读感悟: 让我们全班一起齐读全诗,陪士兵踏上他的归乡之路。 四、家园之思:1、路在我们面前铺展开了,士兵一边采薇,一边吟唱着“曰归曰归”。这样的吟唱表现了士兵怎样的情感?明确:思乡之情,盼归之心,思归之情切。2、同学们快速浏览前三章,回到诗中找一找,是哪些原因引发了士兵的思归之情?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注意抓关键词句)明确:“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戍边日久从刚刚冒出芽到变得柔嫩,再到茎叶变老。这种变化是时间的流逝造就的,而时间的背后,是士兵戍边时间之漫长。 一年复一年,归期一再被延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自然会引引起士兵越发浓烈的思乡之情。“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3、:乡音阻隔士兵很久没能回家,关山阻隔,与家人音讯全断,家人是否安好,父母是否健在,妻儿是否还在等待,这些疑问使士兵内心满是焦灼,充满了对家人的担忧与牵挂,盼归之情是多么迫切;补充那是一个交通、通讯都还极端落后的年代,在烽火岁月里,“家书抵万金”可见与家人联系之不易。“不遑启居”“不遑启处”:生活艰苦连安居休息一刻的时间都没有,必须日日转战的奔波劳累,时时忧心敌人来犯的提心吊胆,加上饥渴交加,粮草不济,长年累月都只能采摘野豌豆菜果腹,可见生活是多么艰苦。补充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3、戍边日久、乡音阻隔、生活艰辛,使得士兵回家的心情

4、是那么的强烈,强烈到倾述不足以表达,所以重复歌咏、反复吟唱,这是我们诗经里常用的一种手法重章叠句。再读体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把前三章有感情地朗诵一遍。过渡语:士兵就这样日日夜夜忍受着身心的煎熬,忧心如焚,痛苦异常。难得的是这位士兵清楚地知道是谁造成了他的痛苦,是谁?明确:是“玁狁”,那不断来进犯的少数民族。过渡语:所以,当战鼓敲响,心中的厌战情绪和对敌人的怨愤,都变为了士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豪情。五、卫国之责:(一)、豪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章,一起来看看这两章描述了怎样的作战场面?明确: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战车之高大、战马之雄壮、战士之

5、豪气、将帅之威武、装备之精良,让我们看到了军容盛大、军威豪壮、军纪严明。2、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士兵形象?明确:士兵高昂的斗志、强烈的自豪感和饱满的爱国热情。(二)、豪情与悲思: 这种豪情与思乡情怀矛盾吗?明确:国若不保,何处为家?只有杀敌退敌,方能保国保家,归家之情切,而卫国之责重,在情与责之间的权衡,正是士兵情感的最真实之处,也是他“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意识体现。再读体悟:全班男生一起来高声诵读4、5两章,把豪壮之气从你们的声音里释放出来。教师过渡语:是的,那高大的战车和精良的装备,是农耕文明时期的辉煌与骄傲,足以笑傲北方少数民族,却掩盖不了战场之上人命如草芥的事实。李白说“由来征

6、战地,不见有人还”,曹松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杜甫也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战场上的命,都是捡回来的,能活着归来,该是何等的庆幸!边地平,战鼓息,士兵就要回家了。师生一起朗诵第6章。六、归乡之哀:(一)、名句鉴赏: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里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里记载,谢安曾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竟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列为诗经三百篇之首。诗经名篇何其多,犹如大家熟知的关雎蒹葭,佳句名句更是大家耳熟能详,有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又如“逃之夭夭,

7、灼灼其华”“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1、 此句为何能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小组合作,从手法、意象、情感多方面说说理由。借景抒情: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渲染出征路上的依依不舍。自古离别多感伤,更何况此去一别,归期难料,生死未卜,更添一层离别时的悲痛。以大雪纷飞表现归乡路途之艰难和内心的孤苦与凄凉。补充杜甫的兵车行这样描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生动地反映了征战使万千百姓被迫离散的悲惨景象。开创了杨柳惜别怀人的先河。柳与“留”谐音,青青杨柳,似难舍难分的挽留,牵绊着离人的心,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有如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刘禹锡杨柳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罗隐

8、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衬托:春风和暖、杨柳青青之春光灿烂,衬离别之痛,以风雪交加之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清王夫之评这两句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那柔美春光使得离别更加不舍,离愁更为深刻。对比:一春一冬,春光明媚与风雪寒冬是冷与暖的对比;一往一来,去往戍边与凯旋归来是离乡与归乡的对比;一昔一今,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虚实结合:在对比中,我们又会发现另外一种手法,今日眼下的大雪纷纷是实写,而昔日去时的青青柳色是虚写,虚实结合。补充正如方玉润所言:“回忆往时之风光,杨柳方盛;此日之景象,雨雪霏霏。一转瞬而时序顿殊”,去与归同一条路,但一春又一冬,一往一来间,士兵的人生

9、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九死一生,竟能够归来,恍然还在梦中。2、 士兵归乡途中,士兵被思乡之情萦绕的心得以解脱了吗?明确:没有。 回忆战争经历,虽然思乡盼归终于如愿,可是沉淀在心底的思乡之雾依然萦绕不去,曾九死一生的磨难,惯看生死的悲凉,饱尝生死、历经沧桑让士兵有种对生命深深的悲叹;更何况“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多少战友埋骨边疆,永远无法归乡。 当下回家之路,风雪扑面,严寒难耐,又饥渴交加,疲惫不堪,回家的每一步都如此艰难。未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3、拓展阅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bi)冢(zhng)累累。”兔从狗窦(d

10、u)入,雉(zh)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ch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ng)。羹(gng)饭一时熟,不知贻(y)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等待自己的,是家破人亡的惨像,是那几十年相思竟然没有了一个承载对象,纵使归来有何等绝望!我回来了,可,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故园可在?补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思家之时不可归,待得归时家何在?这何尝不是对战争最悲痛的反思!七、小结: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战争从这里开始,又,在这里结束。它装满了一个士兵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到盛满了一个士兵半生的苦痛与悲辛。当我可能是第五十次陪这个士兵走过他的归乡之路,才真正明白了寻抗战老兵的真正意义,他们是战争的亲历者,是战争的幸存者,更是战争的记录着。他们身上印刻着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家园之思。与子偕行,我知你哀。背井离乡,不以尔归;击鼓其镗,卫国作战;虽休征战,世事沧桑。只有死者看到了战争的结束,生者依旧在战争的梦魇里! 八、课后体验:1、赏析下面这首诗,把握诗中的复杂情感。陇西行(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2、推荐阅读另一首诗经中的战争名篇:诗经邶风击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