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63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08山东曹县三中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海导航点拨】从梳理历史线索入手(如农业生产工具、水利设施、耕作方式),分析演变规律。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原始农业和农耕经济,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农业生产工具由原始的耒耜到战国使用铁器、牛耕,再到唐代曲辕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三是农业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小农经济的演进。【复习知识】【课标要求】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主体知识】【预习思考】一、中国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1)原始农业是

2、从 向 发展而来的。(2)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 和 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北方以 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 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1)以_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古代农业经济的一特点之一。(2)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 ”。归纳: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1)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2)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3)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以耒

3、耜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 、 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2春秋战国时期 农具的和 使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曲辕犁的发明 (1) 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一是曲辕和犁媻的出现,淘汰了犁衡(肩轭),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 二是犁

4、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 三是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4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 、 等。 归纳: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2)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3)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先秦农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不可能大量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耒、耜仍然是主要的农具;春秋战国

5、时期,铁农具使用而且范围日益扩大,牛耕出现。这些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汉代以来农具的发明创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三国时期,曹魏马钧在前人基础上,制成更加完备实用的灌溉工具翻车。唐代发明的曲辕犁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唐宋时期还发明了以水为动力的灌溉工具筒车和以畜力牵引的高转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大禹治水的传说 的传说,反映了 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

6、,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 、 、 以及西汉的漕渠、 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3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 (1)治理黄河: 重要性: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2)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等。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 :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从 到以 的个体生产 (1)集体耕作的原因: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耦耕”)进行农业生产。 (2)个体生

7、产的原因: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是当时自耕农的一般经营规模。从此,“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2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3)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

8、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4)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其生活也不富裕。如果遭遇社会动乱、豪强兼并,或遇到旱涝灾害的年景,农民的生活就会陷入绝境。他们往往被迫流亡,卖妻鬻子,直至揭竿而起进行反抗。 3、评价: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基本经济模式,也是近代中国作为落后的农业国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

9、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1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简述我国古代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3我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当时确立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对这种生产方式应如何评价?【重难阐释】1、“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

10、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2、关于小农经济出现原因: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牛力耕犁产生,这就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成为可能。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生活的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A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生活也比较稳定。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尤其注重改良土壤和施肥,使地力长期保持而不必休耕,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由于

11、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这就有利于小农经济自身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B小农经济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小农经济十分脆弱,也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建立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演变。【主体知识】【预习思考】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1.原始社会实行的是 。2.奴隶社会的基本形态井田制原因:(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表现:

12、井田制中有“_”和“_”之分,前者实际上为贵族所有,后者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发展演变A井田制形成于 。B井田制最鼎盛的时代在 。C春秋时期,由于 的发展,井田制走向崩溃,主要表现在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3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态以 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A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 ,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 的瓦解。B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变法,如_在秦国进行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 给予全面的肯定,还实行“_”的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 。至此,以 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形成。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形式:

13、、 和 土地三种形式。2君主的私有土地,是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3地主土地所有制,其土地有多种来源,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宋初的“ 、“ ”的土地兼并更为激烈。明清则由于 的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因此而更加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4均田制的实行(1)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均田制。(2)内容: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北魏均田令规定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分配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14、等。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演变战国时租佃关系已经产生,汉代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如东汉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就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双方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2作用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性也大大提高。农民可以选择雇主,在支配产品方面也有一定的发言权,甚至能与市场发生联系,取得实际利益,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

15、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经营;(5)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1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是什么? 2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什么?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3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怎样?5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

16、兼并的作用。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第 3 课 区 域 经 济 和 重 心 的 南 移【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主体知识】【预习思考】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_ _根据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 、 和 。2基本特征:从 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 和经济实力发展 的特点。 山东、山西经济区:属于 流域的 、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条件优越,开发较 ,人口 ,因而经济实力

17、较强,长期居于全国 的地位。 江南经济区:江南地势 , 炎热潮湿, 为原始森林覆盖 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 ,生产技术 ,因而与山东、山西相比, 差距较大。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是山东、 以北的广大地区,以 为界分为塞外和塞内两部分,气候 ,土地 ,是传统的 或 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 ,但经济实力 。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边疆(沿海)逐渐迁移。)1、原因(条件):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生态环境恶化。少数民族内迁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中国古代,由于 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

18、大规模的 浪潮。次数概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原因影响3、影响:(1)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方蕴涵着发展 的巨大潜力。2过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 移到南方 。初步开发:经过 、 和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 、 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 和 大幅度提高。农业

19、的发展带动了 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建康(今 )等大城市。加速发展:中唐以后,在大河南北“ ”、 的同时,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完全超过北方:北宋时期主要依靠 的财富力量,南宋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 的南移。从 起, 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 , ”的说法。4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A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B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C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1我国古代经济区有

20、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还有哪些原因?有哪些特点?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 传说中“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的人物是:( )A有巢氏 B伏羲氏 C、神农氏 D燧人氏2、中国农耕经济带,最早形成于:( )A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B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六畜”是指:()猪马牛羊鸡鸭鹅狗AB、CD4、生肖纪年的出现反映了:()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B我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C我国动物种类繁多D、我国古代农业文明5、商周时期,我国制造农具的重要材料不包括:(

21、)A石B木C骨D、青铜、我国古代牛力犁耕始于:()A商朝后期B西周中期C春秋末期D、战国中期、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A、 B. C. D. 、下列水利设施中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是(1)都江堰 (2)芍陂 (3)郑国渠 (4)白渠 (5)漕渠A(1)(2)(3)(4) B(2)(3)(4)(5) C(1)(4)(5) D、(3)(4)(5)、古代以水作为动力的农业灌溉工具是:()A翻车B水排C、筒车D耧车、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不包括:()A、水排B翻车C筒车D桔槔、

22、关于坎尔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西汉时期的西域地区B利用水平隧洞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灌溉暗渠工程C、既能排洪,又能灌溉D由竖井、暗渠、明渠等几部分组成、“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起的作用:()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白渠、以下有关自耕农说法正确的是:()出现于春秋时期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用简单协助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是生产和耕作技术进步以及私有土地出现的结果ABC、D、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 、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我国古代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B、汉朝时期C

23、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朝时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均田制D代田法、从商周的井田制到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的形成反映了:()A社会性质的变化B、土地所有制的变化C贵族土地所有制的削弱D分封制的瓦解、宋朝初年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土地兼并更为激烈:()A、不抑兼并B重农抑商C租庸调制D均田制、以下说法不属于均田制的是:()A从北魏沿用至隋唐B有利于国家的税收C、所受田地可以买卖D按年龄、性别受田0、不属于汉朝四大经济区的是: A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山东C、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南D山西1、以下不属于人口大量迁移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B北方战乱频繁政局不稳

24、定C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D、南方有较先进的生产工具2、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在: 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二、材料解析题: 2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

25、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有利因素: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是封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其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自耕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对于维护自耕农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不利因素:自耕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其它:封建地主阶级享有种种特权,农民的小块土地常常受到来自地主贵族的威胁;自耕农经营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土地兼并不可避免。)(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它的优越性在于:A、“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

26、民勉强自己自足,生活较为稳定。B、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它的缺陷在于:它的生产规模小,按性别简单分工,难以抵挡自然灾害,也难以扩大再生产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了阻碍中国进入近代文明的重要原因。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管子)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材料二:铁铲、六角形铁锄、铁犁材料三: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 请回答:请推测材料二中的六角形铁锄、铁铲最早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27、,分析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出现且日益推广;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代表了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2:(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

28、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金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3: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请回答:(1)材料1 反映江南经济状况如何?(3分)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2)材料2、3反映江南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6分)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3)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

29、南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方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三、问答题: 26、我国从战国到清朝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其发展趋势如何?原因是什么?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两种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封建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发展趋势: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日趋减少,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原因:土地兼并。 第 4 课 农 耕 时 代 的 手 工 业【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

30、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主体知识】【预习思考】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1青铜技术从 时期到 末期,历时约 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器时代。 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2冶铁技术 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技术,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这一时期的钢是 。汉代开始用_作燃料冶铁。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_法,这一技术的出现,使我国钢的质量、产量都达到了世界最高技术,同时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 的国家南宋进,开始用_冶铁,明朝

31、流行开来。二、纺织技术的进步1丝织技术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 ,人们就已经学会了_。 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了“_”的称号。唐代出现的 技艺。2棉织技术的进步条件: 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表现:元代_推广先进的棉纺工具,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还发明了_纺车。影响A 在元朝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B 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三陶瓷技术的进步1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 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2制瓷技术发展及成就:A

32、 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B 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C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D宋代,_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E元代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F明代创造了 和 瓷。G清代,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_彩。影响:至迟从 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 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直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还是稀世珍宝,17世纪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已遍销全世界。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发展概况A 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工官的监督下,集中劳动,他们的职业 ,世代为官府劳作。B由于

33、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出现了 。从 制到 制是生产关系的一大进步。基本特点A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直到 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影响A手工业的官营,为 和 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B官营作坊缺乏竞争,而且官营手工业采取 和 手段,常常引起工匠的反抗,导至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低下,弊端丛生。2私营手工业发展历程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的提高、 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兴起,工、商开始与土、农并称国家的“ ”。此后,私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

34、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B 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行业中,超过官司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地地位。经营方式的变化A 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 和 的形式进行。B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 大大加深。C至 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式的_关系。1我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冶炼部门?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 2简述我国古代纺织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3我国古代在制瓷业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消长情况怎样?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

35、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主体知识】【预习思考】一商业的发展1原始商业的产生a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和_的发展。b表现:原始社会末期,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 的交换行为。2商朝时期:职业 和最早的 产生。3西周时期:实行“_”政策,将 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4春秋战国时期:a许多 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逐渐取 成为商人的主体。b各国纷纷铸造货币, 、 也开始用作货币。c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5隋唐时期a表现:长安、洛阳和 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 、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 和 之路都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b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_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6宋代

36、: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_。7元代:古代商业发展到一个新的 期。8明清时期: 兴起, 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也大量进入市场; 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成为 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 ,便利了 和 的集聚。 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_、宁绍商人和_等大商帮。二、城市的发展1、城市的发展(1)唐代以前:自 开始,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 做为交易场所,设 管理,官府直接管理 。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 。县城以下一般 。城市主要是 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唐代:承袭 以来的城市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_ _制。(3)宋代:随着 的发展, 不复存在,城郭和 也被允

37、许置市贸易;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 ,出现了 、 和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 ,城市的 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4)明清时期:在 地区和 ,兴起了一大批以 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 为盛。2、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1) 时期,丝绸之路从 向西交通要地兴起一座座城镇。(2) 时期,海上“ ”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广州外, 、 、 、 、 等都繁盛一时。三重农抑商1形成原因:因商业的 及商人 等特点,与强调 、加强 的思想发生矛盾。表现: 时期,重农抑商的思想崛起。商鞅变法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农抑商的措施。2发展演变秦代:继续推行“ , ”的政策。汉代:A措施:汉高祖对

38、商人征收重税,并严禁商人 ;汉武帝实行_、_、“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 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中唐以来: 政策有了松动,朝廷对 的鼓励以及 政策的实行,使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明清时期:朝廷坚持 思想, 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格控制 ,严重阻碍了 的成长,导致中国被甩在 潮流后面。1简述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2宋元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峰期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3比较唐宋两朝城市商业发展有何不同?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

39、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重难阐释】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因此重农、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安邦的根本思想,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这一思想开始于战国,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后来一直延续至明清。原因:A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B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

40、大事来抓。由于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而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保证财政收入等。 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中的体现A商鞅变法规定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西汉禁止商人做官、拥有土地、穿丝织品。C唐朝限制市的规模,不能随意扩大。D明清时期封建关卡林立,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稳定了小农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法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41、。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统治者仍推行这一传统政策,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禁海”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主体知识】【预习思考】一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明请 1、表现(1)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提高。_所涉及的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作物产量的提高

42、, 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 亩产大幅度提高。.民众衣食结构的变化:_、_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广泛种植。(2)手工业: 迅速发展,取代了官办的工场、作坊,占据了 地位。(3)商业.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广泛使用 , 异常活跃。在 沿线、 等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市镇,仅江南五府地区就兴起了30多个,到清代前期增长到204个。2、影响:(1)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突出表现在 扩大和 增长上。(2)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密集、最完善的 ,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3)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保持领先地位。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1、原因:明清时期,

4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商品经济高度发展。2、表现:(1)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 增殖利润而进行商品生产以及 为特征的 经营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2)苏州的工匠分“ ”和 两种,已形成了 市场。(3)明万历年间,江西景德镇出现了把分散的 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 组合,与传统官办 和民间 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3、特征(1)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和以自由雇佣为经营特点。(2)大量雇工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4地位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

44、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三、 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1、对内抑商:清朝统治者固守“ ”的传统政策,用 、 、 和 等手段压制打击民间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对外禁海闭关(1)原因:清朝以“ ”自居,自高自大;防范“ ”侵犯和沿海人民 ,(2)表现:长期关闭国门,实行 政策。(3)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 ,失去了利用 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 、推进 的契机。四、近代前夜的危机1、表现:明清时期的 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和西方 的巨大飞跃相比,在康乾盛世之时,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已大体定局。2、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因素(1)农民遭受残酷的封

45、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2)清朝统治者继续沿用“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打击工商业活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以及传统观念习俗的形成。3近代前夜的危机中西实力对比的变化(1)西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导致革命性的变化。西方主要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展了工业革命,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它们疯狂地 , , ,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2)中国:康乾盛世的帝王对

46、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 ,对内压制打击 ,厉行_,严惩摧残了近代化因素。4影响: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到英国推行 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1明清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提示: 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农业结构;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丰富的商品;发达的手工业为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前提;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白银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基础;明清赋税制度的调整有利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有利于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劳动力条件等。3资本主

47、义萌芽的实质是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5近代前夜中国危机的表现有哪些?总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跟踪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2、南北朝时期发明最先进的冶炼技术是:()A冶炼生铁 B焦碳冶铁 C煤冶炼铁 D、灌钢法3、我国古代以煤作燃料进行冶炼始于:()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4、缂丝技术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它出现于( )西汉 、唐朝 北宋 明朝5、近期中央电视台将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

48、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 A汉朝 B隋唐时期 C秦朝 D、明朝后期6、按照纺织原料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丝麻棉 B棉丝麻 C棉麻丝 D、麻丝棉7、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彩陶 黑陶 白陶 、白瓷8、我国劳动人民烧制出青瓷、白瓷分别是在:()A西汉晚期 北宋 B战国后期 唐朝C唐朝后期 北宋 D、东汉晚期 北朝9、我国古代创造出斗彩和五彩瓷是在:()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0、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珐琅彩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A B、CD 11、到明朝前期为

49、止,一直占据着手工业生产经营地位的是:()A、官营 B私营 C官私合营 D官商合办12、西周时期推行的商业政策是:()A自由经营 B重农抑商 C、官府垄断 D工商皆本13、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竞争加剧,形成了以地域为中心的大商帮,其中四大商帮地理位置最北的是:()A徽商 B、晋商 C宁绍商 D闽商14、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15、“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是在:()A唐朝初年 B唐朝中期 C、唐朝末期 D北宋初期16、

50、“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家,以抑兼并,过则有罚。”的规定实际上反映了:()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封建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7、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增多,品种扩大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C手工业部门增多,范围扩大 D出现分工细,生产规模大的作坊18、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根本因素是:()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C专制皇权加强 D、封建制度腐朽19、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特征的是:()A机房机户 B剥削关系 C、雇佣关系 D师徒关系20、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

51、影响有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防范了外敌入侵和人民的反抗( )A.B.、C. D.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2: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

52、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请回答:(1) 材料1所提到的“四民”指的是哪四种人?(4分)农、工、士、商。(2) 从材料1看,雍正帝眼中的农工商关系是怎样的?(2分)他的理由是什么?(3分)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3) 材料2和材料3揭示了什么社

53、会现象?(4分)这种现象对什么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影响?(2分)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22、概括说明我国古代社会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出现哪些重要变动?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官营手工业处于支配地位。 唐宋至明朝时期,城市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更先进,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其落后性;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用来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统治

54、者还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变动: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开设“机房”,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清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23、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请回答:(1)“小户”和“大户”各指什么?(2分)“小户”指的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早期雇佣工人。“大户”指的是雇人劳动的工商业经营者,即早期资本家。(2)大户

55、和小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分)大户与小户之间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3)这反映了什么地区,何种性质的经济关系?(3分)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或交通发达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关系。(4)这种生产关系后来的发展势头如何?(2分)导致它这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这种生产关系后来的发展势头被遏制了,发展较为缓慢。导致它这样发展的原因主要有:A、在当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有一种自己自足的保守性,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育。B、明清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它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必须的自由劳动力。C、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D、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