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56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全卷四个大题,共22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等,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各种猜测和解释让人眼花缭乱。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

2、,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因此,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研究三星堆的古发掘,有三个重要的维度。第一个重要维度,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看,三星堆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古发现而论,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

3、就有蜀人参战。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王本纪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蜀各世数王虽然远离中原王朝,但也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第二个重要维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

4、容。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也有密切的关系。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这也是当前最吸引眼球的议题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体性地认定为外来文明的产物,是缺乏科学根据的。除了以上已经论述的三星堆与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关系等考古事实之外,还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

5、化现象并不足为奇。例如,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视野上看,三星堆所处的中国青铜时代与域外文明产生交流已具备充分条件。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方知其间必有民间的商贸通道可资利用。事实上,早在年代更为久远的史前时代,已有若干物证表明中西文化之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交流。此次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出蚕丝蛋白,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这也证明早在三星堆时代,蜀地已能生产并利用

6、丝绸作为高级贵重物品。秦汉以后,丝绸成为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古蜀早在青铜时代便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所以,若说在三星堆文明中包含有某些来自更为遥远的域外文明影响和交流、互动的因素,客观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霍巍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B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C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

7、献。D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王本纪中有关于各世数王的记载,可以证明李白的蜀道难中关于蜀国开国的诗句有着现实的依据。B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的崇拜现象,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实际联系。C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酶联免疫技术,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可能不会检测出蚕丝蛋白。D本文论证整体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观察三星堆有三个维度,接下来三段分别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及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

8、三个方面逐层深入,步步推进。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中第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体系中常见的母题。B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中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簋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C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璋、玉璧、玉琮,与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D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

9、、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会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数天后,他们又来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纵论天下大事,谋划建党之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和全部活动。(摘编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3日)材料二:党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

10、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是对党史内涵所作的高度概括。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学党史,就是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习近平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正当其时”,是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分必

11、要”,即习近平强调的3个“必然要求”: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全党学党史,深意何在?,学习强国2021年02月21日)材料三: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任何一段历史背后都是厚重的文化基因,从一穷二白、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与洗礼。青少年要把学习党史作为自己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必经之路,把这一百年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清楚,知晓无数先烈感人至深的

12、故事,感悟先烈的革命精神,将红色种子播撒进心田。“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通过学党史,青少年从小建立起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长大也要为人民事业出一份力、发一分光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史增信”,从小增强青少年为人民做实事的信仰与信念,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怀,正确对待历史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习党史,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增强底气、骨气,在回望与缅怀中感受中国共产党

13、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形成爱国的理性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以自己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信仰、担当、奉献、牺牲, 挺起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摘编自学党史,帮助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鄂州日报2021 年3月5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一叶红船到“中国巨轮”,从望志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B恰逢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党史意义深远,也体现了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准确把握。C中国共产党

14、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与洗礼,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D历史发展自有其规律,但人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我们学习党史,把握规律,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而改变历史发展大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入学习党史,就是为了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B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学习党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C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诞辰,风华正茂。我们学习党史,能够从中汲取

15、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生注入昂扬的精神。D环顾当今世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6青少年如何利用党史学习的契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主角(节选)陈彦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

16、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17、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出场了。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

18、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娃,唱戏是个苦活儿、硬活儿。师傅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受活来了。”易青娥明显感到,师傅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

19、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就在台上

20、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朱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青娥,青娥“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21、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易青娥的视角描写苟老师的表演过程,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苟老师技艺精湛,对演出竭尽全力。B小说采用补叙的手法,介绍了“秦腔吹火”这门绝活,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的从艺经历

22、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C“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滚滚拥上了舞台。”这一段使用比喻和衬托的技巧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D小说以小见大,以秦腔艺人的际遇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关照了秦腔艺术从兴到衰再复兴的历史进程。8演出结束,苟老师的生命也随之谢幕。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此结局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9主角一书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欧阳修

23、,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

24、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

25、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凡边防久缺屯戍者,必加搜补。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英宗以疾未亲政,皇太后垂帘,左右交构,几成嫌隙。琦以帝疾为解,太后意不释,修进曰:“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德著于天下。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如;今母子之间,反不能容邪?”太后默然,久之而罢。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

26、,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人朝为馆阁校勘/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27、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冠,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的礼节,因称男子满二十岁为及冠;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B庆历,北宋时期宋仁宗赵祯使用的年号名称。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如后文中的“嘉佑”“熙宁”是北宋其他皇帝使用的年号。C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D三路,路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文中的三路指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颖悟超群,才

28、学显著。他幼时聪敏过人,刚成年时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名列礼部会试第一,荣登甲科,不久,出任西京推官。B欧阳修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范仲淹因言事被贬,司谏高若讷趁机落井下石,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高若讷把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C欧阳修为政有远见,关心百姓。他认为麟州位置险要,不可废弃;考察军队的数量多少、方位远近,补齐缺编。多个州县的赋税征派过重,百姓负担不了,他奏请朝廷作了减免。D欧阳修为文朴实,重视文风。他在主持礼部进士的考试时,极力排斥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此举得到许多士人的拥护,因此考场的文风,大为改变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四岁而

29、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2) 英宗以疾未亲政,皇太后垂帘,左右交构,几成嫌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释】兜(du)鍪(mu):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渠:他。半霎:半晌,一会儿。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

30、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B颔联采用夸张和白描手法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的景象,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同时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C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D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活、快,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15请将杨万里的这首诗和白居易的观刈麦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但在塑造的农人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上有什么不同。(6分)(三)

31、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 , ”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能辨明荣辱的界限。(2) 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反问语气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纷繁奢侈,指出他们对人民的财富无尽搜刮,无度挥霍的两句是: , ?(3)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张思德、董存瑞到李向群、杨业功,再到林俊德、张超,一代代英模人物 ,挺立起“民族大义涌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的精神脊梁。“为有牺牲多壮志

32、,敢教日月换新天。”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普遍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时代岁月在变迁,英雄精神永不变。面对 历史、解构经典、侮辱英雄的荒唐做法,社会各方行动起来唱响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英雄从不是一个与当下、与我们 的称谓,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处处定格斗志昂扬、忘我奋斗的英雄身姿。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凝聚着英烈们的巨大牺牲,浸透着无数志士仁人的沸腾热血,蕴藏着近代以来 的复兴梦想。国家者每个人的国家,天下者每个人的天下,我们能为国为民、为人为己、为子孙后代做些什

33、么,正系之于我们的行动抉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赴后继 篡改 渐行渐远 孜孜以求B临危不惧 窜改 背道而驰 朝思暮想C前赴后继 篡改 背道而驰 朝思暮想D临危不惧 窜改 渐行渐远 孜孜以求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社会各方行动起来打响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尊重历史事实、捍卫英烈人物、保卫崇高价值的共识更加深人人心。B社会各方行动起来唱响一场斗志昂扬的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尊重历史事实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C社会各方行动起来打响一场斗志昂扬的英雄

34、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捍卫英烈人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D社会各方行动起来唱响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19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B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C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D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

35、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为什么哭泣可以起到平复情绪的作用呢?这要从哭泣的不同类型说起。人体可以产生三种类型的眼泪:基础性的、反射性的和情绪性的。其中基础性泪液会持续分泌,用于保护和润滑眼球。 ,如灰尘和刺激气体(想想切洋葱)时才会出现。而情绪性眼泪则是由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眼泪成分有所不同。情绪性眼泪中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亮脑啡肽,这些物质在基础性眼泪和反射性眼泪中都不存在。亮脑啡肽的结构类似吗啡,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对缓解压力有着重要作用。悲伤时哭泣,释放的

36、亮脑啡肽会化解这些负面情绪; ,释放的亮脑啡肽会让人感到更加舒畅、愉快。总之,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哭完以后自我感觉便好了不少。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看到别人遭受挫折哭泣时,我们会安慰说:“哭出来就好了。”请根据上文内容给出科学的解释,要求:不超过5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关于报恩的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窘。他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果断地救济她

37、,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给她吃,送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的恩情。韩非子里说了关于管仲的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公子纠失败,当时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在鲁国被抓住,将押往齐国,经过绮乌这个地方时,又饥又渴,守边境的人跪下来喂给他食物,趁机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有死,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管仲回答他说:“如果按你说的那样,我会用贤使能,论功行赏,我还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边境的人心里怨恨他。你对上述两则故事有什么看法?请综合两则故事的内容和含意,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体现

38、你的权衡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符合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D5答案:A 6答案: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知晓先烈故事,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2分)学习党史,深刻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建立起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为人民做实事的信仰与信念。(2分)学习党史,正确对待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崇高品质,以英雄为榜样,激发正能量,形成爱国的理性认同。(2分)7答案:B 解析:“补叙”错,应为插叙。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

39、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8答案:年近花甲,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吃大黄瘦腰身,使得身体严重受损。“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体力严重透支。特别要求徒弟仔细看他演出细节,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意味着他预知自已命不久矣。(6分,每答出1点得2分,答出3点得6分) 9答案:从苟老师的角度分析,为在观众面前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对扮相一丝不苟,为演出竭尽全力;耗尽力气传授绝技。苟老师代表了对传统艺术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表演群体。从易青娥的角度分析,易青娥认真学习苟老师的表演技巧,完成了演戏的启蒙,领悟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艺术能够

40、薪火相传、枝繁叶茂。从观众的角度分析,观众在苟老师年轻时欣赏他表演,在苟老师年老时还在追捧他的表演,观众的喜爱始终如一,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6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整体把握文意,根据核心句具体分析。本题首先要理解“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中的茂盛、结实和坚韧的含义,再结合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表现,从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的传承、群众基础三个角度去分析这一思想如何体现的。10答案:D 11答案:B13(1)译:(欧阳修)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

41、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给分点:孤,幼年丧父,1分;诲,教导,1分;学书,练习写字,1分;整句是否通顺2分)(2)译:宋英宗因为疾病的缘故没有亲自上朝处理政事,由皇太后临朝听政,左右亲近的人搬弄是非,几乎使英宗和皇太后之间因隔阂而产生仇怨。(给分点:以,因为,1分;交构,搬弄是非,1分;嫌隙,因隔阂而产生仇怨,1分;整句是否通顺2分)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欧阳修)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参加进士考试,参

42、加科举考中进士,参加礼部(南宫)会试名列第一,被选拔列入甲科(进士)。并出任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交替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凭借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回朝朝廷,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任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

43、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做同修起居

44、注后,进任知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他奉命出使河东。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欧阳修说“:麟州是个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岢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朝廷将这个意见发交给有关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

45、百万斛。凡是河东地区,赋税征派过重百姓负担不了的,他奏请朝廷作了减免,这样的事情有十几件。主持嘉祐二年(1057)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僻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嘉祐五年(1060),拜为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欧阳修在枢密院,与曾公亮一起考查全国的军队数量以及河北、河东、陕西三路驻守军队的多少、地理方位的远近,重新绘制军事地图与士兵名册。凡是边境长久缺少军队的,必须要

46、检查补齐。他在中书省,与韩琦一起同心辅理朝政。凡是有关军队、百姓、官吏以及国家财政利益这类关键资料,中书所应当了解的,他都汇集起来,列出总的条目,遇到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询问有关的官员。宋英宗因为疾病的缘故没有亲自上朝处理政事,由皇太后临朝听政,左右亲近的人搬弄是非,几乎使英宗和皇太后之间因隔阂而产生仇怨。韩琦以英宗生病为理由,进行调解,太后的成见仍然丢不开,欧阳修进言说:“太后事奉仁宗几十年,仁德之名闻于天下。昔日太后在处理得宠的温成皇后的事情上都能应付自如;现在母子之间,倒反而不能相容了吗?”太后沉默了,很久才打消了原来的意思。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欧阳修以高风亮节

47、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辞官。熙宁五年(1072),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14答案:B 15答案:农人形象上:杨诗表现了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用生活化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憨厚可爱的农人形象。(2分)白诗描写了在暑气熏蒸,烈日烘烤天气下的农人劳作,及贫妇人抱着孩子,手提破篮,拾麦充饥的景象,塑造了辛勤忙碌、苦难悲惨、生活贫困,令人心酸的农人形象。(1分)在情感态度上:杨诗对农人的劳作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展现劳动场面,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2分)白诗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

48、动者的同情和怜悯,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1分)16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空 1 分,漏字、多字、错字均不得分。)17答案:A 解析:第一空,前赴后继,意思是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临危不惧,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语境中要用前赴后继。第二空,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篡改历史,贬义词。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窜改原文,中性词。语境中指对“历史、解构经典、侮辱英雄的荒唐做法”,应该用贬义词“篡改”

49、。第三空,渐行渐远:指由于性格、观念、背景、立场等的不同,导致前进的方向与目标之间发生偏离。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行动、目标完全相反。语境中强调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选用“渐行渐远”。第四空,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语境中强调追求梦想,应该用“孜孜以求”。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反射性眼泪只有遇到刺激物才分泌(反射性眼泪,异物刺激物)(2分)而开心激动时哭泣(高兴时哭泣)(2分)哭泣能促进情绪宣泄恢复情绪平衡(哭泣有利于平复情绪)(2分)21答案:这种哭流出来的眼泪是情绪性的眼泪,(2分)这种眼泪含有亮脑腓肽的物质,(2分)这种物质可以缓解压力,

50、化解负面情绪。(1分)22作文(60分)【参考例文】涵养格局,推恩四海韩信以千金回报一饭之恩,成就知恩图报的历史佳话,自然也为人称道;同样是身处穷乏而受人之恩,管仲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其正道直行,令尘俗之人怨恨,但却令君子感佩。一般意义的报恩,有恩必报,且当涌泉相报;但君子心中的报恩,则超越了私恩,推及四海,泽润苍生。管仲的不报私恩,足见其大格局。管仲饥渴难耐,受人之恩,按理说,他应感恩戴德,但他却翻脸不领情,在常人看来不近人情,但他绝不为一己私恩,就罔顾国家法度,背弃公心,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故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王佐之业。管仲不报私恩,足见其智。可能多数人,在遭遇管仲的情况时,会先

51、开一个“日后必有厚报”的空头支票。但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往往祸及其身,与其日后授人以柄,不如当面回绝。管仲深知这点,因此绝不封官许愿,信誓旦旦。管仲之智,还在于有识人之明,他看到了守边境者言行背后的私心。那不是施恩,而是交易和投机。管仲不报私恩,足见其直。从古到今,并不乏收买人心、假公济私的人,他们善于以小恩小惠笼络人,积攒所谓的人脉,然后互通有无,广开门路,“姊妹兄弟皆列土”的也不在少数,而管仲绝不迎合世俗,足见其直。管仲的回答,听起来容易让人有怨意,也是有深意的:你若有才,我也量才录用;你若无能,我亦无可奈何。这话虽然让恩人怨恨,但公心为上,哪怕背上“忘恩负义”的诟病,又何必在意?历史是一堆

52、灰烬,灰烬之中尚有余温。韩信、管仲的故事一直启迪着后人。当我们步入新时期,礼尚往来,有恩报恩,仍然是不可丢弃的美德,但在法治社会,有志青年们又有必要涵养更宏大的格局,铭记而又能超越私人之间的恩情,看清楚公私之间的分水岭。报私恩,看似是私事,其实可能彰显公德、公心。这对于今天的选贤任能也很有警示意义。如果领导干部,以是否有功于我、有恩于我、有利于我,作为人才使用标准,而不是公心为上,唯才是举,就会掉入任人唯亲的泥淖之中。再说,那些急于报答小恩小惠之人,也多是睚眦必报之人。记住那些真正雪中送炭的人,远离那些锦上添花、别有居心的人,为官者不可以不察。臧否人物,鉴古知今。管仲的知恩不报,“非不为也,乃不可为也”,绝不为一己之私,而违背天下公义。这种不枉私情、不恤人言,而推恩四海,为天下计的人格背后,是深远恢弘的格局。见贤思齐,我们当从而师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