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61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2):祖国历史的开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一阶段特征政治封建大一统:大统一和制度形成1、统一:秦朝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统一,影响十分深远。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代所沿用。两汉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制度。3、治国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经济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社会经济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居世界前列,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1、秦汉周边生活着匈奴,西域,白越,诸夷等少数民族,大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或更早。2、秦汉采取有效的手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流,开拓了边疆。这些手段包括自卫战争,

2、通使联系,经济文化交流,设立管辖机构,和亲等。对外关系大开放的基本格局1、秦汉形成大开放局面,源于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军事保障,交通开辟。2、秦汉在东亚初步形成东亚文明中心,通过两条丝路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建立联系。两条丝绸之路是重点。3、秦汉和各国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处于领先的地位。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1、秦汉的科技领先世界,包括天文历法,地动仪,九章算术,医学等。2、秦汉的哲学,宗教,史学均有开创性重大贡献。3、秦汉的文学艺术有鲜明的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如汉赋,兵马俑等。二考纲导图三知识探微大事年表时间事件及概况前221-前207年前202-公元9年公元25年-220年公元前2

3、09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97年105年166年重要人物人物事迹及简评 人物事迹及简评 赢政班超蒙恬唐蒙李斯夜郎侯秦二世滇王赵高汉光武帝陈胜甘英吴广安敦刘邦张衡项羽华佗汉武帝张仲景冒顿单于蔡伦卫青董仲舒霍去病王充呼韩邪张角汉元帝张陵王昭君张鲁窦固司马迁窦宪司马相如张骞班固汉明帝名词概念河套地区灵渠万里长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三皇五帝始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诸卿奉常廷尉典客郡县制乡里秦律田律仓律徭律戍律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度量衡铜权秦半两钱黄金鎰户籍驰道书同文小篆隶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愚民政策阿房宫骊山墓丁男丁女田租户赋伐无道诛暴秦张楚政权王侯将

4、相宁有种乎布衣将相汉承秦制州刺史州牧封国制王国侯国异姓诸侯王推恩令嫡长子列侯附益之法察举制皇帝征召孝廉乡举里选门第族望累世公卿编户齐民田租人口税更赋匈奴乌桓鲜卑夫余越族西南夷西域各族和亲昭君出塞凿空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良马骆驼丝织品金属工具铸铁技术井渠法西域都护东亚文化圈三韩辰韩秦韩檀弓果下马铜镜漆器铁具汉委奴国王印徐福东渡象牙犀牛珍珠丝绸之路养蚕缫丝技术佛教海上丝绸之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太初历太阳黑子月食地动仪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麻沸散神医伤寒杂病论医圣天水放马滩蔡侯纸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三策太学论衡元气人死不为鬼白马寺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太平经阴阳五行散财救穷自食其力五斗米道纪

5、传体通史史记人物传记编年纪事断代史汉书无韵之离骚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王朝大事赋乐府诗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战城南十五从军行东门行陌上桑秦始皇陵兵马俑说唱俑杂技俑砖瓦瓦当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长沙马王堆汉墓画像石画像砖楚歌楚舞大风歌琵琶笳箜篌地图解读重要地图获取信息秦朝疆域秦国都城疆域民族分布地方行政制度长城交通秦末农民战争大泽乡陈吴刘邦项羽西汉全图都城行政区划民族分布对外关系丝绸之路路线 西域民族张骞通西域四重难突破典题例证1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从经济方面来看,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为

6、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有的还是实行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垫下基础。3)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4)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5)长期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2)从泰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1)泰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 泰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较强,封建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3)泰国实行了远交进攻等正确策略。4)泰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

7、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剖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皇帝”,基本可以判断出是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答案: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剖析:“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故选C项。A项只是提供可能性,B项具体作战战略不能作为根本原因,D项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C2分析评价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专制主义是指皇权至高无上;中央

8、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听从中央。这一政治制度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2)实行土地私有制:在当时是先进的土地制度,但同时也使地主阶级利用土地剥削人民成为合法。(3)统一度量衡: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促进经济交流发展起重要作用,但其目的是保证封建王朝的赋税收人。(4)统一货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避免了经济混乱。(5)统一文字: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重要作用。(6)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目的是禁止“以古非今”,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含有维护郡县制的意图;手段愚蠢而残暴;影响是钳思想,摧残了文化。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

9、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 实现了选贤任能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的需要角度,分析主要原因,A、B是作用,不符合题意要求,D表述本身有误,且也属于作用,也可以排除掉,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答案:C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剖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的官制,在秦朝负责管理军事是太尉,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和执掌群臣奏章是御史大夫,所以A、B、C是不正确的,只有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属于丞相的权限。答案:D3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10、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严刑峻法,实行族诛连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总结:秦始皇作为一代君王,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功大于过。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

11、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剖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阐释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B、D两项,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其意义远远大于某个制度的建立。A项在战国时期就已确立,C项是B项的组成部分。答案:D4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开创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和改进。秦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汶初统治者吸取,促成两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关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12、力量C、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 D、是历史的一种倒退剖析:中央集权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答案:D5秦朝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的修建,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积极作用:用于防御当时匈奴南下,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起到重要作用。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秦朝的万里长城奠定了后世长城的基础,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2)消极影响:人为地阻隔了农牧文化的交流,对民族融合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赋税、徭役负担。下列图片主要反映了秦汉

13、文化什么特点:A 统一和多样化有机结合 B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C 水平居于时间先进行列D气势恢弘答案:D6西汉与秦朝相比,在哪些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明显发展?在政治上,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其明显的发展表现是在专制主义方面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宣扬皇帝的神圣性;提倡儒家学说,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在经济上,对农民赋税的征收和兵役、徭役的负担有了更严密的组织办法,实行编户制度。对农民剥削的数量比秦朝有所减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民族关系上,秦朝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时,中原和西域各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得到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朝采取法

14、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则吸取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先实行无为而治,后又改造和发挥儒家学说,强调天人合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 C.封国制 D.编户齐民剖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刺史制度是汉朝的监察制度;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封国制是西汉的分封制;编户齐民既是汉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据此可知A项正确。答案:A两汉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关系是A推陈出新 B继承发展 C一脉相承 D截然不同剖析:史称“汉承秦制”,但汉朝在废除了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有所损益。答案:B7秦亡汉盛的比较秦与西汉都是我国历史

15、上的重要王朝。秦仅存在15年,二世而亡;西汉存在200多年,在汉武帝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局面。秦亡汉盛的原因如下:(1)从两个王朝的建立看,秦朝由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发展而来,没有经过农民战争对政权进行改造这个环节;西汉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后建立的,刘邦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亲历者,农民战争对封建政权的改造作用巨大。(2)从统治政策看,秦崇尚法家思想,统治残酷,实行严刑峻法,徭役繁重,人民赋税沉重,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致使社会矛盾激化;西汉初年的几代皇帝,面对社会经济凋敝的状况,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减轻农民负担,爱惜民力,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3)从国家进行的重大工程看

16、,秦朝征调大量劳力用于长城和陵墓、宫室的修建;西汉则多利用国家力量进行水利工程的修建,前者破坏生产,后者有利于生产。(4)在对待亡国贵族和割据势力方面,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在思想文化政策方面,秦汉也有差异。(5)秦始皇、秦二世与西汉前期几位皇帝的个人性格和秉性也有不同。以上原因导致了秦汉两种不同的结局。秦朝的暴政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根本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D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剖析:秦的暴政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根本影响答案:D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

17、解了剖析:两个制度都不是中央集权制,其中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削弱了封建君主专制,也并不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的,但开始的时候两朝的统治者都是为巩固自身统治而建立的,不过西汉并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答案:C8西汉前期面临哪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有何意义?经济贫困: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到汉武帝初年出现了繁荣的境象。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建立。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匈奴威胁:国力强盛,政权巩固,三次大战,打败匈奴。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西汉时期,使中央集权最终战胜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剖析

18、:王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是由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和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来完 成的。答案:D9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的政绩是多方面的: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推行进步的农业技术,使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军事上,打败北边的强敌匈奴、解除了解匈奴的威胁;民族关系上,命张骞通往西域的商路,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疆域大大地扩展;文化上,采取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用儒家思想治国,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但他出击匈奴、大量征兵征税,也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休养生息政策使国

19、力强盛大一统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匈奴分裂,势力衰落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A、 B、C、 D、剖析:匈奴的分裂是在东汉,去掉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10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1)特征:呈现区域性特征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管理主要是对南方越族和西域。(2)表现形式战争:秦朝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汉高祖反击匈奴失败;汉武帝出击匈奴;东汉初反击北匈奴。和亲:汉初与匈奴和亲;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与呼韩单于设置机构:秦朝设置象郡、桂林郡、南海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理。迁徙人口:秦始皇迁50万人到越族地区,迁50万到河

20、套地区。册封: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册封夜郎王、滇王等。下列关于匈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之际,匈奴形成强盛奴隶制国家B、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已普遍使用铁器C、汉武帝时,汉政府与匈奴“和亲” D、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剖析: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军事反击,并非和亲。河西走廊成为我国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里 A、地势低平,道路平坦 B、人口稠密,城镇较多C、有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 D、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下的绿洲剖析:这是一道史地结合的试题,结合地理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上气候干燥,商人首先要解决吃喝住的问题,分布在祁连山下的绿洲为商人解决了这些问题。11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方式

21、、特征及其原因方式:经济往来技术文化往来政治往来 特征: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原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张骞沟通西域;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科技文化成就辉煌;统治阶级比较重视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中没有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

22、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西汉”,班超经营西域是在东汉,当然不属于题干的要求。答案:D西汉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区是A.印度半岛南端 B.马来半岛 C.孟加拉湾 D.马六甲海峡剖析:本题是对历史地图知识的考查。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答案:A12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是秦汉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科技成就既是秦汉文化发展的表现,又是秦汉经济发展的动力。秦汉形成统一帝

23、国,政治统一,促进各地人民生产生活交流,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强有力的政府也促进秦汉文化的发展。秦始皇统一文字,西汉武帝以后大兴儒学教育,鼓励对外交流,东汉明帝求佛法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当然封建政府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也会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利作用,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但总体看来,秦汉统一帝国政府的存在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交流的增多也有利于文化的进步。外来文明的传入也促进了秦汉文化的发展。(2)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宏大。(3)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张骞通西域,开辟了

24、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第二、秦汉文明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时期,不仅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还有不少移民到日本等国,他们把秦汉先进文化带往邻国地区。第三、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即为秦的译音,或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中国学称为“汉学”,都说明中国秦汉文明对世界影响之深。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突出特点。其中,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

25、立与巩固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解析】本题答案是C。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中国大规模的吸取了外来文化。下列能体现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 )巨龙般的万里长城 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A B C D剖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均能体现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天文学专著,故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带的选项。答案:C.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

26、,彗星现,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 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表现了封建史家写史的局限性 古史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研究价值A B C D剖析:本题既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儒家文化、古代史家写史观等问题的深刻理解。汉代儒家思想强调维护皇权的统治地位,故有“天人感应”“大一统”之说,宣扬许多自然现象是上天的旨意。所以正确;也正确,因其维护正统皇权。五思维拓展专题联线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后者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27、2)原因: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封建地主有着极强的割据性,割据局面一旦出现,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乱,严重威胁到封建政权基础的稳固。因此必然要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割据势力的膨胀。理论来源: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历史根源: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是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从“君权神授”、“家天下”到“大一统”为其形成提供了社会文化的来源。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3)发展

28、演变: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4)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5)两对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中央内部君权和相权的矛盾(6)实质:地主阶级压迫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工具。(7)评价:积极作用:政治方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内传播。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

29、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不利影响:这套制度愈严密,人民所受压迫也愈严重。君主专制易产生暴政、腐败现象,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在经济上表现为阻碍了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2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的兴衰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从广东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经过近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时到达波斯湾。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商人、使者接踵西行,沟通了中外交通要道。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际印度

30、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盛行到隋唐时,达到极度繁荣时期。中国的丝织品、铁器、造纸术和其他手工业技术先后西传。中亚、西亚、南亚的商人不断来往于这条路上,中外文化在这里荟萃。唐宋时期到达繁荣,唐朝时,中国商人以及波斯大食国的官员和商人来往不断。宋朝时来往于中国和阿拉伯的贸易更加频繁。衰落北宋时,北方民族战争不断,阻断了正常的贸易活动,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奥斯曼帝国的海盗活动及对西亚的掠夺,使这条交通线衰落。作用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陶瓷、漆器、铜镜等,以及养蚕、丝织技艺、火药、造纸、印刷术等,传到西方。西域和欧洲的物产也由此

31、传入中国。佛教、景教、伊斯兰教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相继进入我国,并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3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代奴隶社会的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代和中央政府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利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不仅在当时有

32、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4、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农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颂扬,反之要给予否定和鞭挞。 (2)、民族关系

33、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掠夺、有迁徒、有战争、有议和,但战争是短暂的,而友好则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3)、正确看待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也存在矛盾、斗争和战争。它与民族关系的主流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由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个民族的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看,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由于矛盾的复杂发生,不能把民族斗争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斗争。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压迫与反压迫的性质;有的是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有的是为了消灭割据分裂国家统一的战争;有的是民族统治者彼此之间的攻伐混战。鉴于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明确给予肯定和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