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和教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赵国庆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 6岁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入学B 15岁时,他在广播中听到了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C 27岁时,他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 36岁时,他在海南经济特区创办了电子产品加工厂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文艺学术领域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 “双百”方针的贯彻B 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C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D 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3.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
2、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三个面向” 提出“教育大革命”A B C D 4.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 5.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而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中,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l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
3、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出( )A 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B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C 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D “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 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 将一些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7.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
4、话理解准确的有( )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A B C D 8.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A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B 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C 技术革命催化了新的产业部门D 新技术革
5、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9.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10.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11.中新社深圳2009年8月4日电:建设在中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站基地的世界最大LOCA鉴定试验合一、二、三号LOCA炉在手动模式下的调试,四日全部完成而中国掌握核技术开始于( )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文革期间D 20世纪80年代12.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
6、期,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发表言论B 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C 在宪法范围内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存在D 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第二阶
7、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
8、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材料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请回答:(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7年
9、邓小平告语天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就首先要实现知识面前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他力排众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后人评价:恢复高考一年后,中国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证明,恢复高考和后来的开放留学,是促使中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两大里程碑式的举措。引自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壮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自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趋势对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文革”时期及以后对高等教育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赵国庆6岁时是1955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80年代,A项错误;15岁时是1964年,我国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项正确;27岁时是1976年,高考恢复是1977年,C项错误;36岁时是1985年,海南经济特区创办于1988年,D项错误。2.【答案】A【解析】“双百”方针有利于知识分子开拓创新,促进了文艺学术领域的繁荣。3.【答案】C【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相关内容
11、。是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的重大贡献;属于“左”倾错误,与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无关。4.【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的时间限制,其中均为20世纪70年代的成就,应排除。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正确选项是B。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双百”方针在执行中的曲折是由“左”倾错误导致的,D项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其余选项均不符合史实。7.【答案】C【解析】说明了科技对提高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都是正确的。的观点是错误的,解决国际争端的主
12、要方式应该是和平对话的方式,而不是核武器。8.【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水稻培育技术的突破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增加,A项符合对材料的理解。9.【答案】A【解析】多莉羊是苏格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1997年研制成功。B项是袁隆平的研究成果,C项在2003年取得,D项是在1964年。10.【答案】D【解析】“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符合这一材料信息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革时期。11.【答案】B【解析】中国掌握核技术开始于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项正确。12.【答案】C【解析
1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关键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依此来衡量只有C项符合题意。13.【答案】(1)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原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行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2)因素: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解析】第(1)问,第三阶段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红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研究方法从单一到多元化。这一变化明显受政治事件的影响,也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术交流分不开。第(2
14、)问,综上所述,从外因如政治、学术氛围,内因如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方法等角度归纳。14.【答案】(1)材料一:“文革”时期。依据:节目表中出现红小兵、红卫兵;节目的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烈,反映了极“左”思想泛滥。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依据:出现关于彩票的节目;宣传法治;节目名称更加人性化。(不拘泥于参考答案)(2)材料一:特点:节目呆板、枯燥、单调;强调意识形态、革命性。原因: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材料二:特点:节目丰富多彩;关注民生,关注时政;注重时尚。原因:改革开放。【解析】本题通过两个节目表来考查建国以后不同时期社会状况的特点,出题角度新颖,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
15、节目表,从中寻求有效的信息,同时注意文艺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15.【答案】(1)影响:推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趋势:新兴边缘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影响:科技高度发展,如航天事业、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使中国跨进世界强国之列。(3)启示: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否,对国家、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当今,我国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倡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解析】第(1)问,恢复高考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推动,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上;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从“文革”时期废除高考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