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山东卷一、语言文字基础(共9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羁縻 糜烂 麾下 摩肩接踵 望风披靡B蓼蓝 谬论 寂寥 未雨绸缪 戮力同心C奴婢 裨益 稗官 俾便考查 纵横捭阖D妖娆 环绕 蹊跷 饶有兴味 百折不挠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A78岁的李政道先生是一位教养极深又酷爱艺术的大科学家,他恰到好处地融合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洒脱。B办事要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是时机不对,只凭一厢情愿,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不少意见。C要使社会上的正义感永不磨灭,就要在整个民族中大力弘扬正气,特别是广大为政
2、者要带个好头。D近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B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C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D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
3、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二、古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咸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
4、亲拜谢涛。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 再 居 选 职 十 有 余 年 每 一 官 缺 辄 启 拟 数 人 诏 旨 有 所 向 然 后 显 奏 随 帝 意 所 欲 为 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
5、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晋书列传第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后坐事 坐:因犯罪B巨源在,汝不孤矣 孤:孤单C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 居:担任D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寝:平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随帝意所欲为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帝虽悟而不能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太子位于是乃定 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 “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少有
6、器量,介然不群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 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故其为人也气量狭小、孤高气傲。他很少结交朋友,只是结识了阮籍这批竹林贤士,才有人生的归宿感。B山涛虽然入仕较晚,但德望乡闾,他也因此深得司马氏政权统治者的尊崇,晋帝还以太子的立选问题征求过山涛的意见。C山涛为人正直,在朝廷任职期间,以选贤任能为己任。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从而招人非议,但山涛还是一位好官。D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皇帝到宣武场讲习武事还带着有病的山涛,以及
7、他和卢钦的一番谈话,都见出他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8断句和翻译(9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3分) 译文: 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2分)译文: 凡所以赂皆见推检。(2分)译文: 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2分)涛 再 居 选 职 十 有 余 年 每 一 官缺 辄 启 拟 数 人 诏 旨 有 所 向 然 后 显 奏 随 帝 意 所 欲 为 先(二)诗歌阅读(6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时
8、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 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答:_ 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小题。每空1分,共6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风之积也不厚, 。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李白行路难)三、现代文阅读(33分)(一)必答题(18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114题。南宋时,全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
9、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
10、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的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
11、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体,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
12、来说,凭藉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11第一自然段说:“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实际上说出后人对宋诗态度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下列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明人鄙薄宋诗,或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或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B清人推尊宋诗,宋代诗人
13、就此身价十倍。 C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 D批评应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12选出表述与文意相合的选项。(有几个选几个,只写字母即可)(6分)( ) A宋诗从南宋开始,就为人诟病,金代的作者全都鄙薄宋诗。 B作者对唐代以后历代诗歌的成就的评价中,以宋诗为最,清诗次之。 C宋人在唐诗面前“学乖”、“偷懒”,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 D明人讥讽宋诗“学唐诗而不像唐诗”,就是指其“维肖而不维妙”。E宋人学唐诗而不像唐诗,正是其创造性和价值之所在。F宋人凭藉了唐诗,在诗歌创作上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天地。13作者认为“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适当的
14、比例感”,对宋诗评价,作者“适当的比例感”表现在哪里? (3分) 答: _14作者认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和大不幸,并且具体分析了宋人学唐诗的两点成功和一处不足,根据文段的内容,请具体指出宋人学唐诗的成功和不足。(6分)答: (二)选答题(共15分)考生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两大题中的一大题,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7题。(15分)芦 苇 乔洪涛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
15、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的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生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
16、只飞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我们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我们的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
17、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那首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
18、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选自散文选刊2003年第7期)15原文第三段中“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飞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什么样的特点?(4分)答: _16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
19、。(4分)答: _17“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句,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分)答: _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820题。(15分)巴顿最后的岁月江永红斯巴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传奇将军。巴顿与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苏联名将瓦杜丁不同,他是在战争胜利结束后的一次车祸中受重伤不治而逝世的。他未曾听到凯旋时的欢呼,未能接受少女的鲜花。而这一切正在美国等着他,命运却让他与之擦肩而过。作为美国的四星上将,他本可以享受到优裕的退休生活,从而对戎马一生的劳顿辛苦做一个补偿
20、,可他竟在这一刻到来之时撒手而去。然而,九泉之下的巴顿却笑着说,为我悲者,不知我也!1944年 8月,盟军虽已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两个月,但被德军阻止在诺曼底的“灌木篱墙”地区而动弹不得。此时,巴顿带领其第 3集团军一举突破了死气沉沉的胶着状态,挥师围困了布勒斯特,并占领了卢瓦河上的勒芒市,打破了别人未能打破的“灌木篱墙”。这时候,立了头功的巴顿说了我们一直作为“好战分子”自供状的一段著名的话:“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相形见绌!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战争!”如果撇开巴顿其人来单纯琢磨这几句话,我们当然有充足的理由给他戴上“好战分子”的帽子。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他的性格、他的为人以及历史上许多
21、名将的结局,再仔细品味他的另一句著名的话“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那么,我们对他“好战”的言论就会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一种十分辛酸的感觉,一种读淮阴侯列传时的感觉,一种与听韩信说“狡兔死,良狗亨”(注:亨同“烹”)一样的感觉。简单地说,离开战争,像巴顿这样的名将简直无法生存,或者说社会环境不允许他生存,当然这里所指的是精神生活而非物质生活。这绝非危言耸听。首先,他的上司将不能容忍他的存在。在战争中,尽管他屡屡与上司意见相左甚至发生顶撞,但只要对战争有利,上司们也能从大局出发来原谅他、容忍他,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胜利同时也是他上司的胜利。比如在突
22、破莱茵河之役,他为了加速进攻步伐,竟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地搞油料。他授意其下级冒充兄弟部队去友邻冒领油料,甚至采取偷窃、抢劫的手段把友邻的油料搞到自己手里。作为集团军司令,他竟自己开着只剩最后一点汽油的吉普车,到上司那里强行加满油箱。他的这些越轨行为无疑使他的上司大为光火,但是他用这些非常手段得来的油料打了一个大胜仗,一举率先突破了德军的莱茵河防线,从而为美国陆军争了光,使那位从骨子里瞧不起美军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不得不对美军刮目相看。因此,他偷抢油料的行为与他的胜利相比,显然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节”,上司连高兴都高兴不过来,哪还会计较这些小事呢? 然而,当战争结束后,他的这些“小节”便会赫然成为
23、“大节”。上司岂能容忍这个无法无天的下级?!其次,领导军事家的政治家将无法容忍他。战争当中,巴顿尽管曾在摩洛哥与法国维希政权(投降德国的政权)的人打得火热,但政治家们仍然原谅了他,因为战争离不开这员虎将。但是,当战争结束之时,政治家们就绝不能容忍他有任何与政治利益相悖的行为。比如在盟军完全占领德国之后,巴顿参加了盟军的阅兵式,苏军将领出于对这位美国名将的钦佩,派联络军官和一名翻译来邀请他去饮酒。巴顿居然愤怒地吼道:“告诉那个俄国狗崽子,根据他们在这里的表现,我把他们当成敌人,我宁愿砍掉自己的脑袋,也不同我的敌人去喝酒。”他的话吓坏了翻译,而他却命令翻译一字一句地翻译过去。这就几乎酿成了一次非常
24、不愉快的外交事件,因为当时美苏均为同盟国的主力,为了消灭法西斯,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结成了同盟,你巴顿随便耍性子,岂不影响政治上的利益?!再次,社会舆论、议会将不会容忍他。谁都知道,巴顿常常张口闭口“他妈的”。他曾因打骂两名士兵而差点受到军法审判,只是因为战争需要和上司艾森豪威尔的庇护,才免遭议会那帮无事生非、小题大做者们的追究。但是当战争结束之后,议会只需用一个“人权”借口即可将他打倒在地。他的上司也用不着为庇护他而遭议会的非议了。事实正是如此。在二战的善后工作远未结束的时候,他的上司艾森豪威尔就不得不扔掉他这只“酸果”了。一贯喜欢直来直去的巴顿“祸从口出”,落入了机智的
25、新闻记者们的圈套。在巴顿以第 3集团军司令兼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相当于军管会主任)的身份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对盟军的非纳粹化计划提出了非议:“如果军管政府雇用更多的前纳粹党员参加管理工作和作为熟练工人,那么军管政府会取得更好的效益。”这些言论严重地损害了盟军的政治形象和美国的政治利益。事实上,他已任用了至少20名纳粹党员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追求轰动效果为己任的记者趁机问道:“将军,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参加纳粹党,难道不就是和美国人参加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情形差不多吗? ”激动的巴顿不知这是圈套,竟然乖乖地钻了进去,信口答道:“是的,差不多。”于是,美国及全球许多报纸上出现了一个赫然的大字标题:
26、“一位美国将军说,纳粹党人就像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一样。”巴顿把祸闯大了! 当时美国执政的是民主党,你说它与纳粹一样,岂能容你?!两党制乃美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你说两党与纳粹一样,岂能容你? 他的上司艾森豪威尔虽然表面装得对政治一无所求,但暗中却在为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努力,岂能容忍这个给他添乱的下级? 不过,工于心计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先给了巴顿一个台阶让他下,而没有马上解他的职。他让巴顿公开收回他的上述信口开河的话。巴顿照办了,但他又画蛇添足地说了许多为自己辩解的话。他的辩解终于让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在社会舆论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压力下,最终采取了果断措施,免去巴顿第 3集团军司令和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之职
27、,而任命其为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司令。这是一个空架子的集团军和空头司令,他的任务只是带一些参谋和文职人员整理二战欧洲部分的军事史而已。在离开生死与共、横扫欧洲的第 3集团军时,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不眨眼的巴顿泪水涟涟,哽咽得说不出话,好不容易读完了他那十分简短的告别演说。巴顿自此从精神上毁灭了。他心中愤愤不平,表面上却玩世不恭。他用打猎之类的消遣来麻醉自己,以抚平心头的伤痕。就在1945年底,在曼海姆附近,他的轿车与一辆军用卡车相撞。他受了重伤,颈部折断,颈以下全部瘫痪,同年12月21日,他在海德堡的一所医院里溘然逝去。巴顿虽被解除了第3集团军司令之职,但他的遗体仍与第3集团军的6000名阵亡
28、者葬在一起。他能与自己的部下永远呆在一起,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他未能像某些安葬在华盛顿国家公墓的将军那样显赫、排场,而是埋在了异国他乡,但他比那些人显然要幸福得多。他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有6000名部下做伴;他再也不用对付那些来自各方面的明枪暗箭,免遭其不愿承受的羞辱,而终于可以安静了。巴顿逝世后,有人为之惋惜,也有人为之高兴,但理解他的人认为他死得其所。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写道:“他不是一位和平人物。也许他宁愿在他所热爱的部下都在忠诚地跟随着他的时刻死去。他的祖国会以同样的忠诚怀念他。”他那近乎“无字碑”的碑文上仅有两行必不可少的字“乔治S巴顿第3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虽然没有歌功颂德
29、的碑文,但二战的历史已为他写好了墓志铭。18请根据相关段落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文章开头一、二段有什么作用?答: (2)“那么,我们对他好战的言论就会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完全不同的感觉”在文中指什么?答: _19“简单地说,离开战争,像巴顿这样的名将简直无法生存。”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4分)答: _20造成巴顿将军的辛酸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对这个人倾注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说明。(7分)答: _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中许多内容都面临传承问题。现在,从
30、民间工艺到传统戏剧,从历史文化到民族建筑等等,活跃在大众视野的依然是少数老一辈大师,而鲜见富有感召力的新面孔出现。不重视新大师的培养与重视,许多传统文化将有断裂失传之虞。要做到江山代有人才出,政府要引导扶持,除了要求推作品、出成果,更要推新人、重培养,抓长远。文化人自身也要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要千锤百炼、学有大成并得到社会公认。希望能出现一批有大学问、大智慧、大道德的新大师,这样,文化薪火才能代代相传。答: 22提取下文的信息,写一篇诸葛亮简介(字数不超过300字)。(5分)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
31、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
32、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
33、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23“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的最后阶段”,根据郑板桥集题画中的一段话和图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学的创造过程。(不超过100字)(6分)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
34、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郑板桥集题画)创造过程: 馆中之竹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艺术素材 艺术发现 艺术意象 艺术形象 (发生) (构思) (物化)答: _ _ _ _五、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8只麻雀、3只乌鸦、2只喜鹊飞进罗布泊无人区之后它们飞着,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只有飞着,它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它们从飞进来,就没有吃过一点食物,喝过一点水。直到一群探险者来到罗布泊,他们才看到一线生机,跟着探险者的车队一路飞着。一位有经验的探险者喊:停车。探
35、险者们停下来,拿出食物、水,放到到地上,鸟儿们纷纷狂喜地吃喝起来。探险者们又小心翼翼地把一只只筋疲力尽地鸟儿捧入纸箱内,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带它们出无人区。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要拿出有限的水给鸟儿喝呢?探险者回答:“进入无人区之后,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那时,鸟已成了我们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23条性命,也似乎是在救我们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你是怎么看待生命的呢?请以“生命是平等的”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答案:1B(B蓼lio, 谬mi ,寥lio, 缪mu, 戮l;A縻、糜、靡读m,麾hu,摩m;C婢、裨b,俾、稗b,捭b
36、i;D娆、饶ro,绕ro,跷qio)2B(A项“教养”多指行为举止得体,“涵养”指修养与气度,这里应用“涵养”;C项“磨灭”应改为“泯灭”,“永不磨灭”通常与功劳、印象等搭配。D项“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含“吓唬”。)3B (A搭配不当;C前后重复赘余;D“不仅”位置不当,“许多人”存在歧义)4B(成为孤儿)。5A(A.动词,作为、当作;介词,表被动。B.都是介词“把”。C.都是连词“却”D.都是副词“才”)。 6D(讲山涛有器量、卓然不群。讲山涛处世的老道圆滑) 7B(A“气量狭小、孤高气傲”不合原意。C“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
37、了一些失误” 不合原意。选人上的失误有晋帝干预的因素,“我行我素”是指山涛在外人非议时所采用泰然处之的态度,是不辨己之得失而照做自己的工作。D“他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一句不确)。 8(1)当时晋帝因为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就叫太子前往问候。(得分点:以、宿、拜,各占1分)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还以为山涛凭自己好恶任意选人。(得分点:众情、以、轻重,译出两点得1分,译出三点得2分)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得分点:所、推检,各占1分)(2)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 / 每一官缺 / 辄启拟数人 / 诏旨有所向 / 然后显奏 / 随帝意所欲为先(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附:参考译文】山涛字巨源,
38、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山涛年四十,才做了郡主薄。被荐举为孝廉,州里提拔他为河南从事。咸熙初年,山涛被封为相国左长史。当时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晋帝就叫太子前往问候。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大将军(司马师)开创基业还未完成,我不过是接承其后罢了,所以要立司马攸,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
39、,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不但不合礼制,而且也不祥。国家的安危,一定要依古制。”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太子亲自去拜谢山涛。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因此,不合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加任宁远将军。 山涛两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十余年中,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就先拟好几个人,看皇帝意中倾向谁,他再公开启奏,任凭皇帝挑选。所以有时皇帝所用的人,并不是最佳推荐者,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还以为山涛凭自己好恶任意选人。有人把这事在皇帝面前作为攻击山涛的借口,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
40、平了。”山涛仍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人们的闲话才平息下去。山涛在朝担任要职,晚年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他以年衰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又不准许。皇帝曾在宣武场讲习武事,山涛有病,让他乘车跟随。他就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议论很精确。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治今山东平原北)令,贪污枉法,贿赂公卿,以求好名声。也送给山涛丝一百斤,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橱顶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追究。山涛拿出丝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当初的印封还完好。9树叶
41、飘落,大雁南飞,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突出“早寒”;(1分)用“北风”呼啸渲染“早寒”。(1分)(一层意思点出寒之“早”,一层意思突出“寒”意。合在一起说明也行)。用“遥隔”两字表明了作者离家遥远,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用游子泪“尽”他乡这典型细节,反映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强烈。假托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每答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4分)10(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则风斯在下矣 (3)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1C(应该扣住“市价涨落”来理解,“市价涨落
42、”含大贬大褒,大起大落的意思。A项讲的是“贬”,B项谈的是“褒”,D项答非所问。)12BE(本题考查整体文意的综合把握能力。A项中并非所有后代学者都鄙薄宋诗,后文:连他们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可证;C项中宋人“学乖”是“在技巧、语言上的精益求精”;D项是作者对明人学唐诗的评价。F项中宋人凭藉唐诗,虽然在诗歌创作上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但并没有“开拓”“新天地”,有“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一句为证。)13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无须夸张、夸大它。14成功的是技巧和语言方面:即一是某一个字眼或句法来自唐人却
43、比他们工稳;二是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不足的是风格意境(或:艺术方向)方面:即落入唐人的势力圈里(或:不能超越唐人的界限。答“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也可以)。15比喻和拟人。写出了芦苇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或生命力的顽强)16顽强的生命力;正直倔强的品节;纤柔美丽的身姿;谦和宽容的性格。 17不矛盾。(1分)说“芦苇更像一个人”是因为它生长的方式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3分)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是因为芦苇不会拐弯抹角,只会一直向上生长,而人却会有歪心斜术。(3分)18(1)开头一、二段概括介绍和评价了巴顿将军的一生,是全文的纲,起提挈全篇的作用。(2)对战死沙场就是“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的辛酸
44、。19扣住下一段中的“首先”“其次”“再次”作答。(具体答案略。)20造成巴顿将军的辛酸结局的原因既有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具体分析略。3分)作者对这个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崇敬的一面,也有遗憾的一面,还有辛酸的一面。(扣住具体事例或细节进行分析。分析略。4分)21文化 传承 培养(或重视) 新大师22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人。早年隐居襄阳隆中。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隆中对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来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吴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生前受人爱戴,死后受人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23一般来说,文学创造过程可分为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眼中竹”即指艺术发现,属于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胸中竹”即指艺术意象,属于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手中竹”即指艺术形象,属于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24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