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2008年高考复习精品资料第十二单元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27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田书堂一、复习目标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3)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3)动乱中的国民经济(4)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二、知识归纳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
2、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1956年中共八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3)
3、1957年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而进行的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但存在严重扩大化问题。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4、“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1)1959年夏,庐山会议错误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会后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中断了纠“左”的进程。 (2)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5、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1)1960年冬,党
4、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1962年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3)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 (2)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全面发动的标志:1966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1969年,党的九大把林彪确定为接班人,从此林彪一派势力大增。 (2)林彪反革命集团
5、的覆灭: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 (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活动: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猖狂反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镇压四五运动;篡党夺权。 (4)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10月,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3、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1967年、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2)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复苏的局面。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4)“文革”十年,国民经济损
6、失总计约有五千亿元;但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1)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转机和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2)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毛泽东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三、外交事业的发展1.中美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1)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在整个60年代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2.中苏关系逐步
7、恶化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立了友好关系。但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的合作协议、合同,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害,大大破坏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随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发生边境地区武装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3. 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1)背景:由于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转机和突破,中美关系逐步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
8、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和“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就 (1)1956年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
9、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正确路线是对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二是进行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是全党在政治生活领域进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探索。(4)从1960年冬开始,
10、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同时,在政治上为统一思想认识,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失误 (1)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前后长达20年之久的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再发生严重失误,这两方面的失误又互相影响,使探索过程中出现了曲折。 (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
11、级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斗争,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成为我们党后来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3)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4)“大跃进”的提出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片面追求高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结果使我们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一次出现重大失误。(5)1959年“反右倾”
12、斗争严重破坏了党内的民主生活,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从而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把它引入党内。六、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失误的原因 19571976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估计扩大化;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可分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背
13、景,苏联的集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也对中国产生过消极影响。主观原因:我们有时候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毛泽东的晚年,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没有正确处理“左”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人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七、十年(19561966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虽然遭受严重挫折,
14、但仍然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实践经验,这个趋向是主要的和基本的,因而取得巨大成就。另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这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实践经验,这个趋向的发生,导致在探索中出现巨大曲折。同时还应看到,十年中这两个发展趋向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都是互相渗透和交织,在全党有时这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有时那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或者不同趋向在不同领域同时存在。十年中两个趋向都在积累。“左”的
15、错误的积累与发展,到后来终于暂时压倒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探索走入误区,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十年探索中,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也在积累,尽管由于它本身还不成熟、不彻底,终于未能阻挡错误趋向的进一步发展,到后来反而被错误趋向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压倒。但是,它不可能被完全抛弃、摧毁,它仍在广大群众和干部当中发生作用,这是为什么“文化大革命”在指导思想上根本错了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积累起来的这些正确东西,为后来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行拨乱反正,做了一定的准备。总之,这十年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无论是正面经验还是反面教训,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八、 “文化大革命”的性
16、质、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鉴于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内政外交的重大变化而发动的,指导思想在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其本意在于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牟取私利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活动加剧了“文革”的动乱性质。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是错误的,其实践也只能是错误的,不具有任何革命的性质,也不会产生有益的结果。期间,经济、科技、外交等领域的成就,不是“文革”的成果,而是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左”倾错误的产物。 总之,“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是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给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带来自建
17、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动乱。“文革”的错误说明,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必须做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必须正确地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九、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 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目的是消除动乱、促进安定团结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在1971
18、年林彪坠机事件后,在周恩来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全国各方面工作在遭受多年破坏后开始出现的转机。整顿内容包括对铁路工作的整顿、对钢铁及整个工业的整顿、对军队的整顿、对科技文教方面的整顿、对农业的整顿、对党组织的整顿。经过对各条战线的整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生产有所回升,安定团结的局面开始出现。 全面整顿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束“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混乱局面,也就是要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整个“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来看,这场整顿为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基础。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来看,这场整顿为拨乱反正和社会
19、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做了必要准备,提供了宝贵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阶段。三、典例精讲 1.(2007全国文综一)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解析: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故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点评:本题为图片式材料分析题。
20、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2007山东文综)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
21、析: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因此5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答案:D讲评:解答此题的基本技巧是灵活运用排除法。3(2007全国文综一)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不与美苏结盟D. 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解析: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
22、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答案:D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三个世界提出时的我国外交政策相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4.(2007山东文综)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23、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高峰时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 ;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大陆 ;中国与苏联关系较紧张。基于上述三点,中美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答案:A点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是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起点,中国也是在这之后开始重返国际舞台的。5(2007江苏历史)“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C“文
24、革”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解析: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开始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局面。答案:A讲评:本题是考查基础知识,但实际上也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本题体会高考命题“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特点。6.(2006年广东历史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1957年的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文化大革命”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相应就显得比较突出,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
25、设,1957年,党开展了整风运动。答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有:1942年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体共产党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7.(2005全国高考文综)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指中美双方政府结束对抗局面,其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订。A、B两项为C项作了铺垫,D项是中美关系正
26、常化之后的事。 答案:C 讲评: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在中美关系上有两个易混点: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1979年中美建交,注意区分。四、课堂理解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都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任务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项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项是八大的内容,故两次会议都提出的是。答案:B下图是1956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合理调整工商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中共中央调整经
27、济的“八字”方针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到1961年我国的工业国民收入比19571960年都要低,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此前的“大跃进”运动片面地追求钢铁产量,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比例严重失 调,到1959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此,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里的“调整”主要是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比例。这样,到了1961年,重工业比例下降,而轻工业、农业的比例上升,国民经济得到协调发展。注意 项不是政策因素。答案:D大前提: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小前提:1942年的整风运动取
28、得了重大成果。结果:1957年整风运动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都正确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和结论错误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正确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解析:重视自身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共历史上的两次整风运动就是典型的代表事例。1942年延安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与统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57年的整风运动开始是正确的,但到了后来转入反右派斗争,而且日益扩大化,犯了“左”倾错误,所以不能说其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答案:D4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
29、里说的“出气”是指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批评为在“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平反解析:本题重在理解七千人大会召开的背景和目的。针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与失误导致的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有七千人参加 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了自我批评,与会人员心中的“气”得到释放。、项不是这次会议的内容,项只是为其中的大多数而不是全部被错误批判的人平反。答案:A新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曾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
30、 产。”这个口号的提出是在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时期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解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过分强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明显的“左”倾错误,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其余三项均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答案: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 误的根源在于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国情认识不足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但由于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困难。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实事
31、求是,没有正确认识当时的国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经济建设运动,与 项无关,、项从属于 项。答案:C下列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反右倾”斗争 “反右倾”斗争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直接因果关系”这一限定词。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即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答案:B8. 观察下图,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是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发展的高速度“左
32、”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解析:A、B、D项 属于“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而其思想根源是 “左”倾错误。答案:C下面图片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人物,他是哪一时期的典型模范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革”时期 19781999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析: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图片上的人物是焦裕禄,他是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答案:B10下列体现人与自然不协调的是.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小土群”大炼钢铁解析:
33、选项与自然无关,选项体现的是破坏环境,破坏自然,、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选 。答案:D11下列有关南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 太平天国曾定都于此20世纪30年代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19571966年的全面建设时期,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通车解析: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通车是在1968年。答案:D12.建国以后的下列铁路建设项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宝成铁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湘黔铁路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两省都不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铁路沿线也没有经过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县,故排除。新疆与内蒙古都是少
34、数民族自治区,湘黔铁路沿线有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县。答案:B13对十年探索的认识正确的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适合中国国情时,就能推动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则遭遇挫折和失败搞经济建设,必须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一贯思想路线建设中遇到的挫折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十年探索时期,失误是主要的,应当全面否定 解析:首先明确“十年探索”是指19561966年,再排除错误选项。对于十年探索时期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尽管有许多失误,但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故不能全面否定,排除。答案:D五、课后巩固1观察右图,依据照片内容,我们可以判断
35、此照片可能摄于A. “一五”计划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十年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的判断分析能力,关键是要依据图片中文 字的提示,来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B2.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B.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解析:1936年西安事变主要是逼蒋抗日,其和平解决成为当时扭转时局关键,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部阴谋,宣告了蒋介石“攘外先安内”政策破产,使国共十年对峙局
36、面结束,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合作序幕。题干可以转化为被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所扭转的时局是,这样对照备选项,哪一个被扭转了,就很容易选出。答案:D3.中共八大决定的总任务是A.加速社会主义改造B.发展社会生产力C.健全党的民主制度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只要记住八大的内容即可判断。答案:B4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迎接尼克松 走出日内瓦会场 提出“求同存异” 会见田中角荣A B C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1972年周恩来迎接尼克松 ;1954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走出日内瓦会场;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1979年周恩来会见田
37、中角荣,所以选D。答案:D52005年11月,青藏铁路完成铺轨任务。2006年,青藏铁路开始试运营,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省市自治区也通了铁路。而我国最早修通通往西藏的公路是青藏公路 滇藏公路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A B C D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修通通往西藏的公路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康藏公路是后来改名为川藏公路的,滇藏公路是在后来修通的。答案:B6下面报纸刊登的内容是指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哪项恢复发展经 济措施A没收官僚资本B稳定物价C统一财经 D合理调整工商业解析:应找到内容关键词。答案:C7下面是建国后四个省级自治区的有关图片,其中成立最早的是A图1 B图2 C
38、图3 D图4 图1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 图2广西壮族自治区 3 西藏布达拉宫图 4宁夏回族自治区解析:A是一五计划期间,C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是文革期间。答案:B9在历史上,中国借鉴了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经验,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中共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道路,结果失败了,说明其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节 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工业化的建设经验 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中国 从苏联解体中,得出的教训是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俄历史上相关的历史现象的认识与评价,注意与中国历史联系,属于中外历史的联系比较型选择题,解题的
39、关键是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中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本题正确选项为A答案:A六、阶段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从1949年9月至1954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此回答15题:1小明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写道:“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民主联合政府成立的最基本条件是”,他的答案应该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C各阶层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解析:三大战役的胜利,只是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40、,为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故选B。答案:B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说明中国人民( )A已经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C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已经消灭了封建剥削阶级解析:新政协的召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三座大山被彻底推翻、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因此,选B。答案:B3以下是四个同学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民主党派的联席会议 B工农商学兵的联合组织C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组织 D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解析:新政协会议就是人民
41、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教材中有明确叙述。答案:D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是在( )A1949年10月 B1954年9月 C1955年9月 D1956年9月解析:随着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新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也就宣告结束。因此,选B。答案:B5下列对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体民主党派的评述,正确的是( )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主要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 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解析:随着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改造为社会
42、主义劳动者,因此,民主党派1956年后是代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故的叙述是错误的。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D。答案:D从1953年起,党中央决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据此回答610题:6完成土地改革以后,中共中央曾作出决议,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一决议的主要意图是( )A促使农业生产走社会主义道路 B巩固和发展工农阶级的联盟C使农业纳入国营经济的轨道 D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析:从题目的限制性条件看,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A项和C项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题中,只有C项符合
43、题意。答案:D7一本大学历史教材中写道:“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前,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材料中“最初步骤”是指( )A没收官僚资本 B统一财政经济C合理调整私人工商业 D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解析:题目的要求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之前,中央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限制的经验,显然是指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答案:C8一部反映建国初期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境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以邓子恢为部长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强调:“在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这是衡量互助合作搞得好坏的主要标志”。这( )A表明邓子
44、恢犯了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B说明中共中央犯了左倾主义冒进的错误C说明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D说明中共中央决定改变农业政策解析:检验和评价历史事件的主要依据,一是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邓子恢的谈话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因此选C。答案:C9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有关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B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按比例发展的原则C它既参照了苏联经验又符合我国的实际D它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解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只是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并没有使新中国实现工业化。因此只有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
45、D10一篇历史小说描绘了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以下是它对这些变化的描绘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 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被消灭A B C D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在中国已经通过改造等方式被消灭,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A。答案: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据此回答1115题。11“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
46、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是( )A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向全世界的宣告 B周恩来与苏联建交签约时的声明C周恩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的宣言 D周恩来在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上的发言解析:请参考教材的内容。答案:A1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主要立足于发展( )A与我国邻近国家的关系B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解析:“一边倒”主要是指倒向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因此选B。答案:B13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外交出现困难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苏联背信弃义
47、与中国断交 社会主义阵营破裂 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断交A B C D解析:越南与中国断交是在1979年。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纷纷断交的叙述,本身就是错误的。用排除法排除掉。答案:B14下图是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出现这张照片的原因是(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破产 美国政治经济陷入困境 两国某些战略利益的需要A B C D解析:是根本原因,是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也是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是双方对付苏联的共同战略利益的需要。故选A。答案:A15下图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与周恩来会谈照片,这一事件的最大影响在于( ) A日本政府对侵华表明了认
48、罪的态度B中日关系由建交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中日关系由敌对到实现正常化 D中日就侵华问题的关键认识达到妥协解析:题中其他的三个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答案: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此回答1620题。16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国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主要原因是( )A我国重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 B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达成一致看法C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解析:我国在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本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即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49、:A17下列工业成就,建成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 ) 长春汽车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武汉钢铁公司 沈阳飞机制造厂A B C D解析:武汉钢铁公司建成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故选C。答案:C18有一电视纪录片中,中国外交发言人对外宣称:“Gone are the days we used foreign oil”。这一发言不早于( )A1962年 B1960年 C1965年 D1964年解析:题中的英文的意思是:“我国使用洋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史实发生在1965年。故选C。答案:C19“文革”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是( )兰新铁路和包兰铁路建成 湖北第二汽车厂建成 南京
50、长江大桥的建成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A B C D解析:兰新、包兰铁路以及大庆油田,建成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故选C。答案:C201966、196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如下表:年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534亿元17.8558.7亿元24.41967年2104.5亿元10419.4亿元25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1967年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八大”制订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大跃进”中的错误被彻 底 纠 正 “文革”动乱尚未扩展到经济领域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解析:实际上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就没有实行了,错在“彻底”纠正。在
5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导下,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到1967、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故选 答案:C21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下图是他当时与群众见面时的情形。这张照片拍摄于( ) A1954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4年解析: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就是指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故选B。答案:B221960年冬,邓小平等领导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这一工作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改革、充实、发展C改革、开放、充实、提高 D调整、巩固、改革、开放解析:参见教材,
52、当时的“八字”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答案:A231962年2月,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强调要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加强民主集中制,抓好经济工作。这主要是针对( )A农村中的左倾错误 B反右倾斗争扩大化问题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文化大革命”错误解析:七千人大会主要是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答案:A24.“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但遭诬陷或镇压的事件是“一月革命 ” “二月逆流 ” “批林批孔 ”运动“四五运动”解析:“一月革命”和“批林批孔”运 动 是“四人帮”一 伙制造的,是错误行动。答案:B25.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 恩 来像托着城门的力士”,
53、苦苦支撑着国家的时局,但却受到“四人帮”的攻击。矛头指向他的阴谋活动是发动“二月革命” 批判“二月逆流” “批林批孔”运动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解析:项是王洪文等人的造反行动,项针对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人的抗争行为,项是批判邓小平。九一三事件后,“四人帮”名义上批判林彪和孔子,实质上却将矛头指向周恩来(周恩来被称为“现在的儒”)。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75分)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7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3分。要求:分析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按:1952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
54、示材料一 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以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现在是极为必要和极为及时的。 引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二 (在“五反”运动中)根据有无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轻重大小以及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把私营工商业户分别划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五种类型,并明确规定了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分类处理的结果,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第一、二类占7
55、0%左右,他们是团结的对象,第三类占25%左右,是争取的对象。到1956年6月底,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胜利结束。 引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有关“三反”和“五反”的照片图1 审判刘青山和张子善 图2 逮捕不法份子 图3 检举揭发信箱 阅后回答:(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进行“三反”和“五反”运动?(2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文中反映了哪两种不同性质类型的斗争?(4分)(3)根据材料二,说明在“五反”运动中我党是如何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的?(4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五反”运动的认识。(3分)解析:第(1)小题,要围绕着国家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不法资本家两个层次归纳
56、原因。第(2)小题,是内涵式问题,从图片和材料可以看出一类是国家机关(党政军内部),另一类是不法资本家。第(3)小题,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看当时党中央采取的是团结大多数、打击少数不法资本家的策略,谨慎、稳妥的办法。第(4)小题,要从斗争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党的正确决策等角度概括自己的看法。【答案】(1)不法资本家以非法手段攫取暴利。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进城以后堕落。(2分)(2)一种是与党政军内部的腐败现象的斗争(内部矛盾)。(2分)一种是同不法资本家向新政权进攻的斗争(敌我矛盾)。(2分)(3)采取团结大多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的策略。(2分)采取发动群众和谨慎稳妥的办法。(2分)(4
57、)以上两种斗争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两条道路之间的生死斗争,其危害严重程度说明,中共中央采取的措施是必要的及时的。(2分)党在这场斗争的正确策略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1分)【评分说明:本题学生只要有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说法,均酌情给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举行中苏会谈。1950年初,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还提供给中国3亿美元。引自国际条约集材料二 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设中苏共同所
58、有的长波电台;还提出利用中国海岸线长的有利条件,建立一支联合舰队。这些条件立即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毛泽东明确指出:“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美国会谈后,赶来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他在与毛泽东会谈中,埋怨中国对台湾的武力政策给苏联“制造了困难”,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引自中国现代史材料三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12月1日至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元首全面总结中俄关系10年来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今后一个时期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双方开展长期互利合作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并
59、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据新华社2002年12月1日报道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2分)(3)依据材料三,判断中俄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1分)目前,中俄外交关系的总特征是什么?(1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影响中苏(俄)关系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1分)解析:第(1)小题是内涵式问题,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提炼。从材料看,中苏双方当时坚持平等友好,互相支持;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给了中国许多的援助。从作用上看,必须联系新中国的建
60、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也要联系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内容。第(2)小题,也是内涵式问题,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中国内政等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第(3)小题,材料三出示的时间在2002年,故推断出中俄建交是在1992年。从目前看,中俄是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上是合作关系。第(4)小题,要联系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平等友好,互相支持;苏联给予中国许多的援助。(2分)有利于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有利于打破美帝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3分)也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团结反帝、反殖、反霸斗争。(3分)(2)苏联赫
61、鲁晓夫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中国的内政,并企图控制中国。(2分)(3)1992年。(1分)战略伙伴和经济合作的关系。(1分)(4)取决于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1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回答:(1)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1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材料二 (1957年蒋介石委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交谈,周恩来等人向宋转达了以下几点)(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台区,实行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
62、导。(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2)材料二的国共谈判中,中共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什么?(1分)(3)此后这些主张是否实现?(1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分)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图1 台湾民众到澳门祭祀妈祖庙 图2 2001年台湾船只从金门直航厦门 图3 国民党“立法委员”蒋孝严在桂林祭祖 图4 台资落户广东省 材料四 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宋楚瑜 (4)材料三反映哪一现象?(1分)联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国共两党关系改善的原因。(2分)(5)从材料一、二、四中,我们有哪些看法和认识?(3分)解析:第(1)小题是外延式问题,首先要答出“重庆谈判
63、”,然后结合教材从国共两党两个方面分析这一谈判的原因。第(2)小题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中提炼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且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中国的内政。第(3)小题分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能够实现的原因时,必须联系中共的左倾错误的发展、国民党当局拒绝合作、国际形势的制约(或者说外来势力的干涉等)进行分析和概括。第(4)小题是一道开放式问题,要联系教材和所学知识,从台湾的地位、两岸民族的共同心理及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归纳。【答案】(1)重庆谈判。(1分)国民党迫于国际国内压力,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团结教育人民。(2分)(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外来干涉。(1
64、分)(3)没有。(1分)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支持下拒绝合作,中共出现左倾错误,国际形势的影响。(2分)(4)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1分)原因:两岸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血脉相连,不可分割;国际形势的不断缓和;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台独势力日益遭到全中华民族的反对;中共“一国两制”的影响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及影响的不断扩大。(2分)【评分说明: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回答原因过程中,只要回答出两个要点,即给满分2分。学生如有其他有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叙述,均可酌情给分。】(5)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1分)共同的心理素质、亲情、血缘、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不能分离的根基
65、。国共两党如果都能够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实现国共第三合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共同振兴中华必然实现。(2分)【评分说明:这道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如有其他有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叙述,均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3分。】三、问答题(共3小题38分。第29小题12分,第30小题13分,第31小题13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29(12分)1956年前后,中共中央逐步开始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据此回答:(1)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个领域中的所取得的成就。(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能够以上成就的原因。(4分)解析:第
66、(1)小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回答出这一时期,中共在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外交等方面取得了成就,然后围绕着这些方面组织答案。其中科技建设方面的成就是选学内容,学生可以不回答。第(2)小题,在分析原因时,应从党的领导、新中国政权巩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投入等方面归纳。【答案】成就:(1)经济建设方面,要求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在中共八大上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开始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到1957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2分)(2)政治建设方面,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公式,并开始整风运动。
67、对党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助于党正确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分)(3)国防建设方面,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和军衔制度。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重点,在尖端武器的研制取得突出成就,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得到更新。(2分)(4)科技建设方面,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要求用几十年时间,使我国在经济上、科技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后编制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和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分)(5)外交方面: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会后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68、(2分)【评分说明:在回答本题过程中,科技方面的内容为选学内容,学生如答不出不扣分。如学生能够答出,并回答准确的,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8分。】原因:(1)客观上是继续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1分)(2)根本上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1分)(3)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援助及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支持。(1分)(4)广大人民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悉心投入。(1分)(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前提。(1分)【评分说明:本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学生如回答出四个要点,即给满分4分。学生如有其他言之成理
69、、论之有据的叙述,酌情加分。但本小题总得分不得超过4分。】30(13分)1956年至1966年十年间,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据此回答:(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有出现了哪些失误?(10分)(2)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特征是什么?(1分)请分析主要原因。(2分)解析:第(1)小题,在分析成功探索时,要归纳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有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右派斗争、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等。失误则要联系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文革”的导火线、文革的全面发动。这道题容易
70、遗漏“文革”的导火线和“文革”全面发动的知识。第(2)小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误的事例,但总的说来是发展。因此可以借用教材上的标题回答。分析原因时,既要分析成功探索的原因,也要归纳出现失误的原因,不可偏废。【答案】(1)成功探索: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正确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1957年,中共开展整风运动,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71、盾。1957年,为分清大是大非,中共进行了反右派斗争。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出现失误:1957年,在反右派斗争中,错误估计了国情,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1958年,错误制定总路线,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许多失误。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等人进行错误批判,开展错误的“反右倾斗争”。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19591
72、961年我国出现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1966年5月,左倾错误严重发展,“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评分说明:本题指在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答出10个要点,即给满分10分。学生如有其他言之有理的叙述,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分)原因:成功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热情投入。失误:是因为中共缺乏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国际形势的恶化,忽视客观规律等。【评分说明:本题学生如有其他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叙述,酌情给分。】31(13分)近现代史上,内蒙古人民为维
73、护祖国利益和统一,为新中国的缔造做出了较多的贡献。据此回答:(1)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叫什么?(1分)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地区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简述当时在这一地区进行英勇抗日斗争的事件。(4分)(2)抗日战争中,内蒙古地区涌现出一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它叫什么?(1分)进行了哪些斗争?(1分)(3)内蒙古何时建立自治区的?(1分)这一做法有何积极作用?(2分)(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政府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哪一重要的钢铁企业?(1分)以上做法说明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解析:第(1)小题是一个基础题。第一问容易得出元朝这
74、样的正确答案。第二问要联系1933年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斗争进行叙述。第(2)小题,从蒙古抗日游击队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他们在反“扫荡”斗争中的表现。第(3)小题,重点在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作用。第(4)小题,前一问比较好回答。但后一问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原则及表现回答,要求回答比较完整。【答案】(1)元朝。(1分)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2分)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由于蒋介石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而失败。(2分)(2)蒙古抗日游击队。(1分)进行了反“扫荡”斗争,表现得十分英勇。(1分)(3)1947年。(1分)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分)(4)包头钢铁公司。(1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并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保证了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