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2008年高考复习精品资料第四单元 隋唐部分历史一轮第10课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文化的繁荣田书堂一、复习目标1、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领先世界)2、文学和艺术: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情况的反映,具有时代特色(全面辉煌,兼收并蓄) 二、知识归纳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的原因(1)统一、强盛、交通发达;(2)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策;(3)民族交往密切;(4)中外交流频繁。2、农业的发展:(1)江南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圩(wei)田;烧山、围湖造田破坏生态;江淮、江南产粮区;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隋大运河;唐水利专职官员;大兴水
2、利;筒车,曲辕犁(3)农产品商品化: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征茶税。 3、手工业的发达(特点):(1)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全国;瓷窑中原、江南;冶铁100多处。(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世界最大海船;洪州造船。(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丝织品分类多;唐三彩彩瓷;青瓷越窑秘色瓷,白瓷邢窑。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金切削抛光焊接;造船推进器;丝织波斯织法。4、商业的繁荣(1)商路:驿道:店肆,驿驴 水运:大运河,长江。(2)货币:隋五铢钱;唐高祖起“开元通宝”,成为历代货币的范式;(3)市场:管理:a市官管理物价、税收;b规模不能任意扩大;c买卖时间限定,日中为市。邸店和柜坊
3、: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夜市和草市:夜市繁华大城市里;草市农村定期集市。(4)商人:大商人、邸店遍海内;更多中小商人;胡商遍布各大都会。5、城市的兴旺(P82图)(1)长安和洛阳:商业大都会;长安坊、市分开,市有商行、邸店;洛阳武则天时,天下舟船云集。(2)扬州和益州:扬州江南物产集散,大食、波斯商人云集,唐后期最繁华,夜市;益州“扬一益二”。6、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特点: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7、隋唐文化繁荣原因:(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3)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
4、);(4)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8、科学技术的新阶段:(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雕版印刷术:隋唐:佛经、日历、书籍;868年,金刚经最早有确切日期。火药: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2)天文历法:僧一行,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历法体系成熟;测子午线,世界最早。(3)医学的进步:孙思藐千金方医药学;吐蕃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唐高宗唐本草,世界最早由政府颁行的药典。(4)建筑的成熟:隋宇文恺大兴城唐长安城;隋李春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9、诗歌黄金时代(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两千多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流传至今):(1)初唐: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2)
5、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B边塞诗高适、岑参;C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蜀道难,诗圣杜甫“三吏”、“三别”。(3)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4)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小李杜”。10、多姿多彩的艺术:(1)莫高窟:敦煌,世界最大、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佛像、壁画。反映社会繁荣。(2)绘画:A题材:宗教画,人物画,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B画家: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阎立本、吴道子。(3)书法: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等;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草圣”张旭和怀素。(5)乐舞:风格多样,盛世特色;隋九部乐、唐十部
6、乐;乐曲秦王破阵乐,舞蹈有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11、隋唐时期的科技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就(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2)大衍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法的成熟;首次测量了地球子午线长度。(3)医学的进步,表现在千金方唐本草等重要著作的问世。(4)唐长安城和隋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表明古代建筑技术相当成熟。12、隋唐文化发达的特点(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2)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
7、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3)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典例精讲1(2007重庆文综)图六为隋唐时期局部图。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解析:A为扬州,是唐朝后期最繁华的城市,也是纺织业中心;B为苏州,是纺织业中心;C为宣州,是造纸中心;D为越州,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故选D。答案:D点评:本
8、题考查了考生通过识图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运、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 (20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 解析:“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 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答案:B点评:本题以一首诗为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点考查了小农经济,从题干中的信息可排除
9、。3(2007四川文综)图7表现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解析:答案本题用排除法为好。编钟是中国古代全国范围内的一种大型乐器,不是四川的地方特色文化,胡旋舞为北方文化。答案:B点评:如何在高考中实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考察,是新课程和高考改革的一大难题。此题以图片形式为情境,考查了四川地区艺术,地方特色尽显,现实主义良苦。四、课堂理解1.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解析:唐代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答案:C2.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反映了 A政府开始征收商业税 B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C江南开始成为我国的经济
10、重心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政府征收商业税,在两汉已存在,故A项不正确;没说明具体数额,不能说明横征暴敛,故B项不正确;江南开始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应在南宋时期,故C项不正确。答案:D3.技艺水平高是唐代手工业的一大特点,下列成就符合这一特点的有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在唐代出现 纺织品吸收了波斯风格 能够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A B C D 解析:说的是产地广,不能说明冶铁技艺水平高 答案:C4.唐朝的抵店是 A经营旅店和交易场所 B是世界最早的银行C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D大量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此集散解析:隋唐的抵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11、答案:A5.唐朝的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D唐朝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D项是唐文化繁荣的成就,不是繁荣的原因答案:D6.隋唐对世界科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首次把火药用于军事 比较准确掌握太阳运行规律在海船上使用罗盘针 发明了望、闻、问、切的医学诊断方法 A B C D 解析:在海船上使用罗盘针最早在北宋;战国时扁鹊发明四诊法 答案:A7.下列属于边塞诗人的是 A高适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解析:唐朝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 答案:A8.唐玄宗在艺术上的重大贡献是 A创作出长恨歌 B谱出秦王破阵乐 C草书成就高 D创作出
12、霓裳羽衣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答案:D五、课后巩固1下列文物能反映出隋唐文化成就辉煌的的是 兰亭序 兵马俑 赵州桥 颜氏家庙碑A. B. C. D. 解析: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再现能力。以时间为依据,可从图片中判断出: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的;反映出隋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颜氏家庙碑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选答案:C2下列不属于唐时期商品经济繁荣表现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B市中有专营货币的柜坊C扬州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D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解析: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表现易混淆
1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在明清时期发展较快。答案:A3.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A.大衍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解析:本题为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太初历为汉武帝时的成就;十二气历为宋代成就;授时历为元朝郭守敬的成就。答案:A六、阶段测试1.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B.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C.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 D.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从材料
14、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设置官吏管理,可知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答案:B2.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解析:本题考查对隋唐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掌握。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柜坊。答案:C3.右图所示货币最早在市场流通是在A 唐玄宗开元年间B唐太宗贞观年间唐高祖武德年间D隋文帝开皇年间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注意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始流通的货币。答案:C4.下列生产工具在唐朝发明的是A.铁农具 B.青铜农具 C.曲辕犁D.水碓、水磨
15、等谷物加工器具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答案:C5下列成就能够证明隋唐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的是 赵州桥 唐本草第一次实测地球子午线 火药传到欧洲A B C D解析:都是唐朝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火药传到欧洲是在元朝。答案:A6隋唐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变化是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灌溉工具筒车的出现 国家开始对茶叶征收茶税 邸店和柜坊在大城市中出现A B C D解析:项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项出现于唐朝,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件。项也是最早从唐朝开始的,也属于商品经济领域的创新事件,反映了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项中的邸店不是最早从唐朝开始的,此项是学生最容易选择
16、而出错的选项。答案:A7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到利用自然力的变化。右图中的生产工具使用的动力是A人力 B畜力 C自然力 D机械力解析:右图是唐代的筒车,它是靠水流带动翻转,把水汲到高处。答案:C8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局是合理的,主要理由是A位于东部要地,能确保平安稳固B粮食能迅速满足长安、洛阳的需要C地处交通大动脉的中心地带,便于粮食集散D位于盛产粮食的地区,来源很广解析:考查考生识图及分析能力。答案: C9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 B麻 C棉 D毛解析:对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归纳,出现的并不一定是平民百姓能穿的。答案: B10隋唐
17、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农民的身分是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 C国家的佃农 D农奴解析:准确理解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关键。答案: C1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从诗中分析,诗人所处朝代为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解析:本题和第7题都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从诗中可看出描绘越窑的青瓷,可判定是唐朝。答案: A12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调整生产关系D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解析:该题属比较分析题。主要考查在再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比较,并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中主要
18、从两方面进行思维突破:一是将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的作用统一到调整生产关系这一特征上来加以认识,均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租庸调和两税法规定了农民以及官僚地主对封建国家承担的赋役义务,体现着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形式的变动,所以三者的共同作用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二是结合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排除,B项只符合均田制,A项与均田制、两税法相符,D项只和两税法吻合,通过这样排除也能确定C项正确。答案:C13因唐朝统治者重视、扶持而得到发展的文化现象,不包括A“传奇小说”出现并盛行 B医学天文算学专业学校出现C佛教、道教盛行 D编撰多
19、部后来被列入二十四史的著作解析:因为“传奇小说”是随城市发展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这里面并没有统治者的重视与扶持。故选A。答案:A14我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下列两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分别开凿于图1 图2A.秦朝元朝B.隋朝元朝C.隋朝明朝D.唐朝明朝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的大运河应为隋朝大运河,图2应为元朝开凿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去江都巡游,客观上沟涌了南北经济交流,起不到南水北调的作用。答案:B15下列关于唐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宫殿宏伟,街道整齐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B.C.D.解析:此题主
20、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再认和再现史实的能力,熟记相关史实不难选出正确答案。题中所述是北宋都城东京的情况,唐长安的坊市是分开的。答案:D16.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B.C.D.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C、D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扬州繁荣发展的原因。答案:B17.非选择题:阅读材料:材料1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
21、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保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摘自贞观政要材料2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摘自资治通鉴材料3(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此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摘自旧唐书马周传请回答:(l)据材料1和材料2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
22、什么?(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3)材料3与材料2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解析:解答第(1)问关键要抓住“共识”即一致看法,什么是“根本目的”。应该从封建统治阶级,长远利益考虑,即维护其统治地位。只有维护其统治,才能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解答第(2)问靠提供的材料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要结合教材的有关叙述概括回答。第(3)问是个比较题,找出材料3与材料2的不同,实际上是唐太宗统治中期与初期的比较。第(4)问如何认识唐太宗的统治?基本方法是:用现象与本质,发展与变化的观点来看,因为三则材料突出唐太宗统治
23、政策的变化,因而必须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评述。答案:(1)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2)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3)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4)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17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24、什么?汉、唐两朝统治者为限制土地的私人占有采取过哪些主要措施?结果如何?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及其认识的综合概述型问答题,旨在考查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概述的能力。全题四问,难点在第一问,首先要明确“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实际就是指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兼并频繁;其次,分析产生原因要追溯到封建制度确立时期有关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规定。第二、三两问涉及限制土地兼并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可回忆课本进行归纳,但要注意“汉唐两朝”这一时间界限。最后一问要注意三点:一是有了前三问的理解和解答的基础,等于是要求回答土地兼并的影响;二是在时
25、间上不再受汉唐两朝的限制;三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只局限于破坏生产力,更要考虑到对新生产关系的阻碍。答案:原因:封建制度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并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土地私有制使历代土地兼并屡禁不绝。措施及效果:王莽改制曾试图禁止土地买卖,但终归失败;东汉初采取流民垦荒、士兵复员生产措施,对土地兼并有所抑制,但由于豪强地主田庄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进行生产,但由于不触动贵族地主利益,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兼并,两税法的实施反而助长了兼并之风。影响:土地兼并和高度集中,严重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使封建王朝产生危机、动乱乃至最终走向衰亡;社会动荡又破坏了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延缓了社会的进步;明清之际,土地兼并和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